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7-28 18:27 编辑
这篇字,比起您别的文章,像直抒胸臆一些,而依然意象如诗。没有比诗的敏锐更截面世界真相的了。我知道。 语言能力,有时更是心智密度和观察密度呀。 总之是,这篇字的易读,和它涵容的不易被真正领受,同是事实哦。 内容还是表达,允许恩和都不说了吧。还是和您闲聊,好吧勒?
嗯,读这篇字,好奇怪的,我想起了麦卡锡的《长路》。 李老师,算不算是一种世界观生命观呢?恩和还太浅薄清浅,不能断言自己。只是很久前,我就决意少看那种绝对黑色寓言式的作品。 我是想过的:一种打碎若未能同时有建造,起码是改建的可能,就像仅仅宣告上帝已死,科学当道后的今时今日,那个磅礴的破碎,于世何益了呢? 麦卡锡那本书,写尽了世界末日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绝望。深刻如他,始终给生命和世界留了一隙光亮,且我不觉得是作家的刻意。很多书中,无数善良纯真的人物形象,也从没有一个像《长路》中的那个小男孩,更让我认同为纯良。人有纯良,世就有光明。
四月中,陪父亲去了一趟捷克。 伏尔塔瓦河不用说,是我们国家的河流坏境很少能比的。一些内河也和咱们差不多,经过了九十年代的过度建厂,和后来的扩城污染,又渐而开始治理改造。河流和人的共生性,渐渐的重回常识和共识。 您所在的县级市,经由您的笔,恩和想象得到经过了怎样的变异。最终会怎样呢,愿和您一起怀抱希冀。如您吧,只要有人在看,有人想看清楚,就有希望哦。看见本身,就是希望。是吧。 但是也和您一样担心那一天来到得太晚呀。一条河也是生命,其实河流尤其是生命。不知道它还会不会重生回童,如昔壮阔浩荡。 和麦卡锡那本书一样,感觉到深重的悲伤。也同样领受着一腔热血的自有光亮。
问好。和您闲说的。有不对的,您多指教恩和。 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