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母亲是棵乡下的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6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亲是棵乡下的树




  才六十出头的母亲身体瘦削,白发满头,看起来比同年龄的其他人要苍老得多。多年来就一直被头痛、甲亢、高血压、痔疮等疾病折磨着,可她却总是硬撑着,从未停止过劳作。前不久听哥哥说母亲挑猪食去喂猪,突发头痛病而摔倒在猪圈旁。这消息着实让我惶恐且自责——母亲确实已经老了,老得让我们做子女的不能放心了。


  父亲去世之前,一直是病魔缠身,因此母亲必然的就承受了更大的生活重担。父亲在四十三岁时就病逝了,从此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抚养四个子女的重担就全部加在母亲的身上了。后来随着我们兄妹四人的一天天长大,成家立业,当我们突然意识到要对母亲尽孝的时候,才似乎猛然间发现母亲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


  村人基本上都很羡慕我的母亲,说她有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儿子,说她随时都可以到城里去享清福,说她一根田坎三节烂,现在终于苦尽甘来了——我知道,母亲确实是以我为骄傲的,但母亲她就不愿意到城里来享清福”——这又让村人很为她惋惜。


  老家距我工作的县城也就不过五十里地。这么多年来,母亲进城来的次数屈指可数,一般就是在女儿的生日那一天来。即使来了,能住上一夜两夜的次数就更少了。她怕坐车,因为每次晕车都晕得她死去活来,到了我家中她基本上就像大病了一场,要半天才能缓过劲来;即便如此,只要一吃了午饭,她多半就要坚持回乡下了。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到城里来住了一个星期;当女儿上幼儿园后,母亲就说要回家去看看她的猪,于是走了便不再回来——这是她在城里呆得最长的时间。


  她对院子里的人说——城里住不惯!院子里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母亲说,城里有啥好?每天出门关门,进门也关门,好久了,连对门家住些什么人都不知道,别说串门摆龙门阵了。有时在楼下碰到一个两个有点面熟的人,最多简单打个招呼,人家不摆乡下那些龙门阵。一早起来,几下就把一家人的衣服洗了,守着三顿饭煮,剩下的时间就难熬,电视看久了也没意思。一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要做事没事做,要说话没话说,这不难受吗?


  我虽然并不想母亲回乡下去,但我理解她的这种心情。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回家的次数也很少,一般也就在寒假暑假的时候。即使回家,住的时间也是很短的。母亲常常是要苦苦的挽留,她知道也挽留不住,就只好把早就准备好的各种东西诸如苕粉、绿豆、花生、土鸡蛋、腊肉等硬给你装上。我知道这不能拒绝,就背着上路。一路上我都会被一种复杂的情绪纠缠——我都三十好几,早已成家立业,母亲没有享受到我们做子女的创造的幸福,还常常这样去拿走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愧疚与自责如一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我又从生活了多年的小县城来到了外省的省城,一下子离家真的有了千里之遥。在这里我有了一套不小的居室,也有了不菲的收入,我想,是该我真正报答母亲的时候了。于是打电话叫母亲来。母亲在电话那头总是说怕我们工作忙,她来也生活不惯,不愿意来。我以为她是一般的推托,只是怕增添我的麻烦,于是让回老家的本家兄弟接她来,结果她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在茫然中感到有些失望了。而且我一想到母亲那杂病缠身的身体,就更加有些担惊受怕。无论如何我得把她接到省城来生活,除了生活方便好照顾她而外,也让她看一看真正的大城市是什么样子。


  于是,学校刚刚一放假,我便赶回了老家。


  这时正是重庆夏天最热的时候,我是走了四五里土路热得晕头转向回到家的,时间是上午十一点钟。我以为母亲会站在门口惊喜地看到我的归来,结果家里只有十三岁的侄儿在做作业,他说婆婆一大早就到坡上去割苦蒿去了。于是侄儿飞跑了去叫她,不久,侄儿一个人回来了,说她还有一会才回来。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侄儿又去叫她,结果还是一个人回来了。直到午后一点多钟,她背了山一样高的一背苦蒿回来了。一见到我,她兴奋地说,镇上有人收购干苦蒿,三块钱一斤,她已经卖了几十斤了。


  看到母亲那热得汗流浃背的样子,我的心情由回家时的兴奋一下子变成了一种苦涩,一种难言的痛在心中涌动。满头白发蓬乱,面色黄瘦,抓了一把蒲扇哗哗地扇,还一个劲地说别看太阳大,坡上的风也大,挺凉快的。


  我说:跟我到成都去吧!

  母亲有些为难的样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

  “不是我不领你做儿子的情,其实你两个妹妹也劝了我多次。我去了肯定是不习惯的,你们也忙,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我去了还会给你们添麻烦。

  “就算是麻烦,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吗?我说,你这样在家里劳累,万一出了什么大事怎么得了?

  “会出什么大事嘛?我一辈子劳累惯了,你让我停下来说不定还要出大事。母亲固执地回答我。
我沉默了,不知如何劝她。母亲突然又说:

  “乡下人啊,就像我们乡下这些树,你看,在这里长得好好的,你硬要把它搬进城里去,说不定还要栽死呢!

  不善言辞的母亲的这个比喻让我很震惊。

  是啊,城里的树是城里的树,它们一排排规则地站立着,备受呵护,习惯了城市的天空和空气,习惯了喧嚣和动感,把它移到乡下可能也会死去。乡下那些树,或独自一棵,或几棵成堆,或大片成林;或田埂,或悬崖,或石滩,无拘无束地生长着;默默地承受着自然界无数次风霜雨雪的袭击,还是顽强地站立着,生长着;它们的一切形状都是自然的,没有半点人工施加的痕迹;它们也不寻求任何庇护,仅仅靠着脚下那一片也许并不肥沃的泥土无欲地活着;它们生长繁衍,绿荫如盖而不招摇,任人砍伐而无怨言;它们并不向往城市的天空和空气,并不羡慕城市的喧嚣和动感;仅仅踏着一个脚印,就可以固守终身。

  我知道我无法说动母亲了。因为——母亲她的确只是一棵乡下的树!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09-3-26 23:2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23: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周又要结束了。还是贴一篇旧作,请各位批评吧。向朋友们问好!
3#
发表于 2009-3-26 23:27 | 只看该作者
坐个沙发:)
4#
发表于 2009-3-27 01:27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问好!
5#
发表于 2009-3-27 06:0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干净利落,平静的述说中,令人感到那种对乡下母亲以及母亲对故土的深情。母亲是一棵树,不能转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那心无不是扎在故土。
6#
发表于 2009-3-27 06:25 | 只看该作者
“乡下人啊,就像我们乡下这些树,你看,在这里长得好好的,你硬要把它搬进城里去,说不定还要栽死呢!”

  不善言辞的母亲的这个比喻让我很震惊。
不善言辞的母亲,吃苦耐劳的母亲,不愿意享清福的母亲。读完,心绪难平!
7#
发表于 2009-3-27 10:09 | 只看该作者
住在乡下的母亲,始终守住这个空荡荡的家和清盈盈的菜园,还有那些家禽。所以,我也是时常想着请母亲来城里居住着,可是,同样,她顶多住上两天,就非常着急着要回去。是啊。城里连我都不习惯,更何况母亲了。也因此,每到周末,我就想着回家。一是看望母亲,二就是回到乡村,身心舒畅的很啦。还好,老家离县城只有30公里路程,回去也就很方便了。文章语言清澈,情感浓烈。也确实:母亲她的确只是一棵乡下的树!问好!
8#
发表于 2009-3-27 10:38 | 只看该作者
   别致的题目,温馨真情的文字,亲情故乡情流淌在字里行间,情愫动人,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09-3-27 10:43 | 只看该作者
母亲是平凡的,却是伟大的。学习明月真情文字!
10#
发表于 2009-3-27 10:51 | 只看该作者
动人的情愫,质朴的语言。。欣赏!
11#
发表于 2009-3-29 08:22 | 只看该作者
真挚的情愫,浓郁的感念,在质朴的文字里,栩栩如生地彰显而出,确实不错。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02:23 , Processed in 0.1727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