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黑布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                                                                乡村黑布鞋
       布鞋是山村岁月里的一道风景。村子里王老三的父亲穿着一双“解放牌”黄球鞋,人家是公社的干部;何五穿着一双高跟皮鞋,人家是县城机修厂的工人。村里上千人,其他人都穿一双黑布鞋;上至村干部,下至小媳妇、大姑娘、拖着鼻涕的屁大小孩。冬日里大雪覆盖的日子是一双黑布鞋,六月里战天斗地的日子,也是一双黑布鞋。黑布鞋伴随着乡下人走过许多磕磕绊绊的岁月。

    一大家子六七口人,每人脚上都得有一双鞋。乡下道路崎岖,农人做的都是重力气活,再结实的黑布鞋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鞋就得不断的做,不断的换。乡下的女人一生就有做不完的鞋。人们评论一个乡下女人,也就看全家人的脚上。一家人穿戴整齐,女人脸上有光;如果谁家里大人小孩经常穿着脱帮的鞋,那是会被山里人戳脊梁的耻笑的,脸上肯定没有光彩。我打小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爬上爬下的,没个闲的住的时间。和我的小兄弟一块儿穿上的新鞋,兄弟的还好好的,可我的鞋总是已经烂了。母亲就经常骂我,说我是一个太让人费心的孩子。一次我穿着破鞋上学,我们一个老师问我:“你妈在吗?”我不知道老师问话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在意;不料回家给母亲说了,母亲一下子就火了,说你们的老师怎么能那样说话!母亲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就赶快收拾东西给我做鞋。两天之后,我就有一双新鞋子上脚了。

    麻是乡下人做鞋的必需品。乡下人都穷,讲究自产自足。队里就专门要留出水肥特别充足的地块来种大麻。春天撒了籽种,出了苗,大麻就可着劲生长,到了夏天里,大麻长就成了山里个头最大的庄稼,人钻进地里就没有了身影;大人们忙着打掉籽粒还不饱满的穗头,我们就在地里抓特务,队长来赶,我们就和队长捉迷藏。等秋风吹来,麻全被割了下来,运到村口的那眼池塘里。几个青壮年男子赤着身子把它们压到池塘底部去,压上厚重的石头。等到麻在水底沤好了,队长指挥着一个队里的人分麻,最高兴的是那些老女人、大媳妇。抱着一大捆麻杆回了家,坐在院子里剥麻。山里的岁月就响起了“拧车”的声音。一束束麻,全被山里的女人拧成白生生的线,滚成一个个的麻线球,藏在箱底。

    鞋面是一种那时特有的黑绒布做成的。黑绒布的面子,里面衬了白布,这样黑白分明的鞋子做出来才美观大气。每年村里都要发布票,布票按家里人的多少来发放。发了布票,拿着白底蓝字的布票,怎样支配全在母亲。村子里有一个商店,全村人的日用商品,除了自产的,全都出自那个商店。母亲总要把那些布票分出一部分来,用于购买黑绒布。黑绒布是一种稀缺的东西,有时商店里进了一些,等你知道了消息,就早被别人抢购一空了,有时为了买到黑绒布,你还得给售货员陪笑脸。光有布票还买不来绒布,还得有钱。那时来钱的路子很窄,只有靠家里养的那几只老母鸡了。老母鸡下了蛋,母亲把它们一个个攒起来。等来了绒布,母亲把那些鸡蛋交给商店,才能换出一些布来。布来之不易,母亲用起来也特别的用心,剪下来的边边角角也要收拾起来,想办法给它找到其他用途。

    记得那时家里总有几本书,和母亲的针线盒放在一起。家里没有什么读书人,书不是用来读的。是母亲用来夹鞋样的。家里人脚的尺码就全在母亲的书里。那时日子过得穷,但人却很忙;母亲一天到晚忙完队里的,还要忙家里的。做鞋虽然是一项很重要的活,但却只能在那些业余的日子里抽时间去做了。下雨的日子,队长再也不会喊着大家上地了,是山里人最清闲的日子。院子里雨在密密麻麻的下着,母亲就开始粘鞋底了。现在我们穿旧了衣服撇在那儿,不知道该怎样的处理。在乡下的日子,那些穿了又穿补了又补的旧衣服,却被母亲一件件收拾的整整齐齐压在箱底。这时就摆上大用场了。母亲取下家里的窗扇,剪剪贴贴,把那些破布一张张一层层贴上去。粘好一张取下来再贴到墙上去。家里的炕墙上贴满了就像过年时贴的一张张年画,等待时间把它们风干。母亲弓着身子干活,干一会儿就要直直腰,捶捶背。

    纳鞋底是一件很辛苦的活。等墙上的“张贴画”风干了,母亲就把它们取下来,从书里拿出鞋样,按上去,一下一下的剪,剪出大人的鞋样,剪出小孩的鞋样。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纳鞋底的历程。纳鞋底是要有一点功夫的。鞋底要厚、要结实,这样穿起来才耐用。纳鞋底不像绣花,要用很大的力气。往往母亲要借助于一个很细的锥子,先用锥子打出一个孔,然后再穿针引线。麻线在鞋底来回穿梭,线粗孔小,母亲就要使出很大力气拉线,甚至把针咬在牙齿上,靠着牙帮和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线才拉过去,往往这时候母亲的额头就渗着微微的汗珠。一双鞋底纳好,往往要好长时间。每每纳完一双鞋底,母亲都要长长的出一口气,好像一件大事情终于在自己的手里有了眉目。

    做鞋面相对来说是一件轻省的事情。在干活的间隙,在吃过饭的空余时间,在睡觉前,抽出时间就能做好。鞋底做好了,鞋面做好了,上鞋也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比纳鞋底更费劲。但一件事儿做到了末尾,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上鞋就再也不感到吃力了。母亲一面上鞋一面嘴里还唱着一段小曲,让那些艰难的日子有了滋味。

    鞋上好了,母亲并不马上拿出来让我们穿,而是先拿出楦子,撑进鞋里,放一段日子,让鞋固定正形。然后母亲才叫我们试鞋。我们穿着新鞋子,母亲指挥我们左转转右转转,她自己呢,左看看右看看,满意了总是会露出会心的笑容,那个地方不满意了,母亲总要摇摇头,很惋惜的样子。鞋试过了,母亲又要我们马上脱下来,放起来。只有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我们才有了穿新鞋的机会,比如新学期开始啦、过节了、生日啦、走亲戚啦。

    一双鞋做出来不容易,在农忙岁月,总要花半月一月的时间,全家六七口人,一年中母亲就没有闲着的日子。记得那时生产队里干活,村里的女人谁的腋下都夹着还没有完工的鞋底或鞋面,上地的路上,一面走,一面还要做做针线活;中途歇息了,男人们坐在一旁抽抽烟,或者说些不荤不晕的打趣的话。女人们抽出空闲时间忙着干手里的活,有时干的入迷了,竟然忘记了干活,队长骂骂咧咧的过来了,才恍然醒悟,急急忙忙收拾起手里的活,往地块中间走。晚上回家了,男人孩子坐在炕上唱秧歌,说说着村里的家长里短,女人呢一边乍着耳朵听丈夫孩子的热闹,一边坐在一盏煤油灯的光里拧线,纳鞋底,缝鞋面,总要干到很晚,孩子丈夫都入睡了,打起了鼾声,还不能休息。

    现在,黑布鞋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乡下人也不大穿了。我穿着皮鞋回了乡下,夏日里总是发出很重的脚汗,脚上也烧的不行。母亲总说:“还是咱们的老布鞋好,穿着既轻巧,又凉快!”听说一双鞋要几百块,母亲总是很可惜的样子,说:“一双鞋,怎么要那么多钱!”母亲觉得脚上穿的东西,花那么多钱纯粹是浪费。母亲说要给我做一双黑布鞋,但很快自己都笑了,说:“老了,眼花了,做不动了!再也不能给你们兄弟做鞋了!”眼里满是岁月不饶人的惋惜。


2#
发表于 2009-12-2 0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
     千层底,万层帮,穿脚上,不受凉。
     这是小时候我妈妈为我穿新鞋子时常常念叨的一句话。




3#
发表于 2009-12-2 0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2 0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过去,我们穿得最多的就是黑布鞋.如今,基本上都是皮鞋.黑布鞋,只是在家里休闲时才合影偶尔穿一下.质朴文字,让我想起了当年往事,产生心灵的共鸣.问好

5#
发表于 2009-12-2 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黑布鞋的年代正在走出我们的视线,可谁说对它的记忆会泯灭呢.
问好!

6#
发表于 2009-12-2 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读来倍感亲切的文章。也曾经穿着黑布鞋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或者奔跑。上高中就不大喜欢穿了。穿一种同样是黑色,但鞋底是塑料的。

7#
发表于 2009-12-2 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人肺腑的好文。

8#
发表于 2009-12-2 0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旧日生活的情景与乡村的纯朴气息凭借一双黑布鞋彰显而出,充满了生活的感性色彩和浓郁的情愫,文笔确实不错,欣赏并问好!

9#
发表于 2009-12-2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往往母亲要借助于一个很细的锥子,先用锥子打出一个孔,然后再穿针引线。麻线在鞋底来回穿梭,线粗孔小,母亲就要使出很大力气拉线,甚至把针咬在牙齿上,靠着牙帮和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线才拉过去,往往这时候母亲的额头就渗着微微的汗珠。”——左手一拉,右手一扯,一拉一扯细细的麻绳从鞋底穿过。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纳鞋的。描写的细腻,逼真。
感情深厚,感人肺腑的好文。
问好!

10#
发表于 2009-12-2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    语言风格敞亮、明快。语言沉静,叙述从容细腻,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字,佩服作者的观察力,欣赏朋友的文字。问好!

11#
发表于 2009-12-3 0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9 编辑 <br /><br />布鞋在当时的生活中是母亲一手精心制作的,它凝聚着母亲的汗水,也见证了母亲的心灵手巧。一双布鞋做出来很费事的,有多个程序。尤其是纳鞋底最费时间也是一道最重要的程序。其实,就是现在,布鞋还是很受人们喜欢的,不管只是有怀旧的情愫,关键穿着就是舒服、透气,轻便,结实。可惜的是,手工布鞋很少,即使有,那能赶得上母亲亲手做的好呢?文字集生活性、思想性、可读性为一体。问好!

12#
发表于 2009-12-3 08: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布鞋的历史就是人生的历史,发人深思。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5:55 , Processed in 0.1297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