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5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4 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心怡然 于 2020-11-14 09:20 编辑

                                     
       去年阳春三月,我在杭州受到了同乡好友的热情接待。在西湖景区,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花红柳绿的盛世美景。绿柳依依,碧桃灼灼,长堤卧波,好鸟飞鸣,构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新柳吐翠傍桥生,风流袅娜趣无穷。故而,苏堤春晓也叫“六桥烟柳”。
   
       苏堤的柳树和桃树居多,夹植其它花木。春日的杨柳是碧玉妆成的,我彻底被它们的丰姿迷住了。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携手知己好友,沿湖赏柳,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同伴童心大发,轻轻哼起了儿歌《柳树姑娘》:“柳树姑娘, 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 多么漂亮……啊哩罗。”随后,我们和光彩照人的“柳树姑娘“”合了一张影。

       如果说柳树是树中之尤物,那么,西湖的柳树就是柳中之极品了。大画家丰子恺对西湖的杨柳也是情有独钟。有一天,丰先生坐在西湖边的长椅子上小憩,他看见湖岸的杨柳树在春风中舞动,觉得杨柳实在美丽可爱,特意写了美文,频频点赞。

     丰先生赞美杨柳,认为杨柳的低垂,乃是不忘根本。“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丰子恺先生这篇《杨柳》,之所以成为范文广泛传播,正是因为寓意深远,能让人精神振奋。

      丰先生还认为:“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垂杨就是垂柳,垂柳也叫垂杨柳。例如,《水浒传》里有一出好戏,叫“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柳树叫杨柳,是大有来头的。据古代典籍《开河记》记载,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新开凿了通济渠,并亲自在渠岸两边种植垂柳。植树造林成功后,柳树容光焕发,参差披拂。杨广大喜,遂赐柳树姓杨。“杨柳”自此与帝王同姓,美称一直沿袭到现在。
     
       柳树也有姓“左”的。左宗棠是晚清朝廷股肱之臣,人称“左公”。十九世纪下半叶,左宗棠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大漠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为了改善环境,左宗棠动员军民植树造林。他们在大道沿途遍栽耐旱树木,其中有大量柳树,名曰:道柳。道柳起了大作用,路基巩固了,沙尘暴次数也随之减少。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当时所植柳树,统统被称为"左公柳"。

     柳树也有姓“介“的”。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异地之时,随从的介子推“割股啖君”,令其活了下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要报答介子推,想给他个官做做。此时的介子推和母亲已经去了绵山隐居。晋文公手下人找到了介子推母子,说明来意,无奈母子不肯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出他们。不曾想,介子推和母亲合抱着一棵大柳树,被烧而亡。晋文公异常痛心,将介子推母子埋在柳树下,赐柳树名为“清明柳”。这棵柳树,也就成了“介子柳”。
杨柳的枝条,柔弱无骨,妩媚动人。刚发芽的时候,呈现鹅黄色或者嫩绿色。柳树三月初开花,花型很特别,像是一条条的“毛毛虫”。开放的过程中,“毛毛虫”释放出无数飞絮,漫天飞舞。 这些柳絮数量极多,如飞雪一般纷纷扬扬,落得到处都是。看上去,好像人畜无害似的。事实上,柳絮对过敏体质的人存在很大的威胁。

      柳絮也叫“柳绵”。“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眼里的柳绵,怀有梦想,似乎在追逐芳草。陆游的柳绵却是悲哀的。晚年的陆游,重游沈园,写了诗句悼念唐婉。“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斯人已逝,春色不再,心境大不一样了。人老了,就连柳树也老了,柳绵也失去了飘飞的兴致。沈园杨柳,当年也是极有韵致。陆游在沈园初次碰见从前的妻子唐婉,含泪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唐婉感念不已,不久郁郁而亡。“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浙江绍兴的沈园,园内宫墙柳,从此化作伤心柳……
  
     柳树是济南的市树,济南的垂柳自然也是大名鼎鼎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用一副楹联盛赞大明湖美景。明湖春柳,可与西湖春柳相媲美。大明湖公园里有一处园中园,叫秋柳园。此园美不胜收,串联起明湖十景之一的“秋柳含烟”。我曾经疑惑,春天的柳树才是最美的,为何不叫“春柳园”?春柳,一树轻烟,景点为何不叫“春柳含烟”?经济南的朋友解说,我才知道,清朝的王渔洋在明湖居住期间,写了四首意蕴含蓄的《秋柳四章》,天下文人墨客竞相唱和,一时风头无两,使得明湖的秋柳比春柳更为有名。


      有人爱春柳,有人爱秋柳,说白了,爱的都是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瞧,这就是 唐朝诗人李商隐笔下的垂柳,真是仙袂飘飘,仙气十足!唐朝杜牧笔下的垂柳,也是美得不可方物。“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翠影倚风,春梦浅浅。谁被春所迷,春被谁所恋?一株春光里,游人共仰攀。
将柳条插在地里,不用特意照拂,它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终将长成苍翠挺拔的大树。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不择土壤,易于成活,祖国南北,到处有之。说起来,好像不是多么尊贵。然而,柳树只是比较亲民而已,实非“低贱”之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民谚,永不过时,看柳,亦是全民壮举。为什么去看柳?因为值得一看。既然值得看,定有非凡之处。时下,正是大好春光,杨柳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多情地窥探多彩的世界。世界的多彩,少不得杨柳青青。红花耀眼,绿叶养眼,红的绿的,齐头并进,才构成春色无边啊!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9:17 | 只看该作者
五柳先生陶渊明爱菊也爱柳……
3#
发表于 2020-11-14 09:1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新作,点赞,早上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09:21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0-11-14 09:19
欣赏老师新作,点赞,早上好!

谢谢赏读鼓励,问好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0:36 | 只看该作者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
发表于 2020-11-14 13:04 | 只看该作者
怡然这一篇写得不错,适合发到苏轼版去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4 13:3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0-11-14 13:04
怡然这一篇写得不错,适合发到苏轼版去

发到那里一篇新的,目前没人跟帖呢!呵呵。这是旧作了。谢谢云馨
8#
发表于 2020-11-16 12:15 | 只看该作者
柳的世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一篇。
赏读,问候。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11-16 12:15
柳的世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一篇。
赏读,问候。

谢谢月牙老师赏读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7:38 , Processed in 0.05631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