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0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躬身为民,心忧天下的宽广胸怀 ——读文天祥诗《题碧落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6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9-6-26 22:24 编辑



             躬身为民,心忧天下的宽广胸怀
                ——读文天祥诗《题碧落堂》

          重温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熟读文天祥的诗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天祥身上不仅闪耀着忠贞不屈、英勇献身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他还是一位正直无私、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与感染,把欧阳修等庐陵先贤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他能熟练地背诵欧阳修的许多诗文,特别是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深深植根于文天祥的心田,对他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喜中状元,初涉仕途之后,尽管几经挫折,几起几落,但是每到一地任职,他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除弊兴利,为当地老百姓谋福祉,办实事,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信赖。

         景定四年(1263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

          宋朝时瑞州辖高安、新昌和上高三县。这里不仅有名胜古迹,有前人留下的诗词,而且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由于曾有一支蒙古军队陷落瑞州城,肆意掳掠,损毁城垣而去,致使瑞州城日益颓败,不仅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而且世风日下。史书上记载:瑞之文物,煨烬十九。

           文天祥到任后,结合当时瑞州实际,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开仓济民。民以食为天。恰逢乱世,民不聊生,文天祥就把让老百姓有饭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赋税中抽取钱款,建立了便民钱粮库,以便在灾荒之年救济民众,让贫困群众度过难关。

            第二件是惩治恶徒,整顿社会秩序。乱世出恶徒,而恶徒横行霸道,必然扰乱社会秩序,对民众构成伤害和威胁。文天祥张布纲纪,严惩恶徒,抓了一大批劣绅恶霸和地痞流氓,匡正时弊,打击邪恶,起到了纠正社会风气的作用。

          第三件是重修祠堂。文天祥深知,一个地方的治乱兴衰,可以从园亭看出来,园亭兴,则社会兴,园亭安,则社会安。为此,文天祥决定重修瑞州城那些倒塌、破败的园亭,以起到正风气、兴民生之作用。

         文天祥决定首先重修碧落堂。碧落堂建于宋朝初年,著名诗人陆游曾为碧落堂题诗,诗云: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岷。毫发恐未尽,屠钓求隐论。杨万里曾被贬瑞州,碧落堂就是他的故居,在这里,他也留下过墨迹。现在这些先贤的墨迹都已荡然无存。

          陆游、杨万里都是文天祥心中敬仰的先贤,特别是杨万里,庐陵三忠一节一节指的就是杨万里。文天祥当年去瞻仰庐陵先贤祠的一幕仍深深地刻印在心中。如今这些古迹被兵燹所毁,文天祥自然痛心不已。

         文天祥经过多方筹措,并亲自监督施工,于景定五年(1264)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碧落堂修葺竣工,文天祥决定举行盛大的仪式,一方面为嘉奖辛劳付出的能工巧匠,一方面也为弘扬民族英雄正气。

          文天祥特意将杨万里的《锦江尺牍》手书复刻于碧落堂的正中柱石上,并著文《碧落堂记》记述此事。文中说:下俯万山,一水穿城,南北岸万家鳞鳞楼台,皆可指数。诚斋先生杨文节公(杨万里)在郡日,诗为此堂赋者八章,其状烟云吞吐,晴阴变化,真若游汗漫而凌倒镜。

        为了庆贺落成,抒发与民同乐的感慨,寄托心忧江山社稷的情怀,文天祥还写了这首《题碧落堂》:

                      大厦新成燕雀欢,
              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
              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
              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
              颇觉忧时鬓欲斑。

             这首诗前四句叙写携客游堂的情景。“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大厦刚刚落成,人们喜气洋洋,与诸君姑且欢度这清闲时光。“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碧落堂高踞全城楼台亭阁之上,游人在烟雨濛濛的半空中来来往往。

          从表象上来理解,文天祥写碧落堂落成,人们很欢乐,但言外却暗含忧国之意。《孔丛子》讲过一个寓言:燕雀住在堂上,母子安然而居,自以为很安全,不知道火苗将从烟囱蹿上来烧毁栋宇,祸难将及于身。

          从文天祥内心来讲,碧落堂落成,当然可喜可贺,人们欢欣鼓舞,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文天祥尽管同朋友一道登堂畅游,但是文天祥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居安思危,由蒙古军队毁坏瑞州而思谋着全城的长治久安,牵挂着整个国家的安危。

          全诗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对国事安危的深沉忧虑。“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写经过一年的努力,使兵燹后的瑞州已恢复到战乱前的景象,想起沦陷的山河真令人慨叹感伤。“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近日来又听说战事风声很紧,形势危急,忧虑国事,两鬓快斑白如霜。

          碧落堂竣工的时候,蒙古军正在襄阳、樊城一带骚扰,所以,文天祥在此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碧落堂复建一事的庆贺与喜悦,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前线战事的忧虑,即“近来又报秋风紧。”同时,反映了文天祥心系国家安危,殚精竭虑,以致“颇觉忧时鬓欲斑”!

           碧落堂竣工后,文天祥又相继修复了三贤堂、翠微亭、月朗堂、竹庵、绣春亭、松风亭、靖节祠等。这些堂祠的修复,对扭转社会风气,提振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百姓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深切表达了文天祥身居瑞州,心系朝廷,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心情,充分反映了文天祥忠诚踏实,躬身为民,心忧天下的宽广胸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22:25 | 只看该作者
重温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熟读文天祥的诗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天祥身上不仅闪耀着忠贞不屈、英勇献身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他还是一位正直无私、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22:2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与感染,把欧阳修等庐陵先贤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他能熟练地背诵欧阳修的许多诗文,特别是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深深植根于文天祥的心田,对他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4#
发表于 2019-6-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朋友的佳作,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19-6-27 11:48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精彩继续支持一个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21:06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9-6-27 11:48
提读支持,精彩继续支持一个朋友。

感谢老朋友!!最近好吗!!祝您夏日愉快,好人好报,一生平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21:07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9-6-26 22:25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与感染,把欧阳修等庐陵先贤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他能熟练地背诵 ...

感谢老师关注与鼓励!!


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21:07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到任后,结合当时瑞州实际,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开仓济民。民以食为天。恰逢乱世,民不聊生,文天祥就把让老百姓有饭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赋税中抽取钱款,建立了便民钱粮库,以便在灾荒之年救济民众,让贫困群众度过难关。
9#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1:54 | 只看该作者
天祥决定首先重修碧落堂。碧落堂建于宋朝初年,著名诗人陆游曾为碧落堂题诗,诗云:“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岷。毫发恐未尽,屠钓求隐论。”杨万里曾被贬瑞州,碧落堂就是他的故居,在这里,他也留下过墨迹。现在这些先贤的墨迹都已荡然无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1:5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经过多方筹措,并亲自监督施工,于景定五年(1264)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碧落堂修葺竣工,文天祥决定举行盛大的仪式,一方面为嘉奖辛劳付出的能工巧匠,一方面也为弘扬民族英雄正气。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1:5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特意将杨万里的《锦江尺牍》手书复刻于碧落堂的正中柱石上,并著文《碧落堂记》记述此事。文中说:“下俯万山,一水穿城,南北岸万家鳞鳞楼台,皆可指数。诚斋先生杨文节公(杨万里)在郡日,诗为此堂赋者八章,其状烟云吞吐,晴阴变化,真若游汗漫而凌倒镜。”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18:2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庆贺落成,抒发与民同乐的感慨,寄托心忧江山社稷的情怀,文天祥写了这首《题碧落堂》。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18:30 | 只看该作者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大厦刚刚落成,人们喜气洋洋,与诸君姑且欢度这清闲时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18:30 | 只看该作者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碧落堂高踞全城楼台亭阁之上,游人在烟雨濛濛的半空中来来往往。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16:47 | 只看该作者
从表象上来理解,文天祥写碧落堂落成,人们很欢乐,但言外却暗含忧国之意。《孔丛子》讲过一个寓言:燕雀住在堂上,母子安然而居,自以为很安全,不知道火苗将从烟囱蹿上来烧毁栋宇,祸难将及于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0 02:56 , Processed in 0.0529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