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访庞德后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0 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

  2009年8月20日中午一点,我们从兰州驱车到达武山县城。接待我们的是武山县文物局办公室刘主任,他是武山高楼人,话少而简单,语气低微弱,口音特别重,听他说话如同吃怪味胡豆,蛮有意思。出武山县城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绵绵秋雨。采访车一路东行,半个小时之后,我们顺利的到了陇上名镇洛门。

    过洛门镇继续前行,山势陡然险峻了起来。陪我们前行的禄小龙同学是学中文出身的,去年才从定西师专毕业,后来考到了县文物局搞文物普查。小禄喜欢考古,说话不温不火。漆子扬教授故意开玩笑问小禄,你的名字是不是叫禄满福,他笑着回答不是不是。小禄家在四门镇,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过了一个山包,镇口一座牌坊上赫然出现“貆道古镇”。武山多山,不论是四门镇,还是在县城,到处都山环水绕。在天水南部山区。西秦岭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褶皱断块山地,再加上渭河、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等几条大河的割裂,形成山谷纵横的地形。出四门镇,通往新庄的路修在大南河河谷一侧。大南河古称南峪河,两岸盛产大米与四门香醋,曾一度驰名陇坂。

    路边农田里的有一通石碑,上写着“庞德故里”几个字。漆子扬教授曾来过这里,他说,石碑后面的村子就是新庄村。我们在石碑前停留了片刻后,就顺着窄窄的水泥路,跨过一座民心桥,我们就进了村子里。站在桥头,一棵棵大树密密匝匝,将小村包围得严严实实。透过林木丛中大大小小的间隙,依旧是一条水泥路,通向绿树掩映的小村,房舍俨然,隐约可见。四十年代栽植的几棵大柳树,躲过大跃进的大砍伐,完好的保留至今,这为新庄村增添了一丝厚重和清谧。波浪滔天的大南河神韵早已不如当年。河水清澈见底,哗哗作响。三国名将庞德就从这样一个村庄出走,开始了征战天下的戍马生涯。

    自古以来,陇上名将辈出。在武山,能走出庞德这样的名将也不足为怪。我和小禄沿着水泥小路一路走去,村子里异常安静,听不到犬吠鸡叫。古老沧桑的水磨依旧转着,似乎时光在某一刻回到了从前。我在小禄的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了村长家。村长姓孙,是一位很朴实的中年人。他抱着四岁的小孙儿,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他精心管理的村子。他告诉我们,新庄村大约有四百人,不少村民都姓孙。村长把我们领到村边上,一位叫孙尚荣的老人就住在那里。老人今年七十七岁了,住了一间破烂不堪的小房子,小小的院子到处是垃圾,看得出来生活很简陋,在这样的环境中居然能够保持面色红润,器宇轩昂,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

    他给我们讲述了流传在村里的名将传说。原来新庄村并不叫新庄,这里叫庞家屲。村民自然也不姓孙,都姓庞。因为庞德是被蜀汉的关羽擒获后,不愿投降而被斩杀的。庞德可以说是曹魏的革命烈士,四门在三国时是属于魏国管辖的。然而,革命烈士的后代怎么会担心灭九族改姓呢?按理说,他的家人应该享受这一荣耀。为何要改名呢?这要从诸葛亮六出祁山说起。从武山有一条从洛门可以直通礼县的公路。我们过洛门镇后向南走的路就是其中一段。礼县祁山堡曾是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战,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年他率领平定南蛮,收复孟获的得胜之师,从成都出发,经汉中,沿阳平关、沮县、武都(治下辩,非今武都)、祁山、西县、南安,抵达天水一带,此次北伐最远抵达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后因马谡失守街亭而不得不撤退。

   “我们的先人为了不被蜀军牵连,才隐姓埋名,改姓孙。”老人说。按照时间来看,关羽水淹七军发生在219年,而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发生在228年,老人讲述的传说似乎有点道理。老人说,原先村民并不在这里居住,他们居住在不远处的小山屲上,因为是庞姓后人所居住,山屲被叫做庞家屲。“下大雨,山走了,把庞家屲村埋了!”孙老汉说。浩劫中余生的人们,搬到了距离庞家屲不远的地方,重新开始了生活。他们把新的村庄,取名新庄。村庄毁了,姓改了,但村民们尚武的风气没有丢。“我们这里人人都会几手!”说话间,老人开练了,白鹤亮翅、鹞子翻身……耍到兴起,老人拿出一根棍子,准备耍棍术。因街道狭小,施展不开。老人来到临近河边的村口,这里比较宽敞,清清的河水涣涣而过,河底的沙石静静地望着天空,有一些世外的感觉。老人耍拳的动作舒展流畅,就像王羲之的行草。我们似乎从老人的身手中看到了当年白马将军庞德的背影。

  在村口,有一块庞德纪念碑,碑文开头就说,庞德字令明(公元181年——219年)三国魏南安郡貆道县人,今甘肃省武山县四门镇新庄村人。碑文随后简要概括了庞德事迹。随后,村长带我们到了后山,山上的酸梨挂满树枝,红色的玛瑙在风中如同铃铛轻盈地摇来摆去。我们都摘了酸梨吃,村长说酸梨是开胃的,漆子扬教授说不敢多吃,小禄说不要紧的。谈笑间,我们来到半山上的二台地,这里是清代太平寺的旧址,寺碑在一村民院子里,今已毁成两半,字迹依稀可见,碑雕古朴拙美。庞德墓已被各种灌木所覆盖,村长清理了坟头上的枯枝荒草后,我们看到了墓碑。立碑的时间是民国三年,算起来也快百年了。王文元就问村长是民国的碑吗?村长言辞吞吐含糊,我就偷着笑了起来。我之前悄悄的给村长说,不要告诉王记者是新立的。仔细看上去,碑并不是石头,好像是水泥的。村长后来给大家说,这是根据文革中被砸坏的石碑复制的。除了这座衣冠冢外,村里还有庞德的上马石、庞家花园等遗址。站在庞德墓前,大南河河川内的风光尽收眼底。远方是收割后的农田,近处是灰瓦白墙的村舍。登高望远,视野忽然间开阔了,而笼罩在庞德身上的迷雾却依旧没有散去。

    同行的漆子扬教授说,貆道一名出现在秦献公初期。千百年间,这里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的地方。关于庞德故里的问题,这些年形成了两种观点,主要问题集中在南安郡治所貆道的具体位置上。有人说南安郡貆道县的位置在陇西附近,也有人说,四门镇就是貆道县旧址。实际上,对于庞德墓的争论,三国时就有两种说法,《三国志?庞德传》曾有相关记载。在《三国演义》中,贬曹褒刘的罗贯中对庞德的描述却比较中肯。在他笔下,庞德出场潇洒而慷慨,似乎为他的结局做了预言。庞德和关羽的对阵,英雄衬托了英雄。要不然,心性高傲的关羽怎么会有劝降庞德之举呢?在四门镇,那有什么历史可以去追寻,只留下了重重迷雾。对于庞德这样的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我们应以正史的眼光给他以足够的尊重。

    离开新庄的时侯,天空中依然飘着小雨。不多时,一川烟雨迷蒙了起来。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的句子很突兀的冒了出来,这时我正在去石岭下的路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11-20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09-11-20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一个好汉的传奇,让人千古传颂.游记加史料,使文字有了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问好

4#
发表于 2009-11-20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聂老师是陇人啊,三国有许多陇人:马岱、姜维···呵呵。
读这些文字真为陇人叫好。

5#
发表于 2009-11-20 1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一个好汉的传奇,让人千古传颂.游记加史料,使文字有了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问好
中民最近还做图书?15593600459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朋友啊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大家好,中民问候楼上各位朋友了

7#
发表于 2009-11-21 0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文章层次分明,娓娓道来,史料翔实而有依据,感觉是很厚实的佳作!精华鼓励。

8#
发表于 2009-11-21 2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9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甘肃老乡来论坛。此篇写的详尽而细致,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史料丰富。
   庞德和关羽的对阵,英雄衬托了英雄。要不然,心性高傲的关羽怎么会有劝降庞德之举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7:19 , Processed in 0.0484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