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笔歌墨舞 德立道成[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30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          ——《李焕书法集》浅谈
               汪少潭
  我一贯主张,评论任何艺术,最主要的是让作品来说话。所以,我一直反对将评论变成一味的表扬。我想,真正的艺术是需要批评的!因为只有批评,才能够发现不足;只有批评,才能够更上层楼;也只有批评,才能够对被评论者以最大的鞭策和鼓舞。所以,当我看到装帧精美的《李焕书法集》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下面这段话: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
  这是王羲之在他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写的一段话,我想,凡是认认真真地练习过几天中国书法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段话的。本人自幼练习书法,虽然罕见成就,但颇有心得,始识中国书画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是一门模仿的艺术,更是一门创新的艺术。白石老人曾经断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充分说明创新对于艺术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书画市场日渐繁荣,书法家也如雨后新笋,呈现出一批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李焕书法集》的出版,无疑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生命力。而综观《李焕书法集》,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笔歌墨舞,德立道成”,说通俗一点,就是自然、率真、不做作。于右任老先生曾说:“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自然的美感,所以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应中逸欣然写下了“挥运之妙,必有神悟”八个大字。
  当然,这种书法艺术的“自然”,绝对不是那种信马由缰、信手拈来的自然,而必然是那种磨砺出宝剑,苦寒生墨香的自然。所以,虽然只有60余幅作品,但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的。上海书画院院长周志高在这样评价李焕的作品:“观其大作,其篆书浑朴天成,取法自然;其隶书兼《曹全》之秀丽、《礼器》之端庄、《石门》之豪放、《张迁》之拙强;其行楷博采北魏众家之长,兼有王远、郑道昭之飞逸浑穆,江式、寇谦之强劲拙朴;后研习行草书,以‘二王’为基础,悉心研究唐宋明清及近代书家至论,先后临摹孙过庭、米襄阳、董其昌、傅山及近代于右任之法帖,取法守度,兼糅诸家,师古而不泥古,效先而不拘先。”难怪周先生接着评价说:“夫书法之生命力,在乎传承法度精髓,摒弃陈俗陋规,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李焕之行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豪情于千里之外,独到创新之处,无不跃然卷上,其无畏之精神与探索之勇气令人叹服。”
  我想,周先生的这些话,应该是中肯的。从李焕的艺术成长经历来看,他祖籍山东武城,1949年生于兰州,从小受家风熏陶,颜鲁公的《颜勤礼碑》、赵孟兆页的《三门记》等,他都能临摹的像模像样,上小学时大楷本上就常有红圈,工作以后,更是笔耕不辍,不仅单位的通知、海报、奖状和标语属于他的练习范畴,他还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读书、练字和寻师访友上。他还从音乐、舞蹈以及诗词歌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追求审美与书法艺术的统一。
  熟悉李焕的人都说,李焕不仅在艺术上扎扎实实,而且做人也认认真真。他的作品总是以健康向上、自强达观的内容居多,而“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做人、处世、写字的座右铭。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还见诸多家报刊杂志,更被多家单位收藏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海内外友人珍存。这次书法集的问世,既是对过去几十年学书历程的一个小结,也使将来的书法创作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当然,书法集出版后,李焕也常常能够听到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他总是虚心请教,闻过则喜,谦逊之态,令人生敬。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他的超然心态,以及他的勤奋与聪慧的书风,还有他正值年富力强的颠峰年华,他的笔歌墨舞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当然,作品是最有说服力的。如果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就找一本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编,朱乃正题写书名的《李焕书法集》看看,也许,你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呢!
                    2003年9月于金城嗜龙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1-2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好文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 1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妹妹过奖了,以后还请妹妹继续支持哦。

4#
发表于 2003-11-5 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别客气呀,大家互相交流嘛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1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好啊,不过我也是胡写。我会向你学习的。

6#
发表于 2003-1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好谦虚呀,嘻嘻,学我?别,我会不好意思的

7#
发表于 2003-11-28 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不错。

8#
发表于 2003-11-28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意在笔先!记住了。

9#
发表于 2004-3-8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有意思

10#
发表于 2004-3-11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呵……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4-2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
最初由 百弊若愚 发表
呵……

见笑

12#
发表于 2004-4-26 16:14 | 只看该作者

这段话好,背下来再说。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5-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这段话好,背下来再说。

最初由 春水碧于天 发表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

应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8:36 , Processed in 0.0575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