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千古风流文游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21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紫筠紫筠 于 2020-10-22 17:33 编辑

     
       三日的高邮之行,美得像一场梦,也短得像一场梦。一眨眼,天黑了;再一眨眼,梦醒了。和朋友们挥别时,淅淅沥沥的秋雨依然落个不停,也为这一段旅程增添了梦一般的迷蒙和怅惘。

        高邮,有着广陵首邑的美誉,是江淮文明和邮文化的重要区域,在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其以邮命名。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于是“邮”便成了这座城市鲜明的标志。然而,这似乎并不足以使之名动九州。纵使七百亩的高邮湖烟波浩渺,比之“气蒸云梦泽”的八百里洞庭湖又如何呢?纵使唐懿宗之子举直禅师所建的镇国寺塔中分大运河,比之“孤高耸天宫”、进士皆题名的西安大雁塔又如何呢?纵使如迷宫一般的界首芦苇荡郁郁苍苍,比之五百多万亩、辽阔幽深的盘锦芦苇海又如何呢?

        固然,河湖塔驿都是砌就这座苏中名城迷人风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以为,真正让高邮名扬天下的却是因为一个人——秦观,因为一次四贤聚会。

        秦观,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人,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诗词文赋书法皆妙,现存词100多阙、诗430多首、文250多篇,更难能可贵的是颇知兵法,而尤以词名的原因,在于他对词之发展的巨大贡献,也因此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之同时及后世之人,对秦观评价甚高,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在一个雨夜泊舟高邮时不禁感喟:“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直接把二人之间的所有风流人物,都给秒杀了。

        秦观一生坎坷,宦游多地,足之所至多有遗迹,而且屡毁屡建,从这里也可看出他在人们心中的至高地位。比如,浙江有关他的古存就非常多,杭州有秦观祠,青田县有秦学士祠,丽水更有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流放湖南郴州期间,秦观写下了代表作《踏莎行·雾失楼台》,苏轼为之跋,米芾书写,刻在天然石壁上,被称为“三绝碑”;晚年被贬广西横县,在这里留下了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多处遗存。

        然而,对于凭吊秦观来说,作为其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乡高邮,自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高邮别称盂城,就是取自他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他生长的那个村子,已经更名为三垛镇少游村了。在高邮城中,缅怀秦观最佳的去处莫过于文游台。

        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如果没有1084年秋天的一场聚会,这座泰山庙应该和多数的小庙宇一样,先是荒草漫漫,接着墙倾梁坏,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可是那年秋天,桂花香飘满城的时候,高邮迎来了最为尊贵的客人——把中国文化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的苏轼,一切发展都不再沿着原来的轨迹了。陪同苏轼的有秦观、孙觉和王巩,都是一时之选。秦观自不待说,在四人之中最为年少。早在1078年赴京科考路过徐州时就拜访了苏轼,在《别子瞻学士》中还效仿李白写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次年,应请为苏轼抗洪之事写了《黄楼赋》,得苏轼称赞“有屈(原)、宋(玉)才”。1084年4月,苏轼从黄州团练副使移为汝州团练副使,小儿子苏遁却在赴任途中病死,便请求朝廷暂时不去汝州;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孙觉是秦观的老师,也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的岳父,时年已五十有六。王巩诗画俱佳,虽不是高邮人,却恰好寓居于此,与苏轼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也因“乌台诗案”牵连而被贬多年,让苏轼抱愧于心。

        秋高气爽,高邮湖水汤汤;天清云淡,高邮城蟹肥鱼香。“一壶浊酒喜相逢”,四贤载酒登台,开怀畅饮,暂时忘却令人忧惧的逼仄的现实。也许,五年前的“乌台诗案”阴云犹在,皆以诗文见长的四人在酒酣耳热之际,都没有留下任何诗文唱和,成为永恒的遗憾。“赖有岳于两少保,人间始觉有西湖”,就像西湖因岳飞、于谦而增添光彩一样,这一次难得的相逢足以让一座岳庙、一个城市、一段历史熠熠生辉,不仅成就了淮堧名胜“文游台”,而且让浓郁的文化气息缭绕千年、挥之不去。恰好生于1084年宋代诗人曾几到访文游台,写下了“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的诗句。此后,文游台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拜访,理所应当地成了高邮文化最闪亮的名片。

        自从有了高铁,若非工作之需,不通高铁的城市我是不愿前往的。然而2020年秋天,我接到江苏民进省委会在高邮举办笔会的通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秦观,想到了文游台,想到了整整936年前的四贤雅集,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经过五个小时的汽车颠簸,午饭也没有赶上,自然生了些许困乏。但是,当王士祯题写的“古文游䑓”四个苍劲大字,击穿暮色挤入眼帘的时候,忽然脚下生风起来。疾步穿过绿绿盈盈的砖砌小道,看到高大青松映衬之下的秦观塑像,手持书卷、长衫飘动、俊逸高翔的样子,感觉此前所有的车马劳顿都是值得的。待拾级而上,登上文游高台,静立在“四贤汇聚”像前,目睹瓷画上的人物衣角带风、潇洒至极,恨不得自己要早生千年,和他们并列成五呢?!

       我素来喜欢旧体诗词,是苏轼、秦观们的忠实粉丝。这次有幸重履四贤旧迹,心情便如高邮湖水一般波光潋滟,自然不能让“相聚无文”的遗憾重演,在返程的雨声中吟就了一首词《念奴娇·高邮感怀》。词曰:“盂城秋色,近重阳、一望浩然无际。古驿更楼云外耸, 缭绕桂花香气。远浦斜阳,近堤垂柳,几点沙鸥起。湖天呈妙,自非言语能会。   忆昔学士风流,载酒高台,尽吐相逢意。丹井寒泉犹照影,隐约四贤凝睇。桐叶飘黄,苇丛浮白,多少荣枯事。我来游眺,不知今后谁记。”















2#
发表于 2020-10-21 09:38 | 只看该作者
文游台上思少游。在对古人的怀想里,抒发自己对传统国学的热爱之情。问好。
3#
发表于 2020-10-21 10:3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厚重,旁征博引,史实详尽,对高邮及高邮的名人泰少游做了细致的描写。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20-10-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景观与历史名人相辅相成,景的描摹与情感抒发融会贯通,文字就具有了一种深度,一种宽度。
很熟悉的名字,不知是否曾经见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2 17:3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0-10-22 09:02
自然景观与历史名人相辅相成,景的描摹与情感抒发融会贯通,文字就具有了一种深度,一种宽度。
很熟悉的名 ...

熟悉的是紫筠 还是文游台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21:08 , Processed in 0.11128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