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精忠:福建之主嗨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12 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福州琼水河畔辉煌富丽的靖南王府之中,一路小跑着而来的左春秋人还没走进王府书斋,就远远的给那位生了一副挺讨人喜欢的尖嘴猴腮模样的耿精忠道喜了——这家伙长得挺有意思,一副猴样,但是看着却不奸诈,而且还有点憨厚老实,大约就是只是老实猴子精。
当然了,他可不觉得自己老实......他还觉得自己挺精明的,将康熙小皇帝骗得团团转,还把他这只猛虎给放回福建了。
“军师,进来说话......孤王喜从何来?”
正在书斋里面冲着一副大清江山万里图若有所思耿精忠,听见这位心腹军师的话儿,就一边笑着发问;一边撩起袍子,转回身,在一张太师椅上落了座。
“王爷,双......双喜临门啊!”
“双喜?是哪两桩喜事儿?”耿精忠抬眼看着自己的这位心腹军师,这才发现左春秋正涨红着脸,手里抓着两本文书,正在哪儿喘大气儿呢!
这左春秋自从投了耿精忠后就得了重用,保了个知府衔,实际的差遣则是王府的首席师爷。今儿他正在王府的大签押房里当值,就同时接到了两份告急的禀帖。
其中一份是潮州总兵刘进忠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刘进忠现在并不是耿精忠的下属,但是因为耿继茂、耿精忠对刘进忠有提携之恩,所以刘进忠一直以靖南王府旧部自居,时不时的会给靖南王府上禀帖,通报潮州和官广东发生的要事。
另一份禀帖则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派人送来的——耿精忠实际上管不着施琅。因为施琅自己就有个钦差衔,而且漳州还有个钦差督办福建、广东两省军务大臣米思翰节制施琅。但是耿精忠是靖南王,是福建驻防旗军的统帅!根据满清的体制,旗军比绿营大,驻防旗军的统帅有权节制防区内的所有绿营兵。所以施琅虽然不受耿精忠的节制,但也需要依着体制向耿精忠上禀帖。
拿到这两份加了火急的禀帖,翻看之后,左春秋可就再也坐不住了,心急火燎的就一路奔到了耿精忠的书斋里面。因为靖南王府占地颇大,所以左春秋这一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进了书斋之后还喘了半晌,才喘匀了气息,总算可以继续回答耿精忠的问题了。
“王爷,这一喜,就是施琅兵败洛阳江,新建的福建水师毁于一旦,连前来助战的六条洋夷战船也悉数被烧毁!
现在海寇郑氏大兵已经在洛阳江口登陆上岸,眼看就要围攻泉州府城了!”
“什么?”耿精忠闻言一下就从椅子上跳起来了,“左师爷,你说什么?”
“王爷,您稍安毋躁......”左春秋当即笑道,“这事儿对大清朝是大大不利的,可是对王爷的事业,却是大大有利啊!王爷正好趁此机会,更进一步啊!”
“更进一步?”耿精忠一听这话就来精神了,连老郑家打进泉州的事儿都搁一边了,一张憨厚的猴脸上全是期待的表情。
“您再进一步......”左春秋道:“那可就是福建之主了!”
“什么?”耿精忠有点失望,“怎么是福建之主?我现在就是福建之主啊!”
左春秋摇摇头道:“王爷,您现在只是福州之主,而非福建之主!即便是福州府,也不是您的一言而决之地啊!您真正能说了算的,就是那区区几十个藩庄啊!”
左春秋说的没错,大清朝廷封三藩封的抠抠巴巴,三藩王根本不是一省甚至一府之主。吴三桂还好点,毕竟当官云贵总管,早先还可以委派西选官,虽然云贵总管和西选官的特权早就已经交出去了。但是吴三桂早年提拔的许多云贵地方官员都还在任上,所以他还是可以掌控云贵地方。
可是耿精忠这个藩王就不行了,耿家可没当过什么福建总管,也没有“耿选”官,所以耿精忠对福建地方的掌控能力很弱。只能通过一些隶属于靖南王府的庄园控制土地、人口,从而对福建地方政权施加影响。
但是靖南王府下辖的佐领只有十五个,能圈占多少个藩庄?所以耿精忠的确算不上福建之主,连福州之主都不是,顶天就是福建省最大的封建主。有点像隔壁日本国的藩主,不过也不是什么大藩,他的十五个佐领加六千绿营兵,顶天就是九千一万的人马......恐怕连“百万石”都没有,就是个三四十万石的身价。
靠这点实力想当皇帝简直是在做梦!
听左春秋这么一说,耿精忠也觉得这个皇帝得分几步才能当上......可是这福建之主好像也不容易当啊!
“师爷,这福建之主要怎么才能当上?”耿精忠皱眉道,“即便郑经打下了泉州府城晋江,也就那么一点儿地盘,不至于让皇上把整个福建的军政大权都交托给我吧?”
“王爷您别急,这不还有个好消息吗?”
“还有好消息?”耿精忠问,“什么好消息?”
左春秋将刘进忠的禀帖递上去了,“王爷您看,这是刘总戎的禀帖。”
“刘进忠的禀帖?”耿精忠接过禀帖,打开后一边看一边说,“应该是米思翰派去打澄海的军队狼狈而退了吧?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他的话刚说到这儿,忽然就好像中了定身术一样,直挺挺的站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过了半晌,才用颤抖的语气说:“这,这,这怎么可能?尚,尚可喜完了......广东的天塌了!大明又回来啦!”
左春秋却笑着对耿精忠说:“王爷,广东的天塌了,朝廷才会觉得您这根福建的擎天之柱重要啊!才会把福建一省的大权都交给您啊!您有了福建一省的大权,才能招兵买马干大事儿啊!”
“可......可朝廷能相信我?”耿精忠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他也是三藩之一啊!
而且他很可能还是三藩当中唯一一个真想造反的藩王!
在三藩王中,尚可喜那是忠心过剩,吴三桂是拥兵自雄......就想当个云南王,只有耿精忠一天到晚在折腾什么“天子分身耳火”,梦想当皇帝。
这个心里有鬼的耿精忠,当然不敢相信康熙皇帝会信任自己了。
左春秋笑着道:“王爷,皇上当然相信您了,他要不信您,会让您回福建嗣位袭爵?先王当时上奏一请,皇上可就立马让您南下了......吴三桂现在都病得快不行了,皇上肯放吴应熊吗?”
“可,可是我该怎么把福建一省的大权都抓手里?”耿精忠又问。
“这好办,”左春秋道,“您亲自上京去向皇上要权!”
“什么?”耿精忠被左春秋的提议吓一跳,“这不自投罗网吗?”
“王爷,您怕什么呀?”左春秋笑道,“您是大清的藩王,坐镇福州,就是为了替朝廷镇住前明余孽的。现在前明余孽都闹那么大了,您就三千旗兵六千绿营的能行吗?您上京要权是天经地义的。”
“那,那皇上要不给呢?”
左春秋道:“他不给,您就赖北京不走了......他一准给!而且皇上还会觉得王爷您忠厚可靠!”
“真的?我忠厚?”耿精忠看着左春秋,一张老实巴交的面孔皱着,似乎在苦苦思索。
“真的,真的!”左春秋道,“王爷,如果皇上真的不给......您干脆就请撤藩吧!就您的三千旗兵六千绿营的,比尚可喜差太多了,过一阵朱和墭打过来,还不得全军覆没?”
耿精忠抽了口凉气,点点头道:“说的也是啊......尚可喜的账面上虽然也只有这点人马,但实际上他比我强太多了!
他手里有香山—澳门贸易,每年装进兜里的银子少说也有上百万,我根本比不了啊!
行,我马上就上折子,请求进京述职。”
2#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康熙皇帝的“火雷政策”和朱和墭的“糖药路线”倒是有点不谋而合,都是尽可能的搞垄断......这可是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
而且还得瞒着洋鬼子,就让那个什么罗马镇魔司的法师去好好研究吧!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又对图海道:“朕记得尚之节递上来的题本上提过一个什么龙虎山的张真人,好像挺会忽悠人的。”
图海道:“是有这么一个人,好像名叫张洪天,道号启灵,现在好像在惠州府呆着。”
康熙道:“给刘秉权明发上谕,就说这个张真人通晓火雷之法,乃是得道高人,让他把此人小心护送来京......这朝廷的火雷,在明面上就得从他身上来了!
等回头西夷的法师来了咱这儿,也叫这个张真人去对付。”
“嗻!”
图海应了一声,然后又提醒道:“皇上,配置这个火雷药需用大量白糖,而白糖多产自广东、福建......朝廷是不是应该下令两省收购民间白糖以充军用?”
“不可。”康熙道,“这命令一下,要么白糖涨天上去,要么就是地方官滋扰糖农,搞得下面不敢种甘蔗、制白糖了......施琅,你是福建人,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皇上,”施琅回答道,“这白糖在北京不过卖一百文一斤......在福建、广东那边更便宜,算不了什么。只要派些得力的奴才,暗中收购,就足以应付军用了,不必大张旗鼓的搞。”
“好啊,”康熙笑着对施琅道,“朕就把采买白糖的差事交给你家了,你是福建人,家里又营过商,一定能办好的。需要多少银子尽管给朕上折子,朕就信你一个!”
“奴才谢主隆恩!”
施琅赶紧叩头,他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啊,康熙皇帝这是把朝廷最重要的一笔“军工订单”发给他家了!
虽然施琅也不敢把康熙当冤大头坑,但是合理的利润还是要赚的......而且康熙还说了“就信他一个”,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在告诉安亲王岳乐和大学士图海,谁都不许在采买白糖的问题上找施琅的麻烦!
如果有人不开眼一定要插手,那他们一个宗室老长辈,一个首席大学士就去那人给铲平了,不许往上捅。
岳乐和图海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康熙的意思。康熙也就不再提买糖的事儿了,而是话锋一转,又说到广东乡试上了。
“薛章给朕递了折子,问已经沦陷的广东州县的秀才能不能来韶州科举?安亲王、图海,你们怎么看?”
“皇上,”安亲王岳乐道,“这秀才又无守土之责,地盘沦陷了也不能拿他们问罪啊!奴才以为,该让他们来考。”
图海皱眉道:“皇上,奴才也以为该让他们考,只是这辫子......”
辫子没了!
薛章的折子问的其实也是这个,留着辫子的广东秀才当然可以考乡试,可朱和墭是不允许在辖区内落籍的成年男子留辫子的。
“让他们考!”康熙笑道,“辫子和头颅相比,总还是头颅要紧......朕不能不近人情啊!
再说了,头都没有了,还哪来的辫子?还考什么科举?还怎么为朕效命?朕虽然容不得那些真正从贼的奸人,但是为了保住头颅而剪掉辫子的不算真从贼。
明发上谕,告诉广东的秀才、举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辫子,都可以去韶州考乡试,来北京考会试,朕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辫子让人剪了就怪罪他们。”
康熙命薛章大搞广东乡试,目的就是挖朱和墭的墙角,同时巩固自己的阵营。哪能因为秀才没辫子就不给考?这不等于在替朱和墭稳住阵营了?
“皇上圣明!”
对于康熙的决定,岳乐、图海当然一块儿喊“圣明”。
其实这也没多圣名,这只是知道常识而已。康熙虽不是圣君,但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但不知人间烟火的君王。
而且满清的那些祖宗家法,大多出自康熙......有些是康熙在世时定下,有些是康熙死后雍正总结出来的,这些祖宗家法当然不可能用来约束康熙本人了。
......
“安亲王、图海,那耿精忠大老远的跑来北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问了没有?”
从紫竹院回城的途中,心情看上去相当不错的康熙皇帝又问起了耿精忠上京的事儿。
耿精忠是五月份离开福州的,花了两个月时间慢悠悠的北上,终于在一天前抵达了北京城。
康熙让岳乐和图海前去迎接,顺便问问他跑来北京想干什么?
“回禀皇上,”图海回答道,“靖南王是来要权的。”
“要权?要什么权?”康熙又问。
“皇上,”岳乐接过问题,“靖南王说他名大权小,虽然挂着靖南王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却连福州一府之地都管不了,真正归他管辖的只有几十个藩壮庄,十五个佐领的旗军和六千绿营兵。他觉得靠这点实力打不过伪朱三太子和海贼郑世子,如果不能多拿点兵权事权,等那两家打上门来,那他就得和尚可喜一样了。”
“和尚可喜一样?”康熙皱着眉头,“朕没给尚可喜大权吗?尚可喜在广州那么多年,光是香山—澳门的贸易就捞了几百上千万......可他不照样给姓朱的打成那样了?”
康熙的语气中对于香山—澳门贸易的事儿颇有不满,是因为罗东尼、桑保罗这些澳门葡人已经到了北京,都当上了光荣的镶黄旗奴才。
康熙皇帝还亲自召见了他们,不仅问了朱和墭攻占澳门的事儿,还仔细询问了澳门的贸易情况。得知尚可喜每年至少可以从香山—澳门贸易中捞到一百万两银子,就很有点不满。
不是因为底下人捞银子不满,而是因为尚可喜只知道捞银子和生孩子,把打仗的事儿都忘记了而不满。
而且这些银子最后也没花出去,大多都归了朱三太子、朱三太孙!
你说康熙皇帝能不生气吗?
“皇上,”岳乐看着康熙一脸不高兴,于是就试探道,“要不您就撤了耿精忠的藩吧,让他回北京当个闲散王爷算了。”
“撤藩?”康熙一愣,“耿精忠肯吗?”
“肯啊!”岳乐说,“他昨儿就和奴才说了,如果没有大权,那是绝对打不过伪朱三太子和伪郑世子的......与其误了皇上您的大事,自己也落个兵败身死,不如早早的把权交了,回北京当个富家翁。这样皇上也好派大员去福建执掌军政大权,免得朝廷大员和藩王互相掣肘,最后坏了大事。”
“大员和藩王互相掣肘?”康熙一听这话,眉头深皱,已经明白耿精忠的意思了......福建那边兵没多少,却有一个藩王,一个镇守公爵,一个总督,一个钦差大臣。
这都能凑一桌麻将了!
四个老大各有各的路子,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这仗打得好才怪。
而且广东的情况也和福建差不多,甚至更乱!现在有一个总督,一个藩王,一个公爵,一个定南将军,还有一定南格格......五个老大,到底该听谁的?笔趣阁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低声道:“也是这个理儿啊......好吧,回头让耿精忠到南书房见朕,朕要当面问话。”
3#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紫禁城,南书房。
就在康熙皇帝得到施琅、邓忠所献的白糖火雷的次日,和施邓二人一起上京的大清靖南王耿精忠终于顶戴花翎,袍褂整齐的步入了康熙皇帝日常办公和召见大臣的南书房。见到了让他“朝思暮想”了好些日子的大清小圣主爱新觉罗.玄烨。
“奴才耿精忠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尖嘴猴腮的耿精忠到底还是个老实人,虽然一路上都在和军师左春秋暗搓搓的商量怎么欺君,但是现在给康熙磕头请安时,却是脑袋当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战战兢兢了。
“朕躬安。”
康熙答了一句,然后打量着跪在地上汗出如浆,哆哆嗦嗦,好像干了多大亏心事一样的耿精忠,就半开玩笑地问:“额驸你怕什么?朕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不成?你该不会是干了什么对不住朕的事儿吧?”
这耿精忠和康熙也是亲戚,他娶了豪格的女儿为正福晋,是康熙的堂姐夫。他就嗣位就藩之前,也常在北京居住,和康熙皇帝经常见面,双方还算熟悉。所以康熙和他说点玩笑话也没什么。
可耿精忠心里有鬼啊!而且他的贼胆也不大,听康熙怎么一说,当场就给吓趴在地上了,还连着声的请罪:“奴才有罪,奴才该死......”
面对耿精忠的请罪,康熙却没怎么往心里去。因为他的大清朝就是一群爱新觉罗家的主子领着一帮奴才和奴才的奴才打出来的,主奴之间尊卑分明,什么请罪啊,该死啊,那都是奴才的口头禅。当主子听听就行了,真要“有罪就抓”,“该死尽死”,大清朝自己就没了。
而且这段时间广州、泉州、琼州相继失守,广东、福建有点大的官员都给康熙上了请罪的折子,那可真是“个个有罪、人人该死”。
所以耿精忠现在的态度也就不是很奇怪了......还是有点奇怪的,头磕得有点响,请罪的声音有点哆嗦,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货真有什么十恶不赦之罪呢!
不过康熙皇帝是比较了解耿精忠的......姓耿的都怂!
他爷爷耿仲明因为手下的将领收了三百个“逃人”,触犯了《逃人法》,被多尔衮询问,结果吓得上吊**了——这事儿弄得多尔衮都莫名其妙,就是问一问,咋就死了呢?
当时耿仲明正在江西督军,准备跟着尚可喜一起去打广东,手底下有一万大军。大清朝廷怎么可能因为三百个“逃人”就要弄死他?所以当时朝堂上所有人都在替他开脱,说要宽大......结果这货自己吓自己给吓死了。
而耿精忠他爹耿继茂也是个怂货,给他爹报个病死不就行了。可是不敢,非得如实上报。结果多尔衮觉得自己下不来台,就给耿仲明扣了个畏罪**,还不让耿继茂袭爵......而耿继茂居然也忍了,还勤勤恳恳的跟着尚可喜去打南明杀广东人。到后来亲政的顺治皇帝觉得不好意思,太欺负老实汉奸了,这才让耿继茂当了王爷。BIquGe.biz
因为有耿仲明、耿继茂两代老实汉奸留下的人设,所以耿精忠的“老实形象”也就很容易深入人心了——这个耿精忠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看着磕头请罪的耿精忠,康熙皇帝只好温言安抚道:“额驸,别请罪了,你对大清的忠心,朕是知道的。”
还好......
耿精忠那叫一个心虚啊,他是真有反心的!
看见耿精忠的情绪稳定了些,康熙又问:“额驸,假如朕将福建的全权委托给你,你打算怎么对付伪明逆贼?”
“回禀皇上,奴才会集中福建全省的人力物力,盯着潮州去打!”
耿精忠当然已经备好说词了,他和左春秋可商量了一路呢!
“打潮州?”康熙有点不解,“潮州很要紧吗?”
“皇上有所不知,”耿精忠道,“这潮州虽然偏居广东一隅,但是其地民风彪悍,宗贼遍地。那里自古就多山贼、海寇、豪强。而且自明末以来,由潮州出海者极多,潮人遍布南洋各国。虽然朝廷用海禁迁界之法暂时切断了广东的潮州人和海外潮人的联络......但是海禁毕竟只搞了十年,这联络要恢复也不困难。
到了那时,伪明逆贼就能勾结外洋、垄断海贸、攫取暴利了!更可怕的是,那些出海闯荡的潮州人有许多在干海盗、海贼的勾当,一旦被伪明朝廷所用......那海贼郑森北伐江宁的事儿恐怕会再次发生!而朱逆和墭用兵,可比海贼郑森强多了!”
耿精忠现在是老实人说老实话。广东三大族群中,眼下对大清朝威胁最大的就是潮州人!
虽然客家人也和潮州人差不多喜欢搞大宗族,喜欢抱团搞械斗,一个个都生猛得很。
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客家人还没扩张到海边,出海闯荡的不多,而潮州人则抱团出海,和闽南人一起下南洋、闯世界。
所以朱和墭如果得到客家猛人的支持,最多从湖南、江西一步步的往北打。
如果得到潮州人,特别是海外潮州人的支持,那就能泛海北上,直接到大沽口甚至去山海关外登陆都没一定!
康熙皇帝对打仗的事儿也不大明白,所以就扭头看了看陪着他一起接见耿精忠的岳乐。
岳乐之前主张集中力量打下广州,现在耿精忠又提了个“潮州威胁论”,听着好像也蛮有道理的。
“额附,”岳乐问,“以福建全省之力,能打下潮州吗?现在海贼郑家已经占了泉州的几个县,福建还有余力管广东的事儿?”
“王爷,”耿精忠道,“如果福建全省再加上潮州的刘进忠所部,力量能够往一处使。即使一时打不下潮州和泉州的那几个县,也不至于落下风......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忽而潮州,忽而泉州,使得逆贼首尾难以兼顾,疲于奔命,这样也就无力支援广州了。”
岳乐点点头,又问:“那么以定南大将军所辖的兵力,能拿下广州吗?”
耿精忠皱眉反问:“王爷,您说的定南大将军所辖之兵到底有多少?广东的军事,是以定南大将军为尊吗?另外,湖广、江西、江南、浙江等处的绿营现在都没有出动......是不是太轻敌了?”
说着话,耿精忠又扭头对康熙道:“皇上,奴才有句肺腑之言,不知当不当讲?”
“只管讲来,”康熙道,“你是朕的堂姐夫,一家人有什么说不得的?”
耿精忠道:“皇上,现在伪朱三太子都打下广州了,决不能再视之为孤穷之贼。应该要牛刀杀鸡!哪怕不动用八旗天兵,东南各省的绿营精兵也应该尽出啊!”
他又看了岳乐一眼,“而且还应该派出真正可以指挥全军的大臣去广东督军......”
耿精忠现在提出的建议,乍一看都是为大清国着想,但实际上却都是和左春秋商量出来的坑......不仅坑大清国,也在坑朱三太子、朱三太孙。
因为一旦康熙皇帝把东南各省绿营主力和手里最能打的王爷都派去了广东,那么北边的长江流域就空虚了!
和十多年没见过八旗天兵的吴三桂不同,耿精忠也是“北京人”,太知道现在的八旗天兵是什么水准了。
所以在他看来,只需要把岳乐和东南绿营中的精兵都弄去广东,那他的机会就来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10:17 | 只看该作者
“安亲王,图海,你们俩觉得耿精忠说得有道理吗?”
南书房内,现在只剩下康熙皇帝和几个心腹在商量事情了。
耿精忠已经心事重重的走了,回去等消息了!他这回也是押上一切了!要么成功拿到总管福建之权,要么就干脆撤藩不玩了!
康熙皇帝当然不能让耿精忠离场了......这位“小圣主”在大战略方面,还是相当有水准的,当然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必须稳住三藩。
但是康熙也有个短板——不大能打仗!不仅他自己不大能打了,他手底下也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将帅。
特别是搞死了鳌拜、穆里玛后,朝堂上好像就剩一群“笔贴式”、进士,还有养尊处优的“二代王”和“三代王”了。好不容易剩下一个安亲王岳乐就跟个镇国之宝似的,根本不舍得往外派......特别是派去广东那种瘴痢之地。
万一在前线得病死了,那康熙皇帝还拿谁去吓唬不知道死没死的吴三桂?
“皇上,”图海最清楚康熙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就抢在岳乐之前出班下跪了,“奴才觉得靖南王的话有些道理,现在广东前线的兵马还是少了。日前定南大将军的题本上也说现在广东境内能战的只有他从广西带去的两万人和祖泽清的四千人。
另外,定南将军的确指挥不动广东的各路兵马......”
孙延龄这个“软饭将军”的确很难服众!
论起“奴辈”,金光祖、祖泽清、尚之典、刘秉权哪点不如他?他不就是娶了孔四贞这只母老虎才吃上一口香喷喷的软饭,当上个软饭大将军吗?这怎么可能服众?
而孔四贞又是个女流,孔有德的旧部卖她的面子,但是金光祖、祖泽清、尚之典、刘秉权等人照样不服她......她要是孔有德的儿子,那倒是没问题,可她偏偏不是。
所以现在的广东清军很难拧成一股绳,除非朝廷派出真正有威望的满洲大佬下去督军。
而这个最理想的人选并不是岳乐,而是图海自己!
图海虽然是从笔帖式一路上来的,但是他也不完全没有军事经验。在康熙二年的八月,图海曾经被任命为定西将军,率领少量八旗天兵去湖广、陕西、四川的三省交界处支援正督军围剿郝摇旗和刘体纯的穆里玛。期间还有过一次和前来劫营的义军对阵的经历!
虽然不能和身经百战的鳌拜、穆里玛相比,但是如今宿将凋零的大清朝廷里面,也算得上通晓军略了。
而且他当文官已经当到了中和典大学士,这是所有大学士中最大的一个,相当于明朝的首辅大学士了。已经不可能再“进步”了,如果他想要再往上爬,就只能去带兵立功了。
想到这里,图海咬了咬牙,似乎下了决心,“皇上,奴才图海愿提一旅之师前往广东,为朝廷铲平伪朱三太子这伙大逆不道之贼!”
康熙皇帝看着挺身而出的图海,欣慰地点点头,“很好!首席大学士出兵,这可是出将入相了......图海!”
“奴才在!”图海大声道。
“朕当委你以重权,就授予你宁南靖寇大将军印!”
宁南靖寇大将军印在大清攻打南明永历政权时曾经授出过一次,授予舒尔哈齐的孙子,固山贝子洛托。可惜这个洛托在康熙四年时就去世了,否则他倒是比图海更合适去广东平乱。
康熙接着又道:“图海,朕再命你节制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兵马!”他想了想,又一脸严肃的对图海道,“再给你五百京旗精锐,以壮声威!”
五百京旗精锐就是传说中天兵无敌的八旗精锐了!
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爷俩在广东都闹成这样了,康熙都没舍得派出八旗天兵。
这回放图海出去督军,居然一次就给了他五百个天兵充门面,可见康熙对图海有多重视。
当然了,这五百天兵是充门面的,不是打硬仗的......否则五百天兵被一二百朱和墭的掷弹兵炸得满地找牙,那大清朝的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康熙皇帝接着又看了岳乐一眼,安亲王岳乐知道皇上是想让自己拿出个出兵方略。于是马上出班下跪道:“皇上,奴才建议抽调各省绿营精兵两万,随同宁南靖寇大将军一起南下广东。BIquGe.biz
另外,奴才再举荐甘肃总兵孙思克随同宁南靖寇大将军出征!”
“好!”康熙满意地点点头,“一个首席大学士加五百满洲天兵,再加上孙思克这样的骁将和两万绿营精兵,广东那边还有定南将军等人率领的五万大军......伪朱三太子父子纵有三头六臂,也难逃败亡了。”
他斟酌了一下,又道:“福建那边,朕也打算准耿精忠所请,撤回福建总督,并且设立福建总管一职,由靖南王耿精忠担任。福建之事,当假耿藩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用兵,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
这回康熙皇帝还真是下了血本,不仅在广东方面下本,还在福建方面下了本!
耿精忠这回从康熙这里得到的总管之权和当年吴三桂平云南时得到的权力,那可是一模一样啊!
......
康熙任命图海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并且授予耿精忠福建总管的上谕都是明发的,也就是向全天下公开。
而且为了给远在广东前线的清军打气助威,康熙还派出六百里加急将这两道明发上谕的抄件送往韶州和肇庆。
所以朱和墭在不到半个月后,就从杨起龙那里得到了这两道上谕的抄件。
杨起龙现在还是行军师府的右辅副军师,而他具体负责的则是情报工作......在朱和墭的阵营中,论起搞情报,恐怕没有人比他更厉害了!
在历史上,这位可是能在康熙年的北京城发动武装起义的牛人!
早在朱和墭第二次和杨起龙见面,并且提拔他担任右辅副军师的时候,就从不大宽裕的私囊中拿出了五百两黄金,作为杨起龙的活动经费。
杨起龙就用这笔钱买通了祖泽清身边的两个师爷,并且建立了一条肇庆——广州的情报输送线。所以朱和墭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大清朝廷的明发上谕。
“图海要来......杨军师,你在北京时可认得图海?”朱和墭前世就知道图海这个人,最早是小时候看电视剧《康熙大帝》时知道的,没想到这回要遇上真人了!
“认识,”杨起龙认识的人还真不少,“是个能吏......世子爷,他是首席大学士,又是满洲权贵,还带着五百八旗兵来广东。恐怕广东的诸将都会为其驱使,不会再和之前跟着尚可喜混的时候一样不听指挥了。”
“哦。”朱和墭点点头,又问:“那么周培公呢?军师可曾听过图海身边有个周培公?”
“周培公?”杨起龙一愣,“未曾听说......这人是谁?”
朱和墭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把话题拉到耿精忠身上了,“那耿精忠什么意思?怎么就当上福建总管了?”
在朱和墭的记忆中,这个耿精忠在三藩之乱中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现在怎么回事?怎么当了福建总管......他这是真心投靠了康熙,还是用了什么诡计骗取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5:12 , Processed in 0.09908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