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中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6 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中庸
  
  中庸,是我们语汇里很常见的词语。是孔孟学说里面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说“中庸之道”。
  
  在我们的文化中,能够称之为“道”的,博大精深且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茶道”、“武道”、“佛道”等等。
  
  以我们普通人眼光视之,“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由此推衍开去,就是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几千年文化浸润,中国人将一个“中庸”的精神不但烂熟于胸,根植于心,且大有推陈出新,放之四海皆可用之趋势。中庸之道,潜移默化于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人习惯于和睦相处,与人为善。或曰,得过且过,不与人争。人与人之间,能过去,就过去;能让就让,能忍则忍。所以,几千年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成为了某些人的座右铭,置于案头,悬挂于墙壁之上。难得糊涂,就是该明白的,装糊涂了;该争取的,退缩了;该愤怒的,忍耐了。难得糊涂,其实就是“中庸”的另一种解读。
  
  三国时期李康的《运命论》有一段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说做人不能太过张扬,过于锋芒毕露,否则,就容易遭人嫉妒甚至是打击。这其实还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事要善于“中庸”。
  
  历朝历代,人们将“中庸”奉为处事之原则,行为之规范。所以,我们为人处事中规中矩,低调,隐忍。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将事情考虑清楚,然后再付诸实施。我们做事总是走一步,看两步甚至是三步。瞻前顾后,未雨绸缪。居家过日子,不铺张,不浪费,不狂放。喜欢降低姿态,既不装穷,也不露富,喜欢一种比较低调殷实的生活。许多人觉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中庸”就很好。
  
  普通人的生活是这样,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甚至我们的国家,行事方式,也倾向于“中庸”。国际上,那么多大国、小国,穷国、富国,都有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则不会,我们处处恪守和平相处的原则,你不招惹我,我不去招惹你;甚至你招惹我了,能忍,也会忍下去。我们奉行的是和睦、和平、隐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中庸之道。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之所以时时处处针对我们,与我们为敌。是因为他们不懂我们的中庸之道,不了解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内涵,不相信崛起的中国会与他们和平相处。或者,他们知道我们“中庸”的处事原则。或者,在他们的意识里,我们的“中庸”就是委曲求全,就是韬光养晦。
  
  中庸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道”,一种处世之道。
  
  古人谓“中庸”,有不偏不倚之意。那么,所谓“中庸”,除了不偏不倚,还应该有“庸常”之内涵。所以,践行“中庸之道”的时候,把握好尺度很重要。否则,“中庸”过后,只剩下“平庸”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自然万物没有,人文精神也不会有。
  
  太阳明亮而温暖,可以驱除黑暗与寒冷,但过于灼热,就会造成伤害。雨水可以滋养作物,润泽生灵,泛滥了,就会成为祸患。自然界是这样,一种学说也是如此。不偏不倚固然可以保持一团和气,固然可以求得一时平衡与祥和。却也掩盖了不少的矛盾,束缚了人的思想与手脚。当断的时候,缺少了决断的魄力与勇气;该出手的时候,却将那把刺出的剑,慢慢收回来。如此成为一种常态,中庸的结果就是懦弱,就是保守。当中庸难以“中庸”的时候,就会处处失衡,矛盾百出,进退失据。
  
  就像那个卖矛鬻盾的人,在矛与盾之间自圆其说,却是漏洞百出,被人抓住破绽,一击中的。矛与盾固然坚固锋利,但却不应该用锋利的矛去刺自认为坚固的盾,那样不但难以守住坚固,还让锋利成为笑柄。“中庸之道”就是矛和盾,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总是喜欢用中庸之道去管理,终究会有一天无法“中庸”下去,破坏了一个单位的生态平衡,爆发出无可调和的矛盾。这个时候,“中庸之道”就成了一把伤害“中庸”的利剑,将“中庸”刺得千疮百孔。一个人也是如此。将“中庸”作为处事原则固然不错。但如果成了惯性,事事处处都去“中庸”,做事就会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偏于保守,过于懦弱,失去了锐气。向前怕成为出头的椽子,落后,又怕让人耻笑。中庸之道,最终难保“中庸”。
  
  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之矛与盾。出则可为利剑,退则可为坚盾。运用得当,进可攻,退可以守。反之,也可能伤人害己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7-6 16:1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常常误导,把老好人和稀泥误认为中庸之道,实实在在可笑。
3#
发表于 2021-7-6 16:41 | 只看该作者
赞同何老师的观点。
中庸之道自西汉董仲舒起被一干帝王和御用文人玩坏了,从孔孟师徒的行迹看,根本就不是后世儒生解读的那个样子。
4#
发表于 2021-7-6 16:43 | 只看该作者
凡事相对而言,有一个先决条件。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古老的中国很多都是这样对立统一的用词。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35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7-6 16:19
现代人常常误导,把老好人和稀泥误认为中庸之道,实实在在可笑。

嗯,中国许多经典都有被误解或者曲解的现象。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3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7-6 16:41
赞同何老师的观点。
中庸之道自西汉董仲舒起被一干帝王和御用文人玩坏了,从孔孟师徒的行迹看,根本就不是 ...

谢谢草舍版认同,谢谢来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37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7-6 16:43
凡事相对而言,有一个先决条件。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古老的中国很多都是这样对 ...

嗯,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忍都是有限度的。
8#
发表于 2021-7-7 11:26 | 只看该作者
寻根问源,就会很迷糊,这个世界错了,还是古人错了,还是自己错了?许多词都不是原来的本意。
9#
发表于 2021-7-8 1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庸之道,需要精确把握,但又有几人能运用自如呢?
10#
发表于 2021-7-9 20:28 | 只看该作者
中而不庸,朱熹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11#
发表于 2021-7-10 04:28 | 只看该作者
中庸,制于人而受制于人,越过越颓废,越活越安于现状,所以会灭国,宋清都是,一味阴柔就是自寻死路。
12#
发表于 2021-7-10 04:30 | 只看该作者
搞出一大批顺民来,也没了创造力,忠臣孝子老实听话不打不闹不说不骂任其生死只要不出圈子不越轨小打小闹都当看不见,那就包容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08:53 , Processed in 0.1171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