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那些年我们住过的土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6 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尧月 于 2016-12-26 19:26 编辑

    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今日,土屋宛如一件件即将被时代潮流全然淘汰的衣物,即使有人怜惜,深藏柜底,也难逃终被遗弃的遭遇。无论站在群楼矗立的旮旮旯旯,还是立在砖房林立的角角落落,遭冷遇,成为城乡建筑群体中另类,用超前与现实的眼光看。

    在城市,土屋是衣着破烂的“乞丐”;在乡村,土屋是村里最穷困的一户;在文物遗产的行列,土屋竟成少数人竭力拥护保留的尤物。在时间的流淌中,土屋一如夹在婆媳间的男子,听谁的好呢?婆婆说,好好立着,管他周围风云四起,披金戴银,荣华富贵,盛气凌人,你还是保持好自己的情操风貌一如既往;媳妇说,你不与时俱进,跟着人家一起走,你永远会被时代淘汰,你守旧顽固的思想何时才能改变呀!土屋该听谁的呢?大部分土屋依然听了媳妇的话,啪的一声,激起一股股浓稠的土雾,成为脚下土地的一部分,最后成了楼房、砖房的垫脚地,深深地埋在地下,永别了世事的万物红尘。为数很少土屋意志坚定,听了婆婆的忠告,我行我素,成为另类,被搞历史的人看重,参观,欣赏,伫立在花红柳绿的新时代的新物建筑群中,低着头,守着旧,沉默寡言,重温历史,注视现今,展望未来。

    在如今被水泥钢筋覆盖的城市,隔离地气的城市,要寻觅一座土屋,真是大海捞针,枉费视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我国人口居住面积的70%,尽管诸多的乡村正在经历着一场土木和砖木、混泥土钢筋的大战,土屋的存在还是可以找到的,尽管不多。作为70后的一代人,土屋与自己的情缘,不管身处何地,那刻骨铭心的印象永不会磨灭消失。土屋在他的一生中将是“人之初”时定格成的一幅人生永恒的素描,那灰灰的色调,温暖的感受,泥土的味道,常接的地气;上有哨眼输气,下游猫眼通气,中有木格百叶窗子展望;黎明即起,新的一页翻开了,开窗门时紧随那纯朴的欢呼声——咯吱,你眼前顿时一敞亮,心胸立马阔敞开来,庄前绿树葱茏要么枝条秃秃,天空如洗要么阴雨绵绵抑或白雪皑皑,远处的山峦隐隐约约氤氲弥漫,鸟声悦耳四溢,跨出门槛,站在院中,你该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夕阳早坠,暮帘即合,晚鸟急归,夜色成墨,你走进屋内,闭合时那归真的呻吟声——哐嘡,就这沉重一声,脱鞋上炕拉灯,将头放在枕头上,把身体藏在被窝里,让浮躁的心灵参禅似的静坐宽大的土炕上,伴随静寂的墨色拂去层层灰尘,乱麻一样的思绪神游屋内,穿过哨眼,飘向宁静沉睡的乡村上空,被一束束洁白清澈的月光梳理。在失眠的岑寂子夜,透过微微的一点光亮,你可数数头顶排列整齐行间均匀粗细一致的木椽,凝视它们头枕着一根粗粗的檩子,脚搭在两旁用黄土夯实筑起的墙头,躺的是那样的舒适安稳,睡得是那样的香甜,舒服心静的连呼吸的声响也听不到,此刻,你是否会想到白天自己也躺在慈善勤劳沉默寡言的肩头,夜间躺在土屋腹部的肚皮(土炕)上,惬意的安放一个疲惫的灵魂?想着想着,你会成为土炕的一部分,土屋的一颗土粒,进入甜甜的梦乡······

    土屋,除去不多的木质,大多成分依旧是土的成分,即使头上顶着那一片片青色的瓦,也离不了泥土为原料。土屋,对土而言是公平的,对木头而言有点不公,那么多的椽,两三根粗粗的檩子,一门两窗,有的还有柱子,藏在土墙里的木柱子······都是离不开木头呀!木头是树,树是土地的孩子,从小大,哪天缺少了土地的喂养?这么想来,如今根部茎叶树梢全然离开了土地,可树干还是躺在土屋的土墙里呀,生于土,卒于土,足矣!土屋的名字就名正言顺了。土屋不管是坡水的结构还是马鞍式的结构,前檐有柱的还是无柱的,挑檐滴水瓦当装饰的,还是仅顶一行行青瓦的,它们均是一个个乡村人儿歇息身体的温馨港湾,它在历史的风头浪尖成为一个个朴实的人儿安放灵魂的隐居场所。

    如今,那些还执着坚守本色,牢记婆婆忠告的极少数土屋,风撕破了脸,雨浸透了发,霜严杀了体,雪浸染了魂,仍然静立乡村的某处,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一件件粗野抑或细腻的乡村故事,成为人们追忆过去的原始文明的碎片,虽然灰灰的,破破烂烂,千孔百疮,布满尘埃,长满青苔。

    土屋,新时代乡村的另类,你是乡村一个世纪或许是多个世纪的史记,真实记述着一个个虽然相近,然而并不一样的千千万万乡村的沧海桑田,古往今来。

    土屋,也曾是或大或小城市的一个缩影,一本历史,一部城市人的生存史。

    土屋,居住你,是怀旧;瞻仰你,是凭吊;保护你,是继承;凝视你,是开悟;追忆你,是反思······

     (字数:1769)


2#
发表于 2016-12-26 18:28 | 只看该作者
作品通过对土屋所走过的历程的回顾与追述,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修缮和保存以土屋为重点的古旧建筑,是不加选择地全部推倒,还是有所选择地留有一定存在空间,值得重视和思考!!
3#
发表于 2016-12-26 19:5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
4#
发表于 2016-12-26 19:5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厚重深情,充满回味。土屋寄托了人们多少情丝,隐藏了多少故事,只有居住的人知道
5#
发表于 2016-12-26 20:14 | 只看该作者
孩童时也住土屋草房,读来特别亲切,感同身受,学习了.
6#
发表于 2016-12-26 20:36 | 只看该作者
土屋,居住你,是怀旧;瞻仰你,是凭吊;保护你,是继承;凝视你,是开悟;追忆你,是反思······


真是难解这土层的情节啊,同感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0:38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12-26 19:50
想起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

李老师真调皮,童真未改!
8#
发表于 2016-12-27 10:2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深厚、饱满。很喜欢文中这一段:“灰灰的色调,温暖的感受,泥土的味道,常接的地气;上有哨眼输气,下游猫眼通气,中有木格百叶窗子展望;黎明即起,新的一页翻开了,开窗门时紧随那纯朴的欢呼声——咯吱,你眼前顿时一敞亮,心胸立马阔敞开来”,读来很是舒敞。欣赏并问好!
9#
发表于 2016-12-27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有现场的承接,包括看到的,听到和想到的。尤其喜欢第一段文字。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20:13 , Processed in 0.0502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