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思量,自难忘(往事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7 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外婆


    有记忆的时候,外婆已经很老了(现在看来年纪也不是很大,也就六十多岁的样子,也许是她那一双缠过的小脚的原因吧),定格在我脑海里的只有关于她的三幅画面,年成越久越清晰。
   
    冬天的晌午,旷野里吹着寒风。天很暗,云很低,好像要跨下来似的。外婆佝偻着腰,瑟缩着瘦弱的身子,一双小脚踩出碎步,从我家屋后的渠坎上蹒跚走过。老人家整个一副旧社会:身穿打满补丁的蓝布碎花斜襟衣,左胳膊上挂一个手巾做成的小包袱(里面装着一斤盐,是那天晌午从渠坎走到合作社去的唯一收获),右手拄一根打狗棍子,颤巍巍的迈步,伸着脖子直视前方。那种努力专注的样子,似乎是在和自己悲苦的命运,和罩住她头顶的那片沉重的乌云赛跑。外婆的身影轻飘飘的,风筝一样,我没来由地担心她会被突然蹿出的一道闪电抓走。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了,冬天哪来的闪电呢?那天晌午饭后,她的大女儿就出门了。她女婿亲切地招呼她,管她叫“姨姨”,隔着三块荒芜的麦田喊话,很客气地让她下来坐一会,吃了饭再走。她说不了,这样走回去天都黑了。渠坎很窄,又蜿蜒得厉害,我担心她会摔进渠里去。她的家在顺渠坎而下的另一个村子里,那个村子叫“鞍子上”。
   
    我上小学了,学校是一座破庙改成的,就在外婆家对面,站在操场上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外婆的家。外婆的家恰好在鞍子上,是一座高大阔气的青瓦房,连门窗上都雕了花的。它被周围几家低矮的草房子包围着,鹤立鸡群一样显眼。可惜那气派的房子不是外婆家自己修的,是土改时分到的地主家的浮财,外婆家也只分到了其中的两间正房。春天的田野里开满了油菜花,遇到下雨天,朦朦胧胧的,大地一派湿漉漉的鹅黄。放学的时候,正在灶门口烧火的外婆一听到小学校那截铁轨发出的“叮当”声,就急忙走出来,站鞍子的最高处守望我瘦小的身影。矮小的外婆头上包着和她的裹脚布一样绵长的黑头巾,从大片的鹅黄中很突兀地露出个黑头。她大声喊我,文儿,快过来吃饭。听见外婆的呼喊声,我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斜挎着花书包一颠一颠地走向了通往外婆家的那条田坎。我被油菜花包围着,包围着我的还有无边的幸福,快乐在我身边的油菜花田里撞响,湿漉漉的。和我一起上学的还有四个姐姐,她们可没有这样的礼遇。外婆没招呼她们,她们只好淋着雨继续往回走。不是外婆有意要重男轻女,也不是她吝啬,是那时候我大舅妈和她一起过,她不完全当得了那个家。
   
    外婆死了,躺在自家的柴床上,神态安详。正是擦黑的时刻,昏黄的油灯点燃了,摇曳的灯光照在外婆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外婆紧闭着眼睛,就跟睡着了一样。我妈和我姨跪在床上,一边手忙脚乱地给外婆穿老衣,一边“妈呀妈呀”的喊她。我听见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的哭腔,一声声“我的,我的”,夹带其中的还有关于外婆苦难身世的叙述和回忆。尽管我当时一句也听不懂,但我能感受到声音的悲切凄凉。那是最传统最标准的哭丧,是现在的年轻人再怎么用情也哭不出的一种古怪而又优美的腔调。穿戴一新的外婆被人抬到了堂屋里,一双小脚朝向门口,脸上覆盖着一张草纸,头顶上燃着一盏长明灯。天啊,外婆死的时候穿得太好了!我想不通,既然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那么多的好衣服为什么外婆生前舍不得穿,一定要带进棺材里呢?躺在黑暗的地下,穿得再怎样华丽,又有谁知道呢?出殡的时候,村里的很多年轻人帮着抬棺,我大舅头上顶个余烬未熄的瓦盆,走着走着“啪”的一声,将它很响亮地摔碎了。墓地里一片狼藉,外婆生前睡过的铺草、穿过的旧衣服,和着纸钱一起烧,烟雾缭绕。
   
    外婆死的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还不怎么知晓悲痛的意义。有一回,老师在课堂上骂人:你们些坏驴×的,放了学不好好走路,去烧人家草垛子。烧烧烧,给你妈烧铺草吗?很多人不明就里,我却在那一瞬间感到砭骨的冰凉——只有我知道老师的话里暗藏着多少恶毒的响箭!小舅退伍回到村里时,外婆已经死了快两年。他放下行李就去找外婆,一个人在外婆的坟前长跪不起,号啕大哭!


回忆老安

    解放前的汉中城里,安家是个无可争议的大户。安氏郡望南郑梁山,祖居汉中府西大街,因出了个留学法国的农学博士安汉而名扬西北五省。民国三十二年,军阀朱绍良以私种鸦片罪抓了安汉。于右任得知消息后,急忙从南京赶来救人,可惜迟了一步,安汉已被处死。安汉当年“私种鸦片”的黎坪垦区,现在成了风景幽深秀丽的森林公园,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到此凭吊、观光——这是后话。我的同事安建华出生于民国三十七年,安汉是他亲亲的二爷。按照安汉生前的设想,安家孙子辈排行“建”,依次是“中华民国,康乐富强”八弟兄,安建华在安家孙子辈里排行老二。
   
    那时候,我们在乡下的一所职业中学里教书,关系处得非常好。老安生得矮胖,寸头圆脸小嘴巴,腆个大肚子,经常忘了拉上裤子的拉链,也没人笑话他。老安教的是英语,他是下乡做“知青”的时候跟着收音机自学成才的,到退休的时候连个大专文凭也没捞着。不过他书教得的确很好,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考试成绩也不错。我们经常背地里笑他的发音,那是洋泾浜的腔调。比如说到“Apple”一词,他会用汉中话说,苹果嘛,就是“爱坡”。我们就故意给他胡拐,什么,他说是“外婆”,还是“爱老婆”?哈哈哈!他老婆是我们学校的会计,腿有点毛病,成天为一些没名堂的小事和老安吵架,搞得老安很烦躁。老安就来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宿舍里玩,和我们一起抽烟喝酒谝闲传。老安的烟是最次的,一直是双鹅牌,两毛钱一盒的那种。不过,他的故事最多,也最有意思。老安一来,我们都不说话了,安静地坐在靠背椅子上,香烟缭绕中听他一个人说笑,我们跟着一起快乐。
   
    老安年轻的时候家境不错,学习也很好。“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老安刚上高二,第二年就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刚开始在汉中郊区下乡,后来被整到大巴山深处的镇巴县简池乡,老老实实改造了十年。这其间,因为他成分高,政治上看不到一点希望,心情就很抑郁,视力直线下降,近视到几乎失明,戴什么度数的眼镜都不管用,就那样将就着。生活中,老安几乎全靠摸索,跟盲人一样。好在他听觉很灵敏,记忆力超常,才不至于瞎摸乱撞、一团糨糊。寂寞的时候,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半导体,他跟着收音机自学了许国璋的英语。下乡的后期,他凭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简池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落实政策的时候,老安调回了汉中,分到我们学校当了一名公办教师。后来就在别人的撮合下和那个会计谈了一阵恋爱,然后结婚、生孩子,很用心地教他的书。再后来又落实政策,汉中城民主街那一大院房子归还给了安家,老安以长子和次孙的身份分到了很大一部分。规划局看上了那院房子,几次三番找老安商量,老安不是钉子户,很快答应了规划局,搬到位于北大街当铺巷里一所更小的院子里住下了。以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老安,他真的很傻!
   
    其实,老安不傻,尤其是教育孩子方面,他有长远眼光,又舍得下工夫陪读,这是我一直很佩服他,并且努力向他学习的一个方面。老安家的饭菜很简单,每顿饭只有一两个菜,但他会不断变换花样。老安是个典型的煮饭婆,他很喜欢做饭,最经典的姿势是炒回锅肉:铁锅里,几片肥肉 “劈啪”炸响。老安左手拿锅盖当盾牌,右手拿锅铲当长矛,凭感觉在锅里翻炒。饭菜做好了,老安先给正写作业的儿子端到桌子上,吃完饭让他继续写。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安一家从学校的宿舍搬到城里的私房里住。老安请求学校早上最后一节不要给他排课,他要赶回城里给儿子做饭。让人担心的是,以他那么差的视力骑自行车穿城而过,早晚会出事的,可老安居然骑行如飞,一点事也没有。老安的儿子后来考上了西安交大。第二年,老安死了,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火化老安的时候,我们一帮同事都去了,神情很悲伤!那时候,乡下那所职业中学还勉强维持着,现在则完全跨掉了。每次带儿子经过当铺巷,走到老安那个院子外的时候,我会对儿子提起那个天才的少年。
   
    虽历经磨难,仍豁达开朗。老安这辈子唯一的遗憾是职称没上去。为这事,他和很老好的学校书记猛吵了一架。那一天,他经过书记身边时随口说了一句“周书记,你沟子咬(痒)”。周书记以为老安在招呼他,就习惯性地回应着“对对对,好好好”。过了两秒钟,书记忽然回过神来,噫,你怎么骂我呢?老安说,我骂的就是你!两个老朋友开始对骂,差点打起来。我后来劝老安,职称的事不怪书记,是你自己文凭不斗硬啊!认命吧,知足吧,你有那么大一院房子,儿子又那么争气。这时候,老安忿忿地说,什么话,那房子本来就是我的,命运欠我的太多了。假如安汉不死,假如没有那场浩劫,老安的命运也许另一番模样。没办法,那是一代人的宿命,谁又能改变得了呢?


“巧克力”之死

    往事不堪回首。平生接到的最恐怖的一个电话,是一个警察打来的:

    你认识×××吗?
   
    认识啊,怎么了?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
   
    我是她班主任老师。快告诉我,她在哪里?
   
    我是中山街派出所的,她出事了!
   
    啊!你们在哪里,她怎么了?
   
    我们在汉江河边,正在打捞。你快通知她的家长过来!
   
    两年前的早春,黄昏,夜幕四合。我掉进了冰窟窿!一瞬间,我拿电话的手开始颤抖,腿软到几乎不能站立,说话声调都变了。我在想,一个优秀教师的一世英名将毁在这女孩手上。女孩外号“巧克力”,很乖巧的一个关中女孩。有什么事想不开,非得走那条路呢,这不是害我吗?
   
    江边聚了一伙人,黑压压地围着一辆抢险救援应急照明车。五六个警察下到江边最低的那层平台,拿了长竹竿朝水里探。河床上卵石裸露,挖沙船制造的深坑一个连着一个,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渣滓和泡沫久久回旋。江面上风大,早春的夜晚寒气逼人。我下到平台,蹲下身翻检巧克力的书包。翻遍了所有的课本和作业本,什么也没有。后来我在她的笔袋里找到了一个小纸片,上面写了我的电话号码,警察就是打这个电话找到我的。江风呜咽,江水潺渲,我的心被绝望的苦水淹没了。
   
    岸上有人在议论,说是下午收工时,大约六点左右,一个在江滨公园干活的民工下到江边去洗手,发现一个女孩掉进水里扑腾,以为她在游泳,也就没有在意。后来有人觉得蹊跷,就打110报了警。巧克力的父亲和爷爷当天晚上从八百里外的关中,星夜兼程赶来了。她父亲把越野车直接开到江边,焦急地询问情况,又翻检书包。我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他们并没有预料中的胡闹。
   
    那天深夜,我一个人步行回家。夜很安静,安静得有些碜人,我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那是我今生度过的最漫长的黑夜,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在无边的忧惧和内心的空白中捱到天亮。
   
    第二天,江边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警察退出了打捞现场。家长雇一只老鸹船继续打捞,地点扩大到落水处的下游一百米处,打捞一天没有结果。巧克力的生母从北京赶了过来,一个人在江边焦急地踟躇,望着千疮百孔的江面默默流泪。事发当晚,巧克力的姑姑哭喊着从最高处的河堤上往下溜,结果被她姑父死死地压住腿,弄进车里反锁起来。听到这些情况后,我万分难过!晚上,几个同事叫我出去吃饭,也把家长的意思转达给我:这事和学校没任何关系,老师和同学对女儿是关心的。人捞上来后马上运回关中老家,绝不来学校找麻烦。吃了这颗定心丸,我心里塌实多了。
   
    第三天中午,我又去了江边。天空中下着小雨,水面比昨天宽阔,水雾迷蒙。参与打捞的老鸹船增加到六只,范围扩大到更下游。围观的人依然很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什么的都有:
   
    那女子早上九点多就坐在水边,哭了好几个小时,心事重重的样子。
   
    肯定是学校老师批评了她,想不过,出来逃学。
   
    现在的学娃子学习负担很重,压力很大。
   
    也许跟家里人闹了别扭,现在这么大的女子可不好管哦。
   
    要是有个人去拉她一把,她就不会掉进水里了。
   
    人少的时候她不跳,她看人多的时候才跳的。
   
    你看见人家跳了吗?
   
    ……
   
    第四天早上我有课,没去江边。中午给去过江边的同事打电话,那人很马虎地说人捞上来了。我的心被什么钝器重重地砸了一下,钻心地疼!巧克力真的溺水身亡,先前的种种侥幸破灭了。接近中午,巧克力的遗体被一只老鸹船在一个回水湾里找到了。巧克力有些肿胀,头上有块包,可能是在石头上撞的。这更加证实了她父亲的推测:北方的女子没见过这么美的水,坐在江边看书,时间长了,忽然站起来,晕倒了,掉进水里。她有低血糖症状,春节回老家时,在家门口扫雪就晕倒过。
   
    乌云低垂,正午的江滨公园里久久地回荡着撕心裂肺的哀号,几只乌鸦在江边的枯树上叫。巧克力的遗体被白布裹了,送上急救车去医院整容,几小时后回到了关中。她已经离异的父母好像不缺钱,他们更看重的是女儿的名声。和巧克力一样,他们选择了悄然离去。因此,有人狗拿耗子似地一回回猜想巧克力的死因,就未免有些不道德了。巧克力之死,至今是个谜!
   
    事情很快平息,家长没来学校闹。为了感谢几个老师的配合打捞,巧克力的姑父甚至还设酒席答谢了。家长的客气和理智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欠巧克力的太多太多!巧克力出事以来,最紧张的是学校,是教育局,是政府。他们都怕摊上责任,结果却惊喜地发现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我也因为没给学校惹来看似必不可少的麻烦而意外地受到表扬。巧克力事件最终被定性为“意外死亡”,不属于责任事故。大难不死,我俨然成了学校的功臣。很幽默,很酸楚!
   
    巧克力平静地离开了我们,她没有留下片言只语,更没有牵连上任何一个无辜的人。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照常地开班会、看电影、做化学实验。虽说一朵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的春天,但时间会让我们淡忘一切吗?巧克力走了,春天的大门却在她身后豁然洞开。草色遥看,杨柳堆烟,再过几天桃花开,燕子来……这一切,巧克力都看不见了。她永远地解脱了,却把生的沉重和无边的怀念留给我们:
   
    记得那几天,她悄悄地推开门,先探进来一个脑袋,发现老师在教室,不好意思地打了声‘报告’才进来。经过我的座位,我还开玩笑地对她说‘巧克力,你在做贼啊’。她只是笑笑望着我,然后一个箭步就奔向自己的座位。
   
    你让我想起一种与爱情有关的食品——巧克力,芳香浓郁,甜蜜到心里。
   
    原以为你需要的是安静,却突然安静得没了心跳,没了呼吸,没了血液流动的声响。
   
    我长时间地凝视你和我们一起跳华尔兹时的照片,你的笑可以温暖整个冬天。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5-8 00:2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7 21:5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新朋友,怎么没有版权申明啊?

就是这个:---------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0-5-7 21:59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zfx875206 的帖子

哈哈,对不起,第一回发帖子,不懂规矩,我这就去加上。
4#
发表于 2010-5-7 23:5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你!段落之间空一格。请参照置顶帖子的编辑要求。问好!
5#
发表于 2010-5-8 00:2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非首发。非首发,就不需要加“声明”的。你是新来的,对于论坛的一些规定,还请尽管熟悉下。问好!
http://www.cc222.com/article/778513.html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杜永生 的帖子

哈哈,知道了,谢谢版主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7:04 , Processed in 0.1213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