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核桃情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4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认识的所有树木中,核桃树是与我关系最密切、最让我魂牵梦萦的树。在苍山西坡,有一个被树荫郁蔽的小山村,树是核桃树,村子便是我的家乡——光明。

  当核桃树发芽长叶后,站在苍山上回望家乡,只见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林,青瓦白墙的民居在绿树中若隐若现,美如仙境,是一幅美妙的鲜活画卷。田边地角、山坡野外,房前屋后,箐沟路边,到处长满了核桃树,成林成遍,及目远望,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我从小就和核桃树打交道,用乡亲们的话说:是在核桃树下长大的,是生在核桃窝窝中。我们的前辈栽核桃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树栽在地埂上或地边,房前屋后。这样,当给土地施肥时,树也就吸收了肥力而长得非常茂盛,树枝又阻挡了从远处刮来的大风而保护了田地里的农作物,树叶落地后又成为地里的肥料;房前屋后的核桃树,吸收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促进了光合作用而生长茁壮,又为人们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空气变得清新凉爽。从这一点上,我看到了先辈们的聪明才智。

  核桃由外皮(青皮)、硬壳、隔层、仁与内皮几部分构成,仁分四块组成,形状很象人脑,仁皮上有明显的筋脉,很象人体身上的血管。核桃不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核桃仁有润肺、补肾、乌发、健脑的功能;现在,可以用外皮提取单宁和色素;用硬壳生产活性碳;民间还用隔层防治脑心血管疾病。我还发现外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皮汁治疗疥虫病等顽固性皮肤病、作农药防治农作物的根蛀虫,也用作肥料。这些特点决定了核桃的极高经济价值。

  由于核桃树既为人们带来了物质财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就对核桃树充满了深深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在山区,亲乡们把核桃树叫做“摇钱树”、“万年桩”,将核桃林称为“绿色银行”,表达了村民对核桃的挚爱之情。

  在我的记忆中,早在我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核桃树就已成林成山了。那时由于核桃价格低(一斤三角多钱),核桃主要用来榨油供人们食用,经济价值还不高。家乡的核桃,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汉书》记载:我国中原的核桃源于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胡桃”。我没有见过胡桃,但我想:漾濞核桃绝非胡桃,而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品种,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县内出土的核桃古木,经中科院同位素测定已有三千七百五十多年的事实来看,漾濞核桃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了,早于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说明漾濞是中国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当地村民发明的嫁接方法——方块芽接法,也是核桃种植史上的首创,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核桃树嫁接法,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核桃与农作物间作的方法,也是前人创造的一种好办法,已被专家肯定为优良的种植法。

  我从少年时代就已离开家乡,在外求学、谋生,至今于已有几十年了,但心里总是忘不了老家的核桃树,时时思念着那些树,回到老家,一有空闲,总要侍弄自己亲手栽活的核桃树。我想:这是一种感激与报恩的劳动,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树长得最好,结果最多,质量最优,才是对树的珍爱。

  漾濞核桃以其果大、色白、壳薄、出仁率高、仁白、味香、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滇海虞衡志》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在一九七九年全国核桃质量评比会上,荣获质量第一的称号;一九九五年,漾濞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的美称;使漾濞核桃享誉海内外,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土特产品。从此,家乡的核桃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市场因素的极大刺激下,人们种植核桃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行动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土地承包时,一家只有十几棵到几十棵树,如今,有的农户已栽下了上千株核桃树,少的也有上百棵,近年来已出现核桃收入超过十万元的农户,核桃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经济的支柱。

     出于对核桃的热爱,同时也为改变贫困状况,早在生产队后期我读小学的童年时代,我就很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核桃树了,于是在我亲手开垦的地(当时叫“自留地”)里栽上了核桃树。我栽核桃树很认真:因勤于浇水与管理,成活率很高,成活后,我又重视松土、施肥和及时防治病虫害,栽活的核桃树长势良好。当乡亲们看到我为核桃树松土施肥时,没有人理解,还笑话我,如今人们都这样做了,真正做到了对种植核桃树的精耕细作。我种植核桃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岁月,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热血,也经历了许多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欣喜。

  我读过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和杨溯的《荔枝蜜》这些作品,但在我的心目中,杨树、松树与荔枝树,都无法与家乡的核桃树相比,因为核桃树是最不平凡、最伟大的树,能给主人带来财富之树。她给人们带来的是希望与收获,是享受劳动果实甘甜的喜悦。那累累的果实,使主人的愿望得以实现;那一棵棵为人们奉献果实的树,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无私奉献精神;那树干虽然已经空心但仍然结果的老树,是强大生命力的见证;那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而不摧的树,是百折不挠的象征;那朴实无华的性格,是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心灵写照;那默默无闻、不与它木争高低的品格,是农村人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心理衬托;那种绿叶成荫、美化自然的本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启示;那要求与人甚少,给予人甚多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奉献精神!

  夏天,劳累了一天,吃过晚饭后,天黑了,月亮从东边的苍山上升了起来,核桃树下清静得很,凉爽得很。月光透过树枝,散照到树下的地面上,虫儿们欢快地唱着歌,我喜欢独自一人到树下静静地站着休息。站在核桃树下,身处核桃树林中,深情地望着那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想起童年时吃鲜核桃时脆嫩香甜的味道和核桃油的醇香,想到人们在收获果实时的喜悦之情,核桃树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越来越高大了。我是从核桃树下走出来的穷孩子,是核桃滋养了我。如今我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人,还可以说是从老家的核桃树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个当地作家,看到历代文人描写核桃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我要用双手参与种植核桃的生产实践,更要用心灵谱写一曲核桃的赞歌,愿意拥有核桃一般的性格,做一个核桃一样的人。


                  二00九年五月二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09-5-7 10:5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5-4 11:13 | 只看该作者
正忙。一会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5-4 17:57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腻,具象清晰,横贯式的手法娴熟,充满了情趣,是篇不错的文章,欣赏并问好朋友!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4 11:13 发表
正忙。一会欣赏。问好!

谢谢杜版主关注!
问好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09-5-4 21:06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5-4 17:57 发表
文笔细腻,具象清晰,横贯式的手法娴熟,充满了情趣,是篇不错的文章,欣赏并问好朋友!

感谢敬版主指导与鼓励!
问好朋友!
6#
发表于 2009-5-5 01:42 | 只看该作者
核桃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文章既有核桃的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盛况的再现。同时,作者适时镶入的过往生活,更加提升了文章的意境升华。视野开阔,神思活跃,选材翔实。状物,似乎伸手可触;抒怀,引人心弦共鸣。问好!
7#
发表于 2009-5-5 06:23 | 只看该作者
天黑了,月亮从东边的苍山上升了起来,核桃树下清静得很,凉爽得很。月光透过树枝,散照到树下的地面上,虫儿们欢快地唱着歌,我喜欢独自一人到树下静静地站着休息。站在核桃树下,身处核桃树林中,深情地望着那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想起童年时吃鲜核桃时脆嫩香甜的味道和核桃油的醇香,想到人们在收获果实时的喜悦之情,核桃树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越来越高大了。
感觉很动情的一篇!欣赏。
8#
发表于 2009-5-5 09:22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忠伟又出佳作!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5 01:42 发表
核桃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文章既有核桃的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盛况的再现。同时,作者适时镶入的过往生活,更加提升了文章的意境升华。视野开阔,神思活跃,选材翔实。状物,似乎伸手可 ...

感谢杜版主指导!
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5 06:23 发表
天黑了,月亮从东边的苍山上升了起来,核桃树下清静得很,凉爽得很。月光透过树枝,散照到树下的地面上,虫儿们欢快地唱着歌,我喜欢独自一人到树下静静地站着休息。站在核桃树下,身处核桃树林中,深情地望着那枝繁 ...

感谢高版主指导和鼓励!
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09-5-5 09:22 发表
祝贺忠伟又出佳作!

多谢蒙老师鼓励!
问好!
12#
发表于 2009-5-6 07:38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5-6 07:38 发表
再次提读

感谢敬版主关注!
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09-5-7 09:4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多读到这类具象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4:48 , Processed in 0.0529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