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探求人生意义的多种可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0-13 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4-10-13 15:26 编辑


探求人生意义的多种可能

——读祁新龙小说集《北关记事》有感


甘肃青年才俊祁新龙,已经出版了七部关于宋史研究的著作和一部纪实性的文集。他的知识积累之丰厚,著书才思之敏捷,广受师友们赞誉。我刚刚阅读完的《北关记事》是他的第九本著作,也是他的第一本关注现实的小说集。由此可见,他不仅能自如驾驭各种题材,而且在先秦史、宋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上融会贯通,成果极为丰硕,很是令人敬佩。


九月初,祁新龙的小说集《北关记事》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二十三万余字。分“北关、世相、故事、旧时光、众生、低处”等六部分。每部分又包括几个篇章。前有《自序》,交代写作缘起。后有后记《告别成了永恒》,厘清“我”与“北关”之间的因果。因而,《北关记事》一书,不仅是对“命运”诸相的一次次诘问,还是对关于“北关”生活的一个终结式“告别”。故此,《北关记事》对“我”和更多人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北关记事》聚焦城中村“北关”这个特殊区域,是西北万千城中村的缩影,尽管平凡、普通,却是具有普遍性。“北关”具有接纳、包容性,其命运与前程关系到在这里生活的许多人。祁新龙在《自序》中坦言:“北关”成为城中村转型的一个“典范”;偏离、孤独、喧嚣、杂乱、无序;是个人情社会小单元,有爱、有暖、有人情味;各类建筑参差不齐,各色各样的人生际遇不同,却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各种人构成北关生产关系的总和,上演着一幕幕百态人生。“我”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把发生在“北关”的故事串联起来,以此突显其艺术上的真实性。


“北关”有着交集的人,他们身份各异,既有居住于此的本地人,也有进城陪读的家长,还有外省暂住的小生意人,以及寄居于此的乡镇干部、打麻将的闲散人、谈恋爱的中学生、有着诗人情怀的陌生人……祁新龙以博爱悲悯的情怀,温情地观照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通过各种小故事,把“北关”的人情冷暖、众生世相、人际关系等逐步呈现出来,而且是以犀利的目光发现问题,以解剖病灶、切片透视的方式,把真实的现实状况细节性地展示出来,给读者了解“北关”、认识“北关”和思考“北关”的一个契机,其实是以这种方式把“北关”的问题翻晒出来,也把像“北关”一样“城中村”的真相揭示于世人眼前。仅凭这一点,我以为祁新龙的书写很有意义,也表明他是一位有良知与责任感的作家。


《北关记事》关注属于“北关”范围内被社会现实所困扰的群体,他们的孤独、苦闷、焦虑、挣扎、无助等心理症结,其实是社会转型期备受生存境遇阻遏且不甘放弃时寻求出路求突围的“搏击”。这些人群中的个体,身份、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由于他们与“北关”的交集与融合,更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反映居住城乡结合部群体的真相。第一章《北关》中守着垃圾箱为生的“老妪”、心脏猝死的桥子头的“老王头”、城壕沿儿子与女儿遭受“灾祸”的“老刘头”、为躲避计划生育的“老李头”、出租屋里的“婆孙三人”、照顾孙子陪读的“老头儿”、俏媳妇和她的两个姑娘、爱花的“女房东”、34号院的女人、南面两间房供学生的“一家三口”、年纪十五六岁的“少年”、西面最里间的“一家人”、中专毕业的“老赵”、早恋怀孕并产下女婴的房东邻居的“女儿”、因孩子迷恋网吧导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男人”与“女人”、商贸中心依靠菜摊的“乡下村民”、开装裱店并执着写诗的“杜康”、手艺好的补鞋匠“老杨”、把孩子转进城读书失去理智误杀妻子的“男人”、闲游闲逛玩棋牌打麻将的“老李媳妇”及跑出租车的“老李”、幼师毕业爱听英语的“女生”、居住在北关的乡镇干部“小刘”、在巷子里多次相遇的“超市姑娘”、卖馒头的“老两口”、面皮馆里的“女人”、打土基手艺传佳话第一批进城揽工在县城扎根的“老金”、兰州大学毕业为报答父母回乡在一所学校教书因债务沉重辞职的“老何”、22号院打扮得花枝招展喜欢跳广场舞的“女人”、学绾钢筋手艺后开大理石厂患肺癌的“男人”、爱上有妇之夫意外怀孕生下孩子的“小柳”、未婚先孕的理发店女徒弟、被工作调动而苦恼的高中同学“晓晓”、曾是乡镇编外人员结婚后贷款买房的同学“虫子”和他的妻子“虫嫂”、早恋的高三学生“小李子、陶岚”、为了却父母报恩心愿回到家乡嫁给并不喜欢男人的小柳的“村里人”、高中毕业干过多种工作与同乡女孩相爱后又无果的“棒槌”、移情别恋“王宁”的“李丹”、当村小教师数十年退休才“民”转“公”的“老刘”、在西山凉亭偶遇的亭亭玉立素若冷荷的初中“女同学”等,他们的人生遭际综合起来就是居住于“北关”区间人群的生存状况,他们的故事就是城乡结合部低收入人群生活的缩影。


当然,祁新龙在后记《告别成了永恒》中,对写作小说集《北关记事》的目的有开诚布公的说明。他以“我”作为第一人称“融进”北关,北关留给他的是一个个故事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写的是在北关的见闻、北关的人,写他们的追求与梦想、辛酸与惆怅、大时代进程中的慌乱与迷离。而且,这些人不一定是原型,而是某个或几个人的“合成物”,把他们的性格集中在一起,用主人公“我”来做牵线,串起他们平平淡淡的一生。因为“我”的参与,《北关记事》中的人与故事可信度,犹如我们身边相识或陌生的群体。不过,窃以为从语言特色和叙事特征上判断,《北关记事》应该属于纪实性的散文集,只不过有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而被定义为“小说”。


《北关记事》有比较鲜明的写作特点。叙述语言质朴,但也运用了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生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融汇作者的匠心和艺术追求。细节描写如《拾荒者与我》中:她坐在一堆肮脏的破棉絮里,端起一个瓷碗。碗边上有花纹,彩釉一般,光滑而绵软,碗里套着一个食品袋,食品袋里有闪着红光的吃食。她低着头,只是扒拉着碗里的吃食,两个腮帮如同吃了坚果的松鼠,鼓鼓地蠕动着。”描写场景很具象,尤其老妪的动作,真切而传神。《闲人》中,对“老李的媳妇”的肖像描写笔力很劲道,如:“也时常打扮时髦,那雪花膏把脸涂得可以刮下厚厚的一层。两片薄嘴唇红得像喝了血一般,耳朵上垂两个耳链,走起路来那链子就来回打秋千,逢着有光的地方,那链子总会反射银光,晃得人眼晕。”《幼师》中的“女生”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如:“高跟鞋噔噔穿梭在院子里,把院子里熟睡的草木也给惊醒了,瞪着蒙眬的眼睛,惊愕地张望着。”还有对其衣着的描写,更加形象且有入木三分之感:“她明明很胖,却穿着紧身牛仔裤,那两条腿便似柱子一般,撑着整个身体,整个身体如同圆萝卜一样,底下细小,到腰部呈最大直径,到头部又小了。”这样的句子大抵是从鲁迅《故乡》中描写杨二嫂中得到启迪。文本中,如此精彩的语言也随处可撷。


此外,在《诗人杜康》中,祁新龙拟杜康所作的组诗《苦涩童年中想说——写给留守儿童的诗》,并不逊色于以写诗为业的诗人的作品。这组诗共6首,其中最精短的诗歌《星星,一直向往的一盏明灯》:“数星星,很小的时候是奶奶教的\不知道那繁华的银河系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很喜欢数星星\闪烁的星星,似乎是一盏明灯\总在夜里为自己指点迷津”,隐含在诗行背后的是“留守儿童”的孤单、迷茫和对温馨快乐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希冀。由此判断,祁新龙本质上也是一位诗人,也深谙诗歌需要写什么,更需要表达什么诉求和愿望。这种特点还体现在他的几个篇章的结尾上,以“诗”的方式留下令人遐想的空间和反刍的余味。


总之,祁新龙的小说集《北关记事》反映的“北关”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是很有典型性的,不过,笔者以为他写作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要“揭丑”和曝光“阴暗面”,而是以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对“城中村”的人多一份关爱,对“城中村”的改造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让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居民的差距缩小,并充分感受到新时代翻天地覆的变革带给普通民众的满满的“幸福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10-14 14:32 | 只看该作者
刘版主概括得好详尽。这是认真读过作者文,也是理解了作品含义的抒写。
一个北关,是一个小世界的缩影,其中的人们所经历的五味杂陈生活,让小说家缩写在一篇篇文章里,告诉人们生活的原貌……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09:18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10-14 14:32
刘版主概括得好详尽。这是认真读过作者文,也是理解了作品含义的抒写。
一个北关,是一个小世界的缩影,其 ...

谢谢小草老师来读拙作,并鼓励加分。祝安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2:23 , Processed in 0.0499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