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婺源(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8 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着实令人着迷。每一个季节,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深深浅浅河流清澈如同翡翠般纯净。山野之间谷地里的稻田因为季节的变化而轮转着不同的景色,有时因为地形而层层叠叠的绿成一片,有时却金黄仿佛是黄金铺满了大地。无数个日子里,这片土地一直是这么清新纯净地泊在安徽与江西交界的群山之中,人们用“吴头楚尾”来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在婺源人的心目之中更愿意将此看成是人们对于这块土地性格的概括。一个充满野性的少女,身材婀娜,面目清秀,内心充满了自信,遥望群山和奔向壮美湖泊的星江。

    村庄,往往因为深藏于群山而静谧,完全可以因为它们曾经的羞涩而媲美于城市的宏大与开放。一栋房子毗邻一栋房子,动不动就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瓦片、戗角、砖雕、木雕,每一缕纹路上都流淌着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的那段长达1200多年的历史。村落在黑白相间之中映衬青山绿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学和道家学说的彼此共存,从隋末一直到现在。在于被称为水口的村口,数株樟树垂拱成河面的屏障,一片清凉连着一片清凉。老人、村妇、孩子、归来的游子和即将远行的人们都因为这水口而各自寄托情怀,清澈的溪水中溶解了雄心壮志,也溶解了脉脉温情。青石板路从村里延伸出来,从这里延伸到村外的马路边,它的湛清碧绿的底色仿佛天空的垂影,温润每一双踏足或者驻足于它的脚板,倘若是雨季,还能照得见恋人们彤红的双颊和紧紧拉着不肯放开的手。
    村庄隐蔽于群山,县城何曾不是隐蔽于群山.三面的山峰彼此依靠,唯一空缺的一面却因为星江河的奔流而成为半开的大门,过去很长的日子,一条徽饶古道盘旋于山峰与山峰之间,士子和商旅用汗水滋润了八百里古道上每一块青石;那星江河,奔腾四百里,之于浩渺的鄱阳湖,至于喧腾的长江,点点白帆,黑砚台与绿茶叶,十万士子和百万商旅,映衬了县城里老街上各种“进士及第”和“朝奉府第”,历经数个世纪,衬托今日文化广场上那笔直指着天空的苍虬龙柱。婺源的县城不大,三面环水,蜿蜒的街道涌出河流之外一点点。婺源的县城不小,承载千年,十面名人墙上镌刻一代文宗、数位将领和修建铁路的詹天佑。
    婺源,无论是乡村还是县城,于古典处透着现代的活力,于现代处彰显了传统的蕴含。古驿道依旧环绕于山林之间,是乘坐动车归来的游子寻梦的所在,寄托一缕相思!


2#
发表于 2019-11-19 09:05 | 只看该作者
婺源着实令人着迷。每一个季节,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深深浅浅河流清澈如同翡翠般纯净。山野之间谷地里的稻田因为季节的变化而轮转着不同的景色,有时因为地形而层层叠叠的绿成一片,有时却金黄仿佛是黄金铺满了大地。
————————————————————————————
我喜欢注重细节的散文,很好的文章,学习了,问好
3#
发表于 2019-11-19 09:18 | 只看该作者
“婺源”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地方。文章也对其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作了一些介绍。建议:若作为散文,还是应该融入更多的素材,以此凸显“婺源”具有的深厚底蕴;若作为散文诗,感觉诗化的语言还是少了。因这里是散文版,对单篇的散文诗进行推荐的几率很小;完全可以把几章发在同一个主题帖内;即使发再多作品,每个作者一周内精华推荐仅为一篇,望知。希望熟悉一下论坛的有关规定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27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1-19 09:18
“婺源”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地方。文章也对其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作了一些介绍。建议:若作为散文,还是应该融入 ...

收到,谢谢!我做些修改再呈递。
5#
发表于 2019-11-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诗意的文字,诗意的情怀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6:30 | 只看该作者
夏日荷风 发表于 2019-11-19 16:24
诗意的文字,诗意的情怀

呵呵,谢谢老师抬爱,没写好,受其他老师指导,正修改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6:38 , Processed in 0.2918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