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印度有“嘻哈”》中看“嘻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4 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印度有“嘻哈”》中看“嘻哈”

——及中国不容易有“嘻哈”


  电影《印度有嘻哈》大约讲了一个穷大学生,喜爱“嘻哈”音乐,几经波折,最终成为全印度最耀眼的说唱歌手。

  第一次听到对于rap的解释是“洋快板”。源自我们央视的一个小品的台词:六月六啊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说唱”“嘻哈”的译名不知从什么时候始。

  今天看完了一部印度电影《印度有“嘻哈”》又联系以前的一些印象,觉得原来“洋快板”的理解还是偏颇了不少。嘻哈音乐,与我们传统曲艺所说的“快板”“山东快书”还是有不少区别。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只是写自己的一些片面认知,以咨大家探讨。

  “嘻哈”这种音乐形势,不同于传统的歌词,因为太忽略于旋律,只剩下一些节奏,于是让人们认为说唱只是在“说”,很少在“唱”,很近于我们传统的“快板”。

  但同样是“说”,风格内容大有不同。

  其一、嘻哈的内容多重于临场发挥,也就是即兴说唱。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定规,也没有固定的词。相信,让这位说唱歌手自己再说第二遍,也很难于自己的第一遍相同。除非是拿了词在现场念,当然这好像又违背了说唱的初衷。他们讲究的是临场发挥,灵机一动,很有点像相声里的“现场砸挂”,但相声又不讲究节奏。这当然也与快板与“嘻哈”大不同。

  其二、嘻哈的内核好像在于发泄。看电影里,包括现实中的的一些歌手,往往是生存于贫民窟,遭受诸多社会不公,“理想与现实不匹配”,想改变现实,没能力,就像男主自己,家庭贫困,又受宗教陈腐教义束缚,父亲甘作社会奴仆,家庭中却权霸无比。自己的朋友要靠偷车,贩毒来收养的被遗弃的儿童。等等这些,让他愤懑痛苦,才有了说唱的动力,也更容易引起同类人的共鸣。这一点与“摇滚”的本意倒有几分相像。记得在《摇滚校园》中的解释:摇滚就是愤怒,是对抗老大!

  而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更民间的译名,叫做《印度有“喷子”》,“喷子”这个词用来形容嘻哈歌手,实在也太贴切了。

  此类歌手的着装也很有特色,他们衣着随意,要露出点胸膛。更喜欢带着帽子,蒙着头,手指内屈“哟哟”打着节奏,动作不舒展,灵活而猥琐。好像不喜欢阳光与灯光,倒更倾向于躲在阴暗角落里拼力抗击着什么。不客气点说,有些像某种穴居的动物,恐惶于外面世界,又不愤怒于斯,躲在阴暗里低声咆哮,伺机攻击。

  其三、嘻哈在表演的时候,更倾向于PK。好像又有一个更时髦人词汇,叫做“掰头”( battle),这个音译倒显得形神兼备,两个说唱人同场竞技,一边无限的吹嘘自己,一边更要攻击对手,攻击对方的身体缺陷,内心肮脏,人格短处,几乎就是在骂街,都恨不得把对手的脑袋掰下来,当球踢烂踩爆——实际上他们也只是一种意淫似的语言暴力,并不想真正的去摧毁对手,或者是因为受约束,也许根本就没能力,没胆量。

  所以一些嘻哈对抗的规则确实禁止选手“说脏话”。于是舞台上两个人只好做到文明骂街,骂人不吐脏字,目的是杀人不见血。

  从上面来看,“嘻哈”并不只是嘻嘻哈哈的说点唱点,他们不严肃,但愤怒,有力量,有共鸣,有一定的影响力。应当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要义,笔者就先说这些。我认为这是一种边缘音乐形势,尤其在我们中国很难大行其道。

  理由也有几个。比如,嘻哈这种形势,讲究快节奏,讲求词汇量。他们希望自己能“滔滔不绝”而对手被自己“掰头”到无言以对,落荒而逃。只求情绪一时之宣泄。这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不太相符。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更倾向于“敏于行而讷于言”,认为说空话,“喷”别人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效力的事情。而且中国人习惯于内敛,不喜欢当众张扬,说些不实际的空话,并以为耻。反观印度人,虽然皮肤长得黑,却是白人,既有黑人的天性随意又有白人的热烈外露,所以他们更适合于这种“喷”文化。

  从歌曲的流传来看,嘻哈不太容易产生传世的经典之作。传统的歌曲讲究朗朗上口,词为曲张本,曲为词生翼,词不能太多,几句让人心有灵犀,大家口口相传,传世者为经典。嘻哈做不到这些。话又说回来,嘻哈本来就是用来宣泄与战斗的,他们也不在意别的品评与传唱。这与传统的歌曲形式大不一样。嘻哈的歌者只唱自己的歌,只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像影片中,男主曾经拿着自己的歌词,想让一位嘻哈前辈替自己唱出来。那人说,“我只唱自己的歌。你的歌你为什么不自己唱?”

  男主说,“我不敢。”

  前辈说,“你都不敢表达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为你表达?”也就是说,嘻哈的本义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是用来分享的。或者说,你只能理解我的情绪,无法模仿我的嘻哈。

  嘻哈也永远是小众的。因为人的宣泄永远不会是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嘻哈也无法与“优美与崇高”等人类再高贵的情感相提并论。这与生物的生理功能也有相近之处。在我们传统的音乐理解里,试究“诗言志,歌咏言”。诗歌都是要大声说出来,唱出来,为生命摇旗呐喊,深情纪念才好。而且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诗歌都还与家与国与个人的理想情怀想联系。我们传统认知中,“乐”与“礼”几乎是不可分的。所以,太强调于个性化,攻击性,小阴暗的东西,很难成为一种大行其道的音乐。

  我们也曾经有人拿过嘻哈来写正能量的东西,比如说唱“七碟八碗围成一火锅,不知吃啥喝啥大伤脑筋”,但,当你写“大家”都“高兴”时,反而违背了嘻哈生命本意,它的能量级也就被大大的降低。野生的,一旦家养很容易被阉割掉最重要的东西。有的东西生来就是用来做枪棒的,不适合做玫瑰。

  这么多年过去,嘻哈好像也并没有站到舞台中央,“药药,切克闹”被人嫁接给了“煎饼果子有一套”,真就成了嘻嘻哈哈的一景了。

  那么,“嘻哈”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还是有。所谓“存在即合理”。就像人本身来需要宣泄。如果再拔高一点的话,这种音乐形式有点像“风”。

  也就是《诗经》中区别于“雅”与“颂”的“风”,“汉乐府”包括许多民歌,也就是朝庭派往民间的诗官采来的“风”。这里面多是些宣泄之作,这样看来,价值却又不可低估。



2#
发表于 2022-4-4 09:31 | 只看该作者
坐个沙发!
没有看过印度电影,也从来对外国影视不感兴趣。所以就当三哥(好像最近网友给起的这名字)家族人爱“嘻嘻哈哈。”
3#
发表于 2022-4-4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4 09:50 编辑

中国的快板也有即兴、抨击、宣泄和竞技这些内容,和印度的“嘻哈”一样,快板也产生于苦难(乞丐的工具)。battle这个词的意思除了“战斗”,还有“苦难”。
我们知道快板和rap都是押韵的,嘻哈应该也是,这样才能朗朗上口,所以才叫做“说唱”。
倒不是争说唱是哪国的发明,世界上有很多艺术是共通的。
4#
发表于 2022-4-4 10:29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有嘻哈》的电影没看过,对当下网络流行词语也关注的少,于老师在文中将嘻哈“”一词解释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02:31 , Processed in 0.0651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