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7-7-24 09:27 编辑
一
夜色深沉,市井阒寂。我仿佛站在黑暗的中心,无边无际的黑暗,透过窗户向外扩散,延展得很远很远。然而,这黑暗,却有终点。用心凝视,终点依稀可见。那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那里笙歌管弦,舞影翩跹;他们攥手相询,把酒言欢,他们其乐融融,意态陶然。
不需登高遥望,不需刻意想象,那里,他们,一下子扑到眼前。夜被驱离,黑暗被点燃。于是,这看似短暂的夜,突然绵绵长长,飘飘忽忽,悠悠远远。这平时与生活疏离的夜,悄悄锲入神经,挑撩记忆,掀起波涛,将时光带回昨天——那风华正茂,青春无限的昨天哟!而我,注定会眼露谗意,心怀谗念,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二
三十年前,也是七月,火红的七月。相聚两年后,我们如蒲公英枝头的花葶随风飘飞,零落离散。
北站。站台上同学三五成群,晚走的在送早走的。抽烟的叨着烟,不抽烟的说着话。虽然早就知道相聚只有两年,但当分别真正到来,依然是意朦胧,眼迷离,有说不尽的迷惘惆怅。汽笛响起,走的,进了车箱;送的,站在车外。绿皮火车缓缓启动,依依不舍拉着的手渐渐松开,分开后,还遥遥地挥动,直到两难相见。这,并不是我们独有,这,是那个年代分别的经典场面。
我知道:北站,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场面。但我总觉得,因为有你,有我,我他,有不知何时再见的落寞孤寂,有或许从此永不相见的空旷荒芜。那些朝夕相处的时日,在分别时,虽不至于锥心泣血,却也刻骨铭心,无法意兴阑珊。北站见证的我们分别的经典场面,远比其他的要经典,经典到了血脉中,经典到了骨髓里。
其实,更多的分别是在学院。捧着毕业纪念册,到处找同学要照片,请同学签名、留言。求写的,并不再意别人写什么,只想留下他的笔迹,他的话语。这些,是以后的回忆,以后再来慢慢咀嚼。书写的,却特别上心,要写下祝福,写下期待,写下隐隐的心路,写下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这些,将与他的生命同在,他咀嚼时肯定能泛起淡淡的馨香,长久,永远。
遗憾的是,纪念册的页数比同学少。将谁放在第一页,让谁在通讯录的栏目内留言,成了一种艰难的选择。毋庸讳言,班上也有小团体,不同的人亲近着不同的同学。那些研究围棋的,那些潜心死读的,那些人情练达的,那些置身事外的,那些多才多艺的,那些笨拙古板的,那些高调张扬的,那些内向含蓄的,那些已有家室的,那些情窦初开的……因为性情不同,都有特别的知心知己。只是,分别时,那些“那些”皆成白云苍狗,经风一吹,陡然消失。所有、全部,只留下一个身份:即将分别的同学。曾经的惺惺相惜,暗自腹诽,兴趣相投,格调差异,友谊纠缠,情愫萦绕,突然间风清云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
川西什邡境内,有条峡谷,名红峡谷,据说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落差高达两千多米。峡内山峦起伏,群峰挺秀,林木丰茂,古树参天,涧深谷幽,溪泉潺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今年的七月,又是七月,火红的七月。峡谷口的圣乐梓源,有一场欢乐的聚会——四川教育学院文史系85级历史班毕业30周年聚会。
岁月似无情。三十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精干的小伙子,多已腆肚肥硕,能控制体形的也额头刻满皱纹。那些曾经美丽的大姑娘,虽风韵犹存,但终究无法抵挡时光的磨蚀,成了半老徐娘。但,满脸的沧桑掩不住满眼的笑意,满身满心全是满满的欣喜。三十年一见,何其难得,这是前世结下的缘,这是今生修得的情谊。看着大家发自内心的快乐,洋溢出的不尽欢笑,我突然后悔了,什么忙碌,什么走不开,全是无风之尘,无眼之泉。暗地里,真正的,是懒散,是懈怠,是人过中年情感的迟钝,是老来世事皆空的“佛念”。不,哪有什么“佛念”,何必为自己找借口,没去就是没去,哪那么多理由。岁月拿起一只小小尖尖的别针,悄悄地刺我。我悚然一惊,血脉贲张,但太迟了,我已无法到达。既然错过了一场人生的真实盛宴,那么,就让我坐在这里,遥望、想象吧!
岁月终有情。三十年过去了,一切却又好像就在三十年前。还是那般热情洋溢,还是那般气宇轩昂,还是那般内敛深沉,还是那般外露高腔,还是那般苗条秀美,还是那般沉静柔顺……我知道你是谁,你也知道我是谁。拉着你的手,摇了又摇,久久不愿松开。盯着你的眼,看了又看,一定要看出那个年轻的我来。对坐交谈,有说不完的话,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终点:从前。举杯豪饮,一杯一杯又一杯,千杯万盏人不醉,人亦醉,今宵酒不醉人人自醉。每个人,都灿烂地笑着,细细看,笑得脸上堆起了皱纹。但那皱纹里,堆着的却是曾经的青春,永不消失的过往。那时的年轻,那时的懵懂,那时的情绪,那时的友谊,再次泛起,并不如涟漪般渐渐势微,反而若山洪暴发,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眼前的,当下的,仿佛都不存在。整个身心,满满的全是回忆,除了回忆还是回忆。聚会,是回忆的起点和据点,回忆,是聚会的内容和灵魂。这快乐的回忆,虽然只是人生的一瞬,却是生命中永远保有的一瞬。
我翻开同学纪念册,将五十六位同学一一黙念、诵读。他们,有的参加了聚会,有的没有参加聚会,有的已不可能参加聚会。他们全都年轻起来,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脑海里,飞扬起他们的风华正茂,青春年华。其实,他们都参加了这场聚会。如我一样,身未在场,心却在场。这一瞬,既是参加聚会者生命中永远保有的一瞬,也是未参加聚会者生命中永远保有的一瞬,还是那些已离我们而去的同学生命中永远保有的一瞬。这一瞬,是我们的,我们共同的。这一瞬,属于全体四川教育学院文史系85级历史班人。
四
不管在意不在意,生命中有一些时段是永恒的。这些永恒的时段,构成了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遥望着川西什邡红峡谷里的同学会,将黑暗的夜晚遥望成晨曦微露,旭日东升。我是一个固执的人,或许,是我的固执驱离了黑暗。我是一个自我的人,或许,是我的自我迎来黎明。不,不是这样,黑暗的退缩并不是因为我的固执,黎明的到来也不是因为我的自我。 黑暗的离开,黎明的莅临,是因为四川教育学院里两年的宝贵时光。那两年,知识的光,智慧的光,人性的光,没日没夜地照耀我们,塑造我们。我们,沐浴在它饱满的光明里,从来感受不到黑夜的黑与暗,深与远。我们在它饱满的光明里成长、成熟,成就了崭新的我们,完整的我们,今天的我们。这光明,或许才是联系我们真正的纽带,才是我们共同的执着与信念。
夜散去,红峡谷里山风和煦,温情弥漫。阳光满前户,峡谷野花香。我站在茂密的树林里,嗅着满谷的花香,遥遥地望着你们,与你们一起快乐,一起欢唱,一起品味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生。
弦诵犹在耳,骊歌已奏起。光阴倏忽,时日无情。四十八小时,弹指一挥间。我的遥望即将成为“别离的笙箫”。当风华消散,热切不再,凝视许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