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端严正大的人品 忠厚率真的文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3 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20-3-26 12:44 编辑

——序刘玉山先生散文集《永不止步》
范廷伟


  大概是从二十多年以前吧,我就耳闻刘玉山先生的名字,那时我尚在邹平市西北部的魏桥镇驻地工作,先生在与魏桥镇相隔二十华里的码头中学任教,真正的相识相知,从时间上说晚些,说神交已久该是名副其实,因为我和他的部分同事或者学生们交往颇多,自然对他有了些许了解。先生先后肄业于山东政法学院,毕业于山师大学中文系、曲师大美术系, 2011年研修于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这些年来,他以书、画闻名于教育界、艺术界,凭自身的创作实力赢得了盛赞连连,好评如潮。

  刘先生青年时代经历坎坷,受家庭的影响,其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少时虽然家贫,可他天资聪颖,挫折与磨难丝毫都不妨碍他的好学上进,学有所成。参加工作后,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不断学习,广采博收,精研细读,化为我有。即使是功成名就,荣誉众多,刘先生仍然像近代文人胡适那样,“对荣誉始终保持一种警惕和反省”。在“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的办公室抑或校园中,他从不像有的人翘尾巴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反而都是放低姿态,铺下身子,团结同事,躬耕教育。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人如其文,纵观他的书法以及美术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端严稳重的人品,笃厚率真的画风。他总是遵循“笔墨当随时代,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原则,不懈追求传统与现代之融合,兼收并蓄,法古出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从其书画作品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直沿着“传统、造化、心源”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刘先生自号网名“凌云楼主”,家居高层住宅只是因由之一,这何尝不是他隐含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之意呢!一名将军当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博大胸怀,而作为一名遐迩闻名的书画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自身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我读过刘先生游历天下,广交好友的游记作品集《飞到天涯海角》,从中即能发现他心中有一种的大气象、大境界、大情怀。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其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当我读到刘先生送来的这部新著时,我再次被他的勤奋、谦逊、博学、诚笃所惊叹、所感动了:惊叹他的笔力遒劲,厚重老辣;惊叹他的底蕴深邃,文字扎实。这种厚重深沉,有感有悟的文字功力,定然是他日积月累,孜孜矻矻的必然结果,也定然是他广采博收,厚积薄发的精彩展示。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有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不做笔记,算不得真正的读书。在此,我想把我读这部新著的几点感想写下来,一起与大家一起分享文字里的芳香、佳作中的精彩。

  亲情篇。关于亲情、友情、乡情的诗词歌赋,永远写不尽、道不完,“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凡天下父母,他们经历不同,职业有别,秉性迥异,各有千秋。刘先生笔下的《悼父文》《悼母文》,虽然只有曲曲千把个字,但他却把父母历尽沧桑,命运多舛的一生浓缩其中,使其跃然纸上,足见其情之切切,爱之殷殷。“父亲一生充满传奇,他不善治家理财,但爱好读书,过目不忘,知识广泛,出口成章,思想新潮,见解独特,是留给我们兄妹的精神财富。”“母亲识书崇礼,眼界开阔,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对亲戚邻居借贷串还之事,几近有求必应,口碑极好。”这两篇千字美文,可谓脉络清晰,要言不繁,字里行间,凝情聚意,恩深义重。尤其是文中的“慈母一生技巧勤俭,追求完美,宽以待人,严以教子,所生两姓子女四人无不从中受益”这关键几句,令人不能自持,泪湿衣襟,母亲忍辱负重,韧性十足的形象,瞬间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

  《我的父亲母亲》篇幅稍长,读起来颇具年代感。父母亲这代人都是从旧时代中挣扎着走过来的,他们没有哲人贤达、知识分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浩然之气,知书达理,秉持“自残式”处世态度的母亲,要求孩子们“讲规矩,重礼数”,“母亲不信佛,却有一颗菩萨心肠;不是共产党员,却有舍己为人的情怀。父亲在‘舍己为人’上不像母亲那么突出,还是主张‘多行善事’”。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文用几个镌刻在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父母双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与境界,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一脉相传的优良家风,得以让孩子们不仅做到了“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而且也上升到了“爱岗敬业、爱党爱国”的高度。我们相信,这绝不是刘先生虚夸拔高的溢美之词,而是发自肺腑的深情礼赞、诚挚讴歌,更是对那句“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灵山朝世尊”的最好诠释。

  人物篇。文贵自然,情贵真切。散文最讲究真情实感,因为它是作者“心声”的真诚流露。《吴天成老师》《祥子老师卖瓜记》《怀念赵廷怀老师》《永不止步李广田》等人物篇章,都是刘先生身边最熟悉的人物,他们或是朝夕相处的恩师,或许是情同手足的同事,或是引以为傲的名家。吴天成先生曾是自己三十年前的美术老师,且“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很‘认执’,不善人际关系,阿谀奉承,逢场作戏之类,对他来说无异于罪恶。”身处逆境,宁折不弯的恩师曾教育自己的学生:也许世界给你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刘先生将此话深植于心,时时自警自励,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师恩难忘,常有往来,他在拜望老师时。“和老师边吃边聊,反而‘食不甘味’,后来忘记了水煎包的具体滋味。我遵循了孔夫子‘席不正不坐’,师生二人却违背了‘食不语’的教诲。”圣人之语,信手拈来,可见其幼时功底深厚,早已烂熟于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长在了自己的骨骼里。

  《怀念赵廷怀老师》篇幅较长,文中一些枝末细节的描述,读来栩栩如生,鲜活立体,仿佛恩师赵廷怀就站在我们面前风趣幽默,谈笑自如。鼓励因受父亲“右派”处分牵扯到自己入团,分给学生香烟话别的场面,“倒行孝”看望自己等,细腻、真挚、可信、感人,“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刘先生既临池点点,临风度曲,又短歌微吟,覃思凝腕,他能用深情的笔墨书写人生,彩绘山河,更能用优美的文笔感怀忆旧,挥洒情感。有人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从这些真挚感人,饱蘸情思的文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刘先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无限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可贵精神。《永不止步李广田》这篇,对诞生于金码大地的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李广田先生的成长、成才过程进行了抢救性的深度挖掘,“挫折能扑灭弱者的幻想,也能激发强者的斗志!草木经过烈火焚烧,会化为灰烬被大风吹散;生铁经过无数次煅烧淬火,反而变成坚硬的好钢!”这篇文章在具备一定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同时,还兼具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杂感随笔篇。眼界一旦开阔,气象自是万千。作为一名基础深厚且曾游历天下的艺术家,他见多识广,思想深刻,对人、对事、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爱憎分明,针砭时弊,文笔犀利,底气十足。刘先生针对一部分以“丑书”“怪书”为噱头,蹭流量、当网红的不良现象,进行了直接有力的批评。在《热闹的书画园地》一文中,刘先生这样写道:“茅盾先生反对别人用‘书法家’称呼他,在他看来,写好字是知识分子、行政工作者分内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沾沾自喜。”这些书画界的乱相纷呈,归根结底就是缘于 “当代人学习书法,许多是抱着谋生、发财的意图去练习的,功利性非常强。”时下的“书法协会、美术协会,只有荣誉,没有责任,比‘自贸区’自由多了,就像无人管理的荒原,任由杂草丛生、蝇蚊乱飞、鸡飞狗跳,已经滥糟的不成样子。”其《爆竹声声》《恶化的生态环境》《书法中存在的几个弊端》等,痛心疾首,忧国忧民,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显而易见,令人激赏,叫人赞叹。

  读到《再谈学生的背诵》这篇,我对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一是‘念’、二是‘背’。‘念书’自不必说;中国‘背功’要做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观点相同。作家张炜说过,14至24岁是读书的最好时期;莫言嗜书如命,记忆超人,据说能将《新华字典》倒背如流,他们在人生的最好年华,多方汲取营养,积极储备知识,成为了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一座座高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上,那些特邀嘉宾,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那些夺冠选手,哪一个不是博闻强记,出口成章,甚至有的选手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再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定海神针钟南山》这两篇,刘先生用自己广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深刻的思索,犀利的笔触,赞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他对今春全民抗疫期间出现的奇谈怪论,予以严厉的驳斥。“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这是一个颠扑不灭,屡试不爽的朴素真理。《李瑞环的为学之道》《壁镜》《名人与称呼》等也都是值得一读的美文佳作。

  通览刘先生的这部新作,我有几点未曾料到:一是人品的端严正大,正气浩然,他心直口快,待人真诚;二是文品的忠厚率真,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杂感随笔,绝不是泥古不化,而是与时俱进,颇具新意;三是文字功底的深厚、深邃,他遍游天下,视野开阔,宏谈阔论,思想前卫;四是扎根基层,汲取营养,接地气,有底气,作为一名艺术家,不能凌空高蹈,脱离群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在此,让我们一起祝愿,祝愿刘先生在艺术创作之路上永不止步,大有作为,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2020年3月22日写于山东邹平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3-23 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文是篇记叙人物的散文。作者所采取的叙述方法是先总、后分再总结颂扬刘老师的人品学识有一代儒学风范,特欣赏作者笔触细腻用典适度。问好先生!春安!
3#
发表于 2020-3-23 09:27 | 只看该作者
对人、对事、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爱憎分明,针砭时弊,文笔犀利,底气十足。刘先生针对一部分以“丑书”“怪书”为噱头,蹭流量、当网红的不良现象,进行了直接有力的批评。
刘玉山先生散文集《永不止步》,优秀作品,时代需要,扬新弃旧,正大光明!谢谢楼主介绍,问好!
4#
发表于 2020-3-23 10:30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本篇写得扎实,可见范老师说做足了功课的。
条分缕析,思路清晰。
作序是一件难事,本篇所选例子,无不彰显着写文者的情怀和气度,范老师与刘先生文字上的默契,情感上的共鸣。
想起孙犁在散文中写到的,作序的烦恼曾让晚年的他都不得安宁,哈哈。

白璧微瑕,第一行笔误,“耳闻到”应删除“到”字。
5#
发表于 2020-3-23 19:58 | 只看该作者
好序,言之有物
概述有情有义,提纲挈领。

“ 读到《再谈学生的背诵》这篇”——有些不认同
6#
发表于 2020-3-23 19:5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研读之后,得出结论:人品文品俱佳。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0:44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0-3-23 19:58
好序,言之有物
概述有情有义,提纲挈领。

感谢来读。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熟读,就是精读、背诵的意思。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0:44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20-3-23 19:59
认真研读之后,得出结论:人品文品俱佳。

感谢来读。问好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0:45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3-23 10:30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本篇写得扎实,可见范老师说做足了功课的。
条分缕析, ...

感谢阅评和理解。问好老师已经修改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0:48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0-3-23 09:27
对人、对事、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爱憎分明,针砭时弊,文笔犀利,底气十足。刘先生针对 ...

感谢来读。刘先生书画作品日臻精妙,文字功夫也很了得。能做到这点,真不容易: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20-3-24 10:20 | 只看该作者
倡读经典柳宗元作品,活动进行中,范老师有空也支持一篇?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27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3-24 10:20
倡读经典柳宗元作品,活动进行中,范老师有空也支持一篇?

得找他作品看看。对他作品了解不多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9:55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0-3-23 19:58
好序,言之有物
概述有情有义,提纲挈领。

呵呵。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可以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2:22 , Processed in 0.0935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