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刘华明的诗《岁末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6 0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原诗:

岁末书/作者:刘华明

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被关押、流放
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

我的身体旧了,许多器官参与变法、革命
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
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
我郁郁寡欢,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天色将晚,落日的评语停留在下滑阶段
属于未完成的年终总结
需要星光的数据来填充、点缀
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
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

不与春天为敌,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
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
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点评:

    声明在先:这只是个人的理解。

    刘华明的诗歌从来都是字斟句酌认真推敲过的,确实属于精雕细刻的那种。很有一些坚持语言的“一目了然”,反对人工“斧凿雕琢”的朋友接受不了这样的诗歌。我认真考察琢磨过,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朋友写作诗歌的时候摆脱不了“日常语言”的束缚,无法实现“诗语言对日常用语的超越”的结果。自己做不来反说葡萄酸,一些朋友激烈反对甚至情绪化。这些朋友不懂得或者因为不会语言技巧的实际操作,不知道或者不接受诗歌就是一种在破坏日常语言的过程中再创造语言的语言艺术。这些人作为读者看不懂这样的诗歌,认为是作者“矫揉造作”使然。其实不然,问题差不多还是出在读者本身,归根结底是个差距问题,恕不多说或说错。

    “意象化”“意象逻辑思维”以及思考和写作语言技巧的独到脱颖,使他的诗歌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我们还来从结尾入读:

    不与春天为敌,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
    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
    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如果“与春天为敌”,这是对春天的一个否定。前边加个“不”就成了对春天的否定之否定,也是肯定,但是也一反常情常理不是那么样的决然了,不赞美春天,不对春天抱有某种希冀和憧憬了,春天在这里好像是可以可有可无视若妄闻了。觉得这种措辞的手法仍属佯谬(吊诡)。为什么只是“不与春天为敌”呢?因为春天形同虚幻,不能固守住温暖和瑰丽,终会被冬天的寒冷和凄怆来取代,这就照应或回到了开头的一句:“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尽管我和春天仍然勉强能保持着友好,但那些经受不住寒冷冰冻的物什却是要决然和春去冬来的这个残酷的世界势不两立的,如“我的敌人像刚刚飞走的麻雀/在民间召集人马,落草为寇”。“麻雀”这个意象的言外之意是,作为敌人你虽然意志坚韧,但是你多么的卑弱啊,“蚂蚁缘槐夸大国”,你能奈何得了这个强大的世界么?!所以“我”看不到“新年”有什么美好的前景:“我看到新年在我的孤独里缓缓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这里的“麻雀”“召集人马,落草为寇”,是在拟人的基础上又突破了日常用语的语法常规,实现了语言(意象)的非语法组合的语言移植并夸大的变形,产生了幽默近乎荒诞(佯谬)的超现实地效果。同时,正因为这样直截了当的语言搭配,比之象征比拟等手法使诗歌更能洁简凝炼语言,便于用简短的文字表现表达出更为丰富的蕴涵。还正是因为这样直截了当的语言搭配,由于搭配勾联语言(意象)的语义(意向)指向明确,深入事物现象就具有了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和表现力,直抵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本质。语言的非语法直截了当搭配勾联,实质上也是高度“抽象”的结果,这就予联想与想象以巨大的空间,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张力。诗歌中类似的情形还有几处,具体涉及的时候再详细解读。

    下面回到诗歌的开头。

    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被关押、流放
    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

    通常的“岁末书”,往往会局限于一己的年终回顾和总结。这里开篇便指向自身以外的客观世界,“江山寂寥,大面积油彩覆盖冰雪”。“江山”有“社稷”的背影,这就由“自然”进到“社会”。“油彩”是人工涂抹而不是自然的本然色彩,这就更另有意味,令人揣摩。下边两句就属在多重拟喻的基础上非语法组合实现语言变形的典型句例。“一年的时光”被“关押、流放”,“成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时光”取代或指代了存在和发展中的所有事物。从自然的方面“关押、流放”妥帖的对应“大雪、北风”。而“关押、流放”确是国家机器镇压惩罚罪犯的专门的政治术语,是剥夺罪犯人身权利的手段!“商品”“难以赎回”,是经济领域的用语和事务,指的是消费购买能力全然没有了!两句加在一起,“岁末书”高度概括夸张地讲这一年一切都像是罪犯在经济和政治上被剥夺的溜溜光!这显然是那种近于“黑色幽默”的“荒诞”的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存在的荒谬与虚无!

    那么这样写,是不是过分低调呢?我以为不是!因为“当铺里难以赎回的商品”这一句的另一个针对就是2009年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还谈什么政治经济权利?哪个人能幸免于难呢?!这样写,倒是一针见血地拆穿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当一些人用心来企图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用经济复苏的“油彩”涂抹人们的信心的时候,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巨头迪拜月前宣告破产;日本财政大臣三天前因无力复苏本国经济宣布辞职;美国从上到下强烈谴责美国的金融集团靠政府的强力支撑才勉强维持而在年终却要用所谓奖金塞满腰包;全世界拉动内需的办法差不多都是让身无分文的穷苦百姓提前背上名目繁多的债务!

    诗歌的第二段第一句也是非语法组合的变形句型。

    我的身体旧了,许多器官参与变法、革命
    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
    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
    我郁郁寡欢,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表面上是写“我”。但是“身体”的“器官”参与“变法、革命”,让人体会到“身体”无疑有世界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机体体制”的比附蕴含。世界要打破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人民币要挤进世界货币;中国人指责美国的金融机制弊端;美国人反咬中国人过度消费。旗号都是合作双赢,实际上都在通过关税或反倾销等手段相互拆台扯皮。各自都岌岌可危,“一次秋风的转身足以让落叶背井离乡”,“围绕灵魂和肉体签下的协议”,病入膏肓中为了存活下来,“在疾病的围剿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是几百个亿几千个亿的政府投入支撑的强心剂!

    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吧?!来看第三段:

    天色将晚,落日的评语停留在下滑阶段
    属于未完成的年终总结
    需要星光的数据来填充、点缀
    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
    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

    一切的“总结”的“终结”还都在“覆盖冰雪”的寒冬的黑夜之中!读到“而牛羊成群的在暮色里奔跑/更像是离家的孩子,赶赴村庄的晚宴”这两句,你不能不想到“最后的晚餐”!到底是谁背叛了上帝?这个世界是不是在把上帝的羔羊“离家的孩子”放到贪婪罪恶的被审判的位置上了?!是不是!?

    冬天的岁末,也正是新年新春的到来。但温暖瑰丽的春天注定还要失去,冬天的冷酷还要来坚守这个世界!假使经济危机过去,每隔几年还要爆发!遍地流行的是丑恶,老百姓永远无法摆脱饥寒交迫!这,是不是事实?是!“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乃至世界的“主旋律”!诗歌就是“实事求是”地呈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潘多拉的盒子”——千古无谜底之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 于 2010-1-16 01:5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01:3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坐沙发——
3#
发表于 2010-1-16 08:0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很好。很有特色。欣赏
4#
发表于 2010-1-16 09:0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敬慕野鹤朋友对诗歌的悟透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对诗歌魅力的更深的挖掘!
5#
发表于 2010-1-16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读,这确实是一首不错的诗歌。解读的也不错。
6#
发表于 2010-1-16 17:37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很透彻,辛苦了,学习。
7#
发表于 2010-1-17 01:16 | 只看该作者
一些寻常的感受使用了比较别致的表达方式,是华明朋友作品的一个特征。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效果可以让阅读保持着足够的新鲜冲击。欣赏如此的解读带有的个人的联想和想象,也喜欢从中寻找一些以为可以共鸣的点滴之处。
8#
发表于 2010-1-18 1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无疑为理解华明朋友的诗歌和诗艺有着细致深入的裨益,也深为闲云朋友的解读的深厚和视野的开阔而钦佩!品味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过各位朋友哦!
10#
发表于 2010-1-19 12:39 | 只看该作者
刘华明的诗歌从来都是字斟句酌认真推敲过的,确实属于精雕细刻的那种。很有一些坚持语言的“一目了然”,反对人工“斧凿雕琢”的朋友接受不了这样的诗歌。我认真考察琢磨过,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朋友写作诗歌的时候摆脱不了“日常语言”的束缚,无法实现“诗语言对日常用语的超越”的结果。自己做不来反说葡萄酸,一些朋友激烈反对甚至情绪化。这些朋友不懂得或者因为不会语言技巧的实际操作,不知道或者不接受诗歌就是一种在破坏日常语言的过程中再创造语言的语言艺术。这些人作为读者看不懂这样的诗歌,认为是作者“矫揉造作”使然。其实不然,问题差不多还是出在读者本身,归根结底是个差距问题,恕不多说或说错。

支持!
11#
发表于 2010-1-19 16:0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一直敬慕野鹤朋友对诗歌的悟透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对诗歌魅力的更深的挖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6:12 , Processed in 0.0944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