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高山松的诗《被时光遗弃在瓮城(外一首)》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6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时光遗弃在瓮城(外一首)文/高山松

《护城河》

一条小河,把岁月串了起来
串成一个轮回的圆
把诗句种在两岸
长成小草,长成大树
长成树上一声声蝉鸣
把护城河里的波涛
向树荫下乘凉的人
轻轻弹唱


《被时光遗弃在瓮城》

南纪门的瓮城是有侧门的
四门洞开,几位退休的理发师
一溜排成两排,用手剪和剃刀
把时光留下的伤痕
精心修剪,几把老椅子
闪着三国时期的光泽
我坦然坐了上去
静静地等待
理发师的剃度

这时,我全然忘了
我是从正门进来的
还是从侧门进来的
剃度完后
我是该入城
还是该出城

被时光遗弃在瓮城里的
真的就是经常写诗的那个人吗

    一、喜欢这一组两首小诗,感觉倒说不上是什么大作,但把玩过程中确是一再地代作者忍俊不禁,就产生了一吐为快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欲望。首先想到的是“时间意识”这个诗歌的永恒的主题问题:时间意识就是历史意识就是生命意识!这组诗歌的主旨就是“时间意识”下的历史感叹(《护城河》)和生命及生活的感怀(《被时光遗弃在瓮城》)。社会就是历史的永恒和个体生命的转瞬的扭结物。“瓮城”的延伸意义也当然就只能应该是这样的社会的象征物。作品题目中单单是“被时光”“遗弃”在“瓮城”——保护大城的小城叫“瓮”!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使我本人读来产生一些联想,也可能完全是孤陋寡闻的原因使然,感到啧啧讶然,于是就想到洪迪《大诗歌理念和诗创造美学》的  第十二章  诗语言的创造  中讲的“字思维的实质与要妙”。先谈这后一个问题,谈这个问题容易引起歧义我是知道的,问题是作者和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想要交流提高,靠的不正是“歧义”吗?!另个问题同样很重要,一并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再把“诗美纯度”的问题也裹挟着谈一些。

    洪迪说:“字思维是基于字象的诗性思维。”“掌握字思维的实质与要妙大有益于诗语言与诗美的创造。”“字思维”虽然也隶属于意象艺术与时空建构的语言锤炼,但区别于现代诗语言锤炼的“炼字”等内容。我们来按“字——物——象——义——意义的再引伸”的这样的顺序来“思维”。“单个汉字只看它的点线结构,便有如绘画一样的物象。此为表层字象。”“里层的字象虽不舍字形,却重在字义。”前些日子我解读过的瑞雪的《圆》和《黑》以及近日朋友们在诗歌版块看到的万里山水朋友的诗歌《睡》等都就属于“字思维”创造诗美的例证。我们来看看《被时光遗失在瓮城》中的“瓮”。作为一个“字”,就是“公--瓦”“瓮”,是所指;其所标示的“物”—“瓶也”;物的“象”—“小口大腹”;“义”是陶制盛器;福科指出:“起符号作用的形式和被符号指明的形式就是相似性……探寻意义,也就是阐明相似性。”据其相似性,其能指“水瓮。酒瓮。菜瓮。”等等。引伸有“瓮城”(大城外边的小城)“瓮牖”等,再进一步引申有“瓮中捉鳖”,相关“瓮城”的资料,都是和这个成语相关联的解释,就是所有的“瓮城”,都是人修筑而成专门用来像抓乌龟那个样子来捉人的。“请君入瓮”琢磨起来就更有意思。人类漫长的历史,就是相互残害杀戮的历史,“逐鹿中原”“三国鼎立”,“谁主沉浮”以及和平年代的人际间尔虞我诈相互渔肉的关系,不都是在相请“入瓮”吗?!我倒不是非说作者肯定是据此取诗歌的题目《把时光遗失在瓮城》,我是在告诉朋友,洪迪讲“字思维”的实质和要妙确实就是在讲遣词造句,最吃紧的就是“诗人必须努力表现新纯的东西”,“必须产生惊讶的效果”。而“字思维”,“基于字象”,会同字义,加以联想、象征、思考、翔飞,确实是能够“通过意象思维以追求灵感思维的诗性思维”,能够帮助作者创造“气韵神妙”的诗美极境!基于“瓮”字来思考和描述历史和社会,不是比“人间”“地狱”这样来得更形象深入吗?假如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翻开“历史”看到的是“瓮”而不是“杀人”那两个字,那简直就会更加妙不可言哪!

    二、《护城河》对照陈子昂的《登幽州台》,苏轼的《赤壁怀古》和《三国演义》开头诗起词结段细品,便见出诗歌对应古诗词的豪放美之外的现代诗歌的婉转清丽空灵美。还有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对历史岁月的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对于短暂的人生生命时光,则是“君不见高台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被时光遗失在瓮城》,专门写“剃度”,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作者潜意识中早先诗歌文学艺术积淀的自然坦露。

    要提高诗美的纯度,就必须运用“意象”。“在所有具有原型意义的意象中,也许有关时间的意象最丰富了。”(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一般关于时间的意象有两类:“一类是个体生命时间的意象,白发、朝露、落花、野草,它通常是在自然中很快被吞噬的事物或它的结果。另一类是象克里斯诺那样具有吞噬性的宇宙时间意象,象太阳、月亮、河水等,它们通常是亘古不变的。”还有如“悠悠”之“天地”。(当然有的意象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意味)。对应《护城河》“一条小河,把岁月串了起来/串成一个轮回的圆”,古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一条小河,把岁月串了起来/串成一个轮回的圆”这里,轻灵的诗句,为后边行文的需要,迅即简洁了文字,还多出了两层意思,一是通过突破语法在语言变形中,从过去立即回到了当下的现实,方便下一首诗歌进入感怀个体生命时光的短暂;二是古今重合,利于在怀古中念今和抚今中追昔,甚至在古今莫辨中使时间意识获得了空间意味,令时空交织,起了拓宽和加深加强诗歌的历史岁月感叹和生命时光的解悟的强化作用。

    论坛互动中,作者自己解释说:“人生的一些感悟,一些积累,我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呈现,或花或草,或树或木,而这种传承也要有一定的载体加以表达,于是就有了蝉鸣,我们传达的是经验或过程,这些经验或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相对于一个个体,就形成了波涛,这里的波涛还有对这座古城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象征之意。而传承的对象,便是我们这些或者更后来的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这便是我写护城河的初衷。”“经验(主观上的)”“过程(客观方面的)”是历史的喧嚣,而“蝉鸣”“波涛”都是古往今来历史的喧嚣的“象征意象”。提高诗美的纯度,要善于把握和使用象征拟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意义暗示,以便使“意义”幻生成“意味儿”“意趣儿”的诗美。“把诗句种在两岸”,突破了语法。“蝉鸣——把——波涛——向人——弹唱”,更是在突破语法的基础上,实现了“通感(联觉)”的运用,使诗歌读来清丽空灵中又暗蕴历史沧桑的凄清。这些提高诗美纯度的手法,都是诗歌“生成性语言”中诗语言“超越日常用语”的基本内容,避免了直白,创造了诗美。《护城河》中由于这些新诗手法的轻巧运用,实现着和古诗词那种无法超越的磅礴大气的异曲同工。复述一下上面提到的古诗词,增进感染,加深比照:“——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故国游神,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被时光遗失在瓮城》的第一句:“南纪门的瓮城是有侧门的”。这一句不仅仅只是一个铺垫。首先、是说明“瓮城”是南纪门的瓮城;而荆州的南纪门历史有着深厚的过去:“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因为他主张“联齐抗秦”的改革措施,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昏庸的怀王将他驱逐出境。当他走出南纪门,想起天地神灵和历代圣贤的故事,触动心弦的屈原站在壮观的门楼上大声喝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于是写就了中国最著名的长诗之一《天问》。
    怀王死后,屈原回到故都,在南纪门下痛哭三天三夜,可是楚顷襄王受馋臣鼓动,再次将屈原逐出,并颁旨令“永不准过江”。终于,屈原写下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乐章。”

    作者作为写诗歌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个的,毋庸置疑。读者就更应该知道,否则就是没有读懂,这里的“南纪门”和“瓮城”一样,都或者说是共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的社会的及人生的意识的。

    其次是故意做这样的一个“清醒”的表白,也是为后文的“迷失”做的必要的伏笔。

    第三,对比正门的“侧门”,也是不无意味的吧?剥夺个体权利的宇宙时间,就是命运。中国人以及中国的诗人以为时间的流逝是一次性的,中国诗人一般都对未来抱着虚无的态度。屈子就大声唱过:“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是因为在诗人看来,时间的车轮根本不可以逆转,才要求它慢下来慢下来。而“时间忧患本身正是社会现实忧患富于哲思意味的表达,是现实忧患向人生和宇宙意识的升华。”(肖驰语)儒家和道家就非处(出)同门。入世的历史主义的功利主义的儒家认为人只能在一次性的生命中去究竟存在的意义。《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屈原把生命投入滚滚流水,截断在无限的时间之中,像加缪说的,在永恒和历史之间,他选择了历史!与儒家相反,道家庄周从宇宙中寻求人的存在之谜的解答,即以宇宙为个体存在的本根,寻找个体存在的最后归宿。由此,道家鄙弃儒家的功利主义追求,选择了自然主义的感性生活生存。

    当下的诗人高山松有没有选择?面对人生的正门侧门他是要选择的吧?!否则诗歌的主人公“我”为什么连一把头都还没有“剃度”完就糊涂了呢?方向目标及自我意识全部丧失!诗人要选择,要通过诗歌来解脱的!

    为进入涅槃境界,禅宗是在无限的时间过程(顿悟)中最后领略时间的秘密的:“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刻间似乎超越了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溶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己界限……”(李泽厚语) 诗歌后半部分一切皆忘却的自失,是微妙的表达将时间空间化的过程和以空间吸收无限时间的深长意味。

    创造以上的诗美意蕴,作者用的是平实的语言叙述的文本样式,这在锺荣的二十四诗品中归“枯澹”,不同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为现代新诗,在意象的切当把握运用以及用“切合时空”“时空变幻”的诗美时空建构的手法,“组装”“错乱”“荒诞化变形”等,把“走路”变成“跳舞”,把“饭”酿成了“酒”,提高了诗美纯度,让诗歌美区别于散文美,这些都是可资借鉴的。

    (交流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7:3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一组两首小诗,感觉倒说不上是什么大作——
3#
发表于 2010-5-27 09:2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雅致的小诗。但评论里融入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体验、看法,相术读者读了定会大大受益。学习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0-5-27 10:04 | 只看该作者
感动并受益。在那首诗歌后面见证了楼主解读的全过程,那是花了相当大的功夫的,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与诗歌理论的融合,到展开丰富的想像,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以贯穿和融合,每一个步骤都井井有条,思路明晰,由此可见楼主评诗的功力非凡。在此,高山再次向楼主道一声:辛苦了。并转到博客收藏。
5#
发表于 2010-5-2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样的解评。
6#
发表于 2010-5-27 15:3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样精心的解读,很受益,对理解高版的诗歌内涵很有帮助。感谢你发贴交流。
7#
发表于 2010-5-27 18:5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佩服您写诗评的毅力和文思。学习了,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8:31 , Processed in 0.0480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