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宏村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7 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宏村印象

◎紫筠


    从黄山下来的那天上午,到了九点,大雾犹自弥天。躲在荷塘之后,宏村仿佛娇怯的徽州女人,遮遮掩掩中梳妆打扮。荡漾的水色里,我看见它凄迷而美丽的倒影,就像撑在残荷梗上的一抹淡淡水印,心中便起了一些莫名的激动。

  荷塘中央有座弯月般的石拱桥,短短的桥身像一只弯弓,曲线玲珑,造型优美。导游说,《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就是这座石桥。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李的衣袂飘飞,嘴角那缕若有若无的笑,两旁是接天碧荷,红白粲然。周润发就有这样的魅力,或者说魔力,轻描淡写的一笑就将物我两消,融成一体。头天晚上,央视电影频道恰好播出了这部作品。躺在黄山脚下的一家小旅馆里,我仔仔细细地欣赏了一遍,于是想象也格外生动。所不同的是我来时节已入冬,众荷凋零,花落水凝。

  从桥上鱼贯而行,经过南湖,宏村便在我们面前揭开了面纱。不止一次从图片上看到过皖南民居,清一色的黛瓦白墙,高高低低,重重叠叠,恍如帘幕无重数,密不透风,便觉得异常压抑。终于置身其境,从天井上看到四角的天空,才察觉那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是如何沉重。而成就这些建筑特色背后的原因,更像千斤重担压在胸口。

  看过《徽州女人》,但纸上得来终究浅薄,从一种艺术的角度看到的辛酸总是一种美。缓缓走在窄窄的巷子里,看着两边高耸的山墙,听着导游把那些前尘往事娓娓道来,才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墙面上的石灰已剥落,斑斑驳驳,犹如守候半生的徽州女人,在丈夫回来时身材还好,肌肉却松弛了,皮肤更不堪折腾,斑点出来了,还泛黄,泛出明日黄花的无奈。手抚上去,情不自禁地,顿时有一股凉从心底透上来,直浸指尖。

  徽州山多人稠地稀,男人多外出经商,女人们就事实上过起了寡居的生活。女人都是花香四溢的时候,为囿春光外泄,或绝风入罗帏,墙头要把里外隔绝了,免得生出“墙头马上”的事情,建得越高自然越好。而若再有强手能翻墙越脊,雪白的墙壁上也难免不留下痕迹。如此一来,女人们不得不放弃对情爱的追求,专心致致于所谓的“妇道”。

  男人们在外面灯红酒绿,纵情声色:混不出样子来则隐姓埋名,羁留外乡,终生不归,遂令许多妇女至死再不得见夫君一面;而发了财衣锦还乡如汪定贵者,女人的境遇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在他的大院落里,我有幸见识了昏暗的大烟室,麻将室一侧美其名曰“规避室”的夹壁墙。男人回了家,暗暗地把情妇和娼妓也带来。做了伤风败俗的事,又要装出正经的样子,一旦太太突然闯来,情妇和娼妓就可以悄悄躲起来。太太们明知就里,只要面子上还过得去,也不追究了。

  李碧华说,一个女人要立足,要生活,先靠身体,再取身份,然后海阔天空。然后,真的可以海阔天空吗?商人重利轻离别,无论成也罢,败也罢,徽州商妇的命运都是相当凄惨的。她们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到月沼浆洗,在村中那方半月型的池塘边,三五一堆,嬉嬉笑笑,暂时忘却重门深墙的孤寂。只是低下头去,看见水中的风缳雾鬓,怕仍有酸楚泛涌,念亲人远隔,叹年华水逝,年少时所有的梦想只能寄托在无奈的镜花水月中了。

  宏村的屋宇是现存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但这个共性不足以使它脱颖而出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殿堂。宏村的灵魂在于水,是从各家各户门前哗哗流过的水!它们与雅致的屋舍相互依存,无论地形怎样蜿蜒起伏,总是活泼地涌往一个方向,村口。因此,如果你迷失在那些高深的巷子里,只要循着水流,一定可以走出来。那些水是流动的,是寻常人家“8点以前淘米8点以后洗衣”的活水。荷塘固然静谧,月沼固然幽深,却并无特出于江南水乡的地方。宏村的特别就是这些门前水,不能摇橹轻唱,不能诗酒酣眠,却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沟通全村,滋养着万千生灵。

  没有植物的地方自然乏味。黄山有迎客松,宏村出口站着一株银杏树。那树据说很有些年头了,仍旧枝繁叶茂,目下是满树金黄,大雾也善解人意地散了,正宜于入照。三两道镁光闪过,我正想把一些凌乱的思绪归拢一下,导游却煞风景地催促着上车了。

  旅行社大多雄心勃勃,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我向来喜欢一个人的旅行,自由地走在陌生的地方,和那些美丽的风景自然契合,在陌生的人群里,遭遇一些稀奇古怪的偶然。游黄山、宏村一线,是携妻前来,为偿从未带她外出的遗憾,随团似乎有更多的方便,看风景倒在其次了。

  罢,罢,罢。有时间我自个儿来,住上十天半月,再把宏村的巷子细细梳个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紫筠 于 2008-12-18 14:0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21 | 只看该作者
                                                                                  记忆的荒凉
                                                                                     ◎紫筠
  一直觉得,那个隔着深圳河与香港相望的城市,对我而言遥不可及,也毫无关系。直到今年五月,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耿淑莉的哥哥给了我三个电话号码。他说,肯定有一个可以找到她。

  对她十几年来的状况,我一无所知。我有些伤感地想,她现在什么样子了?如果她站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我会一眼瞧见她,还是彼此不相识?

  这么长的时间,所有的人情冷暖,走了就该没有了吧。我去寻找她的线索时,邻居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了。而我之所以再去跨越十几年的岁月,是因为同学小聚时,于酒酣耳热之际纷纷要集体搞个“回望母校”的活动,把联系她的重任压在了我的肩上。

  我没有立即拨打她的电话。分别的时候,我们那个偏僻的小村子没有一部电话,甚至还没有通上电。把中断了这么久的事情一下子拉到眼前,我怕有些不适应。一走出她哥哥家的大门,我就开始努力地回忆年少时那些纯真无邪的往事。

  能记得的都是一些美丽的片段,细碎而久远,在黑白交错的光影里一波一波涌过来,漫卷而去。
  关于淑莉,我最深刻的形象是在有夕阳照进教室的一个下午,在打扫卫生后,我和她面对面骑坐在条凳上,微笑着凝视。然后不约而同地欠起身来,带着凳子向彼此靠近一些。然后,又是一笑,什么都没有发生。其实,这个瞬间的影象,曾经多次不声响地泛上我的脑海,并在冷漠而喧嚣的城市里给了我无尽的温暖。

  我曾经把这些想象成爱情;在庸常的日子里,爱情总是最能照亮生命的向往;梦境里,也会添加点期待中的刻骨铭心,以对抗生活中无穷尽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事实上那个时候我不懂爱情,直到我们彼此分开,我的那份心都没有闪开一丝缝隙。

  我想,就是因为这份带着那个下午明亮阳光的温暖,其他可能留存的记忆都被映照得模糊了。比如我们应该在1988年春天,一起把玻璃涂上墨汁,仰望日食。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去课堂的途中遇到。在村子中央的土坯房里读了两年,我们要到离家二里多远的邻村去上三年级。通往课堂的路有两条:大路铺着鹅卵般大的石块,走的一般都是住在村子东头的孩子;我和耿淑莉的家一南一北地位于庄西头,大多踩着从庄稼地里开辟出来的小路,步行到学校。小路两侧都是庄稼地,能时时与蝴蝶、野花相遇,比大路显得赏心悦目。我们在同一条路上,每天四次,日复一日地走了三年,不可能不相遇;在有时比我们还要高的庄稼丛中遇到,是怎样一种浪漫的情景呢,是否也发生过一些无心而浪漫的情节呢?

  可惜,所有的东西都被时光湮没了,不留一点痕迹。

  六月,我们交换了QQ。我收到她发来的照片,有四五张。当我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只在电脑里找到一张她和同事的合影,上面有凤尾竹等热带植物青春而温柔的样子。在刚走出局仄的写字间沿楼梯而下的时候,一群人打出胜利的手势,她被簇拥在中间,头发柔顺而随意披着,笑得灿烂而有度,眼角眉梢芳香四溢。

       后来的几天,我整理旧物,竟然翻出小学毕业照。时间应该在1988年的暮春,因为草儿已经很肥大了;而高大的杨树却没有一片叶子,当时家乡曾经遭过一次令人恐怖的虫灾,大概被吃光了。在那些秃而高大的树下,耿淑莉坐在前排的右侧,紫色上衣,裤子上带着暗红格子,脸上一片沉静;我一身军绿衣服,站在后排的左边,表情木讷;十八年过去,我们的容颜都大改了。

  那天晚上,我拿着老照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想着她,想着那些十三四岁时的天空,心里有难以名状的感受,几乎要窒息般的。凌晨时分,有大风雨骤然而至,我想人在这时刻是最思乡的,便替她吟了首诗:罗湖不合种柔桑,北望千山枉断肠;夜半凭栏听急雨,晓来云鬓过新霜。天亮的时候,用手机发给她。她很快回了:雨还在下,我也在想着家。

  她在深圳一家外企做讲师,事业风生水起,日子安排得很紧凑。但我们总有时间说话,而且有说不完的话。两个月下来,我觉得我们说过的话,比当年要多出不知几倍。年少时共同的时光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的记忆并不吻合。她不记得那个阳光明亮的下午,我们心有灵犀般地相视而笑。关于分离的时间,我说我一直认为在1988年春天,那时候她还依照农村的规矩,按辈分取名,叫德花。后来大家就都忙起来,忙着人生里第一次重要的考试:考中学。然后,我们都还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级了,和她似乎再没有过什么联络。她反驳道,她在三年级就改成现在的名字了;初中的时候她一直在默默地关注我,而我只知道闷头学习。

  她有些愤愤地说:“除了那个下午,你还记得我什么?我们关于双方的记忆是不成比例的。你知道吗,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曾经去找过你,可惜没有见到。后来再回去,也起过这样的念头,却被冥冥之中的力量阻隔了。”

  永远都是这样。生命中颠沛流离着那么多冷清的散场,那么多转身离去的悲伤。即使,有时当事人并不身在现场。十几年来,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淑莉给我的记忆是那么美好,而我给她的呢?
  她说,不解风情,一片荒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紫筠 于 2008-12-18 14:02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23 | 只看该作者
擦肩的麦莎

                                                                                       ◎紫筠
  不见麦莎,已有很多年。  

  我和麦莎做同事的时候,她是一个勇敢地四处堆积美丽情节的女子。在那个拘谨而封闭的圈子里,很多人唯唯诺诺,惟独麦莎活得流光溢彩。过分得有点让人侧目。  

  散漫无心地,义无返顾地,不问情由地纵容着自己的麦莎,却并没有几个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她,也只是植物无法拒绝阳光的天性使然。一旦得知接受照耀也要接受可能的灼伤,多数人便宁愿委屈地做了一颗蜷曲的黄豆芽。

  我和麦莎在业务迥然不同的两个部门,虽不至于分明如泾渭,来往却不多。知道她的一些事情,多是从以摇唇鼓舌为事的女人牙缝里:和相恋多年的大学同学决绝地断了,不久,爱上一个大自己许多的男人。据说那男人相貌比毛遂好不了多少,学识更不能与大学本科毕业的麦莎相提并论。然而,她却毅然和那个平平无奇的男人同居了。忽有一天,有人看到她泪眼买醉,情感因“疾”而终的消息便如黄昏里的蝙蝠,莽莽撞撞地乱飞。

  都是这些,零零碎碎的,连不成完整的印象。但无形中,心里隐隐生了对她的欣赏,或许还有好奇吧。
  一天晚上,在烧烤的摊上,不期而遇。都是孤单的一个人,然后凑在一处。她要了两串青椒,在火上慢慢烤得绵软了,一点一点揭了皮,细细地撕成一丝一缕,泡在混了些醋的酱油里。起初有些怕,见她若无其事地吸入唇里,咂得津津有味,便也拈了几丝,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筋柔如绵,清冽似水。

  辛辣如青椒,也架不住人间烟火的烧烤……麦莎慢条斯理地说,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我却看到她柔软的目光里充满清浅的心痛,耳边也似有涛声万丈。遽然一惊里,想着麦莎平日里的无所牵系,我意识到她其实也是一个寂寞的女子。

  两个人第一次把酒,那么融洽欢喜的情形,却似很知己的朋友。说了很多的话,一如浔阳江头的琵琶,嘈嘈切切错杂“谈”,除了爱情。

  回去的时候,天落了雨,小小的,却有着夏天的聒噪。灯光飘渺,被氤氲地很陶醉的样子。人在如此光色里沉溺,好像水里的鱼一样纯净。偶然抬头,对视,眼里的欢喜不可掩抑。几分钟里,我几乎都遗失了语言。她轻轻地说,走吧。  

  那个夏天剩余的时光,似乎一直是阳光明媚的。甚至带着一点清洁的芬芳。当然这样的印象只是我自己的,与气象台无关。我经常光顾烧烤摊。每次都遇到麦莎。每次都是她细致地烤了青椒,扯成一丝一缕地给我吃。  

  夏天过后,我离开了那个“风声鹤唳”的单位。不久,她也走了。开始的时候,偶尔在电话喁喁私语。不知不觉,她嫁了人。小乔初嫁了,笑渐不闻声渐悄,一切便淡化在风里了。

  多年之后,再次想起麦莎,源于9号台风的登陆。台风的名字叫“麦莎”,美丽脱俗的名字,而足迹所至,一切皆如枯叶被漫卷。匪夷所思,然而千真万确。政府的预警通知也是这么称呼“她”的。
  
  在从政府网站打印通知的时候,我忽然一愣,但未及多想,就交给领导签阅。然后,一一落实下去。然后,发现又到了周末,无处可去,便独自去吃烧烤。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不便在占道小摊上吃饭。和麦莎分别后,第一次坐到烧烤摊旁,要了两串青椒,待亲自去撕那些皮质时,却发现烫得厉害,几至不能下手。一样取了调料,一样撕了浸泡,待把青椒放到嘴中,其中的辛辣意味浓烈,竟使我浑然不知嘴皮的存在。泪水忍不住就拥挤着出来了,汪洋恣肆。  

  于是,麦莎在泪光中浮现,并逐渐清晰起来。一波一波涌起的无以名状的感动里,又想起多年前的夏天,吃了麦莎多次的青椒后,她指着一个像极了她的女子给我介绍:这是咱姐姐……  

  当时似乎笑着叫了。然后各自有了自己的去处,也没有细摩其中是否有深意焉。看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情迷巧克力》,很喜欢把爱情比作一盒巧克力般,因为谁也无法知道盒内的乾坤……但现在的世界终究不是这个样子,爱情像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上流水线批量生产的。谁有心思细细思量呢?   

  在这个浮躁的城市,谁还会把青椒烤了撕成丝丝缕缕,放在我面前呢?感动是即兴而至的。泪水夺眶而出,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腰身粗拙的老板娘却当了真,执意送了一扎生啤。

  休息的两天里,雨也下了,远没有想象里雷霆万钧的架势;风也来了,显得斯斯文文的。在星期一的晨光抵达时,政府取消了橙色预警,说“麦莎”在距离这个城市“五里”的地方转道,与我们擦肩而过。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紫筠 于 2008-12-18 14:03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23 | 只看该作者
不婚的完美

                        ◎紫筠

  近来,简•奥斯汀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拥有七百多名会员的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投票评选出五本英语小说中的经典浪漫小说,她的《傲慢与偏见》位居榜首。去年,英国一家机构曾调查称,在现代英国女性眼中,梦想的“头牌约会对象”竟是18世纪的小说人物《傲慢与偏见》中的男主人公达西!让人大跌眼镜。近日,英国BBC4台在读者中的一项调查再度验证了这一结果:BBC4台在英国发起选出对女性影响最大、曾改变女性世界观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再度名列榜首。投票者认为,“《傲慢与偏见》可以改变对自己性别的看法,让人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是愉快的”。

  1775年,简•奥斯汀生于英国南部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的一个基督教教区长的家里。父亲是颇负声望的学者,除了担任教区长外,还是某大学委员会的委员。母亲也很有文学修养,能写故事和诗歌。在这样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家里,她虽然没有进过学校,却精通英文、法文和意大利文,不仅针线活精细,钢琴也弹得很好。

  作为娱乐家人之用,奥斯汀16岁开始写作,《傲慢与偏见》是她20岁时的作品,发表于1813年。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在这部小说中,她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俗世的多数人,还是渴望婚姻的,而且期望那个人可以符合他内心设定的标准。《傲慢与偏见》开宗明义第一章说:“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但奥斯汀却终身未嫁,大概因为对婚姻始终抱着理想化的观念,并在诠释完美婚姻的过程中对婚姻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吧。

  对于女人单身生活,她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她的一位侄女写信给她,发誓要过独身生活,奥斯汀不无幽默半真半假地劝导她:“独身的女人有一种可怕的倾向,她们会在经济上很穷困,所以一般女人还是情愿结婚的。”

  据说奥斯汀很漂亮,不是属于那种聪明但是丑陋的姑娘。舞会上,她总是不乏仰慕者,常常是二十轮舞一跳到底。同代人回忆奥斯汀,说她是“最俊美,最娴静,像翩然飞舞的蝴蝶……”她的不嫁,并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因为梦想着真正爱情的到来,不愿退而求其次。后来,也有人嚼舌头说她古板拘泥,沉默寡言,可能那时她已经老了。那又能多老呢?她只不过活了42个春秋。

  不仅对于婚姻如此执着,她写作的态度也非常严谨。她自己就说:“我用一支如此精细的笔,在一块两寸宽的象牙上绘画……”

  据说残暴的乔治四世曾要奥斯汀写部有关一位来往于城市和乡村的牧师的小说,被她拒绝了。

  她认为那是她所不熟悉的人和生活,她说:“我必须忠实于自己的风格,走我自己的路。如果这样子我不能成功的话,我相信走其他任何的路,我一定更会全然失败的。”所以,奥斯丁的小说虽然题材狭窄,故事也平淡,但艺术上的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她同时代的小说家司各特说她具有“描写平凡生活中的事件、感情和人物的天才”。尽管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傲慢与偏见》却在8年中印刷了21版,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重读《傲慢与偏见》,是笑了好些次的。但想到一些婚姻中的尴尬,觉得奥斯汀几百年前的描述,现代还存在并且还会继续,便并不觉得轻松。

  我们知道,纯洁的爱情一旦介入了金钱的砝码,那么婚姻注定会掺杂过多的水分,尽管两情相悦如果离开了物质的追寻,婚姻不免会陷入尴尬的境地。理想中的爱情与婚姻,也许仍是人性完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理想的婚姻有时可能只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画,可观赏而不可尝试,更难以得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紫筠 于 2008-12-18 14:06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23:24 | 只看该作者
乡愁 

◎紫筠

       总有那么一个夜晚,我掀开湖蓝色的窗帘,凝视着法国梧桐叶中湿漉漉的圆月,任一种凄迟的感觉从脚底涌出。重重山影外,涛声乱溅,我想起离家时母亲泪水涟涟的叮咛,鼻尖便无由地酸楚起来。自成长以来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乡愁两个字,便被完完全全地拥有了,我的心灵开始萌生第一根白发。

??把家宅的裂壁看成一幅班驳的画,透风的玉米秸门也是一种温馨,秋风中一茎头白的芦苇和丽日下响如天籁的柳笛在那寂夜里全都蜂拥而来,食物足以果腹,饥饿的只是心灵,那几年的笔墨也得以玲珑剔透了。
串起这些,在逝水时空里,把它沉浸成一种晶莹的过程,我哑然悟出当年所有的乡愁只不过是对家的一种莫名其妙的牵挂。从镇江的书屋涉过长江泅过淮河,我的乡愁就少得可怜了,只有两小时不到的车程。然而精神上的乡愁却是漫无际涯的,尤其在庸俗的物质意象上,令人有一种食之难咽弃之不忍的感觉。

??时代是不同了。人们被城市这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制造成一具一具衣架,虚伪的笑颜也千篇一律,只有在哭的时候才稍稍动容,而且是为钱,为失去。我如一枚青涩的无花果,掩映在众人嫣然的园林中局促不安,我嘶吼时他们打哈欠,渐渐有心力枯萎的感觉。华而不实的东西既然俯拾皆是,我无法逃避,便只有作寥寥的包装了。

??压抑的我常常回家,有一次下了车,天已黑黑的看不见路的虚实,我便深一脚浅一脚得飞跑。拐过一道弯后,看到村里一片昏黄的灯火隐约而来,心底泛起一股如在云里的熨贴和感动,我纵声尖叫,密度小于空气的声音破口而出的时候,我觉着自己仿佛一瓶大香槟,呼地一声,身体里云开雾散,巨大的欢乐冲天而起。犹如坐在秋千上,一片酥软的感觉,我真想撒手飞去或者大哭一场。

??然而几年过去,温馨的草房轰地掀了,乡邻的嘘寒问暖也不再那么亲切,月光下颠来跑去的孩子相继为人父人母,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便罩上了我脆弱的总在寻求荫护的心。我儿时那样端着粗瓷碗走家串门的事现在确乎销声匿迹了,更别提把一颗枣儿分给两个伙伴的坦诚,想想由不得不黯然神伤。

??我的故乡情结是系于它的颓败呢?还是朴实?我不明白,为什么文明总与冷漠聚生?我于是想起江南,那山山水水,那除了乡愁便无忧无虑的日月,我发觉成长的经验并不都是令人欣慰的。把自己想象成蝴蝶,在我走过的时空里穿梭,一切都恍惚成片片色彩,苍凉的色彩。过去是令人错乱的迷雾,我血流贯涌的呓语没人倾听,就象当年我采自江南的红叶连同烟薰的书页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紫筠 于 2008-12-18 14:06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12-18 09:25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些精品文章,收藏了,喜欢你的名字,我以前发稿也叫过筠,前面是松,只是不如紫好。
7#
发表于 2008-12-18 09:3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你的到来。简单地看了下,你的文字很好。初到这里,对于文章的编辑还不熟悉吧。段落之间要留有空格,而且,文章要是首发,还要加上“申明(版权)”字样。这在编辑文章时的编辑框里有。慢慢欣赏着!
8#
发表于 2008-12-1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朋友光临散文版!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有感有悟,确实不错。提请朋友注意,发帖时请注意段落间要空一行,另外每周发一至两篇即可。
9#
发表于 2008-12-18 16:10 | 只看该作者
迎春欢迎你来散文版,欣赏你的好文笔!
10#
发表于 2008-12-18 20:4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真好,是不能多见的。只是还不曾细品,待静下心来好好读。
11#
发表于 2008-12-19 09:0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经常能够在这里读到你的文章!
12#
发表于 2008-12-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是徐州的紫筠吗?
13#
发表于 2008-12-20 09:4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欣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韩开春 的帖子

谢谢还记得偶.
15#
发表于 2008-12-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再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9:57 , Processed in 0.0525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