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毕雨民 于 2018-5-3 16:29 编辑
一个傍晚时分,还有几分钟就要下班,老婆打来了电话:“下班马上赶过来,给我爹理理发。” “嗯,我收拾一下,马上去。”我一边整理桌上的文件,一边想着老婆的事。自从岳母大人走后,老婆看望老父亲的频度开始增加。尽管有内弟守着,洗洗涮涮的、做卫生之类的还是有需要的,再说都是父亲的儿女,各尽各的孝心,各尽各的义务,谁也代替不了谁。 十几分钟之后,我匆匆走进岳父的房间,理发的推子已经准备好,老婆赶紧帮父亲披上一块布头,遮挡一些散碎头发,以免粘到衣服上,否则很难清理干净的。我只是少年时代在小伙伴头上练过几次,也只会推个光头。 岳父坐在凳子上,低垂着头颅,我便自脑后下手,一直推到顶部,老旧的推子在我手里发出急促的“咯噔、咯噔”的声音,被压缩的弹簧不断弹起,推子像微型收割机一样一排排地割下灰白的头发。老人头皮松弛,推子偶尔钻进浅层老皮,他却一声不响,我却很自责自己的技艺不精。突然,感觉有些阻力,肯定是夹住了几根头发,后退一点,还是硬生生拔下几根,老人还是一声不响,我更是自责不已。十来分钟的手脚忙乱,总算勉勉强强理完了一个光头。 我清理岳父头上的散发,老婆把地面打扫干净,岳父拿起刚用过的推子,在手里摆弄,又是清理里面的散发,又是上油润滑防锈,最后放进盒子里,放回原处。老人多年来养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就是用过的东西打理干净,放回原处,以后再用容易找到。这个好习惯在他几个孩子身上都有体现,受益一生。 自此以后,每隔三四周我都会观察岳父的头发,岳父明白了,便用右手食指指向头部,我会意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岳父耳朵失聪有些年数了,基本上是看着口型判断别人在说什么,我们这些子女便没有必要抬高声音,慢慢地说话,加上表情和肢体语言就能很好的交流。这样气氛倒显得和睦融洽,大声呼叫似乎是对老人的不尊,容易引起误解。 今年过了正月,我和爱人去看老岳父,临走告别时,我看到老人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好像有什么话说,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便停下脚步,回转过来问道:“您老还有啥事啊,尽管说。” “今天有点晚了,算了吧,下次再说,不急,不急。”老岳父有点不好意思。 “啊,我想起来了。”我一边说,一边手指向老人的头发。 “是啊,不急,不急,路上还需要时间呢。” “几分钟而已,马上开工。”说完,我放下手里的东西,爱人拿来推子和布头,帮岳父包装好。 现在的技术有点熟练了,岳父的光头也就五分钟完工,加上收拾、清理,八分钟足矣。 “总是麻烦你,你工作那么忙。”老岳父嘴里说着,眼里分明有些感激。 “我们小辈人应该的,别这样说好吗?” “他是在尽孝,他爹活着时,他没有给他爹理过一次发。”爱人在岳父耳朵旁说着话,也不知道是在夸我,还是在表达什么。 我的心被碰触了,“咯噔”一下,被带入岁月的深处。 父亲生前喜欢赶集,也许是曾经在集市上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手艺活的缘故。自从我们村里开设集市之后,几乎每个集日必到,在集上呆的时间很长,不见买到什么,也许喜欢看来来往往的人流吧。 我那时工作忙,孩子的事也要管,自然很少有精力关注父亲,好在老父亲身体健康,最后也是无疾而终。可每次父亲剃得光亮的头从集市上回来,手里拿着买的酒、火腿、零食、烟草之类的东西,我都会感觉到这些本来都是我应该尽孝的事,老人却自己做了。老人临走卧床的那三个月,我把剃头师傅请进家门,在床上给他老人家剃头。作为老人的儿子,也只是在最后的日子,日夜守候在老人身旁,算是尽了一点孝道而已,所以老人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有些愧疚感。 “我们该走了,又想啥了?”爱人的一句话把我从岁月深处拉了回来。 珍惜身边老人,能孝别错过。一点一滴也是暖老人心,一次两次都是孝。 等埋入黄土,阴阳相隔,烧上一车纸钱,只是给活着的人一个示范,让他们知道怎样做而已。至于逝去的人能不能在阴间得到,谁又能说得清楚。 孝还是尽早,趁老人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