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7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史断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8 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史断想   
              
                 lqm407
                    
                                           一

  刚开始读史的时候,我认为历史就是那些“演义”,就是那些连环画,就是打仗。小小年纪就将那《封神演义》、《列国演义》、《两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直到《民国演义》看了个遍。后来看真正的历史,也就是“二十五史”,觉得大体情况也与演义差不了多少。

  历史基本上是帝王将相们“打江山”与“保江山”的斗争史。也可以说,历史基本上是帝王将相们的家史。

  也正因为是帝王将相们“斗争史”,所以历史也总是血淋淋的。

  然而,历史也正是在血淋淋中保持着“精彩”,保持着强烈的刺激性。这也就是那些演义们至今还在吸引人们,鼓动人们雄性之气的原因所在。


                   二

  我最喜欢毛泽东的两首词,一首是《沁园春·雪》,一首是《贺新郎·读史》。在前一首中英雄惺惺相惜,毛泽东称赞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后一首中,毛泽东虽然歌颂“农民起义”,歌唱“阶级斗争”,但还是感叹历史的血腥。他在“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中,感叹“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后面的一首。

  按照史书观念,历史是英雄们创造的。确实,历史就是英雄们创造的。因为,史书上没有老百姓们的份。老百姓只有流血牺牲的义务,却没有留名青史的资格。

  在我们的眼里,创造历史的英雄们都是些最会打仗、最会杀人放火的人。他们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也不看重别人的生命。为了“功名”二字,他们在马背上横冲直闯,冲锋陷阵,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他们急眼了,甚至还会将自己的妻子儿女们杀掉,当然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英雄们的成功是离不开老百姓的。他们将老百姓辛辛苦苦劳动收获的粮食强取豪夺;他们将老百姓辛辛苦苦养大成人的儿子抓去当兵,强迫他们也去杀人放火;他们强迫老百姓筑城开路,服沉重的劳役。他们甚至将老百姓驱赶到两军阵前,作为屏障掩护冲杀……

  老百姓被逼得急眼了,他们也会暴发“起义”之类的反抗事情,但是史书上往往将他们称为“贼寇”,称作“乱民”,往往会将他们残酷地镇压下去。

  总之,历史上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


                    三
  

  我们中国人有着浓烈的英雄崇拜情结。

  记得,刚演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那时,有个导演就大谈三国时代的精彩与辉煌,说人们如何向往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个主题歌中也大唱着“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对此,我感到悲哀。我认为,群星闪烁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实是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老百姓灾难最深重的年月,也是最不值得我们歌颂的时代。

  在和平的年代,那些英雄们没有夺取江山或者建立功名的机会。他们总是盼望战争,盼望动乱,盼望能在马背上功成名就,盼望着能在动乱中夺取江山或者称王封侯。

  这样的英雄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构筑影响颇深。打江山的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依靠英雄治理天下的理念还大有市场。

  其实,我们应该更向往没有英雄的时代,向往法制的社会。如果历史的进步依靠的是法制制度,而不让英雄们出面干涉局面,这样的时代才是高级文明的阶段。


                      四

  读史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腐败现象一直是历史的“主旋律”。

  从传说中的夏商周帝王开始,一直到“清史稿”结尾的时代,我们总是看到腐败现象与历史形影相随,我们也总是看到腐败现象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过去,我总认为秦王朝是腐败现象最不严重的朝代,总认为秦王朝的灭亡是暴政和对老百姓过度压榨的结果,最近看了李明先生论据充足的文章,才知道秦王朝毁灭的根本原因也是腐败现象。

  当然,腐败现象并不是当朝帝王所愿意看到的事情,但一般帝王本身就是个大腐败者,只想自己腐败而不愿别人腐败是不可能的。你腐败,我腐败,有点权力的人都来腐败,整个政权终究就会象掏空树干的树木一样在风雨中轰然倒地。

  有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帝王也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也总想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象明朝朱元璋就非常严厉,非常极端,规定贪污几十两银子就杀头。在高压政策下,腐败现象是有所收敛,但是腐败现象永远也不会被消灭。腐败现象也伴随了明王朝的始终。人的贪性与生俱来,可能人的基因中就有着“腐败因子”,在缺乏法制有力抑制的情况之下,“腐败因子”就会象癌细胞一样放肆发展。靠人治的办法是抑制不住其发展的。

  腐败的癌细胞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整个机体的命运就是死亡。这是历史的教训。

                
                     五

  原国家主席刘少奇曾经在自身危难之时自我解嘲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但我认为,历史从来就不是人民写的。历史从来都是帝王将相用来“宣传教育”的工具,里面充满着当时的“主旋律”。

  今后历史也许会由人民来书写。但这只能是“也许”……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9-9-28 12: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28 14:5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以来,感到很迷茫困惑。4版的这篇文章的思考角度立足于普通人,对历史重新审视,对腐败的认识进了一步。的确,靠几个人的力量消除不了大面积的腐败。
3#
发表于 2009-9-28 22:00 | 只看该作者
有首歌唱得好“也许,没有也许。”真是的。
4版关注百姓,是及时的,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一贯的主张,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
这几句好像官话,不过也是实话。
4#
发表于 2009-9-29 01:37 | 只看该作者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管在文人写的史书中老百姓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不容忽视,包括朝代的更替,包括科教文化的发展。从这一点说,还是奴隶们创造了历史。

腐败,在历史上,往往是和压榨及一定程度的暴权相关连的,它是私有制(不仅仅生产资料)的产物,它是权力异化的产物。哪里有腐败,哪里的人民就不能“顺溜地”书写历史。
5#
发表于 2009-9-29 08:1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得独特的、细微;不错的文章。
这样的英雄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构筑影响颇深。打江山的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依靠英雄治理天下的理念还大有市场。
这样的思考,或许上别人心中没有,或者有也没有说出的。
问好!
6#
发表于 2009-9-29 08:18 | 只看该作者
李兄,我有事相托:山东一杂志想发表我的几篇作品,在我的博客上选。也不知他们选什么。他们想要一篇评论文章,评论我的作品。我想你最合适,看过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前七万字,还有我的其他小说。我在球球上留言了,你去看看吧。这里的悄悄话不好用,只好发在这里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9-28 14:56 发表
最近以来,感到很迷茫困惑。4版的这篇文章的思考角度立足于普通人,对历史重新审视,对腐败的认识进了一步。的确,靠几个人的力量消除不了大面积的腐败。


谢谢楼兰阅读。人们常说人民创造历史,我看历史书写的全是英雄,没有人民的份儿。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09-9-28 16:06 发表
千百年来中国那有百姓的席位,充其量只是一种名词而已,实质上中国的百姓谁领导上都是一个样,就是元达子,清蛮子来领导还是如此。所谓的民族精神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骗术。
当官的为了儿子考学将自家的大汉改为少 ...


  说得对。虽然民族主义在中国很盛行,但中国的百姓谁领导上都是一个样,就是元达子,清蛮子来领导还是如此。开始反抗的都是一些知识分子,慢慢地他们也就服帖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9-28 22:00 发表
有首歌唱得好“也许,没有也许。”真是的。
4版关注百姓,是及时的,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一贯的主张,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
这几句好像官话,不过也是实话。


“也许”是各种可能性。分析事情还是要分析各种可能性的。历史的发展往往有着偶然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9-29 01:37 发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管在文人写的史书中老百姓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不容忽视,包括朝代的更替,包括科教文化的发展。从这一点说,还是奴隶们创造了历史。

腐败,在历史上,往往是和压榨及一定 ...


谢谢阅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9-29 08:18 发表
李兄,我有事相托:山东一杂志想发表我的几篇作品,在我的博客上选。也不知他们选什么。他们想要一篇评论文章,评论我的作品。我想你最合适,看过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前七万字,还有我的其他小说。我在球球上留言了,你 ...


谢谢武先生阅评。下来我看看吧。写评论我恐怕不能胜任。下来看看再说吧。
12#
发表于 2009-9-29 12: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用“人文”理念来解读中国历史的真面目。

我想。人文应该是历史的“普世价值”,民生是人文的具体内容,中国历史是远离民生的。所以,中国历史书往往要么成为帝王将相的功过史,要么就是满足百姓的“幽幽思古之情”,或“考证、猎奇心态”。这些都不应该是真正的“史学价值”。
13#
发表于 2009-9-29 1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9-29 09:26 发表


谢谢武先生阅评。下来我看看吧。写评论我恐怕不能胜任。下来看看再说吧。

所谓评论,只要随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散文性的,杂文式的都好。越是唬人的名词满天飞的,越不是真正的评论。
期待!
14#
发表于 2009-9-29 16:16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博览群书,引今据典,文章老道,入笔凝炼,寓意深厚,气势辉泓,耐人寻味。

欣赏  学习  

问好!
15#
发表于 2009-9-30 06:55 | 只看该作者
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15:27 , Processed in 0.05139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