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兔子先生 于 2018-9-14 15:22 编辑
人这一辈子,会遇见许多许多人。有的,只是擦肩而过,回眸就不再记得;而有的,则像湖底润如白玉的鹅卵石,涟漪褪尽,仍能在记忆深处,静静地歌唱。
苏东坡贵为一代文学大家,官场屡屡失意。他的一辈子,豪迈不假,凄凉坎坷亦不假。若说他最为幸运的地方,便是有众多朋友相助,几次死里逃生。
人生,如遇一位真朋友,便是莫大的幸运,请一定要好好珍惜。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增广贤文》
茫茫人生路,一个人孤独地来,最终,还得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开。这,是每个人注定的宿命。但倘若,酒逢千杯逢知己,那是再好不过了。
苏东坡的幸运,就在于他遇见了他的知己,他的良师益友,欧阳修。
先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的提携之恩,后有谈笑共论“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的闲情雅致。
虽两人相差三十多岁,却能如伯牙与子期一般,志同道合,互相赏识。苏轼曾称,恩师欧公“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人世匆匆走一遭,能有一知己,便足矣。
对手是敌人,更是朋友。这个世上,最懂你的,还是你的对手。
世人皆知,王安石和苏东坡在朝堂上意见不合,争锋相对,明争暗斗时有发生。
一个说,你这新法,弊病良多,不宜推行;另一个就托人上书,参对方一本。一个说,你这人是不是傻,竟然说菊花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应该是“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才是;另一个说,那就贬你去黄州开开眼,看看别人家的秋菊怎么个落法。
苏东坡几次调任离京,都与王安石的弹劾有关,但真到了他遭人诬陷,被卷入“乌台诗案”的时候,已经退隐的王安石,却执意上书,为他求情。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乎?”平息了圣怒,终是保他躲过杀身之祸。
亦敌亦友,惺惺相惜,颇有几分“我的朋友,只有我能说他的不好”的意味。
人这一辈子,若得此挚友,相爱相杀,竞争中互助,也算给人生苦旅增添了几分拼搏的动力。
朋友之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仁爱的诺言,说起来是容易,但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苏东坡朋友众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地方乡绅,但唯有王诜这位朋友,最为特别。按理说,王诜作为当时声名甚远的画家,又是当朝的驸马都尉,有蜀国大长公主做靠山,只要他做事情别太出格,就能荣华富贵,一生享乐。时不时开个茶话会,和文人雅士谈谈书画,聊聊风月,日子过的美滋滋。
就是这样一个贵胄子弟,却对苏东坡青眼有加。同样是“乌台诗案”,众人皆对苏轼避而远之,也有好心的同僚,为苏轼上书。但王诜作为苏轼的头号粉丝,对偶像的情谊可是一般人能及的?
得知苏轼将有大难临头,他第一时间给苏轼的弟弟苏辙通风报信,劝他们兄弟俩赶紧逃离是非之地。同时上书朝廷,为救自己的偶像东奔西走。在清查与苏轼书信之时,这位驸马爷甚至直截了当地拒绝。可谓是真正的真爱粉。
得益于王诜的出手相助,苏东坡才得以喘息之机。
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种奋不顾身、两肋插刀的朋友,世间罕有。有人穷尽一生,也不曾遇见,实属三生有幸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