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5|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孔乙己招谁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23 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3-23 16:43 编辑

    在咱们地界,只要是读过一点书的人都应该知道孔乙己,毕竟是初中就入选的教材,毕竟是出自鲁迅手笔下的人物,太经典了。

    那是唯一的站着穿长衫喝酒的人,那个人知道茴香豆的“”字有四种写法,那个人从兜里排出九文大钱,那个人最后用手爬到酒店喝酒,那个人最后不知所终,多半是死了……

    其实,读书的时候,我们是不理解孔乙己的,多半是用看笑话的心态来看待他。这人太装了,没有什么功名却老惦记着长衫;没什么学问却显摆一个字的四种写法;偶尔有俩钱,拿钱的动作故作潇洒。这些不是装是什么?还有他还有偷东西的习惯,欠钱不还的习惯,说白了,就是人品有问题。这些怎么着都不会让意气奋发的中学生喜欢,甚至只能成为反面典型,看到一些班级的傻大个,我们会下意识地说,那家伙和孔乙己差不多。

    可是多年之后,我们再次重新面对孔乙己的时候,我们已然没有了什么嘲讽,我们也懂得了其实鲁迅先生也没有一丝的嘲讽意味,之前老师用那种几乎等同于阶级史观的方式剖析课文是不对的。对于那样的人,我们除了同情还是应该同情,即便有愤怒,那么愤怒也绝不可能针对孔乙己,而是那个大时代。

    孔乙己站在穿长衫说明什么?说明他没有忘记读书人的身份,他即便境遇再差,也以此为荣,错了吗?告诉小孩一些冷僻的知识有错吗?穷惯了,偶尔兜里有现金,张扬一下有错吗?都没有错。至于偷书乃至于可能偷了点东西,像他那样通过穿长衫来说明自己也是爱惜羽毛的人不是逼的走投无路能有那样的行径?偷窃不可取,但是仓禀实方能知荣辱,你倒是让他有一口饭吃好不好?比如说能让他有个谋生的路径,教教私塾什么的,他断然不至于此的。

    有一些人嘲笑他读书读得很烂,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秀才好考吗?有人说是秀才相当于什么中学水平,举人相当于硕士水平,进士相当于博士水平,纯粹胡说八道。秀才的录取率很低的,一个县通常一年也就录取个三四十人,参与竞争的人还没有年龄限制,录取率大约在千分之二左右,这是什么难度?比肩顶级的985高校了!再说,考了秀才之后就可以不再纳粮交税,见了县官也可以不磕头的,是有待遇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考上了不正常,考不上才是正常的。袁世凯算聪明吧!考秀才屡试不第,最后还是因为官二代的身份才托人混到兵营里发展的。在知道这种背景之后,你还觉得应该嘲笑孔乙己吗?

    嘲笑是因为无知,一如现在动辄说你怎么不考个名校抑或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什么的?嘲笑是因为薄情,从来不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幸灾乐祸般地在一边看笑话!嘲笑是因为站在说话腰不疼,在任何成功者面前,失败者都是弱者,都是可以被侮辱和损害的。

    一个久远的人物近期又重新被翻了出来,是因为当下的就业形势。疫情过后,经济上压力不小,面对超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找不到自以为合适的工作,引发群体性的焦虑,于是长者们、智者们纷纷指责是因为这些孩子放不下架子,像孔乙己一般脱不下长衫,去掉斯文,为什么不能拧螺丝?为什么不能送快递?为什么不能去洗碗?潜台词是咎由自取,该!

    姑且不论用孔乙己做比喻是否对孔乙己本人有失公允,即便当真把那个孔乙己当作背锅的,问题依然不是这么回事。也就是说年轻人一来暂时不脱长衫并非毫无理由,其次即便脱下长衫也不是海晏河清,问题的根子不在于脱不脱长衫,而在于我们的就业形势能否好转。我们希望的是无论是穿长衫的还是没穿长衫的,大家都有活干,那时候就没有人在意那么一件衣服了。

    为什么可以理解年轻人暂时不愿意脱下长衫?年轻人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我要是明知道是送快递,洗碗,拧螺丝,我干什么还念那么多年书?我大学读了,硕士读了,一圈下来依然在做与学习经历毫无关联的事情,我这书不是白读了吗?时间还耽误了,既然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多的精力,缓一下,挑一下有错吗?人都是走到哪一步说哪一步话的,不到山穷水尽,想坚持一下,实在能理解的。

    大人可能会说,你这观点出发点就是错的,读书就是提高综合素养的,读书根本就不应该那么功利,它本不应该成为敲门砖的。又是一个绝对正确,几乎无话可说。我只想说,咱们说点能听得懂的话好不好?读书不是为谋出路莫非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喜好?没有谋出路改变命运的动力在哪儿?有那么多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不舍昼夜的,没有的。发展喜好更大可能是在离退休之后的,摇着纸扇的大爷和跳着广场舞的阿姨,他们读书可能真的很纯粹,可是一来他们有着雷打不动的离退休工资(有的可能还很高),二来他们大概率读不出什么玩意儿,如果我们把八卦和鸡汤当作学问的话,那就另说了。

    理想很丰满,距离很遥远,也许会有那么一天的,但是目前我们还是得先混口饭吃。

    退一步,我们的年轻人很听话,长衫脱了,走上工地,那就好了吗?未必!因为就那么多的就业机会,他们获取了粗狂型的就业机会,那么原本以此为业的人由能干什么呢?女大学生当月嫂了,那么原来的月嫂就得失业;男大学生走上工地,那么原来的农民工就得另谋出路,一个城市的快递员需求就那么多,这个来了,那个就得下去。这样还会导致恶意竞争,比如降低待遇,提高学历门槛等等,我们最底层的人腰身只能越来越弯,尊严越来越羞于出口,对应的人们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焦躁。

    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对应的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越来越吃香,可以说我们最优秀的人当中的大部分包括他们的父母第一选择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一张试卷解决一辈子的问题,事实上待遇还很好,谁不愿意?所以现在能考上公务员的真是实力和运气的集中眷顾。本人的选择无可争议,但是问题是都当公务员去了,都想着吃财政饭,谁来创造财富?没有杰出的人创造财富,创造就业机会,财富哪儿来?绝大多的人又到哪儿去工作?

    那么让人眼红的工作,能不能少点福利,少点待遇?我去过乔家大院,在乔家大院当伙计工资是县长的十倍,谁还会惦记着县长,跟老乔家混去了。晋商改变不仅仅是乔家一家,也改变了至少周边很多人的待遇。经济是命脉,政策是杠杆,究竟往哪头歪关系很大的。现状是铁碗越来越铁,想进体制内的越来越多,进去之后又牢牢地掌握着话语权,会居高临下地告诉别人关于奋斗和励志的传说,指责当下的孩子既不努力,还挑三拣四。

    那么多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都渴望着延长退休,其实想延续的是一以贯之的体面和收入。那么多年轻人找工作难,不能挪挪屁股,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吗?当然,这里面也牵涉到社保资金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就不武断结论了。

    我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工作也还行,有时很惭愧。我就一个起始学历中等师范的人,也像模像样地变成老教师了,而那么多本科以上学历的想进了幼儿园都很难很难,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问题。

    像我这样,比我好的人呢太多了。扪心自问,我们当真全部是通过自己拼命努力混到了今天?只能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学校当时没扩招,出来就分配工作,人很少,是个人都当作宝的,还真以为自己是人才吗?未必!其次还有通过其他途径过来的,比如临时工慢慢转正的,比如退伍安置的,也比如通过关系以及捷径进入的。当然也不排除我们年轻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充满着机会,许多人意气奋发,下海、经商、创业,他们对于体制内的不屑一顾也成全了平庸如我的一大拨人。

    我当然不是说计划经济好或者说扩招的不好,我只想说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容易。每天准时天亮并不是公鸡叫出来的,我们不要贪功再来指责麻雀和鹦鹉之类的不勤快。我们在吃肉就闷声享受即可,不要一边嘲笑吃青菜的还可劲地咂嘴,说人家干嘛不去抢肉吃,那样不厚道。还是要尊重每一个努力的人,也要尊重妥协和躺平的人,人家或许也有人家的不堪和无奈。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创造机会,创造财富,创造健全的民族性格。幸福中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组成的,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最好能俯下身子,善待每一个人才是修养和品性,逞口舌之快,行刻薄言语,遭遇年轻人的反对很正常。

    孔乙己招谁惹谁了?没有的,不应该拿他说事。学学大先生,他写孔乙己,看似冷静,实则悲天悯人。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3-23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因事一段时间没发,也准备再过一个月再来玩的,听安说,坛子里有人关心我,谢谢啊,出来整一段吧!我没事的,一切都还好,再次感谢
3#
发表于 2023-3-23 1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实声像 于 2023-3-23 17:03 编辑

       更不禁念叨,念叨念叨就来了。先问声好,再道声安。一孔。
       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孔乙己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活在那个地方,就活在那个时代。最后老了。也是寿终正寝,叶落没有离根,完成了人生任务,走完了整个人生路。
       没有什么可嘲讽的,也没有什么可同情的,更没有什么可惋惜的。你想,池塘那么大,如果没了小虾、小蝌蚪,那才叫缺憾,那才令人惋惜呢!
4#
发表于 2023-3-23 17:00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23-3-23 16:44
因事一段时间没发,也准备再过一个月再来玩的,听安说,坛子里有人关心我,谢谢啊,出来整一段吧!我没事的 ...

以后无论有什么事情,都要按时出来刷刷存在感,令大家放心!
5#
发表于 2023-3-23 19:59 | 只看该作者
牢骚对牢骚,没用的。现实还是鸡毛一地。真正的根子是体制,是文化。体制、文化,软兮兮的,最难办。
6#
发表于 2023-3-23 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23-3-24 00:04 编辑

有可商榷的地方 。但并不否认是一篇好文章。              
7#
发表于 2023-3-24 07:49 | 只看该作者
此一时彼一时,不是谁都能享受到时代的红利,也不是谁都能躲过时代的痛击。生不逢时,不是一句空话。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与陷进时代的泥沼,我们没法选择。也许努力真的可以改变一点什么......
8#
发表于 2023-3-24 08:19 | 只看该作者
18这洋洋洒洒的,细读下来还真是,有道理,自觉送豆呗
当然,能够如此通透,这活跃了多少脑细胞哦
所以,看问题得辩证,而且年龄段也是一个分水岭,曾经以为的事情,若干年过后,往往完全颠覆了的。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磨,然也。

点评

嗨呀,咋把一孔说十八了?秋秋这帽子戴错了。  发表于 2023-3-28 16:13
9#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8:5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3-3-23 16:55
更不禁念叨,念叨念叨就来了。先问声好,再道声安。一孔。
       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孔乙己也 ...

谢谢秋老师,安跟我说,我不玩的时候念叨过我,被一个远在天边的人关心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8:53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3-23 19:59
牢骚对牢骚,没用的。现实还是鸡毛一地。真正的根子是体制,是文化。体制、文化,软兮兮的,最难办。

我本意并非是发什么牢骚,而是着急,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着急,为已经相当固化的阶层颐指气使般的论调着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8:5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3-23 23:49
有可商榷的地方 。但并不否认是一篇好文章。

有商榷是应该的,绝对正确只能建立在绝对废话的基础上。我们这一拨人,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时刻提醒着自己,反思着自己,努力活成不至于让人讨厌的样子。说教多了,思想就矮化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8:58 | 只看该作者
张道云 发表于 2023-3-24 07:49
此一时彼一时,不是谁都能享受到时代的红利,也不是谁都能躲过时代的痛击。生不逢时,不是一句空话。赶上一 ...

努力当然比不努力好,但是努力是个体性质的,作为全社会来讲,我们一方面希望努力的人有回报,也希望不努力的人活得也不至于那样辛苦。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8:59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3-3-24 08:19
18这洋洋洒洒的,细读下来还真是,有道理,自觉送豆呗!
当然,能够如此通透,这活跃了多少脑细胞哦 ...

一个月不上来,秋实把我当18了。我俩路数是不一样的,他像个当领导的,我像个刺头儿

点评

我反思了,我之前好象也干过类似的糗事,嘿嘿,混淆了。反正就是两大才子,呵呵  发表于 2023-3-24 09:09
啊呀咋就笔误了呢?这张冠李戴的好尴尬哟。明白了,那是因为18的点赞误导了,哈哈  发表于 2023-3-24 09:08
14#
发表于 2023-3-24 09:04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23-3-24 08:58
努力当然比不努力好,但是努力是个体性质的,作为全社会来讲,我们一方面希望努力的人有回报,也希望不努 ...

如果社会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变,也就只能靠自己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9:14 | 只看该作者
张道云 发表于 2023-3-24 09:04
如果社会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变,也就只能靠自己了。

就个体而言,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改变自己都说靠的自己,天上不会砸饼儿的。对于概念化的群体而言,需要大环境的改善,需要祛除群体性的戾气,需要温良恭俭让,需要爱护年轻人,相信年轻人,给年轻人更好的空间,更大的平台。当下的长者三十年前也是隐患,不也过来了吗?不也在举大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23:58 , Processed in 0.0552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