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一样的麦晌,一样的光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1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0-7-4 20:14 编辑
 
                          不一样的麦晌,一样的光芒
                            ——由杨模《麦熟一晌》的两首歌词说起



  偶然读到词作家杨模的一本《自选集》,对其中的一首歌词《麦熟一晌》印象尤其深刻。耐人寻味的是,这首歌词有同名的两个版本,时间跨度长达27年。漫长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麦收这场农忙也是如此。对许多人来说,
麦收是不可磨灭的集体回忆,是"中国记忆"与"美丽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以"麦熟一晌"为创作主题的音乐作品无疑就具有了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歌词作为一种特定的音乐文学艺术形式,它要对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进行高度的精炼、浓缩与提纯,要把熟悉的题材写出通俗而又不脱俗的味道,无疑也是有难度要求的。

  难能可贵的是,《麦熟一晌》在第一版唱响的基础上,作者杨模又厚积薄发创造出第二版歌词,这两版歌词各自独立彼此又有内在呼应,在相互映照中另起层次,又增添了很多余味。联想到网络文化上曾经流行的一种"晒光阴",即通过同一主题相同要素的跨年代对照,来显化某种发人深思的深刻变化;对于歌词创作而言,歌词作为音乐载体,它要力图去表现、去塑造特定情境里的音乐形象,而杨模这两版《麦熟一晌》里用歌词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即是一组具有鲜明对比效果的歌词"晒光阴″。

  两首《麦熟一晌》经如此一"晒",歌词的内涵与外延一下子丰富宽阔起来,这样的"晒″既强化凸显了不同年代的麦熟时节里各自的麦收场景,也保留了词作中音乐形象本身的独特性。同时这两首歌词的对比又绝非"1十1=2"那么简单,它能藉由彼时彼景同此时此景的强烈反差并触景生情,生发复杂的怀思与感慨,从而达成思想共鸣与情感升华,这也正是音乐的终极魅力所在。

  比较分析一下这两版《麦熟一晌》,在两个作品互为参照的比较甄别中我们深入歌词文本后可以进一步发掘到这两首歌词的一个特性,即两首词作在具有外在的差异性的同时,亦有其内在的同质性与统一性。

  具体来说,《麦熟一晌》前后两版歌词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麦熟"语境场景的重与轻。"麦熟"意味着"麦收",麦收是农人农忙的心头之重,杨模在第一版歌词对麦收场景是浓墨重彩的用笔,他注重的是酣畅淋漓的现场写实,从"焦炸炸的麦芒","明晃晃的镰”,"牛腰粗的麦捆沉甸甸″无不是在表现麦熟场景的"重″,这个"重″既有农事重要之"重",也有劳作繁重之"重″,还有麦收产量之"重",这样的"重"意味着重担与重托;而在新版歌词里,"镰刀长出了茧″,"碌碡靠上了墙″"不见了堆积如山的打麦场″,选取的具象都在于突其"轻″,"轻"也正是这首歌词的"起、承",它为歌词后面"转、合″部分的充分展开定了一个轻快明朗的基调。而这种"轻″所附丽的,正是科技助力麦收的这一双强大而“隐形的翅膀”。

  二 "麦熟"情境渲染的动与静。麦收是热火朝天的抢收,老版歌词的动感主要体现在农忙劳动的紧迫上,如"大车赶得欢″"碌碡骨碌碌地转″,拟声叠词"哧溜溜″"吱吜吜",与拟状叠词"光溜溜″"圆滚滚″,还有悠长的劳动号子"哎嗨哟一一"都突出了热闹欢腾、动感十足的麦收场面;而新版歌词则是以一串表示否定的"不见了""再不用″"也不用"对先前的麦收场景进行了有力反转,歌词的转折在于"麦熟还是这一晌,收割机约自互联网"。而其中歌词的动静也是互相转换的:老版歌词的"麦熟一晌千金也不换",是由动转向静;而新版歌词最后的结句"歌这么亮,笑这么响,新农民大步流星咱奔了小康。"则是由静转向动。两首歌词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动静交互中相互转换,协同呼应,饶有意趣。

  三 "麦熟"色彩铺陈的放与收。麦熟时节的色彩是明亮饱和的,这在老版歌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焦炸炸″"明晃晃"是响晴的强烈色彩,而"汗水湿衣衫""井拔凉水可口地灌″反映的是干热麦晌季节人们的辛劳,歌词用"放″泼的写法表现了响晴的自然色同作为劳动者的勤劳质朴的本色。新版歌词则是先收后放,"不用担心连阴雨","再不见手上水泡一罗罗长","也不用老腰弯的像弓一张"这些细节局部的特写用的都是收敛笔法,到"就这么快,就这么爽","一溜烟儿金灿灿的麦粒儿流满了仓"这两句,便又由抑而扬,色彩重归明亮,歌词部分通过富于变化的收与放,跳跃性地表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在麦熟一晌的丰收喜悦之情。

  四 "麦熟"心境情态的张与弛。两首《麦熟一晌》写的都是麦收场面,真正表现的核心还是麦收场景中的人。在老版歌词中,这种情态是紧张急迫的,"庄稼人盼的就是这一天",所以麦收场景是刻不容缓的快节奏,而最后一句"庄家人的日子过的多舒坦",这种舒坦是一种紧张的舒坦,是麦收时节农民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的心境写照。"而新版的歌词,没有了劳动的紧张场面,镰刀长茧碌碡上墙,不背弓弯腰,不手上长泡,人们虽然松弛下来,但麦收依然"就这么快,就这么爽","收割机约自互联网"后,"大订单签得心花怒放",当科技变成了生产力,人们轻松地大步流星奔小康,实现了人们在"麦熟一晌"中的跨世纪飞跃,这样的飞跃让人心花怒放,它既动人心弦,又可歌可颂。

  《麦熟一晌》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中国农村土地上不同年代里的麦收画面,差异化场景反映出的是新农村生产生活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巨变,这种巨变通过歌词在多个细节、多个侧面以清晰的对比度精准地加以传递,当歌词以强烈的感染力体现出了歌词的音乐美与画面美,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反差形成了独特的内在张力后,在这种张力以线性延展的过程中,《麦熟一晌》的场景主题也有力地印证了音乐艺术中流动的时间性。在时间的穿越与跨度里,老版歌词的时过境迁,与新版歌词的与时俱进,二者的相互映照使两首歌词成为一组完美表现麦收生产活动的音乐文学艺术典范,同时歌词也体现出了音乐本身以举重若轻的形制记录反映生活的“留声机”的特点。如果从这个留声角度上再看这两个版本的歌词,其差异便又体现出显而易见的同一性,那就是投身麦收的人们心中不变的追求,中国大地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所热忱向往,这正是中国人追"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最深厚、最明显的基础注脚。

  《麦熟一晌》这两首歌词经杨模创作出来后深受人们喜爱,旧版歌词由刘忠一作曲,山西歌舞剧院牛宝林演唱,此歌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金奖第一名;新版歌词由音乐人胡东清作曲,李志宇演唱,此歌获京津冀文联
原创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一等奖(且为歌曲类唯一的一等奖)。在歌曲创作中将唢呐配器的民乐伴奏中尝试融入了不少现代音乐元素,歌曲推出后因为其受众广易流行,一时被广为传唱。这首歌曲的成功也使麦收这一古老的音乐创作题材焕发出了具有时代感的鲜活新意,为进一步挖掘麦收及更多农村风物题材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提供了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大地上日新月异的美丽新农村作为最贴地气的音乐素材,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藏所在,而且它也是音乐创作中充满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就像这两首《麦熟一响》一样,其炽热持久的光芒将作为一种时间年代里的历史印迹,在人们亲切深厚的记忆里恒远留存,熠熠闪亮。(2880字)



2#
发表于 2020-7-2 00:32 | 只看该作者
要搜这首歌来听,读了这篇,听起来感受会很深。
3#
发表于 2020-7-2 06:2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此歌,不敢妄评。从文中远牵老师对音乐的喜爱,清晰可见。
4#
发表于 2020-7-2 09:09 | 只看该作者
远牵的歌曲系列,看出对歌曲的喜爱,对歌曲的造诣很深,我是门外汉,只有拜读了。
5#
发表于 2020-7-2 09:2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6#
发表于 2020-7-3 18:36 | 只看该作者
写音乐有难度,文章写得很细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9:50 , Processed in 0.0504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