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评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的艺术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8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评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的艺术手法

    读了左岸先生《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诗歌的情节与内容、唯美的社会生活画面与阳光的诗意很让我震撼与感动,而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灵活自如的诗歌表现技法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我在这里,重点从四个方面对左岸先生这篇诗歌的艺术手法作一些解构与分析尝试。


    一是诗歌谋篇布局精巧,善布悬念。短短七行诗歌,选取了两个典型镜头,第一个场景是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因为大家知道火车道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小女孩是睡着了,大家心里捏了一把汗,这是悬念之一,抓住读者心里,迫不急待的往下看。第二个场景是一名黄昏下班的道工,听见火车长长的汽笛声,在这里很多读者想到血淋淋的场景,我认为这是一种阴暗思维,没有把诗歌读通、读懂、读透,完全是对作者写作意图与善良意愿的一种误解,根本不可能体验出作者写作手法的妙处来,其实在这里作者又布下第二个悬念,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节中有交待,“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大家注意了,这里是“火车道边”,而不是火车道上,第二节中写的是“笛声”,而不是尖叫,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火车在行驶中若发现前面有障碍物或行人等时,会及时鸣笛提醒警告的,从“夕阳里”可以知道当天天气很好,能见度高,火车司机早已发现女孩,拉响了笛声,至于结果是火车停下来了,或者道工(已经听到笛声发出的危险信号)发现小女孩,救了她一命,或者小女孩听到笛声醒了,自己脱离危险,或者火车只是与小女孩擦肩而过,或者最终小女孩没逃脱厄运等等,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正是这些可能性的存在,把读者的紧张的心,提到嗓子眼里了。作者第二个悬念制造的可真是恰到好处,通过“笛声”把紧张的气氛拉到极限,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不得不思考小女孩的命运,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布局谋篇手法的高超与巧妙。第二节开头写道:“本想去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不知怎么就困了。”这两句交待,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在构建情节、扩展诗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意义、推进情感的深入与共鸣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一下子把诗歌情景放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让人们不知不觉的联想到千千万万到城市打工的朴实农民的身影,使诗歌内涵得到深入,具有更深层次的现实社会意义。“想妈妈”,孩子渴望母爱的天性,更能激起大众的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想妈妈”——“找妈妈”,正是这个交待使作者设置的第一个悬念的结,解开了,同时把情节串连起来了,也为后面的悬念埋下伏笔。

    二是诗歌语言洗练,表现手法丰富。在这首诗歌中我们见不到任何多余的字句,甚至想修改一两个词语也变得几乎不可能,可见作者对诗歌语言的推敲与打磨是字斟字酌。我随便举两个例子,如“一位道工从夕阳里/钻出来的时候”,一个“钻”字,颇具力度感,交待了拍摄镜头是逆光拍摄,也形象的展现了夕阳光线很强,浓得化不开。又如“他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一个“咬”字,准确而形象,“咬”给人疼痛的感觉,突出了道工的职业敏感和警觉性,暗示了危险的存在,与火车半路鸣“笛声”一拍即合,让紧张气氛空间高涨,从中我们对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可窥一斑。作者不光对诗歌语言把握得心应手,在一些修辞手法的交错运用上,也游刃有余,使得诗歌的意象活灵活现,比如“小猫”喻小女孩,使小女孩的可爱跌染纸上。“野花的窗户”来形容野花的怒放,并且“大姆脚趾伸进了”,让读者如临现场,亲自触摸到了一般,增强了诗歌在场感。“火车道”不知来自何方,将通向何处,在这里也有象征小女孩身世命运的意味,虽然这个象征手法比较隐蔽,却很有质感与弹性,扩展了诗歌的联想空间。

    三是融抒情与叙事于一炉,充满了朴素和原始之美。虽然诗歌写的一是个事件,有开头——小女孩进城找妈妈,在铁路边睡着了、发展——火车司机发现了她,并鸣笛、高潮——道工听到了危险信号,但这丝毫不影响诗歌的抒情效果,因为作者是用饱蘸了情感之笔来抒写,所以在字里行间里我们读到了作者的关切、关心之情与人道主义情怀。作者在叙事中高扬抒情的旗帜,直抵人们的心灵与良知,引起人们共鸣,从而使诗歌在审美层次与艺术内涵上,向更深层次迈出了一大步,这也是这首诗歌很持久打动读者的原因。诗歌描绘的景物有怒放的野花、浓得化不开的夕阳,出场人物有小女孩与道工,具有一种朴素和原始之美,就像一幅乡村素描图,人物与景色简笔勾勒,浑然一体,充满了朴素的乡野情趣,让人顿起向往之心,使诗歌在视觉美学效果上,具有古典韵与乡野朴素之美,给人经久弥新的感觉。

    四是场景剪辑颇具匠心,诗意阳光。首先是在大场景的剪辑上,大刀阔斧,删冗取精,具有典型性。第一个镜头是寻找妈妈的小女孩在铁路边上睡着了,一个“困”与“睡”,写出了长途跋涉,突出了小女孩想妈妈真挚与心切,不顾千辛万苦,把诗歌的情节向前延伸了。第二个镜头是一名黄昏下班的道工,听见火车刺耳的鸣笛,职业敏感性和警觉性使他很清楚前面出了危险,通过这镜头,把诗歌的情节向后顺推了,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猜测与想象。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我想这是一个成功写者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另外,在小镜头上精心挑选,相映生辉。在人物选择人,采用明线与暗线相结合,明线是小女孩和道工,暗线是妈妈和火车司机。道工,并且是下班回家的道工,与小女孩无家可归形成一个鲜明对比,而与小女孩妈妈则又形成一个映照关系,道工也只千千万万打工者之一,他“钻”出夕阳的形象,“披着阳光”,点明光辉形象,为小女孩美好的结局埋下伏笔,而坚定有力的动作,使得千千万万打工者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这虽然不是作者诗意主题,但从一个侧面突出了作者量材选用的独特慧眼。火车道边上的“野花”与走出家门寻找妈妈的农村小女孩,我在二者之间都读出了“野性”——坚韧、执着、富有生命力!而正是这些打通了作者、读者与小女孩之间的障碍,实现零距离心灵感应,也使诗意阳光起来,像野花一样铺向我们的心里。也正是通过这个阳光诗意,让我相信作者心中心怀阳光,让我相信小女孩的命运也充满阳光!


附:《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作者:左岸

    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像一只跑累的小猫
    大姆脚趾伸进了野花的窗户里
   
    本想去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
    不知怎么就困了。一位道工从夕阳里
    钻出来的时候,隐隐约约感觉
    他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4-29 10:5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28 16:1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细致深刻的诗评,从布局、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条分缕析,使一首小诗内在的韵味更能让读者体味。好诗好评,受益匪浅。欣赏学习!

[ 本帖最后由 雪落梅花 于 2010-4-28 16:17 编辑 ]
3#
发表于 2010-4-28 16:41 | 只看该作者
简洁凝练、白描手法的一首匠心独具的小诗歌,被行之一评,觉得味道就丰富了许多。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0-4-28 22:24 | 只看该作者
解读有自己对文体的把握,有自己的卓远眼光!
赞..
5#
发表于 2010-4-29 09:07 | 只看该作者
联想很丰富,佩服。
6#
发表于 2010-4-29 09:22 | 只看该作者
诗评写得有专业水准!赞一个!

关于“他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为什么?除了评者说的许多危险不可预测,揪心之外,我觉得也有可能是:矿工想,看现在多安静啊,孩子累坏了,好好休息一会。可是,这时,火车的汽笛声长鸣!拜托,别吵醒美梦中的孩子啊。让她多睡一会,也是城市里的奢望吗?
7#
发表于 2010-4-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很精致,是不是排下版,每段间的空行留出来才便于阅读?
8#
发表于 2010-4-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玲珑的诗句经过朋友的解读,更加透彻地欣赏它的韵味!
9#
发表于 2010-4-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七句诗被作者解读得如此丰富,对于写诗者是一种技艺的学习!
10#
发表于 2010-4-2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左岸的诗歌,有一些非常精致之作给人印象深刻。感觉作品和评析文字都非常精到,而女孩子的危险的睡着,吊起了人心。作者用俭省的语言,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吸引和波动。喜欢用如此的篇幅来解读和分析和消解。尽管作者评析中有司机警觉拉响汽笛的良好愿望的提示,但是担忧还是这个作品带来的更大的感触,毕竟有些鸣笛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规定动作。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4:21 , Processed in 0.0566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