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萍庭鹤 于 2023-5-17 15:44 编辑
孟夏之殇 ——先贤逝世感发
文/萍庭鹤
五月有波澜,先贤逝泪衫; 乾坤行大噩,社稷败微言! 吾辈竭力起,他年奋进攀; 如今求伟德,感念赐恩繁! (癸卯年5月17日惊悉同窗之父仙逝入土、“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女士于4月20在京逝世,感念时代流转之快、乾坤运行之艰难、社稷发展之重责,沉思良久,做此篇以纪念!)
——附件: 注解—— 转自:王牌教师网 讣告:于2023年4月20日去世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了一则讣告。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黄令仪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5:00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照片中的老人,平平无奇,唯有一双眼睛清澈明亮。 但你永远想不到, 就是这位瘦骨嶙峋的老人, 以柔弱之躯,研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一举打破西方芯片技术的封锁和垄断,震撼全世界。 她就是“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 出生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黄令仪就这样在硝烟炮火中度过了大半个童年。 从她记事起,她们家一直在躲避战乱的路上。 因为饱尝战火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苦难, 在黄令仪的心中,早早地埋下了立志报国的鸿鹄之志。 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生。 成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 因成绩名列前茅,1958年,她被派往清华进修,主攻半导体器件,从此与微电子结下了终身之缘。 两年后,黄令仪回到了母校,在创办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 在缺乏资料、设备、人才、材料的极端困境下,她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呕心沥血研制出了半导体三极管。 这改变了我国科研用手算的历史,极大加快了“两弹一星”的研发速度。
1966年,我国第一台空间计算机自行研制成功。 此后多年,我国的芯片技术一步步突破。 截至1984年,我国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世界水平。但命运总爱捉弄人。 不久后,由于中科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被遗憾叫停。 得到消息的当晚,黄令仪彻夜痛哭。 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到微电子中心报道。 也就是从那天起,中国进入“无芯时代”。 就连钱学森都为此感叹: 六十年代,我们全力搞“两弹一星”,收获多多; 七十年代,我们没有投入半导体也失去很多。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 然而她跑遍现场上千个展位,竟没有发现一家中国企业。 六十年代,中国集成电路的研究水平还与世界同步。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却早已是天壤之别。 这残酷的事实,深深痛了黄令仪的心。 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她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她暗下决心,誓要设计出一块高水平芯片来参展,洗刷中国的无“芯”之耻。 从那以后,黄令仪开始疯狂搜集西方资料,夜以继日,潜心研究。 2000年,她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参加了德国的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并摘得银奖。 有志者,事竟成。 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2001年,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 他亲自邀请黄令仪,再次出山。 那时黄令仪早已退休,可她不顾65岁高龄,毅然重返研究岗位,成为龙芯芯片的项目负责人。 龙芯研制的工作并不简单,这位65岁的高龄老人,依旧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每项数据,她都要一一过目,绝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龙芯一号、龙芯二号相继问世,并继续向更高难度进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8年,黄令仪82岁。 这一年,她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芯片——龙芯3号! 由她带头研发的龙芯三号,为她成功摘得了"CCF夏培肃奖"。
也让复兴号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让歼20配套相控阵雷达,让北斗卫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为国家节省了上万亿元资金。 60余年科研之路,她将一辈子的心血全部倾注于芯片研发。 从二极管、三极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中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CPU芯片,黄令仪带着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颗璀璨的“中国芯”! 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的逆袭和突围中,她将青丝熬成白发,用一生书写了对祖国的深沉爱意,也终于完成了年轻时在心底许下的诺言…… 几年后,黄令仪卸下一身重担,微笑着合上了双眼。 2023年4月20日,疾病缠身的黄令仪,因抢救无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她这一生,不求个人功名利禄,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她这一世,不求小家平安幸福,只为华夏之腾飞而拼搏。 她用渺小而伟大的生命,诠释了“不负家国,不负此生”八个大字! 如今,黄令仪走了,但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颗颗闪亮的“中国芯”,更是一种浓烈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 国士无双,永垂不朽。 让我们向黄老致敬! 黄老,一路走好! 来源:本文首发「王牌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