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苏轼漂泊他乡时写下一首千古宋词,咫尺天涯,道尽思念的滋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8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咫尺天涯,望断天涯路,每当我们漂泊在外时,总会时不时地思念家乡的亲人,苏轼曾经路过长江之地,有感而发写下一首经典宋词,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一起来品略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名为《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作,诗词如下: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整首词通过描写词人所看到的景致,进而借景抒情和有感而发,既将深秋景致描绘得细致动人,又将这份思念之情诉说得深切悲人,字里行间有着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我们将从字面上和内涵上两方面来逐句进行解读:


    先看词的上阙,上阙第一句说的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照耀着大地,山色也印染着晕黄的霞光,江面风平浪静,两岸开着秋菊。整个这一句都在写景,点明了写作季节在深秋,也点明了写作地点是在江边,用词上也很讲究,“横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的景致刻画得十分传神,“吐寒花”则表现出深秋的花朵在竞相开放,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再看上阙的第二句,这句说的是在不远处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几处人家,傍晚的乌鸦在不停地鸣叫,仿佛是在寻找栖息的地方。这句仍然是在写景,和上一句联系起来,仿佛是一幅画卷,由近及远,有着层次感和空间感。此外,这句还用了借代的手法,乌鸦啼叫寻觅栖息之地,词人亦在漂泊天涯,亦想能有傍身之地。


    接着我们来读下阙,下阙第一句说的是多少个日夜曾经梦见过故乡,在梦里已经将故乡的那条小路走了许多遍,可是梦醒时分向南望去便知故乡还在天涯处。下阙开始便是词人的抒情和所想之事,可以想象梦醒时分的苏轼,故乡就在江水的那一头,可是咫尺便是天涯。
    然后读下阙的第二句,这句说的是一轮明月升起,月光照耀着江水两岸的沙地十分皎洁。这句可以读出词人漫步江边很久,从傍晚到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两岸的沙地,就像是在照耀着归乡的路,令人感慨万千。


    读到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何苏轼用明月照耀沙原来作为结语呢,仿佛戛然而止,总感觉词人还没说完,实际上个人认为可以有这种理解。即词人“故意”而为之,留下许多思考和画面给读诗词的人,相当于“留白”,这样每个人都在脑海中有不同的思考和画面,想象着词人孤独无依在江边漫步,望见天涯路,咫尺天涯不得归。
    无论身处何方,故乡总会在不经意间牵挂着游子的心,思念的滋味我们都尝过,这也是人生的酸甜苦辣。苏轼用经典的宋词诉说了心中的思念,我们后人从经典宋词中品读了这份人间长情,梦醒时分,是否也会深切地思念故乡呢?致敬经典古诗词,品读传统经典文化。(文/云冗雾)
2#
发表于 2019-9-28 16:17 | 只看该作者
诠释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16:1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9-28 16:17
诠释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lol:lol:lol:lol
4#
发表于 2019-9-28 16:41 | 只看该作者
诠释详尽独到,插图静美深邃。
5#
发表于 2019-10-23 08:27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最是相得益彰。苏轼的名诗词很多,有些都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但有一些好作品,并没有那么普及,今得见苏轼此作,云版解释到位,余味幽长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2:14 , Processed in 0.0493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