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林黛玉的自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8 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45 编辑

林黛玉的自卑
       在高中语文第六册《诉肺腑》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林黛玉在听说贾宝玉去找史湘云,联想到宝玉最近的表现,很是担心,害怕两人也闹出一段风流佳事来,所以躲在假山后面偷听。这种做法,和林黛玉平时的作为大相径庭,耐人寻味。其实这不奇怪,它反映了林黛玉性格中不易为人觉察但又不能忽视的一面――自卑。   
      说起林黛玉来,人谈论较多的是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和她的博闻强志、才思敏捷、清高孤独、敏感,但很少提及她的自卑,我觉得林黛玉的性格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自卑也是她性格的一部分。自卑和她的清高孤傲一样是她的性格的组成部分,林黛玉性格中孤高清傲敏感和她的家庭身世有关,同时也是自卑的一种体现,自卑使她变得极其敏感清高和孤独,同时又通过孤傲清高来掩饰她的自卑。
      林黛玉好哭,爱发脾气,尤其是对贾宝玉,动辄发火使性子。贾宝玉好意的关爱或善意的玩笑、爱情的表述也都有可能引起林黛玉的不快而泪眼汪汪。她对别人的话语特别在意,即使和她无关,她也揣摩半天,独自向花而泣,面水而悲。周瑞家送花时没有先送给她,她都有一番计较,认为是别人挑剩的。她的敏感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理解接受。是什么原因使她如此呢,敏感、自尊,还有就是自卑。自卑虽然不是她性格主要方面,也不易察觉,但对她的为人处世确确实实起着作用,而且自卑往往使得她特别敏感。
       分析林黛玉的悲剧,对她的自卑不能不加考虑。
      林黛玉自卑与贾宝玉的泛爱密不可分。鲁迅先生说贾宝玉“博爱而心劳”。贾宝玉出世时衔五彩奇文宝玉而来,抓周时取脂粉钗环为戏。他性格独特,欣赏女性,赞美女性,甚至希望自己变成女性。“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贾宝玉看来女性,特别是年轻未婚的女性,个个钟灵毓秀,都是集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灵气的高贵的女神,是美的化身,可亲可敬,不可亵玩。作为大观园中的唯一的男性主子贾宝玉,生活在众多的年轻美丽的女性之中,贾宝玉的身份地位使他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可以和众多女孩近距离接近,欣赏她们,关爱她们,他对贾府中众多女性怀有一种奇特感觉与期望,希望她们能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成为自己感情的寄托点,他对这些女性尊敬有加,唯恐有丝毫的亵渎,虽然有时他的表达方式看起来有些不够庄重,似乎还带些调戏成分。他对年轻的女子有一种泛爱倾向,无论是对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还是后来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以及那些位卑人轻的丫鬟都是尊敬的,尊重她们的人格,尊重她们的感情,恨不能自己有无限的热情、爱心去关爱她们,永不分离,他的这种泛爱使得他的爱过于分散而不专一,更何况对史湘云、薛宝钗的特别的关注超出一般。这对于自私性很强的爱情来说无疑显得太不庄重,对已无家庭、寄人篱下、孤苦伶仃而又心性高傲的林黛玉来说是一种难言的痛苦、折磨。因为对内心孤独性格孤僻的她来说,贾宝玉是大观园中她唯一的知音,是她的精神支柱。
     贾林二人从小耳鬓厮磨,青梅竹马,思想追求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他们爱情发育的温床,也是林黛玉感情的避风港,是林黛玉生存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在后期林黛玉精神上对贾宝玉依赖更加强烈。她对贾宝玉许多看似莫名其妙的不讲道理发火其实就是一个少女内心对爱情专一的渴望,贾宝玉的这种博爱做法她无力阻止,除了倾诉于纸墨,哭泣于花水就没有别的办法,孤苦伶仃,没有家庭,无人诉说,无人帮助。贾宝玉对其他女孩的关爱,从本质说不同于他对林黛玉的爱心。但对于林黛玉来说却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金玉良缘”的说法给她造成的压力,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麒麟。虽然她对《西厢》烂熟于心,对爱情的渴望也远胜于薛史二人,但传统的影响,自尊、敏感与孤高使她不能像司棋、小红大胆追求享受自己的爱情。孤高清傲使她孤独,封建思想的影响又使她言行不一,期盼爱情却又讳言爱情,内心悲苦更加强烈,而这种悲苦得不到宣泄与倾诉,久成固疾,使得本来就潺弱的身体承受不住一点打击,虚弱的身体使她对人生一度产生了绝望,这是造成她自卑的原因之一。
      无依无靠孤独的处境是造成她自卑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宝黛感情的发展与成熟,也引起了贾府高层的注意,林黛玉的家庭背景、思想认识、性格与身体状况已不适应贾府对未来女主人的要求。即使是她的外祖母——贾母也反对宝黛关系进一步发展,虽然她是林黛玉的外祖母,但家族利益高于一切,胜过亲情,元妃的宫中赐物分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更不用说八面玲珑的王熙凤了,以致她导演了一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造成三个人的悲剧,直接致林黛玉于死地。
     林黛玉的生活在父亲去世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在贾府中由探亲者变成了寄人篱下,虽然衣食无忧,但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依靠。太史公说人穷则反本;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贾母虽视她如三春,但最终内外有别,敏感的她怎能没有体味呢。别人有家有亲情,在需要的时候给与帮助。薛宝钗有一个和王夫人同母的母亲和财大气粗的家庭,史湘云还有个官职显赫的叔叔作背景,而她的家庭本来也具贵族背景,只是到了她父亲林如海这一代,世袭的爵位没有了,林如海只做了巡盐御史,成了一般的官僚之家,不富不贵,而且夫妻双双早亡,林黛玉幼时便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除了贾宝玉,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而贾宝玉的博爱令她痛苦。贾宝玉虽然真心待她,但心细不足,对林黛玉关怀照顾不够,林黛玉孤独难免,自卑也难解去。在她那个时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家有万贯,身值万贯”,家庭在婚姻中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为此林黛玉曾经感慨对家的渴望:“双文虽然薄命,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我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言辞了了,悲慨万千,羡慕与自卑不析而见。爱情已是她生活的中心,是她生活的全部,除了爱情,她一无所有。对她来说,贾宝玉就是他的一切。只是她没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对贾府没有一点利用价值,难被贾府接受,更何况贾宝玉不求上进,不从事封建知识经济之业,常和许多社会“下九流”人物来往,而林黛玉却是这种思想的支持者,对贾宝玉的荒唐行为不象薛宝钗和袭人那样加以劝止。贾府岂能容忍这样的人做贾宝玉的内助,因而在这场爱情与婚姻竞争中,失败是注定了的,贾母曾说:“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林黛玉虽然对社会关系复杂性的认识远不及薛宝钗,但她不是傻大姐,对贾府对她的态度变化怎能没有感觉。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改变,这是一种无奈,一种不幸。身世的衰微,使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炎凉,亲情的多变与无奈。家庭方面的无助无疑使她的自卑又增长了几分。
    其次在个人条件的对比方面,林黛玉也不占上风。
    在围绕着贾宝玉婚姻的争斗中,两个主角林薛两人都面容姣丽,才气过人,难分伯仲。林黛玉身材瘦削,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宝钗则丰肩懦体,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同是娇佳丽人,只是类型不同,难分高低。在大观园里的几次诗会里,林黛玉在以“咏菊”为题时力拔头筹,而薛宝钗则以咏“螃蟹”题折得桂冠,风格不一,各有特色。再者薛宝钗在惜春画画、帮助探春管理大观园时体现的才能进一步说明了她的多才多艺。两人相较,难说一二,似乎薛宝钗还占了上风。
     林黛玉和其它的女孩一样,也想在别人面前出人头地,取得别人的尊重,如元妃省亲时,她多么的想通过做诗展现自己的才华,引起别人的重视;薛宝钗帮贾宝玉改诗,林黛玉则直接帮贾宝玉作诗。仅仅是想帮助贾宝玉呢,还是一种竞争呢?她除了拥有自己也认为女子业余爱好的于世无用的诗才以外,身无长物,即使拿这一点同薛史相比也无优势,而且在为人处事,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方面,远不及薛宝钗。薛宝钗精通世故,办事全面而周到,能替别人着想,如金钏死后,她拿出自己的新衣为金钏妆敛,这里决不能说她的心机如何了,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需要多大的勇气,王夫人不就想到了林黛玉而不敢和她说吗?人们之所以很难找出她的缺点,不仅仅是因为她会做给人看,更是因为她的学识教养高,做得确实不一般,如果只以心机深来概括,无疑极大的冤曲了她。史湘云,才学不弱于林黛玉,性格爽直,远非性格孤高的林黛玉所能比。林黛玉只是和贾宝玉在思想上有共同的语言,博爱的贾宝玉对薛史两个有好感,甚至是爱意,是人之常情,也就不难理解了。对此林黛玉很有感受的,但她又无恰当的理由阻拦,也没有能力改变,产生自卑也就难免了。第三十一回中,林黛玉悄悄的听贾宝玉和史湘云谈话,这种行为在平时本是她不屑的,但对爱情的渴望与内心深处的自卑使她对于贾林薛三者关系牵扯不深的史湘云也不放心了。从宝黛交心后她的那段关于金玉之论的独白也可看出她内心的自卑,此时的爱情已是她生活的全部,她必须抓住。
    使性子,掉眼泪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增加内心的悲伤。薛宝钗的宽容林黛玉学不来,史湘云的爽快大度她也学不来,她的痛苦自卑也就只有自己扛了。这就是林黛玉。不想学,也学不来,她不想改变自己,否则就不是几百年来令无数人掩卷掬泪的林黛玉了。这就是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从未见过的、流垂千古的高傲、孤独、敏感、自卑的,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林黛玉。


2#
发表于 2010-4-8 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45 编辑

分析深刻。

3#
发表于 2010-4-8 1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46 编辑

对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分析得很到位,文字再凝练些更好。
欢迎常来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13:34 , Processed in 0.0518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