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外公当挑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6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湖微波 于 2016-9-26 16:22 编辑

                                                                                         外公当挑夫
    不久前,在网络上听了歌手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挑夫》:“嘿~挑呀挑过山哟,挑呀挑过水哟,一日复一日呀,走走又停停。挑出了多少情呀,挑出了多少意;情意比山重呀,情意比水长。不怕那山险阻哟,不怕那路途遥哟。重担两肩挑呀 总会到地头……”
    听后,感觉挺悠闲自在的。艺术家好处在于能把繁重的体力劳动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变成逍遥自在的轻松活,而且充满情趣。但历史的现实中,哪一个挑夫能活得如此轻松自在呢?!
    挑夫这种行业,在旧社会里以挑运货物、行李等而谋取报酬为谋生。用扁担,用双脚、用双肩为雇主搬运货物,苦力活也。挑夫也称脚夫,靠脚力劳动的人。一般除挑担子的外,拉车的,抬轿的都可以归入到这一类。过去,在陕、甘、内蒙、山西、青海一带,还有被人雇佣去赶骡、驴、马等牲畜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作“赶牲灵”,相当于脚夫。 这些赶牲灵的脚夫,生活也是很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
    挑夫(脚夫)的起源也很早。据有文字记载,北宋时王明清的《摭青杂说》里提到:“又一年,金尉权一邑事,有一过往徐将仕借脚夫。” 明代都穆的《都公谭纂》卷下:“召仓官,云欲下仓视粮,命各乡里正集脚夫於(淤)仓。”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四十回也写道:“闹犹未了,只见法场南边一伙挑担的脚夫,又要挨将入来。”
    清代,仍是盛产挑夫或脚夫的时代。脚夫仍是当时社会的搬运主力军,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物流运输状况。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这样描写:“一班挑夫、车夫与及客栈里的接客伙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三七回也写道:“江天船慢慢靠岸了,那些接客的、卖杂物的,以及脚夫等,纷纷都跳上船来。”那时候,码头或驿站都是挑夫或脚夫经常出没之处。一只轮船靠岸,挑夫们蜂蛹而去,争抢生意。
    直到民国,许多文学作品中依然叙述挑夫这群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况。沙汀在《兽道》说:“她的儿子在当脚夫,经常帮城里一些小商人去省城买办杂货。”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一部分写到:“人是那么多,又在搬东西,又在开发轿夫、挑夫,安顿轿子。”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辰州》:“为了逃避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几个差弁模样的年轻人,跟在一伙脚夫后面走去。”
    在旧社会,挑夫是弱势群体,是受保护的。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太平条规》:“不得枉杀老弱、无力、挑夫。”
    可是,1945年4月26日,一伙日本兵在即将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夕,从福建省的分水关经过浙江省的南大门桥墩镇时,我的外公被这伙日本兵逮去当了他们的挑夫。
    这伙鬼子,约有百余人,他们一下分水关,进入桥墩门,马上用一把火点燃了三十六居民区的民房。火焰冲天,浓烟闭地,大火燃烧了一天一夜,一百多间房子化为灰烬。公路沿途的村庄百姓早已闻风逃避起来,还不及牵走的家禽性畜被鬼子宰杀一空。我外公就是来不及逃避,被鬼子抓去当了挑夫,替鬼子担桃生活用品。这时候的鬼子已没有车辆,更没有飞机,一路都是靠脚走着,但是他们手里握有枪,仍是耀武扬威。挑夫中有些硬汉子的,暗中跟他们周旋作对,策略被他们识破后往往死在雪亮的刺刀之下,鲜血四溅。每到一处村庄,他们杀死所有的鸡鸭鹅,然后煮着吃。临走时这些肉又吃没完,就在锅里拉屎小便。
    听我外公说,更毒的是鬼子在临海登船去日本前,竟然用黑压压的枪口对准他们这班无辜的挑夫兄弟一阵乱射,他是在弹雨中假装中弹倒下死去,而在那死人堆中几个幸存者之一。这段的挑夫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外公后半生的人生观,使他后来变得“出世”了,常年在家吃素念佛,直至1986年秋去世。



2#
发表于 2016-9-26 16:3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从歌曲《挑夫》作为切入口,写了自己外公当挑夫的一段心酸又惊心动魄的经历,写出了艺术作品与生活实际的巨大差距,写得意味深长,让人回味再三。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6-9-26 16:5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不错,娓娓道来,对挑夫这一行业的历史演变和介绍十分翔实,虽然末尾才出现外公当挑夫的经历,但总体来看,还是能让读者对这个特殊的行当有所认识,行文也流畅妥帖,控制得很好。
4#
发表于 2016-9-26 20:31 | 只看该作者
谈古论今,把挑夫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
5#
发表于 2016-9-26 21:05 | 只看该作者
对挑夫的历史与境遇做出了简介,只是觉得可能于外公当挑夫而言,对于外公的文字要多一些。拜读,问好!
6#
发表于 2016-9-26 2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谈古论今,对鲜为人知,农耕时代挑夫这个行当做了详尽而周到的描述,使读者可感可知可触摸,尤其一些诗文的插入更具丰厚而生动。开头从歌曲入手,自然而开门见山,但总体感觉似乎对主题整体把握上尚待弱化。
7#
发表于 2016-9-26 2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直到第八段才出现外公,故外公当挑夫之题目似乎挑夫与外公更恰当。若要实在写外公当挑夫,可先介绍外公如何如何,怎么当挑夫,为何又不当了,尔后再夹叙夹议挑夫的种种……个见,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20 , Processed in 0.1879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