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不如风 于 2021-11-9 09:32 编辑
看完《长津湖》后,仍然不能接受用“巴祖卡”击落飞机的情节,因为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的有效射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应该是一百多米。我们看着过瘾,但不相信通晓军事的原著作者兰晓龙会写出这样的情节。
上网淘来了原著《冬与狮》,原来巴祖卡打穿的是一辆坦克,而且是冒死绕到坦克后身,打它钢甲最薄弱的尾部。电影的改变或者是让观众振奋,但实际上——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勇敢的战士——面对敌人的轰炸,我们能做的只有躲避和死亡,就连伏在地上都是条绝路——爆炸的冲击力会震碎心脏。
面对着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武器的差距——让战争成为了一场灾难。然而,不得不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抗争灾难的决心和勇气。从开天避地到夸父逐日,从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我们受过太多的伤,但我们从没有丧失过斗志。
在美国某军事学院,上甘岭战役被无数次演化,每一次都是美国人胜。他们到现在不提上甘岭,他们宁愿提长津湖,就是他们无法理解上甘岭的过程和结局。也许,美国人应该抛弃军事上的数据对比,去研究一下文天祥,去研究一下邓世昌,也许会解除他们的困惑。
倏忽间,第一场冬雪如约而至。而这一场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
学生时代看过《诺查丹玛斯大预言》,从那时起,“世界末日”每隔几年就被会炒作起来。但凡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这是扯蛋,即便真有世界末日也不会像书中那样——于某个时间段瞬间天崩地裂。真正的末日应该像新冠病毒这样的,无形无迹地遍布全球,成为让南北半球人人身危的隐形杀手。这种末日远比书中的现实,也更残酷。我不知道外国人是怎么样的生存,我只看到了中国人的乐观与顽强,当然,更离不开的是齐心协力。
黑龙江这一年已经折腾四次了。断悬式的经营模式已经让一些私人小公司倒闭,于是很多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着求职和待业的窘迫。说穿了,除了公务员和事业编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的日子都不是太好过。外甥本是营销骨干,现在失业在家;同学本是出租司机,现在被迫兼职。以小见大,可能各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那样的例子,疫情改变了太多,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吗?
可能真的回不到从前了。但至少,我们还有现在,还有未来。我眼中的小县城,在东北的边陲,它不起眼儿,但它依旧透着顽强。外甥三十五了,趁着最后一年报考机会,在上网课复习,准备报考公务员。我知道以他扔下多年的课本知识,他考上的概率不大,这点他也清楚,但他仍然要去做。做得到是一种结果,但怎么做却是一种态度。同学找了份铺沥青的活儿,站在一百多度的高温沥青上用耙子搂平,在这个行当里算是技术工,每天有四百元的收入。同学累病了,但他还是会坚强下去,因为这后面有一份家庭的责任。
真的没资格去同情他们,因为我们还不具备“何不食肉糜”的身份地位,我们只有用尊重的心情去为他们加油,去为他们喝彩。我想,你的他的身边,这样不屈服的百姓仍然大有人在,他们延续的正是盘古和夸父精神、精卫及大禹的斗志。
有这样的民族和百姓,我们还怕什么新冠疫情吗?
有人出门去了趟牡丹江,回来没多久就接到短消息,让去做核酸,否则手机“绿码”便变成“黄码”。面对这种“威胁”,大家坦然接受。每个路口都站着一位志愿者,戴着红袖标,看着没戴口罩的便上前劝诫。面对这种“唠叨”,我看到了很多人含笑点头,表示佩合。
有人说,中国的百姓就是太听话了。而我想说,在灾难面前,这种“太听话”了,是体现了国人的智慧。
也因此,我们的生活还在有序进行,我们还充满信心地期待着——云开雾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