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将伐魏
秦国要打魏国了,孟尝君受魏王的委托,带了重金去游说其他国家联合抗秦。韩赵等国家都表示愿意组建联军,到了燕国那里,却遭到拒绝。
燕王不想出兵,还磨磨叽叽的说出理由:我们现在日子也很不好过啊,国家已经有两年欠收,而且离魏国不下几千里之遥,我也实在没办法。
孟尝君又给他讲了一通道理,依然没有打动燕王。
孟尝君只好告辞,临走时说:大王您执意不听我的忠言,我也没办法,不过天下马上就要大变了。
燕王还是忍不住了又问一句:怎么个变法?说完了再走。
孟尝君说:现在这情况明摆着,您不救魏,魏国肯定肯定会被秦国打败,而后只能割地求和。秦国拿了土地自然很高兴,于是退兵。魏王当然很郁闷,他不会和您善罢甘休的。大家当年多次约定共同抗秦,您却违约了。到那时,魏王就会联合齐国、韩国、秦国的军队,一起来打你们燕国。您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燕王一听说:先生您走吧,我听您的。
而后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去魏国助战。
二、所谓核战争
看到一种说法:一般人认为的核战争,就是其中一国朝另一国丢了核弹,然后另一国回敬一颗。于是你一颗我一颗,你两颗我两颗,两个国家开始互扔模式。
而实际的核战争是:其中一个国家遭受了核打击,他会把自己所有的核弹都丢出去,而且目标不一定是丢自己的那一个,也就是逮哪儿往哪儿扔。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因为,你在遭受了一次核打击之后,必须瞬间做出反应,不然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核武器丢出去。
而且普大帝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世界不需要俄罗斯,那么俄罗斯还需要这个世界吗?
——没有谁先开始,只有一起结束。
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也曾遭受过北方大国的核恐吓。
据说,教员当时也制订了应对方案,包括“搬家方案”,其中也包括丢核弹的计划。目标倒不是丢还给北方大国,而是丢到漂亮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上,那里驻扎几十万M国大兵。这一搞,M国比两位当事人还着急,想方设法多次斡旋。
初看来,这好像是极不地道的打法。而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成功了,核恐吓失效。
三、李逵不可爱
宋江在浔阳楼题反题,要被砍头了。李逵去劫法场,要杀刽子手,要杀官兵,救出自己的公明哥哥。但他手执两把板斧“朝排头砍去”,砍得多是些看热闹的百姓。
于是,好多人不喜欢李逵,认为他滥杀无辜,生性残暴,很不可爱了。
但设身处地想想,劫法场不是什么优雅讲道理的事儿,拎着脑袋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已经杀红了眼,挡我去路者只是砍杀,管你什么官兵还是百姓!
再退一步说,那些百姓只是无辜吗?他们只是一些看客,本来就是奔着“杀宋江”看个不花钱的热闹儿。这下好了,挨两斧子也算交了票儿钱。
鲁迅说,他不喜欢“朝排头砍去”的李逵,但他也深恶着那些伸长着脖子好热闹的“看客”。
——至此,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一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