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三方角力:粮食也是武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5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庆。

  张献忠拥兵十余万,已经在此围城半月。

  打不下来。

  安庆守军仅三千,但众志成城,就连百姓也来帮忙,害怕城破之后被洗劫一空。

  张献忠的骑兵全撒出去了,哨探延伸方圆二十里。若有官兵前来救援安庆,援军人少就主动歼灭,援军人多就撒丫子开溜。

  时至今日,张献忠也不想去四川。

  张献忠心怀大志,一直想打过长江。以南京为根据地,坐拥江南菁华之地,至少也能统治半个天下!

  历史上,张献忠一头撞进四川,纯粹是谋士汪兆龄怂恿的。后来张献忠想全军出川,占据西北而谋取天下,汪兆龄又挑拨离间,说张献忠一旦离开,留守四川的部将肯定叛乱自立。

  张献忠在四川的大规模杀戮,也是汪兆龄在搞事儿。

  当然,肯定没杀史书上说的那么多。

  《蜀碧》作者虽然各种黑张献忠,但也中肯记述了一句:“(张献忠)自破武昌之后,存大志,不甚残杀。”

  ……

  农民军一步步推进,转眼来到护城河边,城上官兵开始射箭。

  突然,城上有人大喊:“贼船!”

  张献忠这边,也有哨骑飞快奔来:“官兵水师来了,官兵水师来了!”

  正在攻城的农民军,立即被鸣金召回。

  攻守双方,城内城外,全都被江面的舰队给吓到。

  扩军至4000人的江西水师,已经拥有大小战舰上百艘。平时除了操练,就是协助转运使,在江西境内运输官方钱粮。

  此时此刻,十艘400料大船,三十艘200料中船,浩浩荡荡从上游而来。

  张献忠亲自骑马奔至江边,喃喃自语:“官兵水师可没这么威风,似是江西赵贼的旗帜。”

  “跛将军”白文选跟来,迷惑道:“赵贼要打江南了?”

  “恐怕真要打。”张献忠有些沮丧。

  如此威风的水师舰队,足以坐断长江天险,张献忠根本别想渡江占南京。

  “入他娘!”

  张献忠唾骂一声:“传令各部,别再打安庆了,立即全军北上,去帮李自成那杂种!”

  既然江西赵贼,准备攻打江南,而且还有雄壮水师。那张献忠还打个毛的安庆,这破地方容易被官兵围困,还不如北上去河南帮李自成。

  当然,帮忙是假的,扰乱官兵布置是真的。

  做出要去河南的样子,调动各路官兵围追堵截,然后寻找空挡立即西进,跳出包围圈重新回湖广(湖北)。

  眼见张献忠突然撤兵,城内守军惊疑不定,根本不敢带兵杀出来。

  甚至,张献忠离去好几天,安庆守军都不敢乱动,生怕被流贼杀个回马枪——张献忠经常干这事儿!

  行军三十里,开始安营扎寨。

  张献忠召集部将议事,除了白文选这些部将,四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皆在。

  “江西那个赵天王,今年怕是能打下江南,”张献忠对众将说,“咱们不要攻打江北,就算把两淮全打下来,也不过是挺在这里,给那姓赵的做挡箭牌。”

  “父亲,”孙可望拿出一本《大同集》,“这是孩儿在一个地主家寻得。”

  张献忠识得几个字,至于文化水平嘛,估计跟入学半年的蒙童差不多。他扫了一眼书名,问道:“山西那边的书?”

  孙可望说:“父亲,这是天下大同的大同,不是山西那边的大同。”

  “那个赵天王的书?”张献忠问道。

  “对,”孙可望说道,“孩儿请教了夫子,这第一篇的意思已经搞明白。”

  张献忠笑道:“你且说说,姓赵的写了啥样文章。”

  孙可望说道:“天下大同,就是在说,天下是大夥的,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要选德行好、有能力的人做官,还要讲信用……”

  “这话说得好,姓赵的肚子里有学问。”张献忠点头赞许。

  孙可望继续说:“大夥要互相亲近,把别个的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个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老了有人送终,青壮能找到营生,孩童可以活着长大。鳏夫、寡妇、残废,都有人来养。男人能讨婆姨,女人能嫁丈夫……读书人不耍奸计,百姓不做盗贼,夜里都不用关门。”

  张献忠听罢,沉默许久。

  “唉,”张献忠叹息道,“这种好日子,谁不愿过的?我做梦都梦不到。后面还写了甚东西?”

  孙可望说道:“孩儿识字不多,看得半懂不懂,还没请教夫子。”

  “把夫子喊来。”张献忠道。

  孙可望说道:“今日撤军途中,夫子想逃,被孩儿杀了。”

  张献忠叮嘱:“明日再请一个。”

  张献忠去年在谷城,听了几个月《孙子兵法》。虽然许多内容,他还是没搞明白,但依旧觉得受益匪浅。

  可惜啊,那个讲解《孙子兵法》的夫子,在部队转移的时候居然跑了。

  又行军一天,张献忠不但请来夫子,还弄到一本《大同女将录》。

  因为有插图,张献忠颇感兴趣,便让夫子先讲女将录。

  这本书可以当故事听,听罢之后,张献忠拍手赞道:“姓赵的有趣,军中竟有这许多孙二娘、扈三娘。”他又对众将说,“女人也有本事,可以挑选壮妇从军,指不定能出几个孙二娘、扈三娘。”

  “是!”众将应声。

  其实,这些部将都想入非非,他们看过书中插图,更多关注点在美色上面。

  至于挑选壮妇从军?

  张献忠在最低谷的时候,部将纷纷杀妻明志!

  夫子又战战兢兢讲《格位论》,张献忠本来没当回事儿。可接下来几天,他又听了《分田论》、《释奴论》、《家国天下论》,顿时被赵瀚这一套造反理论折服。

  又是一天过去,张献忠召集众将说:“我决定去郧阳那边,打下一块地盘,跟那姓赵的学学。先给士卒分田,再给百姓分田,把有钱人家的奴仆都放了。”

  李定国说道:“父亲,士卒百姓分了田产,自是衷心拥戴。可官兵一来,咱们就得跑,这分田不是白分了吗?”

  张献忠沉思良久:“先试试看。”

  过了半晌,张献忠又说:“江西赵天王名头响亮,看来有些真本事。等把官兵牵着鼻子走,到了河南地界,咱们再跳出来往西南跑。去了黄梅县,就派人跟姓赵的联络。都是反贼,看能不能互相帮衬,到时候一起打官兵。”

  ……

  却说,徐凤彩、徐念祖、柳如是等人,也在半路遇到江西水师舰队。

  站在甲板上,徐念祖迷糊道:“这就要打江南了?”

  “兄长且看舰船两侧。”徐凤彩指着那些兵舰说。

  徐念祖眺眼一望,发现每艘船的两侧,都用绳子绑着巨木,巨木捆起来飘在水面。

  “为何载运许多木头,”徐念祖疑惑道,“难道是运去制造攻城器械?”

  徐凤彩说:“打造攻城器械,不会用到如此巨木。”

  李凤来走过来:“那是麻栎,用来造海船的。去年江西各府县,张贴告示禁伐麻栎。若有两人合抱之麻栎,速速到官府禀报,情况属实,报信之人可获赏银一两。”

  “这是要运去……广东?”徐念祖惊道。

  “应该是去广东。”李凤来说。

  江西水师舰队,抵达南京之后,居然停靠在码头不走了。

  南京官员大惊,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立即下令守城,命令官员准备守城之物。

  城中突然出现背剑士子,径直前去拜见。

  “汝等还敢在城内现身,抓了斩首示众!”张国维大怒。

  一个背剑士子说:“张兵部莫要动怒,我等此刻露面,是有些话要与兵部分说。”

  张国维冷笑:“劝说老夫从贼不成?”

  背剑士子说道:“非也。赵天王知南直饥荒,江西虽然余粮不多,但再过一月就能收获夏粮。因此,赵天王下令在江西购粮,运了许多过来,平价卖给南京官府赈灾。请张兵部派人上船验粮,保证粮价远低于市价。不直接卖给江南商贾,是怕这些商贾囤聚居奇。”

  张国维顿时沉默,他不相信赵贼如此好心,但又似乎没必要使诈。

  对了,定是邀买民心!

  张国维派出二十余人,悬筐出城查验货物。半天之后,这些人回来禀报:“船上除了水兵,并没有藏匿士卒,有些船上是粮食,有些船上是瓷器。”

  真是来卖粮的?

  一时间,南京六部官员,就站在城楼议论纷纷。

  大部分官员,都建议买粮,因为今年南直隶的米价太贵了。许多乡村已经出现饥荒,南京城里的米价,涨到1.5两银子一石,继续下去非得突破2两一石不可。

  顾杲、陈贞慧、吴应箕、黄宗羲等复社士子,竟有数十人之多,结伴来到城墙下,集体拱手作揖:“江西若真愿平价卖粮,请张兵部为民而虑之。”

  紧接着,南京城内百姓,听说江西运粮食来了,也纷纷跑来打听情况。

  张国维惊骇莫名,他若是拦着不买粮,怕是城内百姓要造反。

  可南京六部,兵部尚书是老大,一旦向反贼购买粮食,必定坐实通敌叛国之罪!

  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怎么做都是错,而且里外不是人。

  就算把粮买来,到时该如何分配?

  勋贵们就像一条条鲨鱼,必然闻着血腥味而来。若不把粮卖给勋贵,这些勋贵定然闹事;若是把粮卖给勋贵,必然导致民怨沸腾。

  张国维都快疯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21:43 | 只看该作者
 张国维是东林党,今年春天刚来南京当兵部尚书。

  赵瀚在江西崛起,导致各省官员出现大变动。而且江南更加缺粮,饥荒也更加严重,南京户部尚书和督粮御史换了好几茬。

  那些被换掉的,要么滚回老家,要么下狱问罪。

  此时此刻,江南诸多城市,都开始募兵守城。一来害怕张献忠打过长江,二来害怕赵瀚突然出兵。

  至于战斗力嘛,嗯……不好说。

  咱们先讲一个故事——

  嘉靖三十四年,约七十个倭寇,从浙江沿海登陆,八十天内转战三省,杀死杀伤数千人,最后扬长而去。

  期间,倭寇被俘两人,被斩杀十多人。

  可惜这种战绩,跟官兵没半毛钱关系。居然是芜湖老百姓,站在屋顶扔石灰罐,打得倭寇夺路而逃。

  幸存的五十多个倭寇,前去攻打驻军十多万的南京。

  当然,这十多万官兵,并非都在南京城里。有些在看守皇陵,有些在城郊屯田,反正纸面上的兵额有十多万。

  朱襄、蒋升两位南京卫所指挥,主动带兵出城征讨。由于天气太热,倭寇又不来,官兵纷纷解甲乘凉,军官们还在树下喝起小酒。

  五十多倭寇突然杀来,官兵吓得立即逃跑,掉进自己事先挖好的沟渠陷阱。

  此战,明军伤亡三百多。

  两位领兵武将,朱襄被杀,蒋升重伤。

  南京全城戒严,募兵抵抗倭寇。直到五十多个倭寇离开数日,南京都还处于戒严状态,生怕被敌人杀个回马枪。

  嘉靖倭乱平息之后,数十年过去,江南更加兵备空虚。

  说是各府州县募兵守城,可地方官府哪里有钱?

  就算有钱募兵,也没有粮食供养。

  江南钱粮,都运去北京了!

  比如这南京城,临时编练新军上万。大部分是强行征召的民夫,还有部分是城内百姓轮值,反正给一口饭吃就能凑数。

  几个背剑士子站在那里,南京兵部尚书竟不敢抓。

  抓了这些人,赵贼不卖粮咋办?

  全城百姓怒火,都得烧到他张国维身上。

  张国维思来想去,反正南京府库也没钱,那就去请勋贵和士绅买粮,并让城内的复社士子做见证。

  只要勋贵和士绅买了粮食,张国维就不怕被弹劾通贼。

  只要复社士子做了见证,这些买粮的勋贵士绅,若敢囤积居奇、高价出售,张国维就不怕招惹民怨。

  而且,还可以利用民怨,逼迫勋贵士绅开仓放粮!

  两天之后,南京城周边的勋贵、士绅、豪强,纷纷带着银子闻讯赶来。

  南京码头。

  反贼水师将领刘顺义,站在码头大喊:“今有粮食十五船,稻谷每石六钱银子,苞谷每石三钱银子。”

  这么便宜?

  一个穿着锦缎的男子,突然让随从敲锣,接着大喊:“噤声,噤声,都不许抢,我家先买五条大船的稻谷!”

  众人不敢言语,又是畏惧,又是愤怒。

  说话之人,是魏国公家的奴仆。

  刘顺义笑道:“每家最多能买一条船。”

  魏国公的家奴立即说:“每石稻谷,我出一两银子!”

  刘顺义摇头:“一两不卖,只卖六钱。”

  四下哗然。

  那家奴笑道:“嘿,没见过这么做买卖的,每石一两银子不卖,偏偏只卖六钱。钱多了烫手吗?”

  刘顺义朝着众人拱手:“诸位朋友,江西粮食也不多。眼下的十多船粮食,都是江西百姓,省吃俭用凑出来的。赵天王不忍江南百姓挨饿,因此特让我运粮至此。稻谷每石只要六钱银子,粮商卖去打成白米,该卖多少价钱你们自己算!”

  “好!”

  “赵天王仗义!”

  刘顺义又转过身,对魏国公的家奴说:“要买就买,只能买一船!”

  那家奴看看船上的铳炮,看看全副武装的水兵,咬牙说:“一船就一船,最大的那艘!”

  南京城门紧闭,反贼就在江上。

  却有许多码头苦力,受雇上船搬运粮食,复社士子和城外百姓,全程围观勋贵豪强跟反贼做生意。

  场面有些诡异,而且特别离谱。

  官兵水师也过来了,还有许多漕船和漕军。他们明明船多势众,却不敢进攻反贼水师,甚至躲得老远害怕被打。

  刘顺义一脸不屑冷笑,哪家买了多少粮,都会用小本本记下。

  谁家粮价卖得离谱,今后肯定被清算!

  黄宗羲摇头感慨:“世道崩坏,乾坤颠倒,实在是……”

  “唉,不求粮价下跌,只求粮价别再涨了。”顾杲叹息道。

  顾杲是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的儿子,顾宪成家里,只有几百亩地。若以地主每人可保留20亩地来算,顾家还真的不怕被分田。

  东林党创立之初,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要挽救国家,成员以中小地主居多。

  闹出大动静以后,各方纷纷加入,导致鱼龙混杂,成为大地主、大商人的政治工具。

  复社刚好相反。

  复社建立之初,多为大地主、大商人。组织扩大以后,无数贫寒士子加入,小地主、小商人迅速增多。

  吴应箕突然说:“夏收之前,必然涨到每石二两银子!”

  陈贞慧说:“确实。”

  “我欲至江西投贼,诸君可有同去者?”吴应箕问道。

  顾杲说道:“我也要去江西,并非从贼,而是观其施政。”

  黄宗羲道:“那就同去吧。”

  吴应箕已经打定主意,劝赵瀚立即拿下南直隶和浙江。

  这位先生出身大族,不但在复社混得开,而且喜欢结交江湖游侠。

  根据自己常年混江湖的经验,写下《江南弭盗议》,讨论总结该如何剿灭匪贼。又写下《江南平价物议》,讨论如何稳定物价,反正许多都是非常实用的文章。

  吴应箕大摇大摆走过去,对刘顺义说:“我要从贼。”

  刘顺义纠正道:“是投靠义军。”

  “都一样,”吴应箕笑道,“我懒得找船,且用兵船载我一程。”

  刘顺义拱手说:“先生请上船。”

  见吴应箕上船去了,顾杲和黄宗羲也跑来跟着。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此刻站在城楼上,遥观三个复社士子登上贼船,面部表情那是无比之精彩。

  船上粮食,还有瓷器等货物,整整搬运了两天,一股脑卖给南京士绅商贾。

  军舰卸货之后,立即拖着巨木,前往上海那边,自有郑芝龙的海船帮忙运去广东。

  张国维看着反贼舰队离去,浑身无力的坐下。

  他往往天空,乌云密布,似是要下雨。

  若能下雨就好了,意味着今年旱灾不严重。

  历史上,张国维以抗清烈士而广为人知,但他真正的身份是水利专家。他多想兵戈平息,踏踏实实兴修水利,即便劳苦奔波也乐在其中。

  上海。

  看着江西水师,把巨木移交给郑家海船,吴应箕说道:“郑芝龙跟江西勾结了,福建全省,恐怕旬月之间就能拿下。”

  “把江南拿下最好!”黄宗羲愤懑道。

  黄宗羲对崇祯的怨气,虽未积累到顶点,但也早已暗骂了无数次。

  在这种怨愤当中,其思想渐渐转变,只不过还没系统写成文章。他觉得,评价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只要能够万民安乐,改朝换代也无所谓!

  赵瀚那篇《家国天下论》,简直写到黄宗羲心坎里。而且许多内容,黄宗羲并未想到,看了文章之后,顿觉醍醐灌顶。

  回到船舱,黄宗羲又看了一遍《家国天下论》,突然开始提笔写稿子。

  《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有人类社会以来,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对公众有利的事业,无人兴办;对公众有害的事情,无人摒除。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不求个人利益,只求天下利益,不求个人避害,而令天下避害。那他必然辛苦千万倍,付出千万倍辛苦,却自己不享受利益,常人是不会去干的……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三代圣人也不能免俗。

  三代之后的君主,以人主自居,把天下之利归于自己,把天下之害归于别人。还让天下人不敢自私自利,把自己的私利视为天下的公利。或许开始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便心安理得。

  黄宗羲这篇《原君》,受到赵瀚《家国天下论》的影响,写得比原有历史更加深入得多。

  他把国家比喻为大商号,皇帝是商号总掌柜,官员是二掌柜、三掌柜和分号掌柜,天下万民都是商号的股东。

  商号是股东们的商号,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如果皇帝和官员不称职,就该全部撤换掉。就像股东撤换诸多掌柜一样,这才是最合理的。当今之世,大掌柜、二掌柜们,事实上在谋夺股东的产业,还要把股东们都饿死才罢休。

  只有那些糊涂小儒,才会死守君臣之义,以为君臣关系是天生不变的。

  真正的大儒,应该明白至理:万民重于社稷,社稷重于君王!

  写完这篇《原君》,黄宗羲拿去给顾杲和吴应箕。

  二人看罢,惊骇莫名。

  吴应箕说:“此文莫要现于世间,否则哪个君主能够容忍?”

  “快快烧了,恐有杀身之祸!”顾杲劝道。

  黄宗羲却笑道:“此文之义,许多源自《家国天下论》,只不过我写得更无遮拦。那江西赵瀚,如果能够容忍,则此人必为千古之明主。若他不能忍受,那便是欺世盗名之徒,把我杀了更好,让世人看清其真面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4:59 , Processed in 0.1872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