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冬至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2 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至圆



  今日冬至。


  一大早群里就有人晒冬至圆,有翻炒圆,有汤圆,基本是单位食堂提供的早餐。


  我们单位是没有的。羡慕之余,有些不甘心,电话咨询附近的早餐店有没有冬至圆,回答说没有。群里有人献策,说二菜场很多,想了想,已过了早餐时间,或许下午下班去买点,带回家晚上吃,应个节气。


  但是对于我来说,吃汤圆不仅仅是应节气。


  小时候过年,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圆是老家的习俗。现在回想起来,从米到汤圆,有一个繁琐的流程,整个流程的总策划总指挥总执行都是父亲。进入腊月他就开始谋划这件事,大约在腊月初十边,让母亲买来糯米(稀罕物,比大米贵,只在年节食用),与大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用清水泡发两天。与此同时,父亲搬出家里的小石磨,把它里里外外清洗一遍,架在一个大木盆上面。待米泡软了,就用石磨一点一点把米磨成浆。这个工作很费时,也费力,因为是手工磨,全程都由父亲完成。父亲坐在石磨前,伛偻着腰,来回转动石磨,他瘦削的身体好似有使不完的劲。最后,他身着单衣,头上冒着热腾腾的水汽,将一簸箕白生生的米变成了木盆里的米浆。我们三兄妹缩在火炉前烤火,或者坐在书桌前读书、写作业,偶尔出去看上一眼。即使后来我们长大了,两位兄长也干不了这个活,力道把握不好,事倍功半不说,还会损坏石磨,反而耽误工夫。因此,直到最后,这个工作都由父亲一人承担。米浆磨好之后,母亲找来大纱布蒙在装米浆的盆上面,再去灶膛铲最新鲜的草木灰,或者有新鲜的石灰更好,铺在纱布上,这一步的目的是吸水,让米浆变干。换三四次草木灰之后,这一流程基本结束,汤圆面基本制成。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父母亲早早起床,生好炉火之后,开始准备馅料。因一家人都不喜甜食,所以糖馅很少,只是意思一下。我们喜欢肉馅。馅料里面有鲜肉、豆腐干、白菜、葱姜蒜花椒。这天的馅料总是特别香,每次父亲炒出来的馅料都让我馋涎欲滴,等不及出锅,我假装试试看有没有放盐,乘机捞一筷子。父亲总是笑眯眯的,点着我的小鼻子说:“妹妹儿,又偷嘴儿~”……之后,我去帮助父亲揉面团。揉面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父亲先把汤圆面从木盆里取出来,放入脸盆中,因为是块状,需要先捏散,我在这步可以发挥点作用。然后,父亲会取一点开水加入面粉中,捏一个面饼,再把面饼放入锅中煮透,然后把这个煮透的面饼放入面粉盆,开始揉面团。我在这一步的作用就是负责按住面粉盆,努力不让它随父亲用力揉面团而移动。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过程很漫长,把一盆散的面粉揉成一长条面团,父亲同样会花费很大力气,直至头冒热气,气喘吁吁。终于,面团揉好了,可以包汤圆了,于是全家出动。但是包汤圆更是一门技术活,虽然我每年都跟父亲学习,但我始终做不到他那样皮薄馅多,大小均匀,放在砧板上像一个个复制黏贴的小仓鼠,可爱又好看。我做的汤圆,皮薄一点就会露馅,得打补丁,只好皮厚,但是又放不了多少馅料,主打一个既不好看又不好吃。吃汤圆的时候我就只喜欢吃父亲做的,至于我做的落到谁的碗里,谁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后来我长大成人,远离老家,来到这座滨海小城,发现这边也有汤圆,但当地人称之为“圆”,有蒸、煮、炒多种烹饪方式。而我老家,只有“煮”一种烹饪方式,都带汤,所以我们叫它“汤圆”。冬至吃“圆”是滨海小城的风俗,称之为“冬至圆”。当地“圆”有糖馅儿,也有肉馅儿,外皮据说是用粳米制成,有一定硬度,可以立起来,形状也同父亲做的汤圆一样,尖嘴椭圆状,似小仓鼠,看着亲切。远近闻名的“宁波汤圆”需要水煮,它的皮全是糯米,做不成前有尖嘴的形状,只能是兵乒球状,不冰冻立不起来,口感也完全不同。另外,它只有糖馅儿,芝麻馅儿、花生馅儿,都甜口。比不得父亲做的汤圆。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七年了。总会在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想起他的点点滴滴。他会一直活在我心里,一如我们父女最后一次相见,他送我的那丛山奈,四季常青。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12-22 21:13 | 只看该作者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周而复始,对应“圆”字恰如其分。
古时有把冬至与过年当中一样大的节日看待的习俗。北方人在这天吃饺子。
今天全家实在太忙,虽然没有忘记,但也只喜欢吃自家包的饺子。
宁缺毋滥,也就没买外面的,索性不吃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6 09:2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12-22 21:13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周而复始,对应“圆”字恰如其分。
古时有把冬至与过年当中一样大的节日 ...

冬至不吃饺子有没有觉得少了点什么~~
4#
发表于 2023-12-26 11:16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点滴真实存在在各自记忆的节点,亲情和怀念都附着其上,冬至的汤圆和饺子大约都是如此。
5#
发表于 2023-12-26 11:36 | 只看该作者
荷不雨 发表于 2023-12-26 09:21
冬至不吃饺子有没有觉得少了点什么~~

缺少了居家仪式感,不只是民俗,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6#
发表于 2023-12-26 15:3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们家都是母亲去磨糯米粉,我懂人事的时候就常跟在后面。现在都是买做好的汤圆,少了一道程序多了一份商业行为,这是时代的进步。
7#
发表于 2023-12-26 16:09 | 只看该作者
南方汤圆,北方饺子,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跟祝福。一起园!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1:39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23-12-26 11:16
生活的点滴真实存在在各自记忆的节点,亲情和怀念都附着其上,冬至的汤圆和饺子大约都是如此。

谢谢毕之航老师的理解。
没错,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怀念父亲。
谢谢您。
问候冬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1:4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12-26 11:36
缺少了居家仪式感,不只是民俗,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对,过年过节吃啥东西,主要在一种仪式感,在仪式感中体验平凡的幸福。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1:41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12-26 15:31
以前我们家都是母亲去磨糯米粉,我懂人事的时候就常跟在后面。现在都是买做好的汤圆,少了一道程序多了一份 ...

谢谢喻版来读并赏评。
问候冬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1:4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12-26 16:09
南方汤圆,北方饺子,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跟祝福。一起园!

谢谢小草悦读赏评。
问候冬安!
12#
发表于 2023-12-28 07:52 | 只看该作者
父亲坐在石磨前,伛偻着腰,来回转动石磨,他瘦削的身体好似有使不完的劲。最后,他身着单衣,头上冒着热腾腾的水汽,将一簸箕白生生的米变成了木盆里的米浆。细节描写彰显亲情的伟大,饱含深情的叙述,深刻的感悟,令人深思。
13#
发表于 2023-12-28 08:23 | 只看该作者
没听说冬至圆。黑龙江这边是吃饺子。
另外:肉馅的不叫馄饨吗?难不成也叫汤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09:45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3-12-28 07:52
父亲坐在石磨前,伛偻着腰,来回转动石磨,他瘦削的身体好似有使不完的劲。最后,他身着单衣,头上冒着热腾 ...

谢谢张老师阅读雅评鼓励。
问候冬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12-28 08:23
没听说冬至圆。黑龙江这边是吃饺子。
另外:肉馅的不叫馄饨吗?难不成也叫汤圆?

馄饨是馄饨,汤圆是汤圆,完全不一样的哈。
馄饨皮是面粉做的,汤圆皮是米粉做的,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23:18 , Processed in 0.0820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