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0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支持帖】漫谈“听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15 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听月”         高迎春

        最近,看到一个网名,叫做“披雪听月”。心想,这网名可真浪漫。披雪还好理解,可是听月就让人如坠云雾里。一轮明月在天上,自古照到今。在人世上走过一回的人,对月亮绝对不陌生。肚子里有了墨水的人,仰望月亮,心生感慨,就会歌之咏之。写过月亮的诗人,排起队来,绝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但看篇名,有问月、望月、对月、玩月、拜月、看月、爱月、览月、咏月、观月,赏月……而写听月的人,可就寥若晨星了。

        传说舜将禅位让与大禹的时候,百官群臣同唱《卿云歌》:“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何为“卿云”?据《史记  天官书》解释:“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有了正确的解释,诗歌也就好理解了。诗歌的前半句,形容卿云纡徐曲折五彩缤纷的样子,弥漫出喜气洋洋的氛围。诗歌的后半句,人们歌颂日月光辉永久照耀,期盼舜禹的禅让,给天下臣民带来光明。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将月亮和太阳看的同等重要了。诗经里的古人,发现客观的自然景观,能够影响到人们的主观思想情感。春光明媚,可以带给人们喜悦;寒风呼啸,可以加深内心的伤痛;明月清辉,可以触发人们的怀念。“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诗经中的《月出》,将“佼人”融入皎洁的月光下,从而唤起人的思念。

        而古人观星望月,也用来预测天气:“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思是说,月亮离开了二十八宿星之一的毕星,就会下滂沱大雨了。或许,这种预测并不准确。但起码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气象与天体的奥秘了。有一句俗话: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事实证明,这种对应关系并不灵验,可是人们却依然津津乐道。月亮有圆有缺,而且有规律可寻。因此,汉代古歌十九首中,就写出了这种规律:“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里的三五,指的是农历十五日。这里的四五,指的是农历二十日。人们传说,在月亮的广寒宫里,居住着蟾蜍和玉兔。这种传说是有来历的,那就是满月时月亮上的阴影,恰如一只蟾蜍对着一只小兔。当月亏的时候,蟾蜍和玉兔自然会看不到了。也有人将月亮的阴影,看作是桂花树,因此才有了月落桂籽的传说。

        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可以任人端详。它不像太阳,容不得人们细看,就让你喷嚏连连。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而且圆圆缺缺总在变化。人们在仰望月亮的同时,会用许多词汇来形容它,赞美它。南朝的虞義形容它:“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北周的王褒形容它:“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唐代的骆宾王形容它:“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唐代的李白形容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唐代的白居易形容它:“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唐代的姚合形容它:“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唐代的徐寅形容它:“有时海上看明月,碾出冰轮叠浪间。”宋代的苏轼形容它:“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于是乎,月亮的代名词越来越多了。从玉钩、团扇、玉璧、蛾眉,到镜轮、飞镜、玉盘、白轮。从秋蟾、冰轮、佳人、婵娟,到玉兔、夜光、素娥、玉桂。从玉羊、顾菟、银钩、金镜,到望舒、玉弓、弓月、广寒。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这些别称,都是观察得来的结论,而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后来被古蜀文人写入《山海经》。盼望成仙,奔入月宫,可见古人超强的想象力。东汉时期,高诱为《淮南子》做注解:“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历史上的大羿和后羿,都是东夷人。所以,羿射十日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山东沿渤海地区是肯定的。古代的有鬲氏部落,后来的鬲国,在山东德州的宁津、陵县(德平)一带。有鬲氏部落,因为是最早使用炊具的民族,故而文明开化早于其他部落民族。大羿或后羿,力大无比,能够射落太阳,肯定与吃熟食有关。因为,熟食营养丰富,使得人们更强壮。因此,有人认羿射九日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有鬲氏部落;嫦娥奔月的故事,自然应该发生在有鬲氏部落。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多次提到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亮高在天上,高处不胜寒。李商隐因此推断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仙药了吧?“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在这首《月夕》诗中,李商隐依然牵挂嫦娥,如何度过漫漫寒夜。“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在这首《霜月》诗中,李商隐把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请入月宫与嫦娥为伴,两位都耐寒的神女,可以比赛谁更胜一筹了。有了人们的想象,有了美丽传说,从此月宫里才有了嫦娥,有了蟾蜍,有了玉兔,有了桂树,有了吴刚。从此寂寞无声的月宫,开始热闹起来。这些神话传说,无疑为人们听月,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

        南朝梁国的刘缓,写过《在县中庭看月》诗;南朝梁国的朱超,写过《舟中望月》诗(另有:郑锡《望月》、实䚮《江楼望月》);唐代的李白,写过《把酒问月》诗;唐代的杜甫,写过《十七夜对月》诗;(另有:姚合《对月》、曹松《中秋对月》、白居易《初入香山院对月》);唐代的刘禹锡,写过《八月十五日夜桃园玩月》诗(另有:韩偓《洞庭玩月》、羊士谔《褒城驿池塘玩月》无可《中秋玩月》);唐代的无可,写过《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诗;宋代的苏轼,写过《湖中观月》诗(另有:陆游《七月十四夜观月》);唐代的阎宽,写过《春宵览月》诗……还有许多诗人,写新月,写秋月,写春月,写初月,写夜月,写江月,写霜月,写爱月,写咏月,写赏月,写斜月……不料想,写听月的人,却被一介女流捷足先登。这个女人,是明代在朝任翰林院编修的黄志清的妻子,名字叫做邱应仪。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安海有一处尺远斋,为翰林院编修黄志清的宅院。黄志清,明代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进士,因文采斐然奉昭入驻翰林院。他选娶泉州城名门大家闺秀邱应仪为妻。婚后特意为妻子在宅院修建闺房,竣工的时候,恰好是月到中秋。黄志清拟写《赏月楼》匾额,研磨展纸,凝神挥笔。这个时候,两个顽童嬉笑案前,家中保姆见状,命令孩子“听话、别闹”。黄志清一走神,把赏月楼写成了听月楼。思来想去,竟然没有“听月”之典故。只好叹气准备重写。邱氏在一旁搭言说,听月楼很好,随即吟成《听月》诗一首:“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月正分明。咿呀清凉冰轮响,铿锵捣药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韵叮咚。忽然一阵天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黄志清听罢,吟哦斟酌,不由拍手称妙。

        我曾经写过一篇《春夜听雨》,仅仅听雨声,无疑会受到许多限制。于是,干脆放开想象,我听到了归巢双燕,轻拍翅膀;我听到了石槽悉嗦,耕牛倒嚼;我听到了风雨打窗,房檐泄玉;我听到了风雨拢柳,碎点桐叶。一个人,唯有静下心来,平息浮躁,才可以心生涟漪,倾听来之远古,来之自然的天籁之音。隔窗仰望夜空,仰望月亮,仔细倾听。或许,还能听到蟾蜍的弹跳声,成熟桂籽粒落地声……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9-15 21:56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是仪容
听的是心跳

美文欣赏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6:39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9-9-15 21:56
看的是仪容
听的是心跳

谢谢阅读,自古写月亮的人太多了,因此换了新一点的个角度。问好!
4#
发表于 2019-9-16 20: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今天整忙了一天,明天再来品读。
问候大哥晚上好。
5#
发表于 2019-9-17 09: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祖师奶奶对月也有精辟的禅述
6#
发表于 2019-9-17 19: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支持!这段时间开学,忙得很,有时间再仔细拜读
7#
发表于 2019-9-17 19: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支持!这段时间开学,忙得很,有时间再仔细拜读
8#
发表于 2019-9-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网名改成 披月听雪 可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17:17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9-16 20:20
感谢支持,今天整忙了一天,明天再来品读。
问候大哥晚上好。

谢谢问候,期待点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10:3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3:05 , Processed in 0.0483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