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晚上,没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把那本压在床底的《三国志》翻出来,四顾左右确信身后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我才敢就着微弱的灯光,提心吊胆地开始阅读。
也只有《孙破虏讨逆传》这样的文章才能让我欲罢不能吧!
“破虏”指的是孙坚,“讨逆”是其子孙策,作者有意的将这父子两人放入同一传中,原因有二:首先,这父子二人为后来吴国建立打下雄厚的基础;其次,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共同的英雄豪气。史载,孙坚在十七岁与父亲乘船渡江时早遇到海贼的袭击,众人皆不知所措,唯独孙坚对情形加以判断,然后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他操刀上岸,做出指挥的样子,让海贼误以为是官府的士兵前来围剿,于是四散逃窜,孙坚乘胜追击,最终斩下了一个海贼的首级,而孙策在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可见孙氏父子都属于“武将”型人才,孙策也毫不谦逊地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于天下争霸”孙权比不过他,更耐人寻味的是,孙坚最终死于敌兵的乱箭之下,而孙策则重创于刺客之手,这两个人的结局何其相似!
谁不爱荣华富贵?如果上苍赐你金玉满堂,再许诺你一个安定平淡的生活,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欣欣然,甚至争先恐后地接受。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这个选择落在“江东猛虎”孙文台和“小霸王”孙伯符面前,我想他们一定毫不犹豫的拒绝,古语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纵使仓凛丰盈,纵使马畜弥山,又有何益?对于英雄而言,平淡反而意味着湮灭。二十四史洋洋洒洒四千万字,不正是由一个又一个不凡的人和事堆叠而成的吗?成功也罢,失败也罢,英雄们都在史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震撼激烈,豪气纵横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不屈的灵魂。
当下,人才俯拾皆是,但是“英雄”这个概念却逐渐离我们远去,和平的时代背影让我们更加苛求财富和安定,鲜有人思考身后的时代,更没有人反省自己为时代留下了什么,或许这种问题本就不是我们所处的阶层需要思考的吧……
追求平淡,生活中将赋予它平淡,只有那些不愿意蹉跎此生的人,才免于溺亡在光阴的长河中,照亮了时代的夜空。
平凡是平凡者的通行证,壮烈是壮烈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泛黄的史册中,不见了平凡者蝼蚁般的身影。
最后千丝万缕化作一首《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