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59|回复: 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命中曾有交集的过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7 10: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实 于 2017-12-7 12:21 编辑

  岁月悠悠,其间未知会遇见多少有过交集却再无联络的过客,或匆匆一瞥成了永恒,或握手之后便成再见,或一次相遇便各自天涯……无疑,那意味着仅仅只是偶然的邂逅,生命历程中不屑记忆的小小插曲。而后,挥挥手,从此永无再续。

  也许,某一时刻,也会忆起过往中的曾经,并由此感慨万千,或忍俊不禁、开怀大乐,毕竟,有些记忆难以磨灭。

  大抵因了喜欢文字,遇人遇事特别感性,有的朋友正是由偶然而起,从路人甲乙变成好友一二。想起来都觉得诧异哦,只是一期短时间培训、一次自由行旅行、一场并不鲜见的演讲会……,无意得见,稍作交流,霎时,惊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遂无话不谈,终成好友,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依然情意深厚,彼此将对方珍藏心际。每每念及,暖意融融,惊为天意。

  有的人,虽非朋友,却也因偶见而惺惺相惜,念之即心情舒畅,颇为庆幸。

  那天,一远方亲戚询问宁波周边的动车、高铁到站等交通情况,因为她的孩子想去宁波择业。惭愧的是,若干年之前常跑宁波的我,已经N年疏远了这个单列市,近况一概不知,更不清楚交通出行状况,不免尴尬,可自然不宜就此推托。本想寻求度娘,恐一旦出错引起误导,寻思应该找当地人咨询。可是,找谁呢?思来想去中,忽而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人——小顾,立马搜索她的微信名,输入了我所想了解的内容。

  那是一位几年前仅仅打过一次交道的美女,但我可以断定,她会第一时间回复,而且绝对可以帮到我。

  果然,小顾秒回,用的是语音,声音有点嘈杂,怀疑是在路途中,语音中详细指点了交通工具的到达地、班次、行经线路。稍后,又用文字发来了一段话:“姐,周一和周三上午我有会,别的时间,你随时可以电联,我来接你,给你导航、当车夫哦!好开心你记得我,咱们可以重逢啦。”然后是一串调皮的表情。考虑周全的她又特意发送了她的手机号码,备用。

  如此贴心、细腻,暖意油然而生,着实被感动了,这是何等的真诚啊,她以为我有事要去宁波,正好尽地主之谊!

  单凭这一点,我就无比欣慰,没辜负这几年内心里为她点赞。而立之年的她,口才过人又善解人意,睿智幽默加反应机敏,眉清目秀且妆容精致,青春逼人啊,事业有成还特别谦逊,尤其写得一手好字。见多了生活中蟹爬一样的涂鸦文字,蓦然看到她一手漂亮如楷书般的字,行笔流畅且大气,彰显了其快人快语的女强人性格,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而她,知道我喜欢文字自娱自乐,竟然也对我刮目相看。于是,二个身处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人,欣欣然交换了手机号、微信号,虽少有联系,可未曾忘怀。曾经,她来我所在小城出差,想约我喝咖啡,殊料其时我也出差在外,憾然别过。而这次,我主动联系她,似乎也在弥补上次的亏欠。

  有过交集且并未遗忘的过客,必然值得依赖,予人正能量。

  比如那一次,与一朋友聊天,她想以投资方式送孩子去澳大利亚留学,就是不知道投资门槛和现行政策。我一时兴起,自告奋勇,我说帮你问一下吧,会有正确答案,当即在微信上咨询Mandy相关事宜。大概四五分钟后,远在澳大利亚的Mandy发送语音过来,夹杂着很大的风声,抱歉地告诉我她在带团,只能先大略说一下,详细情况晚一些给我。我赶紧示谢,清楚自己找对了人。而后,相关资料一一发送过来,图文并茂,极其详尽,恐我不明,不少地方特意作了注释。甚至,Mandy还特别推荐了一位靠谱的华人朋友,说是投资移民方面的专家,让我随时可以联络、求助。不消说,别说我了,连朋友都被彻底感动,以为Mandy是我的资深好友,才会如此有心地雪中送炭,急他人之所急。当她获悉这位Mandy其实只是我去悉尼旅行时陪游了三天的地接导游,啧啧称奇,对Mandy的人品狂加赞赏。我说,这位Mandy英语流利、国语纯正,责任心特别强,专业知识扎实,历史功底深厚,以其过硬的导游水平、笑意盈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征服了大家,也让我对她念念不忘,始终保持着联系。

  朋友说,这样的过客,弥足珍贵,事实上可以逐步升级为能够推心置腹的常客。

  过客中,有肯定,有批评,有嘲笑,有担心,有陪伴,当然,很可能也会有伤害甚至出卖。因此,忽冷忽热、渐行渐远,遭遇一些欺骗,受到一些委屈,都是意料之中。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谨慎小心一些,远离负能量者,就少了一分危险。多伸出友爱之手,世界也会变得阳光灿烂。毕竟,人生的路很长,没有人会陪你走到终点,很多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于是,有些人终究是走着走着就散了,杳无音信。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近了,成为朋友。生命就是一场场有趣的相遇和别离,我们一直在路上,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并为此交集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既然自己也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那就不妨多一些大气与正义,多一些包容与善意,多一些陪伴与鼓励,唯此,人生中平添了笑声,感动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就像宁波的小顾、悉尼的Mandy。

  感谢遇见,感谢邂逅,感谢因之而添了人生的历练。

  我永远感恩,那些交集中馈赠给我正能量的好心人,让我感受世界如此之美好,并为之效仿,传递正能量!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2-7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人则是常客。
走远走近,一切随缘,一切随分,不可强求。
珍惜相遇吧。

点评

不好意思安安,让你承受不了“过客”这词,让你胆怯了哦。要不,将“过客”转换成“常客”,如何?能够走到一起的人,那是相伴久远的常客哟  发表于 2017-12-7 19:28
我一边读着,一边想,该让不如风读读才是,正要拿绳子去捆你,却见你主动坐了沙发。不过,我终究看不开,承受不了“过客”这个词,看到题目,便已有些胆怯了。  发表于 2017-12-7 13:19
3#
发表于 2017-12-7 11:1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了,不错了,今天靠前
4#
发表于 2017-12-7 11: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大雪节气,天冷起来了,但秋秋这篇文读得我心里暖暖的,如喝了一杯热茶一样熨帖。
我觉得相同的人才能相遇,才能相惜,因为秋秋是热心人,善良人,总是会遇到好人,先写到这,回头继续
5#
发表于 2017-12-7 11:33 | 只看该作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着真心和真情来作为纽带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喜欢和交往的也必是同一类人。就如秋实,为人坦诚 ,真诚,热诚,必然也为具有同样性情的人所喜欢所爱戴。互相有需要帮忙的事也就必然全力以赴。秋实的人和文一样的温暖
6#
发表于 2017-12-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使我们结缘,缘分使我们靠近。虽天各一方,但我们隔屏守望。遥握。遥祝冬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30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7-12-7 11:13
有些人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人则是常客。
走远走近,一切随缘,一切随分,不可强求。
珍惜相遇吧。

精辟!寥寥数字便是点睛之语。佩服
很喜欢如风老师的文字,读之,便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这也是正能量哦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2-7 11:16
板凳了,不错了,今天靠前

立红,知道你不小心被学生的感冒侵袭了,不太舒服,还这么来关心,感动……
多喝水,多休息哦,快点好起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2-7 11:25
今天是大雪节气,天冷起来了,但秋秋这篇文读得我心里暖暖的,如喝了一杯热茶一样熨帖。
我觉得相同的人才 ...

对啊,今天是大雪节气,意味着寒冷已经开始发威
感谢立红鼓励。
赞同立红所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的人才能相遇、相惜。诚如你我,在文字中得以相识,在文字中加强了解,幸甚。
感冒了,注意多休息哦
10#
发表于 2017-12-7 12:37 | 只看该作者
咱做饭去了,你就发文章,离沙发好远。才坐着不动,午休睡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3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2-7 11:3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着真心和真情来作为纽带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喜欢和交往 ...

阳光姐姐谬赞啦
感谢鼓励,心存感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2:39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2-7 11:37
文字使我们结缘,缘分使我们靠近。虽天各一方,但我们隔屏守望。遥握。遥祝冬安

此话甚妙,正是。
感谢,感动,感慨,感恩有你,我们一路相伴而行。
祝福姐姐安康幸福,创作愉快哦
13#
发表于 2017-12-7 13:27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我注册过一个旺旺号,名字就是“您非过客”,可能在我内心深处,不希望我身边任何一个朋友是过客,后来弟弟看中了这个名字,把号码要去开网店了,小店到现在还经营着。我本来也是江天的过客,十一来旅游的,结果就在这安家落户了,这里的每个人,不再是我的过客,我也不是江天的过客。问好秋实,
14#
发表于 2017-12-7 13:43 | 只看该作者
过客太多,能上通讯录的却极少。当然上通讯录的也未必就通讯息,上过通讯录的即便有事,也要掂量一下。我现在是越来越不想帮人了,因为越帮人情越冷淡,反倒是那些不常交际的,忽然有一天亲热地大叫:啊,当初安然版主还给加过精咧。
15#
发表于 2017-12-7 14:0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2-7 13:43
过客太多,能上通讯录的却极少。当然上通讯录的也未必就通讯息,上过通讯录的即便有事,也要掂量一下。我现 ...

昨天傍晚两个女的在小区里放狗,就是领她们的狗放风儿,一个妈妈带个小女孩从两狗旁经过,那个不长心的妈,摇摇摆摆走在前面,两只狗就冲小女孩去了,小女孩儿吓得不敢动弹。两个放狗的女人站在一边闲聊天,没一个把自己的狗叫回去,视而不见,我冲上去挡住小女孩儿,俩狗见我太高大威武,跑了。小女孩走了,她妈妈转身看到这一幕,再一转身也走了,两个放狗的看一眼,接着聊。我当然不求谁感谢我,但总觉得这过程有点儿不对劲儿。
今天中午批作业,一个小女孩儿本皮坏了,我说着咋办呢?一个小男孩儿说“我给她一个,我有多余的。”我说:太感谢你了。小女孩儿没反应。我说:他帮助了你,还是帮助了我呢?小女孩儿还没反应,转身回座位了,身边另一个小男孩儿嘿嘿,笑了。我说:去,你去给她讲讲,她该怎么做。
之后我给孩子们讲了昨晚我英勇救人的故事……
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严重缺失感恩教育啊,对了,《感恩节的早上》,谢版主加精。

点评

影响,不是“印象”,晕倒!  发表于 2017-12-7 19:47
潜移默化中的印象是无形的,也会植入骨髓。 这令人揪心。  发表于 2017-12-7 19:46
这样的家长都不知道感谢为何物?这样的孩子也就不奇怪了。只是有点悲哀了,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咋走这人生。  发表于 2017-12-7 14: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3:58 , Processed in 0.0629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