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下时代价值观的沉思(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17 21: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萍庭鹤 于 2025-3-17 21:39 编辑


  从戴钟萍烈士事迹中审视“家国观”的扭曲与重塑



文/萍庭鹤


  

(摄影:中国摄影协会会员 张桂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戴钟萍烈士的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湘西的大地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她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不仅是对个人英勇抗争的见证,更是对“家国观”的深刻诠释与悲壮捍卫。从戴钟萍的故事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在特定历史时期“家国观”的扭曲形态,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思考如何重塑正确的“家国观”,以照亮当下与未来的前行道路。
  戴钟萍出生于湘西凤凰县的名门望族,在那个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身为官宦家庭的独生女儿,她本可享受优渥的生活,遵循家族既定的轨迹,相夫教子,安度一生。然而,她却展现出超越时代局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叛逆精神。幼年时,她便追求真理与进步,不受世代官宦声望的束缚。这种叛逆,并非无端的任性,而是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渴望,是对国家命运深切的关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沦丧,同胞流亡。戴钟萍目睹这一切,内心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师生走上沅陵街头,高呼抗日口号,发表抗战演讲,传唱抗日歌曲。在她心中,国家的命运高于一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戴钟萍的家人却秉持着陈旧的观念,认为“姑娘人家不要参与搞那些事,那是男人们的事”。这种狭隘的思想,将女性局限于家庭的小圈子中,忽视了国家面临的生死存亡危机。他们只关注家族的声誉和个人的安稳,却看不到国家破碎后,家族也将失去庇护的残酷现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家”观念凌驾于“大家”之上的扭曲“家国观”。
  更令人痛心的是,戴氏家族中的封建耆老们,在戴钟萍为抗日事业奋斗时,不仅没有给予支持,反而横加指责。当国民党当局审讯戴钟萍,只要她写下“悔过自新”四个字便可恢复自由时,这些封建耆老竟认为她“败坏门风”“玷污先人”,这种叛逆“不必留在世上”。他们将家族的所谓颜面和传统礼教置于国家大义之上,完全丧失了正确的“家国观”。在他们眼中,家族的规矩和声誉比国家的存亡更为重要,这种扭曲的观念导致戴钟萍失去了可能被拯救的机会,最终壮烈牺牲。
  戴钟萍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人像戴钟萍一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宁,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然而,也有不少人像戴钟萍的家人和家族中的封建耆老一样,陷入了“家国观”的误区。一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与侵略者勾结,成为汉奸走狗。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家”,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对“家国观”的严重扭曲和亵渎。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家国观”的扭曲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至上。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富,不惜损害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科研、教育等,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部分人因为国外所谓的优厚条件,放弃了为祖国效力的机会,转而投身他国。这与戴钟萍在国家危亡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此外,在网络时代,一些人在虚拟世界中发表不当言论,诋毁国家、抹黑英雄烈士。他们忘却了历史的伤痛,对国家和民族缺乏敬畏之心。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民族感情,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的“家国观”是扭曲的,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重塑正确的“家国观”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历史教育,让人们铭记历史的伤痛。戴钟萍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是最好的教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正确“家国观”的核心,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戴钟萍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要摒弃狭隘的家族观念和个人主义思想。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和个人利益,而要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明白,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我们的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个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戴钟萍烈士用她年轻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正确的“家国观”。她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家国观”扭曲的危害,也为我们指明了重塑正确“家国观”的方向。在新时代,我们应当以戴钟萍为榜样,坚守国家大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摒弃扭曲的观念,让正确的“家国观”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戴钟萍等无数烈士的英灵,让他们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附件——原载于湘西地域沅陵女性网


  忆党史——贾凌带你走进沅陵抗日救亡女英烈戴钟萍的红色青春


 关注家庭关心女性关爱儿童

  抗日救亡

  女英烈戴钟萍生平简介

  戴钟萍,女,汉族,1922年出生在湘西凤凰县镇竿城(今沱江镇)沙湾一个名门望族官宦家庭。1936年,戴钟萍随父亲在沅陵居住,就读于沅陵乡村简易师范学校。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27日逮捕,同年3月28日,在沅陵县城南郊区五里亭的山坡上英勇就义,年仅19岁。

  图片
  故事汇

  1941年3月28日,一个腥风血雨的深夜,在湖南省沅陵县城南郊区五里亭的山坡上,一位年轻的女子惨遭杀害。临刑前,面对刽子手,她毫无惧色地呼喊“共产党人不怕死!我死,你们不要用枪打,留下你们的**去打日本强盗吧!”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日救亡而献身、年仅十九岁的女共产党员戴钟萍。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湘西牺牲的众多共产党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叛逆的名门闺秀

  戴钟萍的祖父曾任辰沅永靖兵备道的秘书长,主持过镇竿道幕;父亲戴德滋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是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军队团长、旅长、独立第十师参谋长;伯父戴文垣是晚清举人,曾任辽宁朝阳县知事,后在湘西护国军第二路军总司令部任秘书长;二叔戴恢垣任过国民党军队独立第十师团长,沅泸警备司令;三叔戴斗垣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军队的少将旅长、中将师长,1930年8月,率一旅人马“追剿”红军,被红一军团歼灭于浏阳文家市,戴斗垣拔枪**。蒋介石曾为此大做文章,宣扬戴斗垣“忠于党国”,一再“体恤”、“优慰”,并亲自召见戴氏族人。戴钟萍出生在这样一个“缙绅世第”的军官家庭,又是一个独生女儿,真可谓“名门闺秀”,族人莫不爱为掌上明珠。可是,戴钟萍并无娇气,从小好与街邻男童女孩为伍,性格开朗,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家人眼里,她有一种独特的“叛逆”气质。戴钟萍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天资聪明。世代官宦的声望,并没影响到她的生活,从小追求真理与进步。1935年,戴钟萍随父亲戴德滋到长沙居住,就读于周南女子中学。学习期间,受到了进步思潮的影响,关心国事,热心社会活动。这使她痛感中国文化落后,受人欺凌,立志奋发读书,将来报效祖国。还未毕业,戴钟萍又随父亲到沅陵。回到沅陵后,她不顾父亲的劝阻,就读于沅陵乡村简易师范学校,继续求学。立志献身教育事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由于日寇大举入侵,大批东北和其他沦陷区的难民流向湖南,进入湘西。湖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戴钟萍作为知识女性,眼看国土沦丧,同胞流亡,小小年纪的她热血沸腾,毅然摆脱家庭的束缚,与师生们一道走上沅陵街头,高呼抗日口号,发表抗战演讲,传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大路歌"等抗日歌曲,鼓动宣传市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戴钟萍的行为自然受到家人的反对,说什么“姑娘人家不要参与搞那些事,那是男人们的事”,阻止她参加社会活动。戴钟萍据理力争,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击倭寇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不顾家人反对,仍然坚持与进步青年上街游行,呼唤民众“抗日救亡”。

  1938年春,戴钟萍的父亲戴德滋身患疾病,戴钟萍白天读书,晚上照料父亲。父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她这个独生女儿身上,病危临终前,嘱咐戴氏兄弟好好照料和教育,如不听教育,可按家法处置。

  救亡的活跃分子

  父亲一死,戴钟萍母女从沅陵迁回家乡凤凰县镇竿城。按照旧俗,母亲要她在家为父亲守灵三年,可是不过三个月,戴钟萍就又活跃在凤凰县街头,从事群众抗日救亡工作。这时,抗日救亡运动震惊了这座偏远而古老的凤凰山城,镇竿城街头到处呼喊着抗日的口号,到处传唱着抗日的歌声。作为抗日救亡活跃分子的戴钟萍常和街头的学生们、难民们唱起一支令人心碎而又令人激昂的歌:“敌人蹂躏着北国壮丽的山河,扰乱了南方温静的水乡。长白山下,扬子江上,黄河畔,珠江头,掀起了漫天烽火,房屋变成了瓦砾,红颜化作白骨,同胞们,何时收复我们的锦绣山河!”戴钟萍的母亲得知后,说她不守家规,训斥女儿对不起死去的父亲。戴钟萍对母亲说:“我唱的是抗日的歌,现在救亡如救火,如果我在家守服三年,眼看着日寇侵占祖国,火烧家园,恐怕爹在九泉也会骂我们。”说得母亲痛哭流涕。1938年10月,中共湘西工委成立。1939年春,中共凤凰县委也成立了,成为领导凤凰县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年方十七岁的大家闺秀戴钟萍,积极参加宣传、募捐、安置难民等社会活动,表现突出。不久,经熊漠远介绍,被中共凤凰县委地下组织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化名“曼云”,意即像云彩一样延展革命的红红火火,秘密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和公开的抗日救亡工作。在党组织帮助指导下,戴钟萍阅读了《论持久战》等书刊,懂得了抗日救亡的道理。按照县委的分配,戴钟萍负责组织青年、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她经常邀集热心抗日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共产党的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的文件和书刊,并一起到群众中教唱抗日歌曲,呼吁“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她还和党员们认真学习**关于抗日战争的著述和《新华日报》等党的报刊,提高对抗战工作的认识和组织救亡活动的能力。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戴钟萍利用自己的身份,经常邀集一些进步青年,组织学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阅读《新华日报》和**有关抗日战争论述。她还利用自己“戴府小姐”的名衔,在名门望族中发动进步青年男女,联系一些富家子弟,鼓动他们走出深宅大院,投身抗日大潮,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为国家民族做些有益处的事情,使个人的人生更加充实向上。她常到镇竿城几家大户“访亲”、“拜友”,组织学习《联共(布)党史》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论述,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提高觉悟,激发抗日热情。有时邀集一些青年男女,在群众中宣传抗战救国道理。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黄河颂》《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唱得大家激情满怀。镇竿城的青年发动起来了,有的还加入了党组织,成了抗日救亡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在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同时,还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帮助中共凤凰县委培养发展新党员,注意发现和培养政治上追求进步的优秀青年,发展党的组织。同她一样出身名门的谭世英有进步的要求,她便主动帮助谭世英参加抗日工作,完成党组织布置的任务,经受斗争的锻炼,使谭世英后来加入了党组织。女党员杨惠卿家规甚严,家务劳动也多,难以抽出时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戴钟萍就经常到杨家做动员工作,宣传抗日的重要性,使杨惠卿能够较多地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起到党员的作用。她还以小学教师的职业做掩护,走村串乡,发展农村党员,在广大农村努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扩大党的影响。由于她的家庭、家族在当地举足轻重,所以她参加抗日工作对群众有较大的号召力。正因为她在凤凰城乡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由于她家庭社会地位较高,影响很大,她的行为深为国民党当局不容,顽固势力对她十分仇恨。尤其是震动了国民党地方政府当局,凤凰县长李宗祺也指责戴钟萍“邪说煽动”、“图谋不轨”。一时,戴钟萍成了国民党顽固派和守旧势力的眼中钉。戴钟萍的行动,自然也触犯了族中封建耆老的大忌,为族中封建遗老所不满,横加指责。风言风语很快传到了戴钟萍母亲的耳里。有的人甚至直接跑到戴钟萍的家里,警告她的母亲说,戴钟萍的行为“大逆不道”,“有伤风化”,要“严加管教”。戴钟萍的母亲爱女心切,暗地里劝她,女孩子不要到处抛头露面、当众讲演,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家庭的声誉。她耐心地对母亲讲道理:“先有国,后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国家被日寇灭亡了,我们都成了亡国奴,那还有什么家呢?”取得母亲的支持,她外出开展抗日活动更积极主动了。1939年春,在一定程度上容纳共产党的湘西绥靖公署主任陈渠珍离开了湘西,凤凰县的形势紧张起来。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中央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活动处理办法》后,湘西地区革命形式逆转。时年9月,凤凰县地下党党员张宏勋在辰溪被捕自首叛变,出卖了中共凤凰县委书记唐智伯和戴钟萍等七同志。这时,戴钟萍迅速转移。1941年初,她隐蔽在一个苗汉杂居的小市镇长宜哨。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利用课堂和家访,深入苗汉农民家里,宣传抗日救亡,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经过一段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在本县农村开展建党工作和抗日救亡工作。戴钟萍的一切行动,都有人向凤凰县长李宗祺告密。到长宜哨后,县政府、警察局每天都收到有关她的情报。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接到县里的报告后,“密令”凤凰县长和国民党县党部“严密防范”,“采取果断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设法要她离开凤凰到乾城国立八中高中部去读书,可校长却因“共党嫌疑”而拒绝接受。戴钟萍十分气愤,决定回转家乡,继续斗争到底。

  不屈的共产党员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执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湖南省主席薛岳制造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惨害共产党人和新四军干部。同时,在湖南全省破坏了一大批中共组织。湘西的抗日形势也随之逆转,中共泸溪县委书记刁牧夫被杀害,其中包括中共凤凰县委等湘西党的地下组织分别遭到破坏。当戴钟萍的身份被叛徒供出后,国民党省、专、县当局如临大敌,为此迭电迭令,密电往来频繁,想方设法予以抓捕。薛岳的《湖南省政府密令》指出:凤凰共产党分子戴钟萍等在该县吸收男女青年活动积极,命令有关军政当局采取严厉措施镇压。陆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和第九区保安司令戴岳会签密令说:“戴钟萍,女性,十九岁,凤凰人,前在湘西一带活动颇力。……该犯现已于去冬由浦市回凤凰原籍,现住沙湾七十号”。“希迅予密捕妥解沅(陵),务勿漏网,并即电复为要!”1941年2月17日,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和湖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戴岳,会同发出逮捕戴钟萍的密令,命令凤凰县长李宗琪“密查共党要犯戴钟萍”。凤凰县长李宗祺接令后,立即转饬县警察局长姜瑶琴。2月27日清晨,凤凰县警察局长姜瑶琴带领警察和镇、保、甲人员,荷枪实弹,直抄沙湾,包围了戴氏住宅。对付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国民党顽固势力竟这样兴师动众、如临大敌,一方面暴露了他们不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巨大作用。戴钟萍被逮捕了,戴母见状嚎啕大哭。戴钟萍安慰母亲:“娘!不要担忧,儿的一切行为都是光明正大的,我是无所畏惧的,希望您多多保重。”3月3日,戴钟萍被押解至沅陵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部。戴钟萍为抗日救亡而被捕,她备受审讯,坚贞不屈,几经审讯,顶住了严刑逼供,没有暴露党的任何秘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高尚品质。鉴于戴钟萍的家世,国民党陆军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和湖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戴岳亲自提审劝降。审讯的时候,李玉堂说,只要戴钟萍能在一张巴掌大的纸块上,写上“悔过自新”四个字,就可以恢复她的自由。可是,戴钟萍斩钉切铁的说:“抗日无悔!爱国无过!我的所作所为光明正大,无过可悔。”李玉堂、戴岳百般诱骗和残酷折磨,戴钟萍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出卖同志,没有泄漏党的任何秘密,也没有半点奴颜婢膝。李玉堂、戴岳恼羞成怒,准备立即将戴钟萍杀害,但是考虑到戴氏长辈均系有势力有影响的人物,不敢贸然行动,便写信征求戴氏家族的意见。当时,只要得到一封戴氏家族说情的信,戴钟萍就可能免于死罪。但是戴氏族人的一些封建耆老,竟然认为她“败坏门风”,“玷污先人”,这种叛逆“不必留在世上”。李玉堂、戴岳得到戴门的回复后,无所顾忌,下令将戴钟萍处死。1941年3月28日深夜,一队枪兵将戴钟萍押解到沅陵县城南郊区五里亭的山坡上刑场。敌人再次威逼她,不要放弃豆蔻年华的生命,争取最后一线生机。戴钟萍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并继续宣传抗日。行刑前,刽子手们问她还有何话说,戴钟萍对押解她的枪兵说:“来吧,共产党人不怕死!”“我死,你们不要用枪打,留下你们的**去打日本强盗吧!”。随即高呼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大无畏的民族正气和共产党人的革命到底精神。随后,敌人残忍已极,刽子手们一顿拳脚将她打倒在地。接着,抬了一大包用粗麻袋装着的石灰,残暴地压在戴钟萍的头部,使她活活窒息至死,壮烈牺牲。霎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老天也为这花季少女流下了悲壮的泪水。就这样,一个为抗日救亡而奋斗的女共产党员,青春定格在十九岁。

  戴钟萍,这朵红色的“曼云”,永远像云彩一样曼延在湘西的天空。为抗日救亡斗争而牺牲的烈士戴钟萍名垂青史,永远为湘西人民所怀念。

  撰稿|向显桃

  诵读|贾凌

  责编|傅雯雯

  编审|张芳兰




2#
发表于 2025-3-18 09:0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论的是当下时代价值观,恍然如读教科书。如能多着眼于当下,当更贴题。
3#
发表于 2025-3-18 12:06 | 只看该作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金钱至上,有奶便是娘的时代,道德的败坏,气节的丧失,已是必然。
4#
 楼主| 发表于 2025-3-18 15:38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5-3-18 09:04
作者论的是当下时代价值观,恍然如读教科书。如能多着眼于当下,当更贴题。

万分感谢来访,祝福,万事如意,好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25-3-18 15:38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5-3-18 12:0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金钱至上,有奶便是娘的时代,道德的败坏,气节的丧失,已是必然。

万分感谢支持,谢谢您的的鼓励,祝福万事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2 00:18 , Processed in 0.1651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