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什么样的员工最受老板喜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4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员工最受老板喜爱

    我们有时或多或少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怎么别人升职加薪没有我的份。其实这种观念应当转过来,正如孔夫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也许你缺的是机遇,但在报怨感慨的时候,不如把眼睛向内反求诸己,下大力气提升自我,让自己更优秀、更卓越,相信总有一天你会闪光。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是金子总会闪光。是金子就会受到老板的喜爱和赏识,在此我分析一下容易被老板喜爱和赏识的几个可贵品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教益。
   

    我想摆在首位的恐怕是忠诚。忠诚是人的可贵品格,是最重要的美德。人活着不能没有忠诚,国家需要它,企业需要它,家庭需要它,交友需要它,老板更需要它。忠诚是无价之宝,那些完成本职工作后,还积极为公司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员工,最容易被企业重视、老板重用。在能力和忠诚之间非要选择其一的话,老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忠诚,如果你是老板,你也会这么做。另外,忠诚事关生产力、凝聚力、竞争力,每个员工都要为企业争取利益,要忠诚更要业绩,决不做有损公司的事情,特别是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因为没有一个人会信任、喜爱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忠诚会让你受益良多,所以要用感恩企业、感恩老板的心态去工作,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设身处地的为企业、为老板着想,就一定能够赢得老板。
   
    有了忠诚,其实也就有了敬业精神的基础。敬业,顾名思义,尊敬、敬重、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其中包含有使命感、责任心。敬业的内在实质是在思想上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其外在表现是积极进取,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这也是敬业精神的核心。没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敬业还专业,并且容易取得骄人的业绩。以工作为快乐的人最易干好工作产生业绩,他们通常会积极主动、充满激情,能够吃苦耐劳,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员工最有前途,最能受到老板的重用。还有,就是那些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员工最容易脱颖而出,他们能够把隐藏在细节中的成功机会找出来,让小事成就大事,令细节成就完美。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只要留心观察,我们身边就有。
   
    二战名将巴顿说过,“要想打胜仗,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去完成任务的人。”恐怕哪一个领导也不希望自己的部属,是算盘珠,不拨不动,安排工作一堆理由等着你。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既能坚决服从,又能超水平发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执行领导的决定,恐怕是每个领导都愿意看到的,有韧性,善于分析判断,善于应变,用对方法做对事,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老板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看问题会有盲区,有局限,正因为如此,老板更需要一线员工提供的真实情况,好的建议会让企业受益无穷,所以时刻不忘给自己的企业提建议的员工,最易受到老板的信赖和重视。日本松下幸之助说过,“一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想着维护企业形象的人,他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任的企业领导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为自己供职的企业着想,关心企业发展,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的员工,必然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奉献自我,这样的人必然会被老板发现,当成宝贝。
   
    另外要想得到老板的器重,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人脉。人脉就是财脉,这里面包括与上司之间的关系,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关系也马虎不得。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并且以为对方排忧解难为手段。让别人喜欢你,需要技巧,需要真诚,需要包容,需要谦逊,需要热情。佛祖说,一滴水要想不干涸,那就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有人脉的人,必然懂得团队协作,既挥洒个性发挥优势,又融入其中,他们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团队的最佳整体利益为目标。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11-4 15: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1-4 14:51 | 只看该作者
敬业的员工让老板放心,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的员工让老板称心,人际关系好的员工让老板舒心。不同的老板的喜好会有所不同。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5: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问好欣月
因为可爱,所以喜爱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

文□吴建卫

      不找借口、专攻方法的人

     国内一家非常著名的企业的一把手,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他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听他讲过。如今,日本的索尼电器在中国非常有名,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索尼电器在日本国内就已经很有名、很畅销了。然而,当时打进美国市场的第一种产品也是惟一一种产品——索尼彩电,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却相当惨淡。 原来在那个时候,在美国人看来,日本货就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日本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索尼公司也绝不会放弃美国市场。于是,公司任命卯木肇为索尼海外部部长。上任伊始,他便被委派到了芝加哥。风尘仆仆的卯木肇一到达芝加哥市,就发现了一个让他吃惊不已的事实——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索尼彩电蒙尘垢面,无人问津。在这样糟糕的现实面前,卯木肇完全可以找借口推掉这份工作,然后回国,因为这样的借口合情合理: 我没法干了,前任们把市场都破坏了,这不是我的责任!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挽救局面。 经过数天苦苦的思索,“带头牛效应”启发了卯木肇,他决定找一家实力雄厚的电器零售商作为销售突破口,彻底打开索尼彩电的销售局面。卯木肇最先想到的是马歇尔公司——芝加哥市最大的电器零售商。第二天一大早,卯木肇就前去求见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很快就被退了回来,原因是总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总经理比较清闲的时间去求见,这次得到的回答是“总经理外出了”。第四天,当他又一次登门时,总经理终于同意接见他,但拒绝售卖索尼的产品。总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倾听着总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产品的形象。
        一回到办公室,卯木肇就立刻让人从寄卖店里取回了货品,并取消了减价销售,还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了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扣响了马歇尔公司总经理的门。尽管卯木肇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承诺,但马歇尔公司还是不愿意销售索尼的商品。虽屡遭拒绝,卯木肇依然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求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求购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总经理大动肝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他们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只是微笑着听总经理的责骂,等他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总经理说:“我几次求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的。”在卯木肇的“攻势”下,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了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积极主动、多付出的人

       另一位大型国企老总讲的故事,则能够让大家对员工素质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有一年,该企业的营销部经理带领一支队伍去参加西班牙国际产品展览会。
       有过参加国际展览会经验的员工知道,每每在开展之前,都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没有漏洞,通常都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
可是,那一次营销部经理带去的一帮安装工人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平日里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一分钟。经理要求他们留下来加点班多干点儿活,好准时把事情干完,但他们竟然说:“没有加班工资,凭什么要我们加班啊?”更有甚者,还有人说:“你不也是打工仔吗,只不过职位比我们高一点儿而已,何必那么卖命呢?”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企业的董事长亲自来到了展场,他要检查一下展场的准备情况。当他来到展场时,已经是深夜1点了。让董事长非常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挥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细心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其他人则一个也见不到。老板指着那个工人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经理说:“这个工人自己主动留下来工作的……”
       参展结束,公司立即把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开除了,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留下来加班的那名工人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
那一帮被开除的人很不服气,便找到董事长理论:“我们不就是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吗?凭什么处罚这么重?而他不过是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他们说的“他”就是那个被提拔的工人。
      董事长说:“用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懒觉,是你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人逼迫你们那么做,怨不得别人。而我可以通过这件事推断出,你们以前在工作中也偷了很多懒。他虽然只多干了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考察,他一直都是一个积极主动多付出的人,他在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许多活,提拔他,是对他过去默默工作的回报!”
      像上面被解雇了的那帮工人一样的员工,在职场中为数不少。虽然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做法合情合理,然而,这样的员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上面所说的两种员工,其实是两类不同员工的代表: 前面那位叫卯木肇的索尼职员,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一切为企业的利益着想。与此相反,那帮工人,只知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利益,多一点儿付出都不愿意,而且还为自己的自私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摘自《员工危机》吴建卫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共鸣》2008年第3期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11-5 15: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1 06:54 , Processed in 0.0485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