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车轮滚滚忆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3-29 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茗知心 于 2025-3-29 03:50 编辑




                                                                车轮滚滚忆流年
                                                                  作者:高延新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充斥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相比前三者,“行”,对我的影响更大。而与“行”相之对应那就是“车”,以“车”之变迁为脉络,看今朝幸福生活,那叫一个清楚立正,亲切真实。车辆变迁,车轮前行,碾压后的辙痕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故事。

       前几天回家,我又看到立在堂屋西墙那辆爷爷视如珍宝的木制推车。车子整体形态没变,尽管长时间搁置,车胎瘪了,车架布满灰尘,几张蜘蛛网把车体与墙壁连接在一起。手把上的铜环依然亮眼,与铜环相连接的肩背带黝黑,那股油漆味依旧刺鼻。我随手拿起扫把,从上到下清理干净,轻轻放倒,弯腰搭上背带,手握车把起身,一股岁月深处的沉重感袭扰全身。我用尽全力往前推,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这是我坐过的第一辆车,以前爷爷用这辆独轮车往庄稼地推大粪,我们几个顽皮的孩子就坐在上面,手拿树枝,嘴里嘟囔着让爷爷快点再快点。返回的路上,爷爷脚步轻盈,车子稳步推进,我们就躺在粪篓子里,听着爷爷讲的故事,迷倒在温柔乡里。爷爷一有时间就保养他的独轮车,当然我也以捣乱的方式加入,我问爷爷何事才会不推车子,爷爷说等庄稼收获了,等我们孩子们长大读书了。“独轮车,跑得快。爷爷来把孙儿疼爱。小粪篓,装满爱,推完粮食推青菜……。”这是爷爷哼唱的歌谣,我深记在心。爷爷推着独轮车走进了我的世界,也把我们一家人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学骑那种“牛角”把样式的大梁自行车。这些大梁车子都是父亲在二手市场买来拼凑改装而成,当然使用起来也经常出现故障。没办法,这对于一个刚分家不久,新组的家庭而言已经很不错了。饭都吃不好,那还有钱去置办新的自行车。说起骑这种自行车我可没少挨摔。年龄小,个头矮,从大梁空侧身骑行,脑袋还没有车把高,即使这样也拿出拼命三郎的勇气去尝试。把车子推上高坡,顺势而下,没有刹车,能骑行多远就是多远,曾经磕破腿脚,挤进过裤腿,摔断过肋条……这些都不算什么,对于一个敢于挑战的孩子而言。我慢慢又学会了在大梁用脚尖拨着脚蹬骑行,虽然刚起步前进的速度慢,但是这样有了方向,有了生活的乐趣。这也像极了分家后我们一家人努力向前的样子。虽然困难,也要努力活出精彩。“独立行走”,更能体现出价值,更能历练对贫苦生活的适应能力。父亲兄弟多个,分家时把最好的都给了兄弟,我们家那窘迫的样子根本无法言表。就连最隆重的春节,我们家也只打了一斤卫生油,割了五两肉,平素日子里的生活可想而知。日子虽苦了点,但我们一家人很知足。母亲给我们包的三鲜馅的水饺,还给我们三个孩子每人五毛钱的压岁钱,我们好好地藏了起来。“苦难自己吃,日子过给自己。”母亲说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到镇上读书,晚上要上自习。看到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小轮自行车,我第一次对父亲提出了结果未知的要求:让父亲给买一辆这种轻便的自行车。我的苦苦哀求终究没能如愿。父亲权衡过后,还是到旧货市场买了一辆。父亲用牛车拉回家,大卸八块,又到处淘换配件,慢慢一辆小轮自行车就“诞生”了。我特别喜欢,一有时间我就擦拭保养,父亲还用废旧链条给制作了一把车锁。车子轻便了,我的学习也如鱼得水,三年的初中时光,自行车也就换了几条轮胎。

       我升入高中,哥哥则去济南上大学。上学的费用可愁坏了父母。连砸带卖,东拼西凑也没凑够我们两个上学的费用。别家欢声笑语,而我家却陷入沉思之中。父亲门口大青石一蹲,不停地抽着旱烟,一根接一根。母亲骑车去亲戚家借钱。本来上大学是高兴的事,可我们家表现出的是另一番景象。马上到开学的日子,哥哥上大学的钱将凑够,我上高中的费用还没有着落。晚上,父亲把我们两个叫到跟前,一番话语后,我也大概明白了。我们两个必须有所取舍。谁上谁不上又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父亲说都愿意上,没办法就抓阄,看自己的命运。在农村老家,“抓阄”看似公平,却实为残酷。看着哥哥垂头丧气,沉默寡言的样子。我对父亲表明了我的想法,难为情的父亲,一再让我斟酌,可不能反悔,这可关系到一辈子。我的选择绝不是感情用事,哥哥苦读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送给哥哥最好的礼物就是成全。就这样我选择了退出。开学那天,我跟父亲赶着牛车把哥哥送到车站,我则去上了两年职高,那当然是免费的。

       职高毕业,我到县城工作,自行车应该不能满足来奔波的需求。看到马路上跑的弯梁摩托车挺拉风,我拿出部分收入,父母又给添了点,买了一辆110cc弯梁摩托车,这也算我们家置办的第一个大物件。引擎轰鸣,也拉开了高质量生活的序幕。父母随后开始搞养殖,销售蔬菜,种植培育,再加上天的眷恋,那几年丰收颇丰。摩托三轮,拖拉机等机动车辆也置办全,家里也有了一定的经济积蓄。家境好转总会惹来羡慕的目光,村里人也开始跟着父母搞养殖和销售。父母也毫不保留的把技术传授。我们村从贫困村一举成了示范文明村。随后又引入养蚕,养鸡,养猪等,家家户户收入过万元。

       再后来,我到另一个城市打工,家里也开始操办我的婚事。买车盖房也成了婚前的标配。五间大瓦房拔地而起,高规格的装饰,也成了村里的样板房,机动三轮已经不跟时代潮流,买辆汽车的想法在心里酝酿!在父母的“逼迫”下我用两年的时间考出了驾驶证。其实,我对买汽车是不感冒的,看看以前我们家的家境,哪还能有买汽车的想法!

       一次相亲的经历让我家把买车提上日程。寒冬腊月,鹅毛大雪。家里安排了一场“见面”(相亲),父亲骑着摩托三轮到二十里地的车站接我。迎雪而行,雪花像刀片一样打在脸上生疼,车子在马路颠簸,二十里的路程走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父亲冻得哆哆嗦嗦,母亲赶紧熬了姜糖水,总算暖和过来。然后,父亲又从村里雇了一件面包车拉着我去相亲。大雪纷飞,席卷鲁北大地,本认为好兆头!可那次相亲以失败收尾。回到家,母亲说看这大雪,就不像成的样。一家人围在一起,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这有啥,缘分这东西是很奇妙的,不是你的莫强求。炒菜,喝酒商量给我买辆车!

       来年春天,家里除去开支,拿出了部分积蓄给买了一辆七万左右的小汽车,虽不是村里第一辆,当车子开进村也是让人羡慕。汽车支起了门面,隔三差五时有上门提亲的。我也相继见了几次面,都没如愿。
2009年,在朋友的撮合下,我找到意中人,一见钟情,从认识到结婚,五个月的时间。虽为“闪婚”,彼此之间相知相爱。相继两个孩子的出生,让家庭多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城市买了房子。计划着,再努力几年,攒点积蓄把烧油的汽车换成纯电的,也感受一下绿色新能源汽车的风驰电掣。

       前年,哥哥把父母接到了东营,我频繁地开车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看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变化,感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慨万千。“车”的变迁,只是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一滴水。以点带面,看今朝,谁不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喝彩,谁又不愿意为美好的愿望努力奋斗!纵横交错的高铁网,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父亲说盼着滨州与东营之间通上高铁,这样他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去自由。母亲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她希望让我们开着电动汽车拉着她到处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父母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期望,幸福生活看今朝,我们年轻人除了知足,还有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作者简介:高延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文联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省市县刊物,多篇作品获得征文大奖。






2#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03:46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回忆小文,请老师们指导,点评!
3#
发表于 2025-3-29 15:2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散文,从车子切入,顺次展开,记录了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也使得文章呈现立体架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2 00:28 , Processed in 0.38929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