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苦难,真的就是一笔财富吗?-“我思故我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4 2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笑涛

  自从“换行”考研进了美轮美奂的浙大之后,对春花秋月卿卿我我的抒情文字早已心静如水不起波澜。谁料就是因为一次征文“我的打工心情故事”,我的心情和生活随着文字又开始起起伏伏,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那篇《苦难是一笔财富》,几近真实的记录了我在浙大校园里的“一次打工经历”:苦涩的心情,苦闷的环境,曲折的经历,信手写来让我感到心潮起伏。后来听说很荣幸地得了个头等奖。当时简直有些喜出望外,随后就有点飘飘然,像只浅薄的麻雀叽叽喳喳。

  但我的内心仍如枯井一般,我只告诉圈内的好友我得了奖,却没有像在大学里一样给他们寄去我的“手稿”。或许,当时我就在等待和思考什么?苦难,真的就是一笔财富吗?那样的话,大家都去“忆苦思甜”好了。抑或,对苦难的反思才是极有价值的一笔熠熠发光的“金子”呢!

   我在文章中记述的那次打工经历,曾经给了我荣耀,后来却如梦魇一般,在我的生活中挥之不去,让我在“人间天堂”不时遭遇着一份地狱般的心情。我给那个声称“本土化英语教学”的学社给骗了,他们驻扎在“天湖大厦”那里的办公室是一个骗局。辛苦加上心酸的付出最终打了水漂。我没有报警也没有投诉。据说已经有人那样做了,更因为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比较得奖前后我的心情,由苦闷彷徨一下子转到沾沾自喜乐不思蜀,很有点像鲁迅先生针砭的“相做奴隶而不得”和“做惯了奴隶的”国民心态。心中不免惶惶然。到底是哪里开始记忆开始错位了呢?

  也许是从小就在“逆境中才能成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因而对贫穷和苦难有一种“陶醉感”和“欣赏感”。时间长了,就有点麻木和记忆错位。记得贾平凹这个“两栖作家”――住在城里写乡下(如他的《商州系列》),住在乡下写城里(如引人争议的《废都》)。曾经愤激的说道,有人说“文革十年的非常遭遇”成就了我成为作家,可我宁愿不要“作家”的桂冠,我只想做个正常的人。对此,我的理解是长期处于贫困、郁闷和愚昧之中,人的心态和志向甚至做事态度就会被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所浸染。我时常听到大学新生说“我要是有钱,现在就去买手机、电脑等”,他们没有考虑网上眼花缭乱的世界会不会和他纷繁驳杂的心境不谋而合,而对白纸黑字构成的“方阵”却不闻不问;他们不知整天像发情一样狂叫的手机,会不会把他纯净的学生身份给抹煞殆尽。我还在西湖边上遇上过打工的哥们,他们牢骚满腹的说:“我要是有了钱,就雇条大船绕西湖周游一圈。”可他有没有想过,摆阔之后又剩下了什么?

  众所周知,人活在世上,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能够做到安贫乐道的圣人可谓寥寥无几。但是,“君子有财,取之有道” 。无论荣达贫富,我们都要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义利观。听来的一篇《我“穷”故我“在”》,(见余杰《铁磨铁》),记载的是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的故事:身为全球第三经济强国的总理,他却和妻子、继女三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周末的时候开着自家的大众车,而不用政府配备的豪华轿车,因为私人使用后者要支付高昂费用。甚至堂堂总理夫人也要下厨做饭。在崇尚自由主义的德国,为了令名,施罗德就这样规规矩矩本分的生活着。他说:“我不会嫉妒哪些过豪华生活的人”。

  进一步说,人毕竟不能活在真空中,人要靠衣食住行活着。即使要生存,也要“学有所用”,课外业余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劳力和职能来维持生计,本来是一件美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浙大的学子,不管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因为僧多粥少的缘故,一旦去参加家教试讲应聘,不管语数外生理化科目,也不管是高中生初中生甚至是个小孩子,只要有人雇佣,统统承包下来。让人想起王安石《伤仲永》里面那个(愚昧势利靠着仲永的天分赚钱的父亲来)。另外还有发传单的,做被试的,搞促销的,乱批试卷,拼凑出题,做代理的,甚至到“捉笔吏者”等等不一而足。可谓商海汹涌欲望滔滔“淘尽”了多少不学无术之子,至于“象牙塔”清贫自守的“求是学子”能否坐怀不乱心静如水,不由得让人忧从中来。古古《你为什么是个穷人》里面有个“中外建筑师”的案例很耐人寻味,讲的是国内的建筑师常常为了生计而对其上司、开发商俯首帖耳言听计从,结果造来造去,作品就降低到开发商的水平,身价和工资就等而下之。而国外的建筑师却高瞻远瞩,宁肯不做生意,也不轻易改变和屈就自己的想法,结果是造出了“大手笔”的作品,自身身价也水涨船高,远远拉开了中国建筑师一大截。古语也云“涉浅水者捉鱼虾,涉深水者捉蛟龙”。学者王东华在“十年磨一剑”的杰作《发现母亲》中提到了人的“品流”意识,指出,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是他对自己期望的档次高低,一个人气慨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的智力、遗传和受教育水平。我不知道整天对蝇头苟利斤斤计较的校友们,还能不能守护住那些“崇高的梦想”?但愿我不是在杞人忧天。

  总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一个人对于贫穷困窘要有着正确的态度,既不以之为耻,也不以之为荣。周宏主编《成功教育》中说,对于差生,我们只有转化他们的“失败心态”才能开始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应该放在教学的开始,而不像传统认为的成功是教育的结果。其次,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据心理学的最新解释,取决于我们的“心理愿景”,即你自己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能够骑在我们的脊背上,除非我们自己甘愿蹲下身来。同理,你对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别人不能越俎代庖,除非你随波逐流。借此与莘莘学子共勉。

(作者:张笑涛,浙大高教所2002硕研,学号20203035,电话:88274653,Email:xiaotao121@sina.com.)
2#
发表于 2003-10-25 11:1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注意发文的要求,还要加上声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4:34 , Processed in 0.04885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