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叙事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6 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9-12-16 06:36 编辑

小说叙事之我见

文/王克楠


      1.    评论家谢有顺肯定的说.“小说写作不是重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如何讲述故事。”我是同意这样的观点。小说革命以来,小说中讲什么故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样讲故事,这就好像写散文叙述什么不太重要(当然也重要),关键是”怎样写“——这三个字可以体现小说人的风骨。


      2.不仅散文与诗歌需要语感,小说更加需要语感,这种语言的感觉伴随着小说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的起伏跌宕。只要语感不消失,一个人的小说才华就不会枯竭。


      3.亚里士多德说“叙事的结构是更高的真实。”严格的说,优秀小说家每一篇小说都应该是独到的,“形式建构”上的独到强烈的排斥自己重复自己的小说创作模式,欢迎以新的形式建构为自己的作品生命力。于是小说家的第一要务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迁就阅读经验上的公众化,更不可以配合主旋律为由而过分的强调小说的故事性。小说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排斥了公众的可读性。


     4.与长篇小说相比较,短篇小说更能强调体现“形式结构”,因而更需要作者的小说天赋,即:想象力,洞察力以及语言创造能力。因而在当代能写出长篇小说的作者未必能写好短篇小说,铁凝先生说过短篇小说是生活的一个片段,可是如果缺乏作者在”叙事上的经营“,这个“片段”则会是选不好在哪里下刀子,二是无法写得丰盈和津津有味。有评论者曾经说鲁迅驾驭不了长篇小说,无疑是一种偏见。


      5.本雅明说“经验贬值了”。小说中肯定存在着大众(或时代)所传递的公众经验,比如“熟练、快速、欢愉、欲望、写真”,很多发表小说很容易的作者,会把叙事处理得“像绸缎一样光滑”, 几乎毫不例外地把情欲当做小说推荐的原动力,以为这样才能凸显人性真实。笔者以为恰恰相反,优秀的小说作者恰恰是显示了摆脱情欲而呈现出的语境。


       6.什么是小说家的基本素质呢?绝对不是善于编故事。笔者以为恰恰是作者的悲悯情怀,是作者“容易受伤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作者内心世界不够丰富或者缺乏悲悯,就看不清甚至掩盖生活现象之下的真实的东西。对小说写作而言,只有具备洞察事物的秘密和敢于承担书写秘密的牺牲精神,才是小说素质中最基本的东西。


      7.小说家应该“反抗简化与遗忘”,应该守护和坚持对世界复杂性的认知。当然,不能要求小说家的精神世界太单纯,恰恰相反,小说家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种种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冲撞以及挣扎,这就是说小说家的内心世界肯定是复杂的。外部世界有多么复杂,小说家的内心世界就有多复杂。如果不复杂,小说中创造出的人物形象以及人文精神就不真实,就不能令人信服。当然复杂并不是堕落,真正的小说家要学习荷花的品质。


      8.很多功利的小说家往往欺骗自己,明明在小说中写的不是个人经验,而是落满了公共价值的烙印,却大言不惭地说表达的是个人经验。当然,如果说小说家完全摆脱“经验的我”与“欲望的我”,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道德和理性的存在是小说家存在的基石。理性与道德并不等于政治说教,恰恰相反,理性与道德是可以过滤市面上流行的政治术语和荒诞行为。


      9.讲故事永远小于叙述艺术,而“叙事所能建构的故事形式却是无穷无尽的。”(谢有顺的话)对于小说写作而言,语言绝对不是工具。“叙事也可以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讲述与自我辨析。”叙事也不再表达现实承载的意义,而叙事本身也“就成了目的”。


      10.中国的小说革命进行了这么多年,确实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以及作品,如马原,莫言,格非,余华,苏童,北村等人以及作品,其中马原的叙事是努力建造属于自己的元叙述,余华则奉行语言淡化,人在生活中许多严肃的东西被不动声色地进行了解构。上海的北村先生更是努力进行“化实为虚”,物质的世界反而成了“话语的镜像”。


      11.新的叙事框架来源于新的叙事渴望,可惜有些很有才华的小说家刚刚有了一点儿叙事渴望,就被世俗叙事打断了……因此,文学写作的先锋性叙事探索反抗精神。在中国或国外,几乎成了凤毛麟角。必须明白,好的小说与作家的审美造化有关,而这种审美退化的外在原因,直接来自于几乎是无差别的公共经验,城市化抹杀了作者的审美经验差异。


      12.保罗.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把人当作“叙事动物”,确实是这样,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许多民族口口相传的“史诗”都离不开叙事,问题是在于把叙事庸俗化,还是成为“一种精神创造,一张叙事地图,一种非功利的审美幻象,一个语言的乌托邦。”(谢有顺的话)。对于一位优秀作家来说,你写出一个坏人如何发坏,并不是本事,你的本事应该写出这个人物如何可怜,因为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13.笔者所理解的所谓“深入生活”,一定要深入一个更接地气的地方。所谓接地气,就是接大自然的地气,而不是是非之地,泡沫之地。如果说一个作家有气场的话,这个气场应该是大地的气场,而不是泡沫一般的新闻事件。


      14.小说中的想象力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内在逻辑的。想象力要有根,这个根就是生活实际的感觉,让读者感到小说“原来竟然可以这样写”,小说的根就存在于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只不过大家麻木,罢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06:37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供写小说的朋友参考
3#
发表于 2019-12-16 08:45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好!
小说叙事,从读者的角度看,首先要好看。
如果看都不看,或者都看不下去,多少真实悲悯深入……都没有了附丽。
哈哈,我想得浅。
4#
发表于 2019-12-16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19-12-16 15:00 编辑

         看了先生的《小说叙事之我见》也说几点个人看法:

1.小说评论只能是探讨问题,交流意见,很少有定论,仅作参考为好。

2.故事是小说的内涵,如何叙述故事是写作技巧,这两点对小说写作来说同等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故事素材选材不好,你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小说的写法是手段,小说的内容才是价值。准确的说就是用奇妙的写作手段明确地反映思想内容才是写作价值,无论任何文学作品无一例外。
3.“公众可读性”不能排斥,否则作品就是‘无的放矢’,关键在于写作目的
4.“经验”不会贬值,关键在于使用的合理性和发展广大的前瞻性。
5.实际上小说的人物形象与人文精神的真实性和小说家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或简单不是直接关系。“真实性”来源于生活,看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试想一下,违背社会现实和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想象即使再复杂,再简单又有什么用?
      总之,无论小说或是其他文学作品都是要有受众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以更好的方式告诉读者你想说的事或理,仅此而已。个人意见,即供参考。

5#
发表于 2019-12-16 15:0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问好克楠老师。《小说叙事之我见》是您创作的经验之谈,读之,受益匪浅。祝冬安!
6#
发表于 2019-12-18 10:38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觉得,有些小说其实是天马行空?
问候克楠老师。
7#
发表于 2019-12-18 11: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只是从理论到实践,还差好远的距离。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11:06 | 只看该作者
一并感谢以上各位好友的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9:28 , Processed in 0.0973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