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康熙的养生之道看饮食文化的根脉渊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10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康熙的养生之道看饮食文化的根脉渊源

  今天的中国人,以追求什么东西都吃过为荣,甚至争相以“吃货”自称。有些人还自诩为为饕餮一族,(饕餮是上古凶兽,极度贪吃,以致吃掉了自己身体,是一个有首无身的贪婪凶兽。)这是片面曲解了饮食文化的內涵。其实,食物的感官感受与文化內涵的高度融合互为表里,才是饮食文化的完美体验。

  康熙皇帝的饮食休养,于淡然中充滿着一种平和的能量,融入了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正如康熙帝告诫的,“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不为贪念所奴役,才能得到身心泰然。

  康熙深知健康的身体是治理国政的根本。主张“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自康熙8岁御极以來,每日所供肴馔都是最为寻常品味的食物。康熙认为饮食养生並不在于食物本身,关键是要保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起居。云:“朕之调摄,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並认为这些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是祛病的真正良方。云:“节饮食,慎起居,实卻病之良方也。”

  同时,康熙还强调在饮食上“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在食物选用上要因人而異,不可因自己喜好強加于人,因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处也”,並說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我好食之物而则不欲”。並强调每个人自己身体所不适宜的食物“知之即当永戒”。要尊重对方个体不同,区别对待。

  贵为天下至尊的康熙,平日饮食极为俭朴,並且常年每日只食两餐,宮中孝庄太后、皇子们等也都是如此。云:“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

  康熙饮食上强调要适可而止,每顿饮食,自己也只吃一味肉食,不会因为喜好而增减食量,云:“朕每食仅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昧,余以赏人。”即便是在寿诞和年节时,康熙也常令少杀牲畜食用,云“不得以口腹之甘,而肆情炰脍也”。

  康熙在巡行各地时,也喜欢让人备食本地所产蔬菜、粗食,这样避免了地方官员为皇帝饮食耗费心力財力。并说:“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康熙自幼不喜厚味,到晚年饮食更喜清淡粗食,云:“今年登古稀,深知粗食软蔬足以颐养天和。有人进蒌蒿苦麻者,因而书怀。”並作诗云:“山翁多耄耋,粗食並园蔬。”

  对于老年人的饮食起居,康熙也有心得,云:“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寢,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而有益也。”康熙看到高寿老人平日敬慎,在饮食上也是节制有度,赞其审慎处事,云:“平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康熙不食初下来的水果尝鲜,定要待成熟之时的当季食用,並且也只是“略尝而已”,云:“此亦养身之要也。”对于皇子们日常衣食上用度,康熙以古训告诫:“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康熙自己“虽贵为天子,而衣服不过适体”。虽然富有四海,而康熙毎日膳食除长辈赏赐以外,所用菜肴从不兼味。云:“此非朕勉强为之,实由天性自然,汝等见朕如此俭德其共勉之”。

  康熙常常“深念民力惟艰,国储至重”。总结明代宮廷,食御浩繁,宮人数千,今朝廷各宮总计人数还不及明代一宮之数。宮帏中的开支用项,则一年的用度不到明代一个月。曰:“天地所生有限之财”,並进一步说明“人生衣食财祿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康熙的节俭,言传身教之下影响了整个大清皇族,节俭之风盛行于当时的大清。

  对于烟酒,康熙认为饮酒要适度,吃烟有害,並身体力行。云:“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清初,时人喜好吃烟。康熙认为吃烟致人以疾,並且危害很多。指出,“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并说:“朕非不防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已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康熙並不反对饮酒,反对的是沉湎于酒中的不知节制,以及饮酒“乱人心智”等诸多弊端。曰:“然沈酣湎溺,至不时不节,则不可”。康熙自幼不喜欢饮酒,但能饮而不多饮,只是在“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

  康熙不喜杯杯昧智之事,告诫:“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病疾。”多饮“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康熙說:“世之好饮者,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顛倒,理法丧失。”并做诗云:“清淡作饮馔,偏心恶防酒”。还以例说明嗜酒帶來的危害,曰:“今之人无故而饮,饮必醉而后已。富家子弟败家破产身罹疾戹,皆由于此。而贫穷者,才得几文便沽饮,尽醉行兇遭祸,抑何比比。”就是说无论贫富,因嗜酒而败家的事比比皆是。

  康熙告诫诸皇子:“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并论述道理,曰:“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汚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史料记载,康熙帝天秉洁净,所穿衣服有多年的,却依然清洁,穿了几个月的衣服依旧清爽没有汗迹。

  对于洁净,康熙进一步告诫:“然亦不可太过成癖”,并释义洁癖的病态是反受其累,曰:“尝见有人过于好洁,其所居之室一日扫除数次。家下人着履者,皆不许入。衣服少有沾汚,即弃而不用。亲属所馈饮食,俱不肯尝。此等人谓之犯洁癖,久之反为身累。”并说,如果太过成癖,则变得狭隘,“实非正心修身之大道”。

  康熙说:“养生之道,饮食为重。”并指出,今天的医生一看见人病,就令人少食,以药物调治。如果是内伤,饮食上禁忌还可以,若是其他病症,应当视病由调理进食,才能利于气血增长,一味的限制饮食的做法“茍于饮食,禁之太过”。康熙认为,太过看重补药的做法不可取,云:“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之充足也,养身者宜知之。”

  康熙帝对蒙古古制药“绰尔海”,有着入理精辟的注解,被医者奉为圭臬。云:“药惟与病相投,则有毒之药亦能救人;若不当,即人参人亦受害。是故,用药贵与病相宜也。”

  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大清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发祥于盛产人参的长白山以北,所以满洲贵族有惯用人参治病的习俗。然而,康熙主张要谨慎进补,对人参要合理服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苏州织造李煦为江宁织造曹寅代奏请药,康熙帝派人星夜送药给曹寅,并说:“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曹寅,是曹雪芹的先祖)

  古之帝王,以致官宦、富人等大多喜欢服用补药。康熙从药理学和处世角度阐述喜用补药之弊,曰:“至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岂有喜逢迎而能受益者乎。”

  在康熙57岁的时候,下颌处有少许白须,有人晋献乌须方子,圣祖笑而辞曰:“自古帝王鬓斑须白者,史书罕载,吾今幸而斑白矣”,并说:“有人见朕之须白,言有乌须良方。”康熙坦然看待白发生的现象,不以为烦恼,而是认为皓发帝王史书罕见,人活至白发也是幸事、福气到来,曰:“今幸而须鬓白矣,不思福履所绥,而反怨老之已至,有是理乎。”

  康熙在承德热河狩猎偶遇一人参,命翰林蒋廷锡画图,戏作七言截句记之:“旧传补气为神草,近日庸医误地精,五叶五枝成洛数,顺时当用在权衡。”这都诠释了康熙对使用补药,要权衡、慎用的宗旨。并说:“凡人之性喜补剂,不知补中有损。”

  康熙告诫:“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所以,康熙极为重视饮水的洁净,并著文《水性记》详解。在外行军、巡视时,常告诫左右随扈大臣、侍卫,要注意饮水清洁,以防疾病。并说,我等长居塞外不免要饮用河水,平时没事,“但夏日山水初发,深当戒慎。此时饮之易生疾病。必须大雨一二次后,山中诸物尽被涤荡,然后洁清可饮。”即便是行军在外,也尽量不饮山洪、河沟之水,不得已时,“若遇不得好水之处,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饮之”。

  康熙征葛尔丹时,安营之处本没有水源,然而康熙驻营后,“竟有原无水处,忽尔清泉流出,导之可致数里,人马资用不竭”。他说说:“皆由朕上得天心,出师有名,故尔新泉涌出、山川灵应。”

  康熙常教导皇子:“世人皆好逸而恶劳”。然而,只有经常辛劳才能感受到闲适后的安逸,如果习惯于安逸生活,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安逸闲适。一旦遇到辛劳时,也就不堪承受了。所以“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并告诫皇子,在自己身处安逸时要想到他人的劳苦,云:“已逸而必念人之劳,已安而必思人之苦”。

  康熙批评某些“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天下宁有不好逸乐者”的说法,认为“逸乐过节则不可”。所以为君主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因此才能身体安康、福泽绵长。

  对于将士兵丁的训练,康熙认为兵丁不可以习惯于安逸,“惟当教之以劳,时常训练使步伐严明,部伍熟习”。这样才能战时做到“战胜攻取有勇知方”,所以每日的训练辛劳,是真正的爱兵,教之以勤劳,才是“真乃爱兵之道也。”并以此推及教化百姓,“教民亦然”,所以《国语》中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对于安逸于养育子女的危害,康熙说:“父母之于儿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若小儿过于娇养,不但饮食之失节,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长大成人非愚则痴。”由此想到今天的中国大陆,失去传统文化根脉的为人理念,对待子女多是当作富二代来骄奢养育,培养了一批批娇养愚痴的巨婴,除了会享受之外却少了基本辨识是非的能力。

  康熙认为“恒劳而知逸”。在处理国事之暇,圣祖常进行骑射狩猎,并在宫内种植菜蔬等田园劳作,云“自幼喜稼穑”。亲自试验果蔬品种,并将西瓜种子派人送到台湾栽种。至此,台湾人也品尝到了果汁丰厚甜美的西瓜。

  康熙认为,一个人平日的修身养性尤为重要。圣祖于大暑之时,依然不用扇子,不除冠帽,云:“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并说:“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还细致的讲解其道理,说夏天不要贪风凉,才对身体大为有益。因为夏天内里阴气旺盛,贪凉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即便当时不觉得怎样,然而后来或许导致疾病。云:“毎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综上,可以看出康熙对于安逸遗害的警示,曰:“人之一生多由习气而成,盖自孩提以至十余岁此数年间,浑然天理知识未判一习学业,则有近朱近墨之分,及至成人士农工商各随其习,习以成风,虽父兄之于子弟亦不能令其习好同也。故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有必然者。”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一切均应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而为。康熙主张“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这样就能“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康熙倡导膳后要谈论好事,做赏心悦目的事,有益消化。云:“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康熙“自幼嗜书法”,言习练书法“为心体所寓也”,并且每天都要“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并说:“书法心正则笔正”,正如古人说的心正气和,这样写字才能得心应手。在康熙《仿二王墨迹》诗中就有“象管挥时在正心”这样的诗句。他论述书法于人身心健康极为有益,云:“人果専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并例举国人中高寿者均善于书法,认为人的心志能有所专注“即是养身之道”。云:“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这样才能杂念不起,那么就会内心清明、血气平和,疾病不能侵袭。以致达到“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的自然状态。

  康熙自幼博闻强记,他说:“此皆素日心内清明之所致也”。意思是,在平日里保持清心少欲,不但能记忆力好,还“病亦鲜也”。他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的看待周遭,不要自怨自艾的对待衰老,这都是因为“见理未明不能顺其自然之故”。要心胸开阔,才能颐养天年,“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

  文治武功卓著的康熙大帝,不仅是杰出的儒学家、诗人、书法家、军事家、数学家等,还精通物理、化学、天文、历法、药学等等。并且在饮食修养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极深的造诣。从日常饮食习惯中,亦能折射出康熙帝“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般,于细微处彰显严谨、自律和帝王的平和仁慈。

  在康熙之后,继承大统的雍正、乾隆两朝,更是谨尊圣祖垂训,确保了大清一百多年的盛世景象,即被史界称为康乾盛世,奠定了清王朝268年的基业。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排名一和二的帝王。并且在古代帝王平均寿命40多岁的群体中,都属于高寿帝王。乾隆寿至87岁,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这都要归于康熙帝的教子养生理念。观之康熙帝的饮食修养,随之也启迪我们对古语中,“民以食为天”其内涵的一些引申思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5-10 14: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新作,古人有许多东西值得借鉴,现在有许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3#
发表于 2023-5-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有时我们真该向古人学习一下。再好的东西不能硬吃,只想满足口腹之快而忽略健康,是要不得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2 10:27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3-5-10 14:11
欣赏老师新作,古人有许多东西值得借鉴,现在有许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问候老师早安!吉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5-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上官恨晚 发表于 2023-5-10 16:37
欣赏佳作,有时我们真该向古人学习一下。再好的东西不能硬吃,只想满足口腹之快而忽略健康,是要不得的。

感谢老师赏评,问候老师早安!
6#
发表于 2023-5-12 19:44 | 只看该作者
康熙的养生之道令人叹服。
民间有言,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真是一门学问
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3 08:09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3-5-12 19:44
康熙的养生之道令人叹服。
民间有言,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真是一门学问

问候老师早安吉祥!!!
8#
发表于 2023-5-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生活习性的解读。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和养生常识,很有借鉴之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0 01:08 , Processed in 0.0595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