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磨刀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18 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8-18 17:52 编辑

                                                                              磨刀石

                                                                               ■文/于文华

  磨刀石的出现,是为了刀具的更锋利、更快捷,方便于人。其模样往往是平凡的,粗粝的。

   磨刀石一声不吭,不卑不亢,一直默默无闻的出力流汗。在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的红军讲堂旁,发现了有块磨刀石,作为展示品对外展示。硕大的磨刀石,60厘米乘以70厘米,呈不规则形,表明较平整,岁月的刀痕已将磨刀石打磨的非常光滑,光滑中带有一些沙粒似的涩,从它的表面的高低不平,可看出它历经沧桑岁月,是纪念馆工作人员从县城东升屲的战壕前发现的。背面则长时间在地下淹埋,显得坑洼不平。其上有个园洞,显然是特意凿下的,用来盛水,磨刀时可用。这磨刀石锋利了杀向敌人的马刀,磨砺了红军战士的斗志。

  想象一下,在爬冰卧雪的季节里,缺炝少弹的西路军战士,看见这块能磨大刀的石头,是怎样的异常欣喜,又是如何的激动万分,他们小心翼翼,拿铁锹和红缨枪枪头,一点点从土层中刨出来,为磨刀时方便用水,还在班长的建议和参与下,在石块上部,特意一下一下凿出一个小圆盾窟窿。这样,磨几下刀,从小圆洞用手指掬些水注,让刀更锋利,也让这块磨刀石更便利。那些天,古浪县城战事异常激烈,大刀、刺刀在肉搏战与近身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战斗间隙,战士们总是抽空在这块磨刀石上,在寒风怒号的寒冬,战士们围坐在土挖的战壕里,磨刀石旁,粗糙的双手紧紧握住刀柄,一下又一下地在磨刀石上磨着。他们的眼神坚定而专注,心中燃烧着对敌人的怒火,对胜利的渴望。磨刀石与刀刃的摩擦声,仿佛是战斗的序曲,奏响了一曲曲英勇无畏的赞歌。

      他们争先恐后的将几乎卷刃的大刀磨呀磨,使劲磨,有个小战士指头都磨出了血,但还不歇手。他说:宁肯现在流血,也比与敌人搏斗时牺牲了要强!锋利的大刀,在战斗中挥舞。它们斩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正义开辟了道路。每一道刀光,都闪耀着红军西路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每一次砍杀,都倾注着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可敌人太多太多了,而当年西路军九军固守在古浪县城里,缺乏强有力的后援,缺乏枪支弹药,尽管战士们个个英勇顽强,奋不顾身,但最终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而不得不撤离。这块磨刀石尽管用起来顺手,很实用,很方便,但实在是太大太重了,加之撤离时匆匆忙忙,不得已永远留在了古浪这片红色热土上。所幸古浪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东升屲西路军攻打顽敌的战壕附近,发现了这块硕大的磨刀石,并将其挖掘了出来,让其重见天日,陈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其默默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历史,让后来者不忘前辈的丰功伟绩与可歌可泣的一页悲壮历史!他们与岁月有着相濡以沫的爱恋,他们曾经走过河西历史上最严寒的冬季,他们经历了不堪回首的战争悲歌,岁月老去,时过境迁,他们忘记了所有的一切----自己的年龄,家乡的模样,心灵的伤痕,但他们的心中始终漫卷着信仰的旗帜,始终无法忘记西征出发时的目标:跟着共产党!永走长征路!为了新中国,誓死斗顽敌。这块袒露于众人面前的磨刀石就有了质感、淳朴、宏阔、直观、震撼和深刻的味道。无疑,这味道的核质,酝酿了古浪这块红色土地人文风情的精髓,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西路军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的马鞍、马蹬、马刀、军用水壶、水瓢、布口袋、清油灯、草鞋、军帽或者羊皮袄等,都烙刻上河西走廊才特有的原生态气息,也让这块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让这些长眠于这片土地的英烈们,亲眼看到他们为之奋斗、为之呕心沥血的幸福生活已然实现,完全可含笑九泉了!对离开西路军战士走远了的磨刀石来说,它是孤独的寂寞的,也许是毫无用处的,即便其中也夹杂了一种被丢弃后的迷茫、麻木或者迟钝徘徊的性质,但内心深处仍具有幸福的内核,这不被挖掘后仍然可光明正大的站在众人仰望的目光里,并且像纪念园里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般,一次又一次在人们心中幸福绽放,灿烂之极,绚丽之极,美艳之极……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不由得想起当年岳父在割麦前,早早拿出精心准备的长条形青色磨刀石。由于使用了较长时间,中间部分已经凹了,两头稍高些。早上或者中午午休,我还在熟睡之中,他便非常自觉的爬下炕来,拿出他珍藏的磨刀石,在院子里一下一下——一点都不害怕影响我的睡眠,更多的则是,好像用这“嚓琅、嚓琅”的磨刀声,催促我早点醒来,好吃过早饭与喝点水,早些上地割麦。他从屋里拿出几把镰刀后——他的,都是木质把,锋利的铁刀柄,岳母的则较大,笨重而耐用,给我的则相对稍轻巧些。另外要多准备一把镰刀,以防谁的镰刀实在割不动了,当替换的用。又进厨房里拿勺舀出半盆清水,坐在磨刀石前,掬几把清水,把磨刀石洗干净,然后双手各攥住镰刀刀刃,让刀刃在细腻的磨刀石上使劲磨起来。随着擦啷、擦啷的声音传来,岳父的脊背随双手的推动一前一后运动着。尔后左手大拇指肚面在镰刀刃上轻轻触碰着,看刀刃是否锋利了?很快的,几把镰刀都磨好了,抓紧时间吃早饭,尔后向地里走去。路上,岳母不忘提醒我一句:这镰刀可磨得又快又锋利,千万小心手指头……而贫穷的我家,父亲的做法是随随便便从河坝的鹅卵石中,找一块粗粝的青砂石,作为磨刀石——这样的好处是丢弃了不可惜,携带方便,拿到田间地头上,扔在田埂边的草丛里,镰刀感觉使唤不动了,有些变纯了,拿起随意找来的粗粝磨石头磨几下,好像锋利了不少。其实,大多数的人家,都用这种粗粝的磨刀石来用,用着用着,就用出了感情,自然,这石头就被看重,被重用起来。在乡村的人家里,菜刀和剪刀是经常用到的工具。我家的菜刀除了切菜、切肉外,有时被当斧头用,来劈木头。有时又被当榔头用,钉东西、砸东西等,故而常要磨。剪刀除了剪布头、线头外,父亲也用剪刀自行车内胎呀剪电线线头啦等,常常会生锈,就经常需要磨刀石来磨砺。磨刀石虽则简陋,但父亲是磨刀的行家里手。磨起刀手法的高低、快慢大有讲究,经他打磨好的刀用起来得心应手。刀在磨刀石上打磨,人在风雨中锻炼。

     在乡村的角落里,常常隐匿着一块看似平凡,却承载着无数岁月痕迹和农人们辛勤劳作记忆的磨刀石。它曾经辉煌,是农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曾经,磨刀石是乡村生活中连接农人与土地的重要纽带。靠着它打磨出的锋利农具,农人们在田间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成果。它见证了春种秋收的轮回,也见证了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磨刀石,其貌不扬,粗糙又笨重。在乡村林林总总的农具中,磨刀石算是不起眼的存在,通常安置在农家小院的某个角落,或是柴房的墙边,很容易被人们遗忘。它没有犁铧在田野里的轰轰烈烈,没有锅碗瓢勺热热闹闹的生活律动,甚至没有一把钉耙伸缩自如的洒脱——是那么的普通平凡,置身于院落一角,默默无声,低调到尘埃,无意与谁争锋。它的表面并非平整光滑,而是布满了粗细不均的纹路和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无数次刀刃与它亲密接触、砥砺切磋的见证。对于刀刃来说,它却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伙伴。一把锋利的刀,在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和使用后,刀刃会逐渐变钝。这时,磨刀石就登场了。磨刀的过程并不轻松,需要耐心和技巧。持刀者需稳稳地握住刀柄,将刀刃在磨刀石上来回摩擦,一遍又一遍,伴随着刺耳的“嚯嚯”声,火花四溅。在这不断的磨砺中,刀刃重新变得锋利,焕发出新的生机。

      磨刀石始终行走于刀锋之上,无论是刀剑叉斧,还是镰刀斧头、剪刀锄头……经它的打磨,都会成为一件顺手的利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在乡下,那个时代的人们用镰刀、菜刀、剪子、斧头、锄头等,绝大多数都需要磨刀石来磨砺,来使其更锋利。而乡下磨刀石就是一块普通的砂石,虽然分有粗细两种,但是样子都很一般,外表也都很不好看。而且大都是被主人置放到不很显眼的地方,大都在露天的墙角。磨刀石浑身伤痕累累,但始终不忘初心、不改其质,默默地呆在岁月深处,任凭人们“宰割”。如今,这样的匠人少之又少了。

    磨刀石承受着刀刃的刮擦,消耗着自己的身躯,却毫无怨言。它用自己的磨损成就了刀刃的锋芒,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它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如同磨刀般的磨砺。有时候,这些磨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疲惫,但正是这些经历,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出色。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磨刀石一样的人。比如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耐心,磨砺着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再如父母,以他们的爱和教诲,塑造着我们的品格,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稳健。

    朴实无华的磨刀石,用它的存在告诉我们:磨砺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奉献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勇敢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回想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就像在磨刀石上砥砺前行。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困难,都是在打磨我们的意志和能力。就如同磨刀需要找准角度和力度一样,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也需要找准方法和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让自己在困境中脱胎换骨。

    而在过去的岁月里,每当农忙时节来临之前,磨刀石便成了农人们关注的焦点。生锈的镰刀、钝了的锄头,都要在磨刀石上重新焕发出锐利的光芒。农人们弓着腰,一只手紧紧握住农具,另一只手则熟练地蘸着水,在磨刀石上来回推动。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手中磨的不仅仅是一把工具,更是对丰收的期望。磨刀石的“沙沙”声,在寂静的乡村中显得格外清晰。那声音富有节奏,像是一首古老的劳动之歌,诉说着农人们的勤劳与坚韧。伴随着这声音,刀刃逐渐变得锋利,闪烁着寒芒。磨刀石是平凡的,既不惹人注目,也不为人知晓。当然,起刀磨剪子的匠人,使用的大多是专业的磨刀石。轻巧,实用。往往,肩挑担子,一头绑扎着磨刀石,另一头则是工具箱和其他用具,隔老远就喊出:“起刀磨剪子喽……”声音悠长而沧桑,带着时光和岁月的苍老。是的,季节磨砺了大地,岁月沧桑了面容,那些年随春节的一天天临近,腊月里起刀磨剪子匠人生意格外红火,生意特别好,几乎家家都有菜刀拿出来磨。家家都要剁猪肉做肉馅——炸丸子包饺子,剁粉条白菜蒸包子等。而巧妇们最关心最关注则是菜刀快不快、利不利……

      去年春天在新疆的一个小区里,听到了电喇叭一遍遍喊着“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前边的声音高亢、悠长、有力,而戗菜刀则短促、简洁、明快。看到磨刀人,我不由得想起那些渐行渐远的许多古老的传统手艺,随时代的发展渐渐濒临失传,有些走到了岁月尽头,再也没有其用武之地,比如擀毡匠、打铁匠、皮匠等等。但那些手艺人是一个时代的珍贵符号,是一代人的永恒记忆。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一只破瓷碗、一口破瓷缸、一柄坏伞、一件旧衣、缺腿的凳子,修修补补又可使用,那是一个物资短缺时代人们的基本做法,更是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唯经历过艰难艰困苦岁月煎熬的人,方能深刻理解一丝一缕当思物力维艰的古训。前几日,从网上购买了一块磨刀石,不过五寸左右,比小刀稍长些,一头为扁平状的手柄,另一头装一个小巧玲珑的装置,好像裁玻璃的金刚石。有点不大放心,拿着放到家里的菜刀刀刃上使劲拉了几下,好像刀锋利了不少——实用就可!过去常给儿子忆苦思甜,他反驳了一:“谁让你爹没本事!”言下之意是讥笑我父亲没能耐,日子过的不如他人家。坦言来自乡村的我的家庭的的确确贫寒之极,但那时大多数的人家日子都差不多。这些困境和磨难没有让我退而却步,而是更激励了我的斗志,从不敢有丝毫懈怠,而是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把汗水流出来,将苦难咽下去,才取得了些可观的成就。

    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顽强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任正非曾言:“一切困难困苦困境就像磨刀石,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磨砺一个团队的勇气,磨合一个企业的斗志。”诚如斯言,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企业,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都无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然而,正是这些困境,成为了我们砥砺前行的磨刀石,让我们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在困境中奋勇崛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企业,都应把困境当作成长的磨刀石,在磨砺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之后见到绚丽的彩虹,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刀在磨刀石上打磨,人在风雨中锻炼。磨刀石朴实的性格、坚贞的品格、舍己忘身的精神,是值得我“浓墨重彩”的。一块磨刀石,用它自身的奉献,体现了生活的价值。我们在生活中奔波,展现了自身的风彩。生活这块无形的磨刀石,用它的粗粝和锋利,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慢慢磨平了我们身上的棱棱角角,磨掉没了身上的不驯与不羁,让我们变得平和,变得达观。用它的朴实,一点一点,慢慢地教会了我们生存的本领;用它的公正,陪着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从成熟到白发苍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农业工具逐渐取代了那些需要磨刀的传统农具。磨刀石也渐渐被遗忘在角落里,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它不再有往日的辉煌,那曾经熟悉的磨刀声也已远去。但磨刀石所代表的乡村精神却永远不会磨灭。它象征着农人们对生活的执着、对劳动的尊重,以及那份在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的坚韧。即使它已不再被频繁使用,但每当看到它,人们依然能回忆起那段充满汗水与希望的乡村时光。

       岁月如歌,农事渐行渐远。如今许许多多农人用的刀器、农具等,大多大浪陶沙,成为了文物和乡愁的代称。磨刀石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退隐乡野,重新归于宁静。如今,乡村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但我们不应忘记那块曾经辉煌的磨刀石,以及它所承载的乡村记忆和文化传承。让我们铭记那份勤劳与坚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砥砺前行。

       因为无比热爱,因为无比忠诚,因为痴心不变的坚定信仰——西路军将士活在苦难的深处,活在岁月的内心,活在热血澎湃的英雄传奇里,活在千锤百炼的民族脊梁中!也活着迈进了新时代,笑看今朝祖国,盛世飞腾,繁花似锦,山河无恙,人间静美。西路军将士无衣无粮无弹药,身在其中,再苦,但却没有被苦所淹没,而是始终怀抱对美好生活的热如果他们不乐观,不热情,不对未来充满希望,许许多多被俘的战士很难在被关押被折磨被屈辱而顽强生活了下来,有的重新拿起了枪支,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贡献了力量……每当走进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抚摸这块普通而平凡的磨刀石,仿佛看到一把把大刀在其上磨砺,刀刃变得锋利无比,准备迎接战斗的洗礼。这块磨刀石,见证了古浪血与火的一页特别是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生死瞬间,见证了战士们的拼死搏斗和流血牺牲。它不仅磨砺了刀刃,更磨砺了战士们的灵魂和斗志。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这块磨刀石却永远留在了古浪大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它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和平宁来静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红军西路军的英勇事迹,弘扬并传承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坚贞不屈、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国梦而矢志奋斗!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8-18 18:3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从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的磨刀石,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历史;从农人磨刀石,感受到粮食的粒粒艰辛;人也需要打磨,在风雨中锻炼,才有坚贞的品格、舍己忘身的精神。欣赏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21:0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8-18 18:33
老师从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的磨刀石,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历史;从农人磨刀石,感受到粮食的粒粒艰辛;人 ...

感谢建华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感谢耐心细致的点评,费心了……周末快乐,问好文友!
4#
发表于 2024-8-19 09:30 | 只看该作者
磨刀石,农村不可或缺的工具,家里使用的镰刀、菜刀、剪子、斧子……那一样没在磨刀石上磨过。时间就是一块上好的磨刀石,粗的、细的,它磨砺了我们的人生,不断走向成熟。
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17:01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24-8-19 09:30
磨刀石,农村不可或缺的工具,家里使用的镰刀、菜刀、剪子、斧子……那一样没在磨刀石上磨过。时间就是一块 ...

谢谢河西村夫文友的点评及支持,感谢细致入微的鉴赏……问好!
6#
发表于 2024-8-19 17:1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师的磨刀石,就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家的磨刀石。拜读欣赏佳作!
7#
发表于 2024-8-19 18:51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文字深情讲述了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中那块磨刀石的故事。它见证了西路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的英勇奋战与顽强意志。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战士们在寒风中磨刀的场景,令人动容。磨刀石虽被遗留,却承载着厚重历史。如今它重见天日,成为红色记忆的象征。其背后蕴含的不仅是战争的悲壮,更是信仰的力量。它提醒后人铭记先烈功绩,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绽放幸福之花。
8#
发表于 2024-8-20 09:36 | 只看该作者
从一块磨刀石,到一批战士,到一种精神,到一个岁月,表达一种生活。文中意义绵远,充满正气。对西路军我是很有感触,很小的时候,家中有一本程世才写的《悲壮的里程》讲述了西路军艰苦的岁月,虽然当时是半懂不懂, 但许多场景印在心里挥之不去。问好老师!
9#
发表于 2024-8-20 16:39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平凡的磨刀石赋予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展现了其作为工具与象征的双重意义。同时,穿插个人经历与乡村生活场景,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共鸣,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
问好,遥祝写作愉快。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38 | 只看该作者
陌小雨 发表于 2024-8-19 17:16
看了老师的磨刀石,就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家的磨刀石。拜读欣赏佳作!

感谢小雨文友的欣赏、鼓励及支持,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39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8-19 18:51
这段文字深情讲述了古浪西路军战役纪念馆中那块磨刀石的故事。它见证了西路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的英勇奋战与 ...

感谢叶叶版主中肯而细致的点评与鼓励,祝福周末快乐!问好版主!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40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4-8-20 09:36
从一块磨刀石,到一批战士,到一种精神,到一个岁月,表达一种生活。文中意义绵远,充满正气。对西路军我是 ...

感谢xam720版主周到而细心的点评,祝福周末快乐!问好xam720版主1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2:41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4-8-20 16:39
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平凡的磨刀石赋予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展现了其作为工具与象征的双重意义。 ...

感谢文珺版主的恰如其分,贴近实际的点评……三位版主一起来为拙作点评还是罕见,谢谢你们了……祝福周末快乐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9:04 , Processed in 0.0491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