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8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步三问”教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步三问”教学法


   “三步”是指:略读、通读、精读这三个过程。

  “三问”是指:“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问题。

   现将各步骤的操作方法和中心任务简要归结如下:

   第一步:略读(即浏览)。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要领是:

   一看看标题,关键记心底;

   二看看文体,思路要清晰。

   这里所说的“一看看标题”,是指:审阅标题,抓住标题中的中心词,如《白纸的传奇》另需注意修饰词和动词,因为它往往关联着作品的重心,例如:《只给过父亲一把剃须刀》《亲近我的双腿》。另外,有些题目也可以和透漏出作者所采用的文体,如《伐木小调》必然是记叙文,《经典和我们》《圣诞与荒诞》则可能是散文或议论文,至少是议论类的散文。

   “二看看文体”是指迅速浏览全文,初步认识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如果是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此相应地采用适合该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找到打开阅读文章的突破口,在心中确立一个明晰的思路,以便为下一步的通读作好准备。

    第二步:通读。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利用该文体的特点进行梳理归纳。这一步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问题伴随始终。

    其中:
   
   “写的是什么”是总结段意、并进而归纳中心思想所不能缺少的思考。

   “怎么写的”是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思考,是与写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写?”是对文章的选材、文章的手法、布局谋篇的思路等所做的深层思考。

    在考场应试时,后两个问题可以不做深入思考,但是“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关键步骤,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

   例如:如果是议论文,那么在通读时,就要从议论文的三要素入手,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抓住论点和分论点(写的是什么)。

   第二:弄清楚论据的类型(怎么写的)。

   第三:弄清楚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怎么写的)即各自的好处(为什么这样写)
   如果是记叙文基本上要遵循下面的口诀:

   一看看标题,

   关键记心底;

   二看看文体,

   思路要清晰。

   通过事件品人物,

   通过人物抓主题。

   环境衬托不忘记,

   艺术手法细分析。

   其中,抓主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套用下面这个公式:“通过……事件,表现了主人公……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这里:

  “通过”的内容是队文章内容的整体概括。

  “表现”的内容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表达”的内容是作者对主人公、对主要事件的情感和态度,是作者的写作主旨。

  “表现”和“表达”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每一步操作中都要紧紧围绕着“写的是什么”进行阅读。至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鉴赏等则为“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的思考范畴。

   第三步:精读。这一步骤的中心任务是:带着问题回到相应的段落进行精读,以便回答问题。

   这一步骤里,首要任务是审题。

一、审题的注意事项是:

  (一)读全题:对题干进行整体阅读,通观全局,做到整体把握。不可拘泥于一点把题意理解偏差。

  (二)抓关键:即审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审查清楚问的是什么,有几个问题。另外,题干中往往隐藏着解题信息,隐含着解题思路。

  (三)明类型:现代文阅读也是有几个常见的题型的,在审题时就要弄清楚这道题的题型,并以此为解题的钥匙,找到相应的思路。

  (四)看分值:参考分值,仔细推测这道题的答案要点包含几个要点。

二、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扣中心:答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心进行。

  (二)思路准:记住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按照特定的步骤和公式尝试答题。

  (三)要点全:紧紧扣住题干要求,不丢问,不少点。

  (四)语言简:既要有血有肉,又不可拖泥带水。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举例:

  (一)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注意平翘舌,多音字,易混字,音调高低,调值位置,IU UI UN的省写规则。

  (二)词:主要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题时注意:

   1.如果词的本意和文中意思一致或词义非常浅显,那么不必再解释一遍原意。

   2. 解释原意一般是“望文生义”,基本上可以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进行。

   3. 解释文中意时,一定要放回到具体的语境之中,一般是以“主语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下怎么样了”的方式说出。如果不能以这种方式说出,则尽量用“这个词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的方式说出,同时注意紧扣主题。

  (三)句:对句子的考查种类较多,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主要的类型有:

   1、对句子内容的考查:解题时注意:按要求操作,有要求原文回答的,用原文回答;不要求用原文的,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还有常见的两种题型:

  (1)题干是原文,回原文找,答案就在不远处。

  (2)“这”“那”“此”“彼”“这样”“这里”“这些”等指示代词,通常指它前面相邻的句子。但隔句或出现在后面的情况也偶尔出现。

   2、句子的含义:主要采取“抓关键词”的办法,对题干中的关键词要联系语境各个击破后串联起来,形成通顺的句子。

   其中,如果所给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那么,要努力从喻体的特点推知本体的含义。

   例如:“在茫茫黑夜中,闻一多先生犹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这里的“灯”具有“明亮、指引方向”的的特点,“夜”具有“黑暗”的特点,由此推知“暗夜”指的是“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明灯”指的是闻一多先生的思想给人的启迪是巨大的,由此将语句连缀通顺即可。

   3、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回答。

   内容包括:句意、段意、文章意,有时指向中心思想。

   结构作用要考察句子所在的位置,具体情况如下:

  (1)如句子在开头,主要情况有:开篇点题、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等。答题时不可太概括,要解答透彻,例如:回答“奠定感情基调”时,不可只说“奠定感情基调”而应该说“为全文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或者“奠定了快乐的基调”等。再如:回答“为下文做铺垫”时,要回答出“为下文保护小鸟、放小鸟回家做铺垫”等。

  (2)如句子在中间,主要情况应该是过渡,包括:承上、启下,或者既承上又起下。答题时要注意回答清楚“承接上文的……”“开启下文的……”

  (3)如句子在结尾,主要情况应该是:收束全文、总结上文、照应前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余音绕梁,给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等。答题时依然注意:“点明……中心”“升华了……主题”

  (4)如果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句或表明文章中心的重点句,一是反复的修辞方法,用以强调某种情感。

   4、句子的表达效果,包括“谈谈下列句子的好处”“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写批注”“词语对塑造人物的作用”等等,提问方法多样,然而解答思路比较明晰,基本上是:

   “该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人物描写方法如神态、动作等,描写角度如视觉描写、嗅觉描写等,表达方法如描写、议论、抒情等,也包括一切有特点的方法)+表现了描写对象(主人公、景物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注意:

   (1)有时,“表达”的内容不能也无法说出,则无须说出。

   (2)有时则只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怀、情愫、心理)”,那么,解题时的中心词语一定要落到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语上,例如:“痛苦“忧伤”“悲愤”“喜悦”“自责”“感激”“怀念”“愧疚”“赞 佩”等。

   (3)“心理活动的揣测”则与“表达的情感品味”不同,它要求回答的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4)各修辞方法的作用固定答题方法提示如下:

    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拟人:赋予某种事物一人的灵性,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排比:以强烈……的语气,酣畅淋漓的表达了……情感。
    对比:突出了……特点。
    反复:强调突出了…….特点。
    夸张:突出了……特点。
    反问:以强烈的反诘语气,表达了…….情感。
    设问:以问句的形式提请读者注意,以突出答案……  
      
   (5)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

   (6)照应句子的查找:即找到出现在不同位置的两个内容类似或者密切相关的句子。解题时只要读懂句子的意思即可找到。

  (四)段落的考查:

    1、环境描写的作用(少则为句,多则为段,作用相同,解题方法也相同)其基本解题思路为:这段文描写了……内容,

   (1)渲染了……气氛。

   (2)烘托了人物……心情。

   (3)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4)推动…… 情节向前发展。

   2、内容的概括:

   (1)其基本形式是“主语+简单的修饰语+谓语+简单的补足语”,有时如果某种成分不言自明,则还可以省略。

   (2)其基本要求是“全”“简”“明”。

    “全”即全面,指语句涵盖全部内容,不得遗漏,不得缺点落项。
    “简”即简单、简明。
    “明”即明白,不能因为要简单而导致过于空洞,说话不明白。

   (3)某一段段落内容的概括,一般方法是:“某人物在某地点做了某事件”即可。特殊情况下,可以加上“表现了”“表达了”的方式。

   (4)一系列事件的概括:如果是时间上有连接性,则需在句子前加上时间性词语:如果是空间上有变化,则须在句子前加上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

    3、人物形象概括:

   (1)第一步:找全人物相关的全部事件,有几件找几件,不得遗漏。

   (2)第二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肖像等相关的人物描写入手仔细品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做到“察其言,观其色,审其行,品其德”

   (3)将各个事件中归纳出的人物性格进行梳理总括,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人物所代表的那类人加以总括。

   (五)篇章的考查:

    1、对主题的考查:

   (1)题干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有“为什么”“目的是”“意图是”“旨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

   (2)疑难问题,不知如何下笔的,围绕中心答题。

    2、对文章写法的考查,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对比、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物寓言人、借物抒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等。

    3、感悟联想类:

    基本要求如下:

   (1)不脱离原文内容,要有一定的链接。

   (2)感悟和联想尽量与作者的主要观点保持一致。

   (3)结合的内容主要有“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历史事实”等。无论结合什么,只要能简单举出相关的一个例子即可。举例时,所叙述的例子一定是极其简短的最好是一两句话,千万不要太长。
    基本题型主要有:

   (1)道理:从文章中得出,就文论文。

   (2)启示:从文章出发,谈自己怎样做。启示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有一点与原文相关联即可。切忌离开原文谈不相关的话。

   (3)谈看法:基本答题思路是“观点+理由+例子”





[ 本帖最后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09-11-20 10:4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9 11:43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消灭零回帖~~
3#
发表于 2010-4-6 08:06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2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4-6 08:06 发表
再次提读。


感谢您的再次提读和关注!!
看来这里好久没人问津了!!!
祝好敬老师!!!
5#
发表于 2010-4-12 02:07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写文章也如此,一篇作品没有人回帖和关注自己就会觉得有些失落,其实写文字的人只是用文字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想说的东西,不必在意人气的多与少,回不回贴与文章的好与次有些联系但也不全是,论坛上的回帖大都是礼貌和相互间的鼓励,我不认为回帖的数量就代表文章的质量,只能说明作者的人缘不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6#
发表于 2010-4-12 07:49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的教学法
7#
发表于 2010-4-12 0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4-11 21:11 发表


感谢您的再次提读和关注!!
看来这里好久没人问津了!!!
祝好敬老师!!!
希望你经常来这里发帖交流!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4: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陈旭东 于 2010-4-12 02:07 发表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写文章也如此,一篇作品没有人回帖和关注自己就会觉得有些失落,其实写文字的人只是用文字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想说的东西,不必在意人气的多与少,回不回贴与文章的好与次有些联系但也不全是,论坛上 ...


谢谢你的观点!!
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4-12 07:49 发表
很实用的教学法


谢谢您的阅读和肯定!!1
谢谢您!!!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4-12 07:52 发表
希望你经常来这里发帖交流!


嗯!但我看到这里冷清清的,以为这里不再有人发帖了,所以也没来看看。
谢谢您敬老师!
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评!
更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11#
发表于 2010-5-26 0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5-25 14:57 发表


嗯!但我看到这里冷清清的,以为这里不再有人发帖了,所以也没来看看。
谢谢您敬老师!
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评!
更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好东西大多在比较冷清的地方呢~~
世界悲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10-7-11 18: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30 , Processed in 0.0537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