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AI生成】论AI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20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峰雪鹰 于 2025-3-20 21:42 编辑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学创作一直是人们表达情感、记录思想、展现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从古老的岩画符号到竹简帛书,从传统的纸笔书写到电脑键盘敲击,文学创作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而如今,AI 时代的来临,又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AI 写作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学创作的过程。以往,作者需要绞尽脑汁去构思故事框架、组织语言,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心血。现在,只需在 AI 写作软件中输入一些关键词、设定好风格和主题,软件便能迅速生成一段文字。比如写一篇爱情小说,输入 “浪漫邂逅”“海边小镇” 等关键词,AI 很快就能给出一段描绘男女主角相遇场景的内容。这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让创作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灵感启发,快速搭建起作品的雏形。不过,这种便捷也带来了隐患。由于 AI 生成的内容是基于大量已有文本数据,缺乏真正独特的体验和情感。如果作者过度依赖 AI,可能会导致创作的同质化,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缺乏灵魂。​
        AI 时代对文学作品的风格也产生了影响。AI 能够分析海量文学作品,总结出各种风格的特点,然后模仿创作。比如,它可以模仿唐诗宋词的韵律和意境,生成看似古色古香的诗词。这使得一些原本小众、难以掌握的文学风格有了更广泛传播的可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真正的文学风格应该是作者独特个性和经历的体现。AI 虽然能模仿风格的表面形式,却无法触及内在精神。长此以往,可能会让文学作品的风格变得单一,缺乏深度和原创性。​
       倘若全然用 AI 代替人的形象思维进行写作,这一设想虽具科幻色彩,却也引发诸多思考。AI 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能够模拟出形象思维的某些表象。例如,在描述一个奇幻场景时,它可以从众多奇幻文学作品中提取元素,组合构建出一幅看似绚丽的画面,诸如 “在神秘的紫色迷雾森林中,巨大的水晶树闪烁着幽光,树根如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地面”。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符合形象思维构建场景的特征。​
        然而,人的形象思维建立在丰富的生活感知、情感体验以及独特的认知模式之上。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对场景或人物的描写时,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视角与情感烙印。以《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为例,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一草一木皆饱含着他对家族兴衰、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每一处亭台楼阁、每一片落花流水都被赋予了灵魂。而 AI 即便能堆砌华丽的辞藻描绘出相似的场景,却难以注入这种基于生命体验的情感深度与文化底蕴。​
       若长期依赖 AI 替代形象思维创作,文学作品将逐渐失去人类独有的温度与深度。文学创作的魅力之一在于作者通过形象思维将抽象的情感、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但 AI 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它所构建的形象只是数据的排列组合,无法真正打动人心。长此以往,读者可能会对这类缺乏内涵的作品感到厌倦,文学市场也将陷入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困境。​
        在 AI 时代,文学创作者自身的素养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一方面,创作者不能仅仅依赖 AI 的辅助,而要更加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深入挖掘内心世界。只有拥有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另一方面,创作者需要学会合理利用 AI 技术,将其作为创作的助手,而非替代者。例如,利用 AI 查找资料、优化语句,但最终的创作方向和核心内容仍要由自己掌控。同时,创作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样才能在众多 AI 生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创作出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学作品。​
        AI 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为文学创作带来了便利和新的可能性,也对文学创作的传统模式、作品风格以及创作者素养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文学创作者需要在与 AI 的合作与博弈中,坚守文学创作的初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文学创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
发表于 2025-3-20 22:13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是AI写的吗。呵呵
3#
发表于 2025-3-21 10: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的分享。                        
4#
发表于 2025-3-21 15:06 | 只看该作者
我用AI来完善几篇文章,后面都有这样一句“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同质化非常严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2 00:31 , Processed in 0.45997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