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民俗馆是这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18 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小刚 于 2023-8-18 21:57 编辑

民俗馆是这样炼成的

   认识杜东炼老师源于同在一个群聊《鬲津风雅》。这个群是著名摄影家祝华东老师,为了更方便收集资料和探讨文学历史。所成立的一个群。群里都是各行业大咖,我混迹其中多少有点滥竽充数的嫌疑。好在大家不是很知道底细,我也就没有太大的压力。气氛很活跃大有百家争鸣各显神通的韵味,一个“大柳民俗馆---炼哥的乡愁”群友引起我极大兴趣。

   偷偷浏览看他的朋友圈,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亲切又疏远的老物件,深深震撼到我了。加过微信让我对他和他的民俗馆更加的向往,就像初恋的情人彼此望穿秋水的神往,又像朝拜之旅前对圣地五体虔诚的膜拜,总之不行不快。大柳采风团带我走进那个魂牵梦绕民俗世界。

    车子刚刚停稳,民俗馆的主人杜东炼老师已在门口恭候多时,脑子里有兴奋和受宠若惊两条线交织缠绕着。映入眼帘是一个中等身材,略黑微胖,憨厚慈目的中年男子,高高鼻梁满脸堆满3真诚微笑,一下拉进彼此的距离。在他身上我看到一种正气,不由想起了梁永生,梁永生是宁津著名作家郭澄清老师长篇小说《大刀记》的主人公,他仗义、勇敢、善良、朴实的性格就是宁津人真实写照。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不知道杜东炼是不是梁永生的化身?

    大家通过写有“大柳民俗展陈馆”十分接地气的木制门楼,来到南院,映入眼帘的是磨坊,一个简单的凉棚下,一个巨大的石磨和石碾对我来说绝对是重量级的。石磨在中国古代有着不可替代存在。从神农种植五谷开始,人类逐渐进入农耕时期,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加工粮食的器物,石磨就应运而生了。墙根两边都是一些盆盆罐罐陶制器皿。再往前就看到西墙边伫立着一副硕大算盘,高约两米,宽四米有余。架子是方管,算珠尽然用的遁鼓楼子(方言,一种轧实麦垄的石制农具)不知道这样巨大的算盘是否能申请吉尼斯纪录?

    通过一个古朴的木门,跟随主人进去院子,双目所及古物遍布。古井、铁炉、风箱、鸡公车、爆米花机……将我一下拉回到上世纪**十年代的胶片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

    木工和纺织无疑是那个年代仅有的手工业支柱,杜东炼专门布置了展厅。锛、凿、斧、锯、尺、墨斗等木工用具整整摆满了整个屋子。这些我并不陌生,因为我父亲就是一个木匠,心灵手巧的他没有拜师,仅凭着一股钻研劲头,竟然无师自通。他纯手工打造桌椅板凳到现在还在使用着。
  
    纺车、织布机、钉杆、穗子等挤满了一间小屋。面对这些我并没感到陌生,记得我儿提时,奶奶家就有一架纺车,农闲时节奶奶就会把纺车放到炕上摇起那特有的旋律。奶奶先用一根打毛衣的签字将瓤子搓成布基,然后在钉杆上抽成细线,再将几根细线合股成绳,作为纳鞋底之用。有时钉杆发出很大噪音,奶奶就会找来一粒蓖麻仁,一掰两半在钉杆旋转处润滑一下,噪音即可减小,当时以为太神奇了。后来淘气的我和堂弟把纺车倒过来当小车推着玩耍,推着推着就散架了。同行的李青林老师坐在工位上,若有其事上演了一部“唧唧复唧唧”,大家笑的前仰后合。

   再往北的屋子里更是热闹,货郎担子、文书、杆秤、桌椅、军号、提活等有序陈列,北京牌黑白电视,留声机,围灯以及各种纸质资料让人目不暇接。虽然种类,用途,大小不近相同,但是都放的中规中矩一尘不染,也许这就是杜东炼的性格。今年56岁的杜东炼是一位光荣退伍军人,2018年开始民俗老物件收藏。说起收藏的初衷杜大哥憨憨一笑,那是六年前杜大哥偶遇一位老手艺人。老人干完活把自己的家伙什收拾的特别利落,虽然年过古稀但是还是一丝不苟地收拾自己的宝贝,看着老人郑重其事的举止,让人平添几份对老人尊重和敬佩。收拾完家什,老人用一只手抚摸着木制工具箱,像抚摸自己年幼的孩子,并且告诉我这是规矩,不光是做人的规矩,各个行业也有规矩,只有懂规矩的才算是真正的手艺人!叫我萌发了收藏老物件德念头,继而付诸实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院墙根下,看到众多的毛罐,所谓的毛罐就是没有雕刻和上釉的毛坯陶罐。上世纪毛罐在农村是相当常见的,制作简单,价格低廉,防鼠防潮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塑料、铁、不锈钢器皿的广泛使用,毛罐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说到陶不得不提宁津县的来历。宁津古称鬲国、鬲津,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古县。古时候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宁津就是黄泛区,大量的淤泥沉垫于此,故而有着得天独厚的烧陶条件。早在夏朝时期朴实灵巧的宁津人民就从偶然烧成的陶皿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陶制煮食工具--鬲。鬲是一种类似香炉的煮食工具,三足中空,这样更容易吸收热量,可见古人的智慧了得。鬲的出现将人民的饮食从即食快餐、原味烧烤,直接发展到清汤火锅了,想到这不知道当初原住村民是不是也知道蘸料了。提到陶不得不提另一种陶器--埙,埙是为数不多的陶制乐器,可见远古宁津村民在吃饱穿暖后尽然会吹埙调剂生活。后来宁津出了一位叫吴棠湖的大师,绘订了“埙谱”从而将埙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纪念吴棠湖功绩,宁津将第四实验小学更名为棠湖小学。在棠湖小学有一个陶埙社团,有制陶大师老朴发起成立,在制陶烧陶的同时,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无疑给宁津陶艺,尤其是宁津陶埙注入新的血液,也把宁津陶埙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另外由于宁津的特殊土质,还为宁津蟋蟀提供优渥的生长条件,以至于捧回一块“中华蟋蟀第一县”的金字招牌。提到蟋蟀不得不说蟋蟀用品,宁津蟋蟀罐无疑是其中显著代表。在宁津刘营伍一带有数十家专门烧制蟋蟀罐的厂家,刘记丫头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刘氏丫头蟋蟀罐选用古鬲津河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胶土为原料,历经选土、虑泥澄泥、揉泥、制坯、定形压光、雕刻、阴干到烧制、出窑等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采用独特的“匣钵高温封窑还原”方法烧制,烧制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烧制温度的变化,而且必须在夜间进行烧制,烧制时间大约12个小时。而她家做出的罐既有中国北罐的浑厚大气,又有中国南罐的细腻秀美,美名享誉四海,被古玩界称为“虫趣文化的瑰宝”,成为蟋蟀玩家收藏和民间馈赠的艺术珍品。

    杜东炼自费搜集的近2000件“老物件”在占地1326平方米“大柳民俗馆”虽旧尤新熠熠生辉。他对老物件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前几年我在相衙镇谷白村看到一栋露天的民房有一套老式家具,便告诉杜大哥,谁知道当天下午他就赶了过去,并收入囊中。

    杜东炼还有着梁永生的侠义情怀,镇上有一位叫做邵保秀五保户老人,杜大哥就把她当做亲人,无论老人的大灾小情,还是日常生活的打理,杜老师一个人硬是为老人撑起了一片天,而且一撑就是十多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能有如此的境界实属不易。对于他的乐于助人我是亲身经历的,去年一场疫情横扫全国,我们这个鲁北小城也红码泛滥,年过六旬的母亲被送往大柳方仓隔离观察。由于事出突然母亲还没有收拾物品,就被请上大巴拉到了大柳。没带换洗衣服,没带手机,最要命的是连降压药都落到家里了,当时大棒挥舞人人自危,给母亲送药成了天大难题。为了给母亲送药,我尝试各种渠道,都失败告终。我心如火焚正当无计可施时想到杜东炼老师,电话接通时,杜大哥正在疫区执勤,当得知是送救命药时,立即向有关部门申请,特事特办,当天下午药就送到母亲手里,我悬着的心终于如释重负放下了。

    现在的大柳民俗馆已是“德州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大柳中学感恩教育研学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振兴服务示范点”。他自己也获得“最美退役军人”等众多荣誉于一身,大家都为杜东炼高兴之余,奇怪的是他自己始终只字不提,只有在再三追问下才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最感动我的事是在一次给孩子们研学滴过程中,正巧赶上北京部队退休老领导邢关亭回老家来民俗馆看看,当邢看看到当年他使用过的一些老物件后很激动,双眼包含着泪水,我看到那一幕不光是自豪更是感动,接下来又给孩子们一一讲解了每件老物件的名称和故事,特别是红色文化故事,真的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最有意义的课!”杜东炼说。

     历史长河波浪滚滚,总有些人需要铭记一生,总有些事耿耿于怀,总有些物需要我们传承,总有些精神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品读……
2#
发表于 2023-8-18 16:31 | 只看该作者
许多民间老物件,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乡居村民的记忆,正是这些老物件,让村民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农村机械化普及,许多老物件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如果不收集珍藏,再过几代人,它们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加证明了大柳民俗展陈馆的重要。此文边述边议,再现了展陈馆藏品的丰富。

布机,我以为是布基。
3#
发表于 2023-8-18 16:40 | 只看该作者
贵在坚持!贵在难得!
4#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21:5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8-18 16:31
许多民间老物件,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乡居村民的记忆,正是这些老物件,让村民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随着时代的 ...

感谢高老师精华鼓励。我也是一个恋旧的人,也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喜欢听一些老歌,在这方面我和杜老师是一个世界的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23-8-18 22:01 | 只看该作者
冰峰雪鹰 发表于 2023-8-18 16:40
贵在坚持!贵在难得!

感谢老师,杜老师收藏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他坚持下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24 00:21 , Processed in 0.0465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