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跳跃在红砖蓝瓦上的阳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



    冬日的晌午,阳光照耀在院边的几排砖垛上。沉浸在阳光下的砖垛,反射着柔和的温暖,把我的心灵舔舐得暖意融融。这源自泥土的温暖,让原本寓居在冬天里的事物隐射着金粒似的光芒。突然,思绪滑翔至贫瘠的山村,滑翔至熟悉的童年,从往事里迸出的乡村砖瓦厂上,乡亲们用柔软的泥土打造着蕴含温暖的红砖和蓝瓦……


    乡村砖瓦厂,距村学并不远。每天上学、回家或去县城,我都能瞥见坐落在乡路旁的砖瓦厂。八十年代初,我曾无数次观看砖瓦匠们的双手在制砖瓦的模子上劳作的情境,那真是把温暖先装在心里,然后借助听话的手指,再倾注浓郁宽厚的爱心,专注地打造散射温暖的砖瓦。我一度认为,泥瓦匠内心积攒着太多的温暖,才分出一些融进一块块砖坯和一片片瓦坯中,再用从山坡上割回来的羊角刺、马桑木烧制。这样制成的砖瓦建起的房子充满了温暖,生活在这样房子里的家庭更和睦温馨。

    其实,烧制这样的砖瓦,关键要依靠村旁活了千百年的土。土要上好,颜色油黑,韧性良好,没有沙粒。这样的土,就在村庄的一角对人们充满了期待。选好后,人们用?头掏挖,用铁锨铲起,装上架子车,一车车运到平整的打麦场上。当土堆积成小山似时,就足够制作烧一窑砖瓦的土了。
接下来,是和泥。先把土一层层剖开,把土坷垃打细,捡去植物的断根,然后开始挑水,让一桶桶从河里走来的水,兴奋地跳入油黑的土,土便回报一声响亮的欢呼,瞬间消失在泥土里,溶入土的肌肤或者骨骼。随着水和土一次次的接触,土开始变得柔软,也变得温情十足,逐渐被感染同化,最后竟然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了。这时,就可以踩泥了。在夏天,人们挽起裤管踩,在春秋天气,就得穿上高筒雨鞋,在吮吸了足够水的泥上,迈着稳健的步子,一脚一脚地踩。起初,在泥里的踩踏,紧凑而有力,随着泥的粘性增加,踩踏的步子就显出沉重来,好像泥中藏了淘气的手,不让汉子们保持一贯的节奏。有时,乡亲们会把各家各户的牛集中起来,在前面牵着缰绳让牛替人踩泥。不几天,占据了多半麦场的泥,就充满了光鲜的色泽,富有柔软滑腻的肌肤,只等砖瓦匠一声“好罗”的吆喝,希望和喜悦就在一张张汗津津的脸上荡漾起来。

    然后,是制砖瓦坯。请的匠人,多是来自四川的,操着一口乡土味浓郁的方言。他们不但会制砖坯,而且会制瓦坯。制砖坯时,先把和好的泥运到操作台旁,先前准备好的草木灰也堆在近旁。起初,在制砖坯的模子里撒上灰,然后挖起拳头大的泥疙瘩,使劲甩在隔成的小框里,用木棍刮去多余的泥,然后依次扣倒在平整的场地上。每次可以制三块砖坯,一个上午砖坯排成的队伍就占据了大半个麦场。次日,被阳光抚摸了一个下午,被月光呵护了一个夜晚的砖坯,被堆成一排排半人多高的长垛,接受更多阳光赐予的温暖。做瓦坯的工序,要比做砖坯复杂一些。匠人们修整好一人多高的泥垛后,用弯弓样的器具切下长条形的泥片,双手虔敬地捧到操作台前,麻利地裹在模子上,用带条纹的拍子拍打起来,打得瓷实了便用一块铁片刮平,剔除上部多余的泥,提到平整的地方晾晒,然后用另一个模子重复这样的劳作。这个做好后,再把先前的模子取下来。不过,模子要套上布作的套子,估计是便于模子和泥的分离吧!一个上午,场地上的瓦坯也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后来,晒得半干的瓦坯需要用锋利的东西,沿着模子留下的凹痕再刻画一次,等到干度适中的时候,用手轻轻地一敲打,瓦坯就被分成三块,然后也被堆成垛积攒足够的温暖。当然,如果遇上不善解人意的天气,一场在夜晚偷偷下的雨,就会把他们辛苦劳作化为一地的污泥。不过,天放晴后,又会在泥里寻找生活的温暖。一度时期,我曾暗暗佩服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和坚韧呢。

    烧砖瓦,也是技术含量高的活儿。多数时候,匠人要另请“高明”。先把砖瓦坯一车车运到窑旁,按照要求整齐的装入窑内。一般是底层装砖,上部装瓦,装满后用和好的泥封严实,再用收购的柴烧上六七天。听大人说,点火前要进行祭祀活动,祈求土地爷保佑,否则一窑的砖瓦就烧不好,汗水就会付之东流。烧窑时,大多选在农闲的冬天。我曾跑到窑上看过,烧火的人一直守着,不停地填充木柴,红红的火焰在窑内欢快地跳跃着。站在窑顶上,能感到扑面而来的股股热浪。当火烧够了时辰,就要给窑里浇水,开窑后就是人们喜欢的青砖蓝瓦。如果不浇水,就只能烧出保持火一样颜色,好像余温始终不散的红砖了。乡亲们便用这样的砖瓦,盖起了一座座砖瓦房,把砖瓦体内的温暖延续着……


    90年代左右,我们村也修起了砖瓦窑,也曾烧制过能跳跃阳光般温暖的红砖,但到后来都从视野里消失了,成了躲藏在记忆旮旯里的一种温暖。好在,这样小型的砖瓦窑淘汰后,大型的富含科技含量的砖瓦窑诞生了,所烧的砖瓦受到了乡亲们的亲睐,所建的房子同样荡漾着绵长的温暖。一座座砖房或者小洋楼,仿佛一夜之间从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那鲜艳的红色砖块,用自己的坚硬骨骼,既抵挡了肆掠的风寒,又遮盖了多情的霜雨雪露,把更多的温暖围拢在一个个家庭里,也让融含在自己体内的温暖,温暖着生活在自己搭建的幸福港湾……



2#
发表于 2009-12-7 2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字很美,有色彩、有感觉,充斥着乡土气息。第四段重新编辑一下!有空来我的博客做客!

3#
发表于 2009-12-7 2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笔流畅。内容厚实,精心叙写砖的生产制作过程,细致,具体。来自生活的文章!
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8 0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09-12-8 0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章将场景再现出来,氤氲着温暖的气息,拌和着泥土的味道。烧砖窑的场景我曾经见过,在当时的许多人家都是自造自烧,所以,就是现在,那些经过自个烧出来的砖瓦还是那么坚硬瓷实。不过,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了取土烧窑。这是保护土壤,保护耕地的有力举措。文章语境富予动感,读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文章非首发。问好!

6#
发表于 2009-12-8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时代变迁曲。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字很美,有色彩、有感觉,充斥着乡土气息。第四段重新编辑一下!有空来我的博客做客! [/quote]
谢谢你的点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笔流畅。内容厚实,精心叙写砖的生产制作过程,细致,具体。来自生活的文章!
欣赏!问好! [/quote]
谢谢,过奖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章将场景再现出来,氤氲着温暖的气息,拌和着泥土的味道。烧砖窑的场景我曾经见过,在当时的许多人家都是自造自烧,所以,就是现在,那些经过自个烧出来的砖瓦还是那么坚硬瓷实。不过,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了取土烧窑 ... [/quote]
杜版主读得很细,对我的指点很中肯。
这篇拙作,曾发在我的博客上。我以为,只有在纸刊和网站的不算首发。看来,我对首发理解偏颇。真诚道歉。权作交流。并且,已经把博客上的文章做了删除!

10#
发表于 2009-12-8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章标题有诗意,笔触感性,欢迎朋友发帖交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5:54 , Processed in 0.1487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