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国抗美援朝决策分析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4 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整体上对中国采取了敌对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六•二七”声明,命令美国空海部队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事业;命令加强美国驻菲律宾的军队和扩大对印度支那法国军队的援助。

  这一声明无疑表明美国已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印度支那三条战线摆出威胁中国的战略态势,中美武装冲突不可避免。而如果进行军事较量,朝鲜战线在三条战线中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战线。中朝之间有1000多公里的陆上边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朝鲜半岛靠近我国重工业基地,便于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供应,尤其是朝鲜靠近苏联,便于取得苏联的间接援助。中国与苏联有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军队还未从中国东北完全撤离,美国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时会有更大的顾虑。在朝鲜与美国较量,中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而在朝鲜取得了胜利,会大大有利于在其他两条战线上与美国进行的较量。

  理论:政治心理学或决策环境派。

  一.对决策者个性的研究。在特定的外部限制下,一个政治领导人的世界观,他个人的政治风格可能影响其政府的外交战略,从而使国家的外交具有不同的特色。将研究重点放在微观的个人上的学者提出,在三种情况下个人因素最容易发挥作用。(1)决策者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2)在危机的时刻(3)当决策者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

  作为当时新中国的绝对领导核心,作为那场战争中中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曾就这场战争下断言:“将有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不能置之不理。” 抗美援朝究竟有无取胜把握,在当时是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国家经济上遭受了重创,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面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心存疑虑。

  面对如此危机的时刻,毛泽东毅然做出决策:“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然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可是党内有很多人不同意。”

  兴趣决定其对外交事务的关注程度,所接受的训练和外交经验影响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方式,对外部环境的敏感程度决定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方式。 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特别是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这三者构成了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基本动机和目的。面对当时不确定的各种外在因素,决策者毅然做出在现在看来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英明决策,不能不说是领导人用他高远的政治战略眼光、洞悉一切军事战略的视角和精湛的军事战略指挥艺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对信仰和认识过程的研究之“行为准则”之“策略信仰”。策略信仰包括选择政治目标的最好方法,如何最有效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不同的手段对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好处等。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毛泽东把东北及其南部的电力作为一个问题专门提出来绝不是偶然的,当时中国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南部。一旦鸭绿江水电站受美国骚扰不能正常生产,东北南部的大批工厂就要停产,整个中国的工业基础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即使美国不打进来,但让美国人压到鸭绿江边,处于随时可打击中国工业基地的战略状态,就等于把一张牌交到了美国手里,什么时候打这张牌,取决于美国政府决策人的愿望。

  与其让美国人拥有主动权,然后再指望他们遵守那靠不住的“就此止步”的许诺,还不如响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派兵入朝,把美国人推回三八线以南,既帮助朝鲜人民反抗外来干涉,又使中国东北部边疆有了一个安全屏障。这里,我们看到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完美结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准确地概括了出兵朝鲜决策的全部意义。


  材料二:

  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也顾及到了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苏联的同盟关系,中国做出了牺牲,以此举换取苏联的信任。这也是中国被迫参战的表现之一。

  早在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时,中苏两党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在国际革命运动中应有所分工。斯大林希望中国今后多担负一些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所以,尽管毛泽东不愿看到在中国北方邻国发生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战争,而且一再向金日成表示只有在中国完成统一事业后才能向朝鲜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当1950年5月14日得知斯大林和金日成已经就采取军事手段解决朝鲜统一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时,作为东亚地区革命事业的“负责人”,毛泽东还是同意了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并表示愿意给朝鲜以各种援助。而现在朝鲜革命真的遇到麻烦了,毛泽东自然要考虑如何履行自己的诺言和义务。7月初,周恩来对即将赴朝工作的柴成文表示,中国要尽力帮助和支持朝鲜人民。同时,中国政府还答应将东北军区部队中的200名朝鲜籍干部集中后送回朝鲜,以便加强朝鲜人民军的干部素质。显然,中国领导人考虑到了自身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在莫斯科表明要中国介入战争的意向后,这方面的因素更加突出了。

  理论:比较外交政策。

  为了发掘不同层次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决策的不同影响,罗森诺将可能影响外交政策的决策因素划分为五类--外部因素、国内社会因素、政府结构因素、政策的决策者的角色因素和决策者的个人因素,据此他提出了“如果……就”设想, 即根据国家大小、发达与不发达,开放与封闭等三个条件,将国家分为16大类,在每一类国家,这五种因素将按不同的顺序发挥作用。如果是一个大的,不开放的和不发达的国家(中国),那么发挥作用的顺序则是:个人-角色-国际体系-政府-社会。

  在朝鲜战争中,个人和角色为国家主席,国际体系就是与苏联的同盟关系。顾及到此,中国不得不做出出兵的决策。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面对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压迫,中国必须借助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这是毛泽东决定与苏联结成联盟的基础。特别是在美国军队逼近中国东北边境的紧急情况下,中国要对抗美国的侵犯和保卫国家的安全,也只能依靠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毛泽东决心出兵朝鲜与头号世界强国美国对阵的条件是必须得到同盟国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的保证。然而,斯大林在战争中的基本目标和政策使他无法完全满足中国提出的军事援助,特别是提供空军协同志愿军与美国作战的要求。这样,中苏之间在参与朝鲜战争问题上虽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双方在目标和基本要求方面又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结果,中国出兵朝鲜一方面加强了中苏之间的联盟关系,一方面也为中苏关系中本来就存在的不信任和不协调因素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材料三:

  抗美援朝是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范例。正如毛泽东1951年10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所说:“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

  理论:政治心理学或决策环境派之“对民族和社会特性的研究”之“对国家政治体制的研究”。

  一国政治体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对外决策的做出。中国是真正信奉社会主义并且贯彻社会主义原则的国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理所当然地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美国侵略朝鲜主权,甚至已经构成对中国的侵略,这些不正当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国际法任何意义上的侵略行为。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为首先是国际法赋予一个主权国家政府的正义的自卫行动,更是处于遵循国际主义精神的原则下发扬友好正义精神的伟大壮举。


  政治心理学或决策环境派之“对国家特性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就象个性不同决定人的不同一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同的社会特质(national attributes)也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在同一条件下国家将采取不同的政策。伊斯特 (M. East)把抽象的国家特性从三个侧面把它具体化, 即资源(面积、人口、自然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能源的能力和组织程度(发展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组织形式等),以及影响领导决策趋向的文化因素历史传统等。

  中国之所以能在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后,全国百废待兴的时刻下决心做战,与国家资源这一因素也不无关系。


  综合以上各角度进行分析,新中国对出兵朝鲜打击美国侵略的决策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式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研究后做出的正确决策,本文仅从明显浅显的视角对中国出兵的原因进行粗略的探究。历史证明,我们的决策最终是成功的决策,中国政府成功的打击了美国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侵略行为,更防止了它觊觎新中国政权、妄图阻碍新中国发展的罪恶行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8-24 19: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时政分析:)欢迎
3#
发表于 2003-8-25 10:4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论文很专业啊!
楼主就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所做的决策分析很合理

几十年过去了,对同场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观照,比如说影响了收复台湾的进程等等
而且现在在北韩的历史教科书上都不怎么提及这场我们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的战争
当然我依然觉得这都不能抹杀抗美援朝的意义
4#
发表于 2003-8-2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决策的过程远没有像楼主事后分析的那么理性。局势的发展使得毛在犹豫间作出了决断。有些事是无法选择的,就如抗美援朝。犹豫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11:27 , Processed in 0.05806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